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子女教育消费在中国居民消费中占很大比例,特别是二三线城市和农村,教育消费是否理性化,直接影响到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家庭子女教育消费领域存在不理性消费,此文以自身身边教育消费观现象为例,折射当代社会的子女教育消费观隐忧。
关键词:重庆;子女教育;消费观;隐忧
“你家孩子上的什么培训班?”已经成为家长之间的流行用语,大大小小的培训机构门口都可以看见我们家长的辛勤身影。我家孩子6岁,报了舞蹈和主持人培训,今年马上上小学了,计划再加一个幼小衔接班,这种情况,在孩子所上的幼儿园里,比比皆是。他们班总共30个孩子,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至少两个及以上培训课。上次孩子去学跳舞时,听到两个妈妈在聊孩子学英语,一年就是9000多,再加上美术,钢琴,估计一年培训费都要接近2万元。钱花了,和同龄孩子的相处时间也少了。毕竟我认为,孩子的很多品质包括谦逊,分享,交流等实际上更多地应该在生活中和小朋友们自由玩耍时磨合形成,和小朋友交流时间的减少,塑造了更多的“家庭小皇帝”。所以,我们家长树立恰当的子女消费观对孩子未来的健康成长是关系巨大的。
根据上述我身边出现的教育消费现象,我在反思,是什么造就了这样如此攀比得理所当然的子女教育消费观呢?
一、 分析家庭子女教育消费扩大的原因
(一)主观因素
1. 传统教育消费观
关于教育消费的心理,本就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自古以来,人们就重视教育,“因材施教”深化了教育的针对性与教育策略的重要性。重视教育的文化观念根深蒂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接受教育的观念及行为。使得家长们把孩子的教育放在首位。
2. 培训机构心理战
“拉生就是打仗,要善用孙子兵法”,培训班如此多,为什么选这个不选那个,有很多原因,有时是朋友介绍,“酒香不怕巷子深”,老师好,价格合理,这是一种机构的策略:老带新;二是大打招牌:多报多减政策,科目报得越多,孩子抱团人数越多,折扣越大,利用家长贪图小便宜的心理,让孩子加入更多的科目。绝大部分家长,并没有顾及子女的兴趣、爱好,理性的选择是否有必要报,或者报什么类型的兴趣班,而是非常盲从、随大流、赶时髦,所以重庆培训机构到处都是,家长们在子女教育消费上非常不理性。
(二)客观因素
1. 社会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个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由社会需要来决定人才类型,这使得教育在当代社会尤为重要,个人的能力已经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能力好,有本领的人在当今社会中更加如鱼得水,这都让众多的中国家长们看到了教育是孩子成材很重要的途径,所以从小开始,孩子就辗转于各种辅导班,用家长的话说:我总能找到孩子的兴趣,现在辛苦点,长大才不后悔。
2. 市场因素
目前为止,培训班市场在中国还不够规范,国家虽出台了不少整顿制度,但巨额利润仍让很多的培訓机构在重庆如雨后春笋一样增长。孩子参加课外培训班,分两种。一种是兴趣班,针对兴趣而学,但家长觉得孩子应该对各科都感兴趣,都去学一学,才知道天赋在哪,所以报的类型种类繁多,五花八门。某些教育机构为了盈利,利用家长的迷茫心理,夸大宣传,制造出种种消费陷阱。第二种是针对文化课的补课班。家长工作忙,照顾不了孩子;对孩子有高期待,希望获得更高的考试分数,都会选择补文化课。在重庆,名校在教师资源,教学配置上的优势,都让教育商家用名校做招牌,抓住名校效应,使得报校外培训班成了一股风潮,教育消费过于盲目,扭曲。
知道了现象,分析了原因,我们还要想一想办法,给出一些合理建议,以帮助家长们更加理性化地去规划教育消费。
1. 摆正自己的心态,真正地去观察和了解自己的孩子,不盲目跟风。
作为家长的我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个都理解。但是大量超负荷的培训,不但拖垮了自己的孩子,也让孩子找不到未来适合自己的路,产生从生理到心理的厌烦感。作为家长的我们就是伯乐,要让孩子这匹千里马在他喜欢的领域驰骋,孩子喜欢画画,给他报个绘画班,孩子喜欢游泳,当然可以报个游泳班,但不要盲从,要考虑孩子的年龄适度地去选择,让孩子既能学到本领,锻炼其能力,又能真正让他感到童年的快乐。
2. 是国家考试模式进一步改革,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我国现行的考试制度还是以应试为主,这容易给社会带来片面的考试信号,让社会和家长认为只有最后的成绩能决定孩子能否进入著名高校学习,但是,我们要相信,我们国家在教育上的投入会越来越大,对教育会越来越关心,这是民生问题,所以未来的考试改革势在必行,让中小学的孩子们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快乐成长的同时能具备适应和建设新中国的能力。
3. 国家加大职业学校的发展,让更多地孩子拥有生存的技能技巧。
人们读书的最终目的除了自我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都是来自未来职业的选择发展。读好书就是为了好就业,但是重点大学只有那几所,想要读书的孩子却很多,孩子长大不是每个都能进入名校就读,但即使不读名校,他出来后也有很多职业可以从事。当今社会,有很多新型职业,国家在未来也会加大和规范职业学校,让这些学校的孩子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并在企事业单位同样发光发热,我想,如果解决了就业问题,就像车间智能控制技术操作需要的是专业蓝领人员,而不见得就一定是211,985的高校生,根据兴趣决定未来方向,把大学高校和职业学校都办好,让家长和孩子们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我想,在教育消费观上,家长们一定会更理性。
总之,要想理性地去投入教育经费,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应该形成合力,特别是家长朋友们一定要从自己孩子出发,多关注孩子的感受,不盲从,不跟风,拥有正确的子女教育消费观,你和你的孩子,一定都会快乐。
参考文献:
[1]李曼.我国家庭子女教育消费增加的社会学分析.商界论谈,2013(26):394.
[2]梁前德,傅家荣.中国居民教育消费基本问题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2(3):41-46.
[3]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4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宁会平.对家庭子女教育消费理性化的反思.科技资讯,2012(28).
作者简介:
李姗姗,重庆市,西南大学教育学部2019级,重庆市,重庆市两江新区天宫殿学校。
关键词:重庆;子女教育;消费观;隐忧
“你家孩子上的什么培训班?”已经成为家长之间的流行用语,大大小小的培训机构门口都可以看见我们家长的辛勤身影。我家孩子6岁,报了舞蹈和主持人培训,今年马上上小学了,计划再加一个幼小衔接班,这种情况,在孩子所上的幼儿园里,比比皆是。他们班总共30个孩子,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至少两个及以上培训课。上次孩子去学跳舞时,听到两个妈妈在聊孩子学英语,一年就是9000多,再加上美术,钢琴,估计一年培训费都要接近2万元。钱花了,和同龄孩子的相处时间也少了。毕竟我认为,孩子的很多品质包括谦逊,分享,交流等实际上更多地应该在生活中和小朋友们自由玩耍时磨合形成,和小朋友交流时间的减少,塑造了更多的“家庭小皇帝”。所以,我们家长树立恰当的子女消费观对孩子未来的健康成长是关系巨大的。
根据上述我身边出现的教育消费现象,我在反思,是什么造就了这样如此攀比得理所当然的子女教育消费观呢?
一、 分析家庭子女教育消费扩大的原因
(一)主观因素
1. 传统教育消费观
关于教育消费的心理,本就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自古以来,人们就重视教育,“因材施教”深化了教育的针对性与教育策略的重要性。重视教育的文化观念根深蒂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接受教育的观念及行为。使得家长们把孩子的教育放在首位。
2. 培训机构心理战
“拉生就是打仗,要善用孙子兵法”,培训班如此多,为什么选这个不选那个,有很多原因,有时是朋友介绍,“酒香不怕巷子深”,老师好,价格合理,这是一种机构的策略:老带新;二是大打招牌:多报多减政策,科目报得越多,孩子抱团人数越多,折扣越大,利用家长贪图小便宜的心理,让孩子加入更多的科目。绝大部分家长,并没有顾及子女的兴趣、爱好,理性的选择是否有必要报,或者报什么类型的兴趣班,而是非常盲从、随大流、赶时髦,所以重庆培训机构到处都是,家长们在子女教育消费上非常不理性。
(二)客观因素
1. 社会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个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由社会需要来决定人才类型,这使得教育在当代社会尤为重要,个人的能力已经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能力好,有本领的人在当今社会中更加如鱼得水,这都让众多的中国家长们看到了教育是孩子成材很重要的途径,所以从小开始,孩子就辗转于各种辅导班,用家长的话说:我总能找到孩子的兴趣,现在辛苦点,长大才不后悔。
2. 市场因素
目前为止,培训班市场在中国还不够规范,国家虽出台了不少整顿制度,但巨额利润仍让很多的培訓机构在重庆如雨后春笋一样增长。孩子参加课外培训班,分两种。一种是兴趣班,针对兴趣而学,但家长觉得孩子应该对各科都感兴趣,都去学一学,才知道天赋在哪,所以报的类型种类繁多,五花八门。某些教育机构为了盈利,利用家长的迷茫心理,夸大宣传,制造出种种消费陷阱。第二种是针对文化课的补课班。家长工作忙,照顾不了孩子;对孩子有高期待,希望获得更高的考试分数,都会选择补文化课。在重庆,名校在教师资源,教学配置上的优势,都让教育商家用名校做招牌,抓住名校效应,使得报校外培训班成了一股风潮,教育消费过于盲目,扭曲。
知道了现象,分析了原因,我们还要想一想办法,给出一些合理建议,以帮助家长们更加理性化地去规划教育消费。
1. 摆正自己的心态,真正地去观察和了解自己的孩子,不盲目跟风。
作为家长的我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个都理解。但是大量超负荷的培训,不但拖垮了自己的孩子,也让孩子找不到未来适合自己的路,产生从生理到心理的厌烦感。作为家长的我们就是伯乐,要让孩子这匹千里马在他喜欢的领域驰骋,孩子喜欢画画,给他报个绘画班,孩子喜欢游泳,当然可以报个游泳班,但不要盲从,要考虑孩子的年龄适度地去选择,让孩子既能学到本领,锻炼其能力,又能真正让他感到童年的快乐。
2. 是国家考试模式进一步改革,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我国现行的考试制度还是以应试为主,这容易给社会带来片面的考试信号,让社会和家长认为只有最后的成绩能决定孩子能否进入著名高校学习,但是,我们要相信,我们国家在教育上的投入会越来越大,对教育会越来越关心,这是民生问题,所以未来的考试改革势在必行,让中小学的孩子们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快乐成长的同时能具备适应和建设新中国的能力。
3. 国家加大职业学校的发展,让更多地孩子拥有生存的技能技巧。
人们读书的最终目的除了自我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都是来自未来职业的选择发展。读好书就是为了好就业,但是重点大学只有那几所,想要读书的孩子却很多,孩子长大不是每个都能进入名校就读,但即使不读名校,他出来后也有很多职业可以从事。当今社会,有很多新型职业,国家在未来也会加大和规范职业学校,让这些学校的孩子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并在企事业单位同样发光发热,我想,如果解决了就业问题,就像车间智能控制技术操作需要的是专业蓝领人员,而不见得就一定是211,985的高校生,根据兴趣决定未来方向,把大学高校和职业学校都办好,让家长和孩子们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我想,在教育消费观上,家长们一定会更理性。
总之,要想理性地去投入教育经费,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应该形成合力,特别是家长朋友们一定要从自己孩子出发,多关注孩子的感受,不盲从,不跟风,拥有正确的子女教育消费观,你和你的孩子,一定都会快乐。
参考文献:
[1]李曼.我国家庭子女教育消费增加的社会学分析.商界论谈,2013(26):394.
[2]梁前德,傅家荣.中国居民教育消费基本问题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2(3):41-46.
[3]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4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宁会平.对家庭子女教育消费理性化的反思.科技资讯,2012(28).
作者简介:
李姗姗,重庆市,西南大学教育学部2019级,重庆市,重庆市两江新区天宫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