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现状,阐述了朗读的技巧及朗读训练中如何进行多样化评价。
关键词:阅读教学 朗读训练 技巧 评价
“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就教学实践情况看,我们的朗读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重视程度不够,朗读在一堂课中所占比重相当轻,平均不足7分钟;二是朗读教学质量低下,只是低层次的读响亮、读正确,缺乏对感情朗读的有效指导;三是受应试教育影响,语文测试中对朗读的检测很少甚至没有,同时,朗读的检测和评价也缺乏科学性。基于此,近年来有不少专家学者呼吁让阅读教学返璞归真,练好“读”功。那么,如何过好读书关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粗浅之见:
一、训练“读”的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几经修订,都无一例外地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第一位的要求。那么,如何帮助学生达到这一要求呢?
1.重视范读的作用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在朗读教学中,我们应顺应这一规律,通过多种手段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入境”。引导学生“入境”的方法有很多,如示范法、描述法、回忆法等,其中最常用、最实用的是示范法。曾听过一节公开课《丑小鸭》,当老师声情并茂地读丑小鸭一系列凄惨遭遇时,学生们都为之动容,有的紧皱眉头,有的屏住呼吸,直到老师把课文读完了才缓过神儿来,对着老师微笑。当教师问及谁想向老师挑战时,学生们都表现出跃跃欲试的急切心情,读书的兴趣大大提高了。
2.要指导学生读到位
(1)准确发音,感受音韵。语文教学中,朗读音准的突出问题是方言色彩浓重,如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不分等现象。在朗读训练中,要有针对性地加以强化训练。此外,要注意音变现象。
(2)把握语调,感受节奏。低年级学生朗读时经常出现顿读、中断朗读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把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割裂开来,一字一顿地读;由于心理紧张,用手指指着课文中的字读;没有把字辨识清楚急于朗读,导致读错字、丢字、加字等等。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讲明常用标点符号的作用、停顿时间和可迸发的语感关系。
(3)理解意蕴,感受情理。语文教学要通过语言训练理解课文内容、体察作者情意、感受传达的理念。需要说明的是,“有感情地朗读”并不等于“有感情+朗读”。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基调,从句子表达的语气和情感需要出发,读出其高低升降、轻重缓急的变化,使全篇富于节律美。如语句的停顿,除了依据标点符号作相应的语法停顿外,还要进行感情停顿的处理。
3.要训练学生边读边想
边读边想是指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语)。宋代朱熹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这里的“心到”就是强调阅读过程中“想”的重要性。训练边读边想要把握三点:一是训练形象地想;二是训练逻辑地想;三是训练联系地想。
二、要及时进行朗读总结
为了让朗读训练卓有成效,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反馈评析。师生通过讨论,共同总结朗读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语调、语气、重音、停顿等。评价可分三类:第一,教师评价。教师评价语言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自己朗读情况的认识。教师主要用口头语言对学生的朗读水平予以评价。从其手法看,有以下几种评价语:一是情景语,二是修辞语,三是幽默语。第二,自己评价。在朗读教学中,学生读完后,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可以让学生略有所思。而后,一遍比一遍读得有味,一遍比一遍能深切地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促使学生乐读、好读、会读。第三,相互评价。在朗读教学中,围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展开相互评价很有必要。你一言,他一语,甚至是争辩,学生在朗读和评价中提高了语文能力,人人爱读书、人人读好书的局面就会逐渐形成。
刘勰曾经指出:“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小学语文教学只有从教师滔滔讲说、条分缕析的樊篱中解放出来,返璞归真,把一部分费时费力、劳而无功的分析时间用于指导和训练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才是语文阅读的真谛和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1版。
[2]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 《小学语文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版。
[3]李吉林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版。
[4]《小学语文教学》.山西教育报刊社。
关键词:阅读教学 朗读训练 技巧 评价
“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就教学实践情况看,我们的朗读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重视程度不够,朗读在一堂课中所占比重相当轻,平均不足7分钟;二是朗读教学质量低下,只是低层次的读响亮、读正确,缺乏对感情朗读的有效指导;三是受应试教育影响,语文测试中对朗读的检测很少甚至没有,同时,朗读的检测和评价也缺乏科学性。基于此,近年来有不少专家学者呼吁让阅读教学返璞归真,练好“读”功。那么,如何过好读书关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粗浅之见:
一、训练“读”的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几经修订,都无一例外地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第一位的要求。那么,如何帮助学生达到这一要求呢?
1.重视范读的作用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在朗读教学中,我们应顺应这一规律,通过多种手段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入境”。引导学生“入境”的方法有很多,如示范法、描述法、回忆法等,其中最常用、最实用的是示范法。曾听过一节公开课《丑小鸭》,当老师声情并茂地读丑小鸭一系列凄惨遭遇时,学生们都为之动容,有的紧皱眉头,有的屏住呼吸,直到老师把课文读完了才缓过神儿来,对着老师微笑。当教师问及谁想向老师挑战时,学生们都表现出跃跃欲试的急切心情,读书的兴趣大大提高了。
2.要指导学生读到位
(1)准确发音,感受音韵。语文教学中,朗读音准的突出问题是方言色彩浓重,如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不分等现象。在朗读训练中,要有针对性地加以强化训练。此外,要注意音变现象。
(2)把握语调,感受节奏。低年级学生朗读时经常出现顿读、中断朗读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把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割裂开来,一字一顿地读;由于心理紧张,用手指指着课文中的字读;没有把字辨识清楚急于朗读,导致读错字、丢字、加字等等。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讲明常用标点符号的作用、停顿时间和可迸发的语感关系。
(3)理解意蕴,感受情理。语文教学要通过语言训练理解课文内容、体察作者情意、感受传达的理念。需要说明的是,“有感情地朗读”并不等于“有感情+朗读”。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基调,从句子表达的语气和情感需要出发,读出其高低升降、轻重缓急的变化,使全篇富于节律美。如语句的停顿,除了依据标点符号作相应的语法停顿外,还要进行感情停顿的处理。
3.要训练学生边读边想
边读边想是指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语)。宋代朱熹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这里的“心到”就是强调阅读过程中“想”的重要性。训练边读边想要把握三点:一是训练形象地想;二是训练逻辑地想;三是训练联系地想。
二、要及时进行朗读总结
为了让朗读训练卓有成效,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反馈评析。师生通过讨论,共同总结朗读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语调、语气、重音、停顿等。评价可分三类:第一,教师评价。教师评价语言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自己朗读情况的认识。教师主要用口头语言对学生的朗读水平予以评价。从其手法看,有以下几种评价语:一是情景语,二是修辞语,三是幽默语。第二,自己评价。在朗读教学中,学生读完后,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可以让学生略有所思。而后,一遍比一遍读得有味,一遍比一遍能深切地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促使学生乐读、好读、会读。第三,相互评价。在朗读教学中,围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展开相互评价很有必要。你一言,他一语,甚至是争辩,学生在朗读和评价中提高了语文能力,人人爱读书、人人读好书的局面就会逐渐形成。
刘勰曾经指出:“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小学语文教学只有从教师滔滔讲说、条分缕析的樊篱中解放出来,返璞归真,把一部分费时费力、劳而无功的分析时间用于指导和训练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才是语文阅读的真谛和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1版。
[2]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 《小学语文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版。
[3]李吉林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版。
[4]《小学语文教学》.山西教育报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