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中国教育自信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再度将中国海外留学生教育低龄化的现象引入国人的视野。细思之下,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家长对中国教育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读。笔者概括了较为常见的四种观点:一是“国外的教育质量高,中国的教育质量不行”;二是“国外的学校追求素质教育,中国的学校追求应试教育”;三是“国外的学校强调乐学,中国的学校灌输苦学”;四是“国外学校评价学生的手段多种多样,中国学校评价学生的方式就是考试”。这揭示出不少中国家长长期存在的一种思维定势,对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极度迷信,却对中国教育体系充斥着不自信,甚至轻视与怀疑。因此,走向中国教育自信的提出,既有着中国教育不断进步的事实基础(诸如多次的PISA优异成绩、中国基础教育数学教材被英国全版本翻译引进其基础教育实践等),也充分反映在当下中国教育的迭代式发展中,表现在中国特色教育基因的完善中,落实在中国特色教育标准的认同中。
  中国教育自信奠基于教育迭代式发展中
  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不仅要体现本国的文化教育传统,也要不断学习与借鉴他国教育的长处,更要与时代发展的脚步紧密结合。毋庸讳言,传统中国教育在某些方面的确存在一定的不足,但不能因此就将其彻底否定,也不能因为近代以来中国教育借鉴吸收大量西方经验,就认为中国不能走自己的教育之路。从当下时代发展的特点来看,今天我们处于迭代式发展的时代,今天的发展速度超越以往任何时代。中国各方面的发展都很好地体现出迭代的特点,教育的发展尤其如此,每一次迭代都是一次质量跃升,愈加呈现“小步快跑”的发展态势。应该说,中国教育的基本思想、基本制度与基本建设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国的各级各类教育在愈加广泛的范围内给更多人提供了成长成才的机会。不难想象,当代中国家长如果能看清中国教育发展的迭代特点,并用迭代思维来看待中国教育发展前景的话,就能够摒弃“矮子心态”,走向中国教育自信。
  当然,对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他们并不能轻易达成对中国教育迭代式发展特点的深入体会与深层理解。一方面,这需要在中国教育发展数据的直观感受中来体会中国教育发展的速度,还需要在持续性的中外教育比较中来明晰中国教育体系的优势。那种只是随意拍拍脑袋,或从众心理,或简单地运用逻辑推理、想象等封闭思维形成的对中国教育的刻板印象,无助于达成对当代中国教育发展态势的深层次理解。另一方面,这需要国人克服完美主义教育发展论。每一个国家的教育及其发展都有其不完美之处,对中国教育迭代式发展理解的关键,不在于中国教育及其发展本身是否完美,而在于我们对中国教育发展的速度、质量以及向优趋势是否有信心。
  中国教育自信表现在特色教育基因的完善中
  世界领先的中国古代高等教育、源远流长的中国教育思想,无不反映出中国教育传统优势,既表现在教育观念与思想上的前瞻性,也表现在教育实践与制度上的先进性。对中国教育发展史稍作梳理,就能够发现中国教育思想及其体系的独特魅力——体现在理念上,秉持大教育观念、强调人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育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育人为本、尊师重教;落实在实践中,注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基础训练、启发式教学、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实际上,这些教育传统优势内生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与中国传统社会系统一起构成了中国教育自信的文化基因。有鉴于此,中国家长能否坚持文化自信,传承并完善这些文化基因,是能否走向中国教育自信的重要条件。
  需要指出的是,走向中国教育自信的背后,不是盲目排外,而是从容对待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教育经验,并加以理性选择、批判吸收。回顾近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在各个发展阶段都始终保持着一份谦虚谨慎、借鉴学习的态度,不断吸收并创造性地改造西方发达国家某些先進教育理论、做法与经验。同样,走向中国教育自信,必须将中国教育放在当下国际教育的大背景中进行思考,必须拥有公正开放的心态,看清中外教育各自的优劣所在。中国教育较为强调社会本位教育价值观(这也是中国特色的教育基因之一),此次疫情中反映出来的强大的社会组织力量,与这一价值观教育积极作用的发挥密不可分。
  此外,树立中国教育自信,不是故步自封、拒绝学习外国教育优势与经验,而是要深入、全面地研究学什么、怎么学。要以我为主,且要根据中国国情及教育实际对国外教育经验进行选择,加以取舍、改造与创新。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侧重的核心素养教育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双一流”建设就是这一认识的极好例证。但是,中国教育自信的真正实现,无疑是中国教育深刻自省的产物,是对中国教育基因传承与不断完善的结果。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基础教育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个体素养、能力等软实力的建设,愈加显示出积极的成果。在2018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8)测试中,我国四省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作为一个整体取得了阅读、数学、科学三项科目世界第一的好成绩。这再一次为我们如何正确看待中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提供了一个国际比较的视角,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中国教育的长短得失。
  中国教育自信落实在特色教育标准的认同中
  应该说,中国家长对中国教育的不自信主要源于唯西方教育标准的评价观。现在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大学排行榜和国际组织测试,习惯用所谓的国际标准衡量中国教育。由于在各种排行榜上,中国高等学校普遍排名不高,导致中国家长容易对中国教育质量产生怀疑。走向中国教育自信,就需要摆脱唯西方教育话语体系及评价标准马首是瞻的局面,需要在吸收其合理因素的基础上主动构建教育评价的中国标准,且要突显中国特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的讲话时也指出:“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百姓心目中认定的才是最好的。不要太过在意那些国内外的大学排行榜,不能用干巴巴的指标评定我们心目中的好大学。”中国教育标准的构建要强调教育对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要高度重视和坚持中国特有的教育内涵,体现中国特色,发出中国声音。
  总体而言,走向中国教育自信,需要建构中国教育话语体系,需要建立中国特色教育评价标准,需要立足中国经验提出教育发展的中国方案,需要扎根中国大地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办好中国特色教育。这意味着作为个体或群体,需要对中国传统和现实中的教育理想、教育制度、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外部关系等持有积极态度和肯定观点;需要相信中国教育体系完备、功能健全以及作用充分发挥;需要充分相信中国教育既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又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需要充分相信中国的教育体系具有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通过持续性地自我发展、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责任编辑:王梦茜
其他文献
生活,就是教育;经历,就是学习。这场重大疫情,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一堂生动的人生课。“停课不停学”,除了学科知识的讲授之外,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小学还以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抓手,精心编制了“读懂‘抗击疫情’这本书”主题思政课系列课程,将抗击疫情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课程“给孩子们的疫情图鉴”,以绘本阅读的形式,科学直观地带领学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让学生
期刊
抗击疫情,教育人在行动。为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积极开展线上教学工作,为学生居家学习提供切实保障。  关怀到终端。开展线上教学,一个都不能少。各班主任通过电话家访,逐一排查,最终发现17名特困学生面临缺乏学习终端、网络不畅等困难。为此,学校集中采购平板电脑,在沈文涛校长带领下,校级领导班子分組将电脑送到学生家中。同时,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解决网络不畅的问题。  资源最优化
期刊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挡了学生们返校的步伐。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安徽省五河县沱湖学校全面落实《五河县普通中小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工作方案》,积极借助电视频道和互联网开展线上教学。  周一至周五,学校每天按照蚌埠市统一要求,按时播放教学视频。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同步听课,课后做好线上答疑,作业布置、批改和反馈,以及个别辅导等工作。  学校特别关注留守儿童,卞帮豹校长和负责留守儿童工
期刊
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是一所底蕴深厚的百年名校,在154年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教育传统。  面对由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延期开学,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由干部带头,努力创造条件,组织全校师生进行线上教学,推动教师、学生共同成长。  深入一线,干部干在前  疫情期间,学校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深入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一线。学校要求,与教学相关的领导全部加入所分管年级或部门的班
期刊
江苏省启东市桂林小学坐落在国家六大渔港之一、素有“鹤城”美誉、地处黄海之滨的千年古镇——吕四港镇。学校的前身是著名建筑大师陶桂林先生于1930年创办的中国第一所建筑学校——吕四志诚土木建筑职业学校。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拉开了师生的空间距离,但拉不开师生的心灵距离和情感距离。面对“加长版”假期,桂林小学坚持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首要位置,严格落实“停课不停学”要求,鼓励教师调适心态、各展所长
期刊
2020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迎来一个“加长版”寒假。疫情虽然挡住了师生外出的脚步,却没能阻挡在线教育的步伐。长沙市湘郡长德实验学校精心设计了“不负春天,精彩自我”网络在线学习项目。  春天里的云教研。为了确保孩子们“成长不延期”,老师们全身心投入“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辅、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停课不停备”活动中。各教研组、备课组和班主任每周有条不紊地开展线上云教研活动,从深度预习、微课学习
期刊
把孤独留在诗歌里  来自纪录片《人生第一次》——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漭水中学 七年级 穆庆云  两年前,她就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她的父亲在八年前因车祸去世,母亲为了供养两个女儿读书去广东打工,她的姐姐在楚雄上大学。放学后,她一个人去买菜、回家做饭、边看电视边吃饭,然后打扫卫生、做作业、等待妈妈打来视频电话。妈妈打来电话时,慶云有点哽咽,给妈妈读了她人生中写下的第一首诗。  《孩子》  小鸟是大鸟
期刊
庚子新月,疫情肆虐。秉承“让每一段历程都绽放生命之美”办学理念、以“尚美”为办学特色的四川省西昌市第一小学,为“美娃”们带来了一堂堂别开生面的德育课。  自2月17日开始, 学校紧扣“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主题,组织师生们定期守候在电视、电脑、手机旁,举行庄严的“线上升旗仪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迄今共举办了四期——  第一期“翘首以待疫情除,春花烂漫共同归”,围绕“依靠伟大的党和国家,这场突如
期刊
小小的小孩 今天有没有哭 是否朋友都已经离去 留下了带不走的孤獨  漂亮的小孩 今天有没有哭 是否弄脏了美丽的衣服 却找不到别人倾诉  当听到这首《亲爱的小孩》,你是否感受到了一个孩子的孤独?  “爸爸妈妈经常不在家,哪怕是他们在我旁边玩着手机都是奢望”“妈妈,你陪陪我好吗”“孤独的感觉是难过”……原来,孤独不是成年人的专利,只是孩子的孤独,常常被成年人忽略。“天天在家陪你,谁来养家”“妈妈不是天
期刊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各行各业、各个岗位的劳动者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劳动精神体现出独特的价值。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要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  弘扬劳动精神,加强劳动教育,新时代学生的这门“必修课”该如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