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班化的出现,可以让各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从不可能走向可能。我校是南京市第一批的小班化实验学校之一,在三年的小班化教学实验过程中,小班化教学的研究从表面化推进到实际操作之中,是现代教学模式的一种质的飞跃。
“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的教学控制,就必须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准确越好。由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环环相扣,要想高效优质的进一步推进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及时准确有效的教学反馈显得尤其重要。只有反馈及时有效,教师才能及时正确地调整教学策略,学生对知识的领悟才能扎实全面。再有,初中生由于年龄尚小的特点,其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以及自我辨析反思的能力较为薄弱,往往更加依赖教师通过教学反馈来调控和修正其学习行为。
小班化由于班额较小,在实施及时有效地反馈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由于小班人数少,师生活动的空间更大,每个学生得到老师的关注和针对性的辅导的机会增多了,学生参与活动,发表自己见解的时间充裕了,学生就有可能得到更好的个性化的发展。
1 将以前所采用的让部分学生上黑板板演,然后老师讲评的反馈形式,改为在学生解题的同时,老师拿红笔直接到学生当中去逐个面批,先完成,先批改,发现问题及时指正。这样的做法其优点是教师能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个体情况,并根据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反馈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十分突出,能明显提高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准确扎实程度,教学效果的提高反映显著。在教师给予学生个性化辅导的同时,如果结合简短的鼓励和赏识性的语言评价将十分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和热情。在我的实践过程中,学生总是带着高度的积极性完成练习,总是尽最大努力提高自己的正确率。在得到老师面批后的肯定和赞赏后,表情十分自豪满足。先完成并得到老师批改表扬的同学,总能得到其他同学羡慕的目光。这样的做法在大班是没有实现的可能的,而小班由于人数少,完全能够实现,并且所用时间与以前的做法基本相同。通过实践,我认为这样的训练与反馈更加适合需要学生动手解答的问题,尤其是对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成。如解方程、方程组的训练,数与式的运算等等。
2 在上面的反馈形式的基础上我又做了一些变化,在完成某些教学内容时,留出7、8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当堂完成一个微型的小测试,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及时批阅,并给出明确的得分。经过实践验证,教师批阅的速度与最后一名同学完成的速度基本相当。这样的反馈形式更加适合当某一块教学内容告一段落时采用,如平行线的几种判定方法都学完时,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都讲完时,因式分解的方法都教完时,等等。由于教师及时给出了明确的分值的评价,更加能够引导学生理智的分析自己的学习效果,并且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由于是一个较完整的小测试,有利于对阶段学习内容的查漏补缺,但与正常测试所不同的是反馈的及时性,因为学生当时就能看到结果,所以积极性和认真程度很高,教师也能及时反馈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加快速有效地调整接下来的教学策略。
在小班化教学实验中,很多人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引入了小班化的课堂,并取得了很好成果。我在小班化教学实践中也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实践。通过实践,我发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优化课堂教学反馈的很好的途径。比如:
1 根据需要,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组,然后将反馈的任务交给各个小组自行解决,教师巡视,解决共性或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如:组内成员互相批改,互相评价,互相帮教,你出题我解答,等等。好学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条理,表达更加准确,学困生不仅能得到老师的更多帮助,而且还能得到同龄人的帮助,有时这比老师更为贴近,更为有效。利用小组合作进行练习反馈,更加有利于学生表达观点,发挥想象,互相启发,共同发展。适合这样的反馈形式的教学内容很多,如:你说一个命题,我来说出它的逆命题,一题多解,看谁的方法最好等等。
2 组内合作,组间竞赛的形式。对于一些具有一定开放度的问题,教师将问题交给各小组合作完成,并在组间展开竞赛,利用评赛结合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反馈。在评赛的过程中给予每个组充分的表达自己观点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如:在“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的教学中,各小组成员热烈讨论,分工合作,设计出了“班徽”“校徽”等十分精美的图案,各组清晰地表达了他们的做法、思路、图案的寓意等。老师对各组的表现给予及时评价,并将学生的优秀成果拍成照片展示出来。在上述的反馈过程中,知识内容得到充分运用,同时每个人都有小组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大家会团结一致,为小组目标的达成作出努力,把个人竞争改变为小组竞争,增强集体荣誉感。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可以尝试和探究的教学反馈形式,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对象的特点灵活运用。比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几何的说理与证明的训练一直是一个难点,教材按照螺旋上升的原则,从初一到初三都有相关的教学内容,并且在不同的阶段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我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水平的不同。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了不同的教学反馈形式。如在开始接触的阶段教师采用逐一面批,个别指正的形式反馈。到了初二,教师举出学生中常见的典型错误类型,让学生辨析,逐渐过渡到小组合作互相评析,教师做巡视和重点指导。而到了初三,则主要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思路,各学生独立完成解答过程,教师只作点拨、修正和评价的工作。
教学反馈只是整个教学行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作出很多的思考、尝试和探究。尤其是怎样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凸显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仍然是我需要长期探究实践的课题。
“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的教学控制,就必须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准确越好。由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环环相扣,要想高效优质的进一步推进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及时准确有效的教学反馈显得尤其重要。只有反馈及时有效,教师才能及时正确地调整教学策略,学生对知识的领悟才能扎实全面。再有,初中生由于年龄尚小的特点,其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以及自我辨析反思的能力较为薄弱,往往更加依赖教师通过教学反馈来调控和修正其学习行为。
小班化由于班额较小,在实施及时有效地反馈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由于小班人数少,师生活动的空间更大,每个学生得到老师的关注和针对性的辅导的机会增多了,学生参与活动,发表自己见解的时间充裕了,学生就有可能得到更好的个性化的发展。
1 将以前所采用的让部分学生上黑板板演,然后老师讲评的反馈形式,改为在学生解题的同时,老师拿红笔直接到学生当中去逐个面批,先完成,先批改,发现问题及时指正。这样的做法其优点是教师能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个体情况,并根据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反馈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十分突出,能明显提高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准确扎实程度,教学效果的提高反映显著。在教师给予学生个性化辅导的同时,如果结合简短的鼓励和赏识性的语言评价将十分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和热情。在我的实践过程中,学生总是带着高度的积极性完成练习,总是尽最大努力提高自己的正确率。在得到老师面批后的肯定和赞赏后,表情十分自豪满足。先完成并得到老师批改表扬的同学,总能得到其他同学羡慕的目光。这样的做法在大班是没有实现的可能的,而小班由于人数少,完全能够实现,并且所用时间与以前的做法基本相同。通过实践,我认为这样的训练与反馈更加适合需要学生动手解答的问题,尤其是对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成。如解方程、方程组的训练,数与式的运算等等。
2 在上面的反馈形式的基础上我又做了一些变化,在完成某些教学内容时,留出7、8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当堂完成一个微型的小测试,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及时批阅,并给出明确的得分。经过实践验证,教师批阅的速度与最后一名同学完成的速度基本相当。这样的反馈形式更加适合当某一块教学内容告一段落时采用,如平行线的几种判定方法都学完时,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都讲完时,因式分解的方法都教完时,等等。由于教师及时给出了明确的分值的评价,更加能够引导学生理智的分析自己的学习效果,并且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由于是一个较完整的小测试,有利于对阶段学习内容的查漏补缺,但与正常测试所不同的是反馈的及时性,因为学生当时就能看到结果,所以积极性和认真程度很高,教师也能及时反馈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加快速有效地调整接下来的教学策略。
在小班化教学实验中,很多人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引入了小班化的课堂,并取得了很好成果。我在小班化教学实践中也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实践。通过实践,我发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优化课堂教学反馈的很好的途径。比如:
1 根据需要,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组,然后将反馈的任务交给各个小组自行解决,教师巡视,解决共性或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如:组内成员互相批改,互相评价,互相帮教,你出题我解答,等等。好学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条理,表达更加准确,学困生不仅能得到老师的更多帮助,而且还能得到同龄人的帮助,有时这比老师更为贴近,更为有效。利用小组合作进行练习反馈,更加有利于学生表达观点,发挥想象,互相启发,共同发展。适合这样的反馈形式的教学内容很多,如:你说一个命题,我来说出它的逆命题,一题多解,看谁的方法最好等等。
2 组内合作,组间竞赛的形式。对于一些具有一定开放度的问题,教师将问题交给各小组合作完成,并在组间展开竞赛,利用评赛结合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反馈。在评赛的过程中给予每个组充分的表达自己观点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如:在“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的教学中,各小组成员热烈讨论,分工合作,设计出了“班徽”“校徽”等十分精美的图案,各组清晰地表达了他们的做法、思路、图案的寓意等。老师对各组的表现给予及时评价,并将学生的优秀成果拍成照片展示出来。在上述的反馈过程中,知识内容得到充分运用,同时每个人都有小组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大家会团结一致,为小组目标的达成作出努力,把个人竞争改变为小组竞争,增强集体荣誉感。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可以尝试和探究的教学反馈形式,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对象的特点灵活运用。比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几何的说理与证明的训练一直是一个难点,教材按照螺旋上升的原则,从初一到初三都有相关的教学内容,并且在不同的阶段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我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水平的不同。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了不同的教学反馈形式。如在开始接触的阶段教师采用逐一面批,个别指正的形式反馈。到了初二,教师举出学生中常见的典型错误类型,让学生辨析,逐渐过渡到小组合作互相评析,教师做巡视和重点指导。而到了初三,则主要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思路,各学生独立完成解答过程,教师只作点拨、修正和评价的工作。
教学反馈只是整个教学行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作出很多的思考、尝试和探究。尤其是怎样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凸显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仍然是我需要长期探究实践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