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配对血浆滤过吸附(CPFA)治疗具有溶质筛选系数高、生物兼容性好、兼有清除细胞因子和调整内环境功能等特点,能广谱地清除促炎及抗炎物质且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可用于伴急性肾衰竭、脓毒症和MOF等病症的危重患者的抢救。该研究纳入了2001年1月—2017年12月39例接受CPFA治疗的严重烧伤患者(CPFA组),年龄(40±56)岁,烧伤总面积为(35±60)%TBSA;另纳入临床特征与CPFA组相似的8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肾脏替代治疗(RRT)但未接受CPFA治疗。结果显示CPFA组患者的病死率为51.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配对血浆滤过吸附(CPFA)治疗具有溶质筛选系数高、生物兼容性好、兼有清除细胞因子和调整内环境功能等特点,能广谱地清除促炎及抗炎物质且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可用于伴急性肾衰竭、脓毒症和MOF等病症的危重患者的抢救。该研究纳入了2001年1月—2017年12月39例接受CPFA治疗的严重烧伤患者(CPFA组),年龄(40±56)岁,烧伤总面积为(35±60)%TBSA;另纳入临床特征与CPFA组相似的8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肾脏替代治疗(RRT)但未接受CPFA治疗。结果显示CPFA组患者的病死率为51.3%,明显低于对照组(77.1%,P=0.004)。研究提示,与RRT比较,CPFA治疗在救治感染性休克的急性肾损伤患者上可能更具优势,但需进一步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淋巴细胞/血小板比值(LPR)的变化趋势及特点,探讨LPR对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2008年1月—2018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大面积烧伤患者244例,其中男181例、女63例,年龄(44±16)岁,烧伤总面积为60.0%(42.0%,85.0%)体表总面积。收集患者入院后第1、2、3天血小板和淋巴细胞的检测结果并计算LPR,分析患者入院3d内LPR的变化趋势。对患者年龄、性别、烧伤总面积、Ⅲ度及以上烧伤面积、合并吸入性损伤
目的比较瘢痕疙瘩患者的瘢痕疙瘩与其周围正常皮肤的皮肤水屏障功能的差异并初步探索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横断面观察性研究方法。2020年10月—2021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接诊3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瘢痕疙瘩患者,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0~48岁。接诊当日采用多功能皮肤测试仪测定30例患者瘢痕疙瘩皮肤及其周围正常皮肤的经皮水分丢失(TEWL)。对5例患者瘢痕疙瘩修复术后的瘢痕疙瘩皮肤及其周围正常皮肤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测表皮厚度,取其中3例患者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瘢痕疙瘩皮肤及正常
目的系统评价和整合烧伤患者康复期的真实体验,为烧伤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以“烧伤/烧伤患者、体验/认知/感受、质性研究/现象学研究/定性研究/描述性质性研究/扎根理论”为中文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burn/burns、rehabilitation/recovery/survivor/survive、experience/views/perceptions/、qualitative/phenomenon/interview/gr
目的探讨基于供区保护理念的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在头部电烧伤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5月—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头皮巨大缺损伴颅骨外露的电烧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1~57(39±13)岁,全身多处伴深Ⅱ~Ⅳ度电烧伤,烧伤总面积为5%~14%体表总面积。患者头皮烧伤受损部位中,后枕部1例、顶枕部2例、颞顶部4例、额颞部1例;扩创后缺损面积为10cm×9cm~16cm×14cm,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切取面积为22cm×6c
2013年11月17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1例23岁经外院转入的阴囊至臀部高温钢筋贯通伤男性患者。入院后及早行会阴、右大腿、右臀部扩创缝合引流术,术中以1根吸痰管作为扩创引导标识以保证扩创方向及范围的准确性,切口予以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充分引流。术后第20天(入院后第25天),未愈合创面移植右大腿刃厚皮,加强术区引流及换药。伤后53d,患者创面全部愈合后出院。本病例提示,早期清创后行VSD是治疗高温钢筋贯通伤的有效手段。
创面愈合作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一直是世界性难题。由于独特的生物创面环境,创面愈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目前治疗周期长、疗效欠佳,患者经济负担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非编码RNA(ncRNA)在创面愈合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竞争性内源性RNA(ceRNA)假说是近些年新提出的一种RNA相互调控假说,该假说提出了不同RNA之间的一种“交流方式”。ceRNA调控网络(ceRNET)将蛋白质编码mRNA的功能与ncRNA(如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假基因和环状RNA)的功能联系起来。最新的研究表明,c
生物力学微环境是指细胞外的力学微环境中的多种力学信号,其会随着时间和空间发生相应的变化,在细胞迁移、增殖和分化等组织学改变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可进一步影响创面愈合。创面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中细胞能否高效并快速地往创面中心迁移是影响创面愈合的重要因素之一。既往研究表明,生物力学微环境不仅可诱导细胞进行定向迁移,还可提高细胞的迁移速度。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细胞采取多种迁移模式,且受局部肌球蛋白收缩性和细胞外微环境等特殊模式支配;除了克服细胞外屏障,细胞还需通过局部物理机械力和信号与邻近的细胞和组织进
近年来,糖尿病患者人数逐渐增加,发生糖尿病足患者人数也随之增加。糖尿病足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既缩短预期寿命,又带来沉重的社会负担。糖尿病足目前的治疗方法存在不足,组织工程的理念与方法为糖尿病足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本文介绍了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导致糖尿病足创面难愈合的因素、用于治疗糖尿病足创面的功能性水凝胶敷料,以及功能性水凝胶敷料用于治疗糖尿病动物皮肤创面的技术方法,并对治疗糖尿病足创面的功能性水凝胶敷料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主办,海南省医学会、海南省人民医院承办,《中华烧伤杂志》(现《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Burns
高光谱成像是一种新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该研究借助高光谱成像可清楚评估创面灌注的特性,利用数据处理来计算成年人烧伤创面三维灌注参数,可估算6种(1、2、3A、3B、4、5)不同损伤皮肤层面的血红蛋白的体积分数和氧合参数,描述热损伤后72h内烧伤创面的微循环情况,反映烧伤皮肤的损伤深度。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程度的创面测量结果,分析不同深度创面的特征和差异,形成了用于烧伤创面深度诊断的三维灌注分析方法。综上,该研究基于对这种灌注特性的分析,开发出了一种新的、更可靠的烧伤深度诊断技术,有助于指导外科医师尽早选择最佳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