【摘 要】
:
目的 探讨RNA干扰技术沉默PLCε基因表达对膀胱癌BIU-87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靶向PLCε基因特异性shRNA重组质粒pGenesil-PLCE,经脂质体介导转染BIU-87细胞株,蛋白质印迹法、RT-PCR方法检测PLCε在癌细胞蛋白及mRNA水平的表达,噻唑盐法观察重组质粒对BIU-8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析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含量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
【机 构】
: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临床检验诊断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重点实验室,400016,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临床检验诊断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重点实验室,400016,重庆医科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RNA干扰技术沉默PLCε基因表达对膀胱癌BIU-87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靶向PLCε基因特异性shRNA重组质粒pGenesil-PLCE,经脂质体介导转染BIU-87细胞株,蛋白质印迹法、RT-PCR方法检测PLCε在癌细胞蛋白及mRNA水平的表达,噻唑盐法观察重组质粒对BIU-8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析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含量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 构建的重组质粒pGenesil-PLCε能明显抑制PLCE基因表达,且能明显抑制BIU-87细胞增殖;转染重组质粒0、24、48和72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01%、32.85%、39.78%、37.19%,重组质粒组与对照组、阴性质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内PCNA表达下调了33.08%;G0/G1期细胞(71.50±4.48)%与空白对照组(40.75±2.30)%、阴性质粒组(40.00±1.76)%比较明显增多,G2/M期细胞(8.16±0.51)%与空白对照组(31.20±1.76)%、阴性质粒组(35.94±1.58)%相比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阻滞于G0/G1期,细胞增殖状态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PLCε基因在促进膀胱癌细胞增殖中发挥莺要作用,可能成为膀胱癌生物学治疗潜在的分子靶点。
其他文献
TURBt不仅是一种明确肿瘤病理分期的手段,也可以延缓或者防止肿瘤复发和进展。本研究目的是为了评估针对初发的pT1膀胱尿癌,采用常规第2次经尿道切除对于肿瘤控制的远期作用。2001—2005年,210例初发pT1膀胱肿瘤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
2008-2009年,我们应用自制经皮肾碎石清石鞘行微创经皮肾碎石术39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清石鞘制作:按16~18 F筋膜扩张器为模本,取相应大小及长度的薄壁空心不锈钢管(内径0.6~0.7 cm,长20.0cm,管壁厚0.3 mm)作为主鞘,鞘尾段3 cm处开直径0.6 cm窗,另取同直径钢管长4 cm,一端磨成30°斜面,与主鞘焊接,制成清石鞘(图1),使用前消毒。
2003年9月至2010年6月,我科收治前列腺囊肿患者9例,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本组9例.平均年龄36(19~72)岁.因排尿不畅、尿线变细等6~36个月就诊4例,以尿频、会阴部不适等似"前列腺炎"症状7~24个月就诊4例,因血精2个月就诊1例.患者均行经直肠B超、MRI检查诊断为前列腺囊肿,囊肿位于前列腺部尿道后方,大小2 cm×2 cm~5 cm×6 cm。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生化复发的前列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时PSA水平尚不清楚。作者回顾性分析1982—2008年美国霍普金斯医院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未行术前或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且发生骨转移的193例前列腺癌患者资料,以明确根治术后发生骨转移时的PSA水平。结果:患者接受根治术时平均年龄为(60.4±6.1)岁,术后骨扫描发现转移的平均时间为6年,
患儿,男,11个月.因虚弱、哭闹、拒食8 d,无尿3 d于2007年7月25日入院.外院血生化测定及B超、KUB、CT等检查诊断为双肾重度积水,双肾、双输尿管阴性结石,肾衰竭.复查SCr 1100 μmol/L,血K+5.7 mmol/L.急诊B超引导下行双侧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术,留置7 F单J管引流.双侧造瘘管每日引流尿液1500~2000 ml,患儿肾功能恢复正常,1周后自尿道排尿,2~3次/
患者,男,47岁.因腹胀1个月于2006年1月入院.患者有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史25年,高血压病史5年,诊断肝硬化、肾病综合征2年。
作者报道膀胱逼尿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前瞻性研究结果。2005-2008年保守治疗无效的非神经源性OAB患者40例,男6例,女34例,平均年龄68(19~85)岁。全身或脊髓麻醉,19.5F膀胱镜下将500U BTX-A注入膀胱逼尿肌。治疗4周后症状无改善者视为失败。治疗超过4周无效或正在失效者,根据患者要求重新注射。本组注射2次者15例,3次者4例,4次者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RC)已经演变成一种可以替代开放性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微创手术方法。作者通过多中心同时进行连续病例的研究确定RARC的学习曲线。数据来源于国际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协作组数据库,数据均为前瞻性设计收集,并为协作组验证认可,包括14个研究中心2003-2009年由21名外科医生完成的496例RARC。确定手术时间、淋巴结数日、估计出血量和切缘阳性的临界点。
患者,65岁.发现左阴囊皮肤肿块2个月,左腹股沟肿块1周于2010年1月11日入院.查体:左阴囊根部皮肤见直径1.5 cm红色结节;左腹股沟可触及1枚肿大淋巴结,3 cm×2 cm×2 cm大小,质硬,固定,无压痛.CT检查示左腹股沟区域淋巴结肿大,PET-CT示左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癌,未发现原发灶.腹股沟淋巴结活检报告转移性癌;左阴囊肿块活检报告阴囊恶性肿瘤.行阴囊肿块扩大切除加左腹股沟淋巴结清扫
目的 评价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检测尿路结石成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尿路结石标本1450例。男1032例,女418例。年龄6个月~88岁。男性平均年龄(41.7±15.3)岁,女性(42.0±15.6)岁。肾结石875例(60.34%),输尿管结石504例(34.76%),膀胱结石71例(4.90%)。均采用LIIR型结石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分析。解析结果均行红外光谱人工解析验证,必要时辅以偏光显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