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苗疫霉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djapane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2年5月在我区的部分早稻秧苗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叶枯病,发展很快,危害较重,引起了贫下中农的广泛重视.我校科研小组为了搞清病原种类,摸索它的发生规律和有效防治方法,于1973年开展了病情普查,定点系统观察,病原侵染传播和防治途径等试验研究.在江苏农学院植保系的热情鼓励与帮助下,对探明这一地区性病害问题,取得了一些结果.现将几年工作综述于后.一、发生和危害本病由藻状菌中疫霉属真菌引起.江苏农学院植保系王金生等同志定名为稻苗疫霉病(Phytophthora fragariae Hickm.var. In May 1972, a new leaf blight appeared on some early rice seedlings in our district, which developed rapidly and harmed seriously, causing widespread concern of poor and poor middle peasants. And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 we carried out the pilot studies on disease census, site-directed systematic observation, pathogen infection transmission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1973. With the encouragement and encouragement from the Plant Protection Department of Jiangsu Agricultural College, Sex disease problems, and achieved some results now summarized in the work after a few years First, the occurrence and harm The disease caused by Phytophthora Phytophthora fungi in Jiangsu Agricultural College Plant Protection Wang Jinsheng and other comrades named as seedlings Phytophthora Disease (Phytophthora fragariae Hickm.var.
其他文献
利用甲拌磷(3911)拌种,推迟棉蚜发生为害,减少喷药,保护天敌,是棉蚜综合防治的重要环节。但近几年由于抗性蚜的不断发展,拌种持效期显著缩短。为解决这一问题,有关农药研究
本文初步报告了寄生于云南马体内的寄生性蠕虫共30种,其中包括吸虫2种:肝片形吸虫、日本血吸虫;絛虫2种:大裸头绦虫、叶状裸头絛虫;线虫26种:马圆形线虫、无齿阿氏线虫、普通
在研究防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的各种方法中,已证明抗虫品种的研究是很实际和经济的方法,差不多所有发生褐飞虱的国家都在积极进行选育抗褐飞虱的品种.研究的
一、病害的发现和为害情况 黑痘病是我国大豆上继羞萎病之后发现的另一种新病害。1959年我们初次在吉林省德惠县五台公社郭家大队发现该病。此后,当地每年都有发生。1964年
各州、市、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直各委、办、厅、局: 今年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经济发展、加强宏观调控的一系列重大决策,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
生物防鼠就是利用鼠类天敌,控制鼠类数量,而收到防治效果。珠江三角洲大部分为平原区,隐藏条件较差,中型猛兽和猛禽难于栖息,因而鼠类天敌少,是鼠害严重的原因之一。但是,仍
热带气候的适应性和世界粮食市场的经济学已促使作物生产的集约化和专业化,只要稍举数种作物如香蕉、可可、咖啡和橡胶的广泛种植园化可以见之,而种植园农业的许多基本特征
两年来試驗研究和大面积防治調查資料表明:在小地老虎一龄盛期时(4月25日左右),田間杂草(小薊)密度大、栖食的幼虫数量多,当幼虫尚未向玉米上迁移之前,充分发揮除草的作用,可
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药剂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面积不断扩大,药剂的品种和数量也日益增加。为了测定化工部门试制和生产农药的田间药效,以肯定应用推广价值,我们在样板
生产调查表明,有病的水稻种子很可能是白叶枯病初次侵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多年来曾提出过一些种子检验方法,但还不完善,病种检验和消毒处理工作仍有一定困难.此外,对种子带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