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时候我希望自己的眼睛是相机,能把看到的一些人与场景记录下来。最近有一首很火的歌,叫《平凡之路》,我看到的这些人,他们也都是平凡的人,做着平凡的事,有着平凡的故事。乡村或城市,葬礼或婚事,我想,从这些片段中,我也许看到了别样的人生。
2012年的冬天,我给武平的林嫂(化名)拍了一张照,她手里是刚刚徒手抓到的公鸡,背景是她的旧居和院子里的夹竹桃。那天,天气湿冷,阳光却明媚灿烂,乡下的日子真是特别平静舒适,不禁让人想象,像林嫂一样,从小生长在乡下多么美好。
林嫂有个双胞胎姐姐,与她感情特别好,在一起总有聊不完的话题。年轻的时候,她们会一起骑脚踏车上县城逛街,为了省下的8块钱车费乐呵呵高兴一整天。真是淳朴啊。可她女儿告诉我,妈妈也曾向往过繁华的都市生活,年轻时也曾怀揣一颗外出闯荡的心。年轻的心总不甘于平凡,想要活得更加精彩,可武平终究不是个特别的地方,像所有的乡村一样,这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乡村故事,林嫂夫妇每天辛勤劳作,然后养儿育女。
终于,林嫂还是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依靠着那片田野,偶尔也帮别户人家做点零工。如今她家盖好了新房子,旧房子用来放养鸡鸭,儿女也已经长大成人,算是尘埃落定。日子一天天简单平淡下去,她却已经懂得了知足。
香港,是与武平完全不同的地方。旧的楼宇、昏黄的路灯下,穿过安静的街巷,我转角就来到了庙街。我发现,夜越深,这里就越是热闹。
我看到了一家人,他们在排档里点了海鲜,买了啤酒和饮料,谈天说地,眉飞色舞,突然觉得画面很温馨。
一直觉得香港是个缺少人情味的城市,香港人很忙碌也很拼命,在寸土寸金的“欲望都市”里,他们要承受高房价、高物价的煎熬,每日都有无尽的辛劳,许多平常事都无暇顾及。
然而香港却是个美食天堂,香港人也注重吃。这让我想起港产片里时常会出现色泽诱人的食物以及人来人往的美食街市。正是这稀疏平常的食肆排档,给了那些白天忙于生计奔波的人贴近彼此的机会,让食物作为情感的介质,来传递感情。
所以,我按下快门,想留住这样的时刻。
“讨海人看鱼冬,有时出大海有时停内港;掠鲨鱼讨赤粽,钓白鱼拖黄鲂;牵大网走西东,沙坡尾补破网;要补无闲工,无补越破越大空。”——这是一首闽南童谣,“讨海人”是闽南语中对渔民的称谓,他们深知大海的无私与博大,因崇仰和虔诚的情结,所以称呼自己为讨海人。
讨海人随着渔汛的变化漂泊于大海,以渔船为居所,日出而渔,日落而息,大海才是他们的家。大多数讨海人祖祖辈辈以渔为生,他们从小就生长于渔船上,熟悉水性,随着父母出海捕捞。
他们生活艰苦而忙碌,收入又全凭运气,捕到了大鱼或是其他海产可以卖个好价钱,负担日常生活的开销。他们也吃鱼,但却十分讲究忌讳,不吃鱼尾,吃鱼不可翻身或是折断,怕会招来厄运。
终年生活在浩瀚的大海里,讨海人单纯也执着,没有什么大道理,性格爽朗直率。他们抽着烟,讲着笑,坐在渔船的甲板上补网。傍晚静谧的港口,斜斜的夕阳,还有他们的笑声。我拿起相机记录下了这个画面。然后我回过头,看见新鲜的鱼虾已经被搬运到岸上,鱼市场渐渐热闹了起来。
从农妇到讨海人,断断续续地,我不知不觉间拍下了很多人。才发现,“凡人日记”原来是一个一直放在我心里的主题:普通人的琐碎日常,他们在工作与生活中,那些一闪而过的表情或行为,构筑着平凡的故事,他们都是平凡的,他们安于生活,平淡温和,只是尽力想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
著名的法国摄影师马克·吕布曾说过,摄影是一种日常的小工作,却要以狂热从事,要保持好奇。几年的累积,我经过不同城市,走过大街小巷,作为过客抑或是作为参与者,我拍下了这些照片,当中有数码也有胶片。我喜欢胶片的电影质感,珍惜每个按快门的机会,因为等待冲洗的过程就像一次微妙的实验。
之所以要不断拍照,原因之一是担心记性不好,记忆流失。也许多年以后,这些影像,对于自己、他人,都会是一份珍贵的回忆。我还记得有一句歌词:可是阿妈曾经这么说,即使每个人都不好过,也要努力认真生活。凡人的生活,不就是这样子吗。
2012年的冬天,我给武平的林嫂(化名)拍了一张照,她手里是刚刚徒手抓到的公鸡,背景是她的旧居和院子里的夹竹桃。那天,天气湿冷,阳光却明媚灿烂,乡下的日子真是特别平静舒适,不禁让人想象,像林嫂一样,从小生长在乡下多么美好。
林嫂有个双胞胎姐姐,与她感情特别好,在一起总有聊不完的话题。年轻的时候,她们会一起骑脚踏车上县城逛街,为了省下的8块钱车费乐呵呵高兴一整天。真是淳朴啊。可她女儿告诉我,妈妈也曾向往过繁华的都市生活,年轻时也曾怀揣一颗外出闯荡的心。年轻的心总不甘于平凡,想要活得更加精彩,可武平终究不是个特别的地方,像所有的乡村一样,这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乡村故事,林嫂夫妇每天辛勤劳作,然后养儿育女。
终于,林嫂还是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依靠着那片田野,偶尔也帮别户人家做点零工。如今她家盖好了新房子,旧房子用来放养鸡鸭,儿女也已经长大成人,算是尘埃落定。日子一天天简单平淡下去,她却已经懂得了知足。
香港,是与武平完全不同的地方。旧的楼宇、昏黄的路灯下,穿过安静的街巷,我转角就来到了庙街。我发现,夜越深,这里就越是热闹。
我看到了一家人,他们在排档里点了海鲜,买了啤酒和饮料,谈天说地,眉飞色舞,突然觉得画面很温馨。
一直觉得香港是个缺少人情味的城市,香港人很忙碌也很拼命,在寸土寸金的“欲望都市”里,他们要承受高房价、高物价的煎熬,每日都有无尽的辛劳,许多平常事都无暇顾及。
然而香港却是个美食天堂,香港人也注重吃。这让我想起港产片里时常会出现色泽诱人的食物以及人来人往的美食街市。正是这稀疏平常的食肆排档,给了那些白天忙于生计奔波的人贴近彼此的机会,让食物作为情感的介质,来传递感情。
所以,我按下快门,想留住这样的时刻。
“讨海人看鱼冬,有时出大海有时停内港;掠鲨鱼讨赤粽,钓白鱼拖黄鲂;牵大网走西东,沙坡尾补破网;要补无闲工,无补越破越大空。”——这是一首闽南童谣,“讨海人”是闽南语中对渔民的称谓,他们深知大海的无私与博大,因崇仰和虔诚的情结,所以称呼自己为讨海人。
讨海人随着渔汛的变化漂泊于大海,以渔船为居所,日出而渔,日落而息,大海才是他们的家。大多数讨海人祖祖辈辈以渔为生,他们从小就生长于渔船上,熟悉水性,随着父母出海捕捞。
他们生活艰苦而忙碌,收入又全凭运气,捕到了大鱼或是其他海产可以卖个好价钱,负担日常生活的开销。他们也吃鱼,但却十分讲究忌讳,不吃鱼尾,吃鱼不可翻身或是折断,怕会招来厄运。
终年生活在浩瀚的大海里,讨海人单纯也执着,没有什么大道理,性格爽朗直率。他们抽着烟,讲着笑,坐在渔船的甲板上补网。傍晚静谧的港口,斜斜的夕阳,还有他们的笑声。我拿起相机记录下了这个画面。然后我回过头,看见新鲜的鱼虾已经被搬运到岸上,鱼市场渐渐热闹了起来。
从农妇到讨海人,断断续续地,我不知不觉间拍下了很多人。才发现,“凡人日记”原来是一个一直放在我心里的主题:普通人的琐碎日常,他们在工作与生活中,那些一闪而过的表情或行为,构筑着平凡的故事,他们都是平凡的,他们安于生活,平淡温和,只是尽力想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
著名的法国摄影师马克·吕布曾说过,摄影是一种日常的小工作,却要以狂热从事,要保持好奇。几年的累积,我经过不同城市,走过大街小巷,作为过客抑或是作为参与者,我拍下了这些照片,当中有数码也有胶片。我喜欢胶片的电影质感,珍惜每个按快门的机会,因为等待冲洗的过程就像一次微妙的实验。
之所以要不断拍照,原因之一是担心记性不好,记忆流失。也许多年以后,这些影像,对于自己、他人,都会是一份珍贵的回忆。我还记得有一句歌词:可是阿妈曾经这么说,即使每个人都不好过,也要努力认真生活。凡人的生活,不就是这样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