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电路”课程具有内容多、概念多、定理多、数学推导复杂等特点,以及学生感觉难学的教学实际,对“电路”课程教学效果较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论述了“电路”课程在理工科相关专业学习中的重要程度,切实提高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整体把握的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学生思考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手段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电路”课程的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教学分析;教学质量;素质教育;学习兴趣;多媒体
作者简介:刘迪(1983-),男,山东莱西人,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讲师;李岩(1967-),女,山东烟台人,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副教授。(山东 烟台 26400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3-0069-02
“电路”课程是与电相关专业学生最先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十分重要。不论是电子科技、电气工程,还是电工测量、供配电系统,凡是与电相关的领域,都要学习电路理论。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分析电路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为进一步学习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机拖动和电力电子技术打下牢固的基础。[1]“电路”课程的理论性比较强,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课前预习和大量的习题作业,并配以相对应的电路实验,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达到“电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培养目标。“电路”课程理论严密、系统,具有较深的工程应用背景。“电路”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2] 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对“电路”课程教学的一些意见和体会。
一、要培养学生学习“电路”课程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是提高“电路”课程教学质量的核心,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创新和发现问题,热爱学习。由于“电路”课程理论体系抽象、难度较大,许多学生一开始就产生了畏难情绪,丧失了自信心。因此,“电路”课程的第一堂课很重要。第一堂课为绪论课,通过对绪论课的讲授使学生产生学习“电路”课程的兴趣。[3]在绪论课中,应对“电路”课程做整体介绍,包括课程的主要内容、作用、理论结构、学习方法、前沿知识等多个方面。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电路”课程的重要性,使学生从内心明白学习“电路”课程的目的和意义。要强调“电路”课程与先修课程的关系,数学是学习“电路”课程的工具,物理是基础,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学习“电路”课程的畏难情绪,同时又增加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还要重视“电路”课程与生活实际的结合,阐述电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让学生们展开讨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电路”课程的兴趣。[3]从家用电器入手,使枯燥的理论内容变的生动有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要认真准备教学内容
“电路”课程具有章节多、重点和难点多的特点,若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离不开教师课前的认真准备。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对全书各个章节统一把握,做到环环相扣,深入浅出。“电路”课程中的电压、电流、电阻这些物理量在高中就已经讲解过,在大学的课程中,又对它们做了更深刻的讲解。除此之外,该课程重点讲述了直流电路、交流电路、三相电路的分析与计算,课程的内容由浅入深。如果教师把教学内容组织得合理,条理清晰,学生学起来就会很投入,听得很轻松,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因此,教师高效地利用上课时间是把“电路”课程教好的关键所在。对一些重点、难点和容易出错的概念,应事先强调的引起学生的注意,不要等出错后再强调。例如在电压源的定义中,应补充画出零电压源的伏安特性曲线,向学生强调零电压源相当于短路。经过这样的铺垫,等到后面学习叠加定理时,对于电路中电压源不作用相当于短路的概念的讲解就水到渠成了。在“电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做个有心人,对容易出错的地方要做到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学起来更加轻松。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电路理论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因此,增加与生产、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相量法的时候,可以把日光灯的接线和计算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4]
三、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学习“电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很重要。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也是在学习实践,也是在培养独立探索、立体思维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培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好“电路”课程不仅仅是会计算具体的题目。更重要的是在学习完电路后,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解释实际现象。如果没有达到这一效果,“电路”课程的教学就算是失败的,也无法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电路虽然是专业理论课,但是它完全来源于日常生产生活的电现象,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否则,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差,毕业以后就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教师只有将电路理论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激发其学习兴趣,才能加深他们对电路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将来学习专业课打下牢固的基础。与此同时,学院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向学生开放电工电子实验室,以实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空间。只要学生有兴趣、有想法,就可以去建模、设计、实验,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电路”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因此,教师在讲授“电路”课程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5]例如,在讲戴维南定理的时候,是利用等效概念来计算和分析电路。所谓等效,是指含源二端网络被等效电路替代后,对端口的外电路无影响,即外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仍保持替代前的数据不变。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难理解,但是通过到实验室做戴维南定理实验,学生自己搭建电路,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在实验过程中,要判断实验所得的数据是否与理论相符,要培养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6]学生还可以借助Multisim软件来分析电路,Multisim软件是一个电路仿真软件,它只需要学生在电脑上安装一个Multisim软件应用程序,就可以在虚拟仪器上做实验。Multisim虚拟了电子与电工元器件、仪器与仪表,通过程序将它们结合为一体,具有电路分析功能,可以完成各种类型的电路设计与实验;可以很方便地搭建电路并对电路参数进行数据分析。通过Multisim电路仿真软件的应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要因材施教,做学生的知心人
作为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人,真诚对待学生,多和学生交往谈心。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如果教师与学生沟通不畅,就容易产生隔阂。教师应该要做到因材施教,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成绩不好的学生,作为教师不能歧视他们,要多和他们谈心,多交流,要及时帮助他们,以免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和自卑心理。教师要做到每隔一段时间检查一下课程的掌握情况,多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5]笔者给大二班级上“电路”课程时曾经发现班上一位男同学因为亲人去世耽误了四章内容没有学习,于是及时找他来谈心,摆事实讲道理,并利用业余时间给他补课。这位同学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后在“电路”结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所以,笔者认为只要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理解,就可以唤起学生的潜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五、要将多媒体资源应用于电路教学中
当今,多媒体教学工具已经在教育领域广泛使用,它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具有许多优点。
第一点,多媒体教学方式所包含的信息量比较大,这样就减少了教师在黑板上抄写板书的时间。[6]目前,大学中的很多课程都压缩了学时,合理运用多媒体资源便于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二点,利用多媒体讲课,内容清晰明了。在“电路”课程中有很多复杂的电路图,如果教师全部在黑板上画出,既占用时间又不清晰。[7]通过多媒体幻灯片可以将图片投影到屏幕上,这样一来既方便又清楚。第三点,讲课方式多样化。幻灯片中可以加入Flash动画、视频、声音、彩色图片等传媒手段。例如,在讲三相正弦电路时,可以将三相电的产生、传输过程用Flash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既直观又形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印象深刻。但是,在应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每张幻灯片上的内容不要太多,突出重点、难点,讲课的速度不要太快,要把握好节奏,给学生留有思考问题的时间,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结束语
“电路”课程作为电类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值得广大“电路”课程教师去研究它的教学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实验使学生真正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教学不仅仅是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李瀚荪.电路分析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0-86.
[2]张小娟.“电路分析”教学改革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1,(3):
35-37.
[3]邓碧玲.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探索[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8):62-63.
[4]景展,章心因.对“电路”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15):196-197.
[5]姬靖.工科信息测控类专业“电路”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23):70-71.
[6]曲健.电路分析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与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
2008,25(3):37-38.
[7]侯芳.《电路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和体会[J].科技创新导报,2010,(4):131-132.
[8]杨培森.高校本科课程改革的走向、难点与应对论略[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2,(4):27-28.
[9]王艳松,何新霞,马文忠.电路分析实验与学习指导[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7,(3):53-72.
[10]刘景夏,郑学瑜,胡冰新.《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27(3):18-21.
(责任编辑:王意琴)
关键词:教学分析;教学质量;素质教育;学习兴趣;多媒体
作者简介:刘迪(1983-),男,山东莱西人,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讲师;李岩(1967-),女,山东烟台人,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副教授。(山东 烟台 26400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3-0069-02
“电路”课程是与电相关专业学生最先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十分重要。不论是电子科技、电气工程,还是电工测量、供配电系统,凡是与电相关的领域,都要学习电路理论。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分析电路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为进一步学习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机拖动和电力电子技术打下牢固的基础。[1]“电路”课程的理论性比较强,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课前预习和大量的习题作业,并配以相对应的电路实验,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达到“电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培养目标。“电路”课程理论严密、系统,具有较深的工程应用背景。“电路”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2] 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对“电路”课程教学的一些意见和体会。
一、要培养学生学习“电路”课程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是提高“电路”课程教学质量的核心,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创新和发现问题,热爱学习。由于“电路”课程理论体系抽象、难度较大,许多学生一开始就产生了畏难情绪,丧失了自信心。因此,“电路”课程的第一堂课很重要。第一堂课为绪论课,通过对绪论课的讲授使学生产生学习“电路”课程的兴趣。[3]在绪论课中,应对“电路”课程做整体介绍,包括课程的主要内容、作用、理论结构、学习方法、前沿知识等多个方面。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电路”课程的重要性,使学生从内心明白学习“电路”课程的目的和意义。要强调“电路”课程与先修课程的关系,数学是学习“电路”课程的工具,物理是基础,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学习“电路”课程的畏难情绪,同时又增加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还要重视“电路”课程与生活实际的结合,阐述电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让学生们展开讨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电路”课程的兴趣。[3]从家用电器入手,使枯燥的理论内容变的生动有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要认真准备教学内容
“电路”课程具有章节多、重点和难点多的特点,若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离不开教师课前的认真准备。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对全书各个章节统一把握,做到环环相扣,深入浅出。“电路”课程中的电压、电流、电阻这些物理量在高中就已经讲解过,在大学的课程中,又对它们做了更深刻的讲解。除此之外,该课程重点讲述了直流电路、交流电路、三相电路的分析与计算,课程的内容由浅入深。如果教师把教学内容组织得合理,条理清晰,学生学起来就会很投入,听得很轻松,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因此,教师高效地利用上课时间是把“电路”课程教好的关键所在。对一些重点、难点和容易出错的概念,应事先强调的引起学生的注意,不要等出错后再强调。例如在电压源的定义中,应补充画出零电压源的伏安特性曲线,向学生强调零电压源相当于短路。经过这样的铺垫,等到后面学习叠加定理时,对于电路中电压源不作用相当于短路的概念的讲解就水到渠成了。在“电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做个有心人,对容易出错的地方要做到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学起来更加轻松。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电路理论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因此,增加与生产、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相量法的时候,可以把日光灯的接线和计算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4]
三、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学习“电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很重要。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也是在学习实践,也是在培养独立探索、立体思维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培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好“电路”课程不仅仅是会计算具体的题目。更重要的是在学习完电路后,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解释实际现象。如果没有达到这一效果,“电路”课程的教学就算是失败的,也无法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电路虽然是专业理论课,但是它完全来源于日常生产生活的电现象,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否则,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差,毕业以后就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教师只有将电路理论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激发其学习兴趣,才能加深他们对电路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将来学习专业课打下牢固的基础。与此同时,学院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向学生开放电工电子实验室,以实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空间。只要学生有兴趣、有想法,就可以去建模、设计、实验,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电路”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因此,教师在讲授“电路”课程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5]例如,在讲戴维南定理的时候,是利用等效概念来计算和分析电路。所谓等效,是指含源二端网络被等效电路替代后,对端口的外电路无影响,即外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仍保持替代前的数据不变。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难理解,但是通过到实验室做戴维南定理实验,学生自己搭建电路,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在实验过程中,要判断实验所得的数据是否与理论相符,要培养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6]学生还可以借助Multisim软件来分析电路,Multisim软件是一个电路仿真软件,它只需要学生在电脑上安装一个Multisim软件应用程序,就可以在虚拟仪器上做实验。Multisim虚拟了电子与电工元器件、仪器与仪表,通过程序将它们结合为一体,具有电路分析功能,可以完成各种类型的电路设计与实验;可以很方便地搭建电路并对电路参数进行数据分析。通过Multisim电路仿真软件的应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要因材施教,做学生的知心人
作为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人,真诚对待学生,多和学生交往谈心。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如果教师与学生沟通不畅,就容易产生隔阂。教师应该要做到因材施教,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成绩不好的学生,作为教师不能歧视他们,要多和他们谈心,多交流,要及时帮助他们,以免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和自卑心理。教师要做到每隔一段时间检查一下课程的掌握情况,多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5]笔者给大二班级上“电路”课程时曾经发现班上一位男同学因为亲人去世耽误了四章内容没有学习,于是及时找他来谈心,摆事实讲道理,并利用业余时间给他补课。这位同学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后在“电路”结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所以,笔者认为只要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理解,就可以唤起学生的潜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五、要将多媒体资源应用于电路教学中
当今,多媒体教学工具已经在教育领域广泛使用,它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具有许多优点。
第一点,多媒体教学方式所包含的信息量比较大,这样就减少了教师在黑板上抄写板书的时间。[6]目前,大学中的很多课程都压缩了学时,合理运用多媒体资源便于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二点,利用多媒体讲课,内容清晰明了。在“电路”课程中有很多复杂的电路图,如果教师全部在黑板上画出,既占用时间又不清晰。[7]通过多媒体幻灯片可以将图片投影到屏幕上,这样一来既方便又清楚。第三点,讲课方式多样化。幻灯片中可以加入Flash动画、视频、声音、彩色图片等传媒手段。例如,在讲三相正弦电路时,可以将三相电的产生、传输过程用Flash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既直观又形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印象深刻。但是,在应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每张幻灯片上的内容不要太多,突出重点、难点,讲课的速度不要太快,要把握好节奏,给学生留有思考问题的时间,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结束语
“电路”课程作为电类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值得广大“电路”课程教师去研究它的教学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实验使学生真正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教学不仅仅是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李瀚荪.电路分析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0-86.
[2]张小娟.“电路分析”教学改革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1,(3):
35-37.
[3]邓碧玲.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探索[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8):62-63.
[4]景展,章心因.对“电路”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15):196-197.
[5]姬靖.工科信息测控类专业“电路”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23):70-71.
[6]曲健.电路分析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与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
2008,25(3):37-38.
[7]侯芳.《电路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和体会[J].科技创新导报,2010,(4):131-132.
[8]杨培森.高校本科课程改革的走向、难点与应对论略[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2,(4):27-28.
[9]王艳松,何新霞,马文忠.电路分析实验与学习指导[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7,(3):53-72.
[10]刘景夏,郑学瑜,胡冰新.《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27(3):18-21.
(责任编辑:王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