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心力衰竭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总结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型规律。方法:在重庆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以“心力衰竭 中医/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作为检索词检索2007~2011年文献。从证型出现频次、病例数2方面进行归类整理,按出现频次统计,分析证型分布情况。结果:临床研究文献中,出现频次较高的前5 个证型依次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阳虚水泛证,心肾阳虚证,痰饮阻肺证。病例数较多的前5个证型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气阴两虚血瘀证,心肾阳虚证,阳虚水泛证。基本方治疗文献中,常见证型是气阳两虚,血瘀水停证、气虚血瘀证、阳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水停证、气虚血瘀水停证。使用频率较高的10 味中药依次为:黄芪、丹参、附子、葶苈子、茯苓、桂枝、人参、白术、红花、川芎。说明治疗心衰时常用具有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作用的药物,主要针对气虚、阳虚、血瘀、水饮证素。结论:文献资料的临床研究虽有改善,但仍存在欠规范之处,心力衰竭中医辨证标准及临床研究方法的规范化仍需加强。
关键词:心力衰竭;中医证型;文献研究
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1-0074-03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害引起的心肌结构和功能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是一种进行性病变,一旦起始,即便没有新的心肌损害,临床亦处于稳定阶段,仍会自身不断进展。据国外统计[1],心衰患病率为2%~3%,而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20%。顾东风等[2]报道了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组进行的一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心衰患病率为0.9%,其中男0.7%,女1.0%;随年龄增高,心衰患病率显著上升;北方地区心衰患病率为1.4%,明显高于南方。其病死率极高,约有50%的患者在5 a内死亡,与肿瘤相仿[3]。中医学并无“心力衰竭”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症状及体征,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可归属于中医“心悸”、“喘证”、“痰饮”、“水肿”等范畴。本文通过对近6年CHF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总结分析,归纳心力衰竭的常见中医证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及内容在重庆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以“心力衰竭 中医/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作为检索词检索2007~2011年文献共959篇。根据文献研究内容,将其分为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综述3大类。临床研究又可分为中医临床辨证治疗、中医证型相关研究、基本方治疗3类。
1.2资料选择标准
1.2.1入选标准有明确的中医证型诊断标准,临床研究的病例资料有明确的辨证分型,单一证型为主的文献归于基本方治疗;文献研究病例数不少于30例。临床研究中,对照组应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发因素,休息,限制水盐摄人量,选择性给予利尿剂、ACEI或ARB类、洋地黄制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血管扩张剂等)。
1.2.2排除标准综述文章、动物实验研究、个案报道、无明确中医证型说明;交叉重复的文献;其他类型心衰(如急性心力衰竭、难治性心力衰竭等);对照组用药不规范者。
1.3研究方法从959篇文献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章共71篇,包括中医证型相关研究及中医临床辨证治疗文献25篇、基本方治疗文献46篇。由于基本方治疗文献证型单一,易对证型出现频次的统计带来偏倚,故单独讨论。在中医临床文献中,包括名老中医辨证分型论治经验、辨证分型与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对照研究等多种类型。从证型出现频次、病例数两方面进行归类整理:按出现频次统计,分析其证型情况;根据各证型的病例数来统计常见证型。基本方治疗文献通过以方测证来研究心力衰竭证型。通过对常用药物的统计归纳主要证素。
2结果
2.1中医辨证论治中的心力衰竭中医证型分布从中医证型相关研究及中医临床辨证治疗的25篇文献分析心力衰竭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结果如下,证型出现频次统计显示:25篇文献中共出现证型名称19个,其中虚证8个,实证3个,虚实夹杂8个;出现频率较高的前5个证型依次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阳虚水泛证>心肾阳虚证>痰饮阻肺证。结果见表1。
3讨论
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基本方文献研究两方面得出的结果不尽相同。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显示:由于加入名老中医辨证分型论治经验,缺乏病例数,故证型出现频次、病例数两个方面进行归类整理时出现差异,但2者的前5位中仍有4种类型相同。临床研究多在参考某一规范分型的基础上结合病例收集的可行性,筛选3~5个常见证型进行研究,危重证(如心阳虚脱证)往往由于病例数偏少而忽略不计。然而在对文献进行分析时,虽存在一定的偏倚,但综合研究频次和病例数两方面基本能正确反映证型的分布,分别是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阳虚证、阳虚水停证。基本方研究显示:以方测证,气阳两虚,血瘀水停证最多见,该类证型所占比例为50%(23/46)。但在证型选择中,仅6/46的文献证型为气阳两虚、血瘀水停证,余17/46的文献证型为心肾阳虚证或气虚血瘀水停证。这体现了临床医生在临床用药时考虑到心力衰竭气虚、或阳虚进一步发展到气阳两虚,血瘀水停的病情进展,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核心观念。
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中气虚血瘀,气阴两虚证型较多,而基本方文献研究时此型较少,分析原因可能是:一方面:此2者为心力衰竭的早期证型,相对较轻,仅西药治疗即可控制。且中药由于其食用及携带的不便性,阻碍其临床的推广。另一方面,由于病情的发展,水饮实邪的出现,加之利尿药的副作用较大,西药治疗已不能保证生活质量,患者转而求助中医治疗。这就需要中医工作者积极开展中医的循证医学研究,加快新型中成药的研发及推广。
临床文献研究中发现,与早期文献[4]比较有较大进步的是,研究采用的辨证标准已相对统一,多采用2002 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9篇/46篇)。其次,46篇文献中42篇采用随机法,1篇双盲,1篇单盲,仅2篇无对照记录。但目前的研究尚存在以下不足。①缺乏多中心、大样本循证医学研究。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较少;②文献资料的临床研究方法多存在欠规范之处,如未经辨证即加用中医药治疗,对照组用药欠规范等。此类文献删除后,对本文的研究结果造成偏倚。因此,心力衰竭中医辨证的规范化仍需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尚需进行多中心、严格质量控制的流行病学调查,对心力衰竭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展。参考文献:
[1]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 2008[J].European Heart Journal,2008,29:2388~2442.
[2]顾东风,黄广勇,何江,等.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组.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3~6.
[3]Jonh J McMurray,Simon Stewa~.Epidemiology,aetiology,and prognosis of heart failure[J].Heart,2000,83:596~60.
[4]张雪,刘红旭.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特点文献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12):702~704.
(收稿日期:2012-10-22)*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编号:2012J015)
作者简介:陈晨(1983~),女(汉族),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西医药养生康复、防治疾病机理的现代基础研究。邮箱:qhdchenchen@163.com
△通讯作者:郑梅(1958~),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药养生康复、防治疾病机理的现代基础研究。邮箱:ynzm33@yahoo.com.cn
关键词:心力衰竭;中医证型;文献研究
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1-0074-03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害引起的心肌结构和功能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是一种进行性病变,一旦起始,即便没有新的心肌损害,临床亦处于稳定阶段,仍会自身不断进展。据国外统计[1],心衰患病率为2%~3%,而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20%。顾东风等[2]报道了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组进行的一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心衰患病率为0.9%,其中男0.7%,女1.0%;随年龄增高,心衰患病率显著上升;北方地区心衰患病率为1.4%,明显高于南方。其病死率极高,约有50%的患者在5 a内死亡,与肿瘤相仿[3]。中医学并无“心力衰竭”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症状及体征,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可归属于中医“心悸”、“喘证”、“痰饮”、“水肿”等范畴。本文通过对近6年CHF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总结分析,归纳心力衰竭的常见中医证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及内容在重庆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以“心力衰竭 中医/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作为检索词检索2007~2011年文献共959篇。根据文献研究内容,将其分为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综述3大类。临床研究又可分为中医临床辨证治疗、中医证型相关研究、基本方治疗3类。
1.2资料选择标准
1.2.1入选标准有明确的中医证型诊断标准,临床研究的病例资料有明确的辨证分型,单一证型为主的文献归于基本方治疗;文献研究病例数不少于30例。临床研究中,对照组应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发因素,休息,限制水盐摄人量,选择性给予利尿剂、ACEI或ARB类、洋地黄制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血管扩张剂等)。
1.2.2排除标准综述文章、动物实验研究、个案报道、无明确中医证型说明;交叉重复的文献;其他类型心衰(如急性心力衰竭、难治性心力衰竭等);对照组用药不规范者。
1.3研究方法从959篇文献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章共71篇,包括中医证型相关研究及中医临床辨证治疗文献25篇、基本方治疗文献46篇。由于基本方治疗文献证型单一,易对证型出现频次的统计带来偏倚,故单独讨论。在中医临床文献中,包括名老中医辨证分型论治经验、辨证分型与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对照研究等多种类型。从证型出现频次、病例数两方面进行归类整理:按出现频次统计,分析其证型情况;根据各证型的病例数来统计常见证型。基本方治疗文献通过以方测证来研究心力衰竭证型。通过对常用药物的统计归纳主要证素。
2结果
2.1中医辨证论治中的心力衰竭中医证型分布从中医证型相关研究及中医临床辨证治疗的25篇文献分析心力衰竭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结果如下,证型出现频次统计显示:25篇文献中共出现证型名称19个,其中虚证8个,实证3个,虚实夹杂8个;出现频率较高的前5个证型依次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阳虚水泛证>心肾阳虚证>痰饮阻肺证。结果见表1。
3讨论
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基本方文献研究两方面得出的结果不尽相同。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显示:由于加入名老中医辨证分型论治经验,缺乏病例数,故证型出现频次、病例数两个方面进行归类整理时出现差异,但2者的前5位中仍有4种类型相同。临床研究多在参考某一规范分型的基础上结合病例收集的可行性,筛选3~5个常见证型进行研究,危重证(如心阳虚脱证)往往由于病例数偏少而忽略不计。然而在对文献进行分析时,虽存在一定的偏倚,但综合研究频次和病例数两方面基本能正确反映证型的分布,分别是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阳虚证、阳虚水停证。基本方研究显示:以方测证,气阳两虚,血瘀水停证最多见,该类证型所占比例为50%(23/46)。但在证型选择中,仅6/46的文献证型为气阳两虚、血瘀水停证,余17/46的文献证型为心肾阳虚证或气虚血瘀水停证。这体现了临床医生在临床用药时考虑到心力衰竭气虚、或阳虚进一步发展到气阳两虚,血瘀水停的病情进展,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核心观念。
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中气虚血瘀,气阴两虚证型较多,而基本方文献研究时此型较少,分析原因可能是:一方面:此2者为心力衰竭的早期证型,相对较轻,仅西药治疗即可控制。且中药由于其食用及携带的不便性,阻碍其临床的推广。另一方面,由于病情的发展,水饮实邪的出现,加之利尿药的副作用较大,西药治疗已不能保证生活质量,患者转而求助中医治疗。这就需要中医工作者积极开展中医的循证医学研究,加快新型中成药的研发及推广。
临床文献研究中发现,与早期文献[4]比较有较大进步的是,研究采用的辨证标准已相对统一,多采用2002 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9篇/46篇)。其次,46篇文献中42篇采用随机法,1篇双盲,1篇单盲,仅2篇无对照记录。但目前的研究尚存在以下不足。①缺乏多中心、大样本循证医学研究。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较少;②文献资料的临床研究方法多存在欠规范之处,如未经辨证即加用中医药治疗,对照组用药欠规范等。此类文献删除后,对本文的研究结果造成偏倚。因此,心力衰竭中医辨证的规范化仍需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尚需进行多中心、严格质量控制的流行病学调查,对心力衰竭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展。参考文献:
[1]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 2008[J].European Heart Journal,2008,29:2388~2442.
[2]顾东风,黄广勇,何江,等.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组.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3~6.
[3]Jonh J McMurray,Simon Stewa~.Epidemiology,aetiology,and prognosis of heart failure[J].Heart,2000,83:596~60.
[4]张雪,刘红旭.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特点文献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12):702~704.
(收稿日期:2012-10-22)*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编号:2012J015)
作者简介:陈晨(1983~),女(汉族),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西医药养生康复、防治疾病机理的现代基础研究。邮箱:qhdchenchen@163.com
△通讯作者:郑梅(1958~),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药养生康复、防治疾病机理的现代基础研究。邮箱:ynzm33@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