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观察

来源 :心脑血管病防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is_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期间经由彩色多普勒确诊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64例,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分成两组:观察组148例;对照组11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如:阿司匹林、尼莫地平、西洛他唑等药物。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mg/d,服用周期为半年。两组患者均随访观察半年,随访期间除上述治疗外不服用其他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随访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改善率、血液生化指标、肝肾功能、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情况。结果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中,观察组与对照组肝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血液生化指标、血脂的情况;且对患者的肝肾功能影响不大。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钙;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
  中图分类号:R54;R9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816X(2016)03-0226-02
  doi:10.3969/j.issn.1009-816x.2016.03.21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临床常见的下肢动脉性疾病,泛大西洋协作组织(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治疗指南指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动脉壁上出现了一层像小米粥样的脂类沉积在血管动脉中层,使动脉弹性减低、管腔变窄的病变。其主要表现为下肢肢体静息性疼痛、发凉、间歇性跛行等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导致下肢动脉闭塞,而引起肢体的缺血性坏死,最后导致截肢[1~3],因此,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本文重点观察了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期间经由彩色多普勒确诊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64例。按照随机的方法分成两组,观察组148例其中男88例、女60例,年龄45~70岁,平均(55.00±14.63)岁;对照组116例其中男72例、女44例,年龄45~70岁,平均(55.22±14.6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入标准:(1)符合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标准;(2)年龄≥45周岁;(3)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自身免疫性疾病;(4)依从性好;(5)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Ⅱ型糖尿病患者;(2)急、慢性下肢感染患者;(3)有酒精、药物滥用史的患者;(4)不配合实验室检查者;(5)随访未完成者。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如:阿司匹林、尼莫地平、西洛他唑等药物。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惠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20mg/片,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051407)20mg,每晚睡前服用一次,服用周期为半年。对照组不服用他汀类药物。两组患者均给予彩色多普勒随访半年,随访期间除上述治疗外不服用其他药物;饮食以清淡为主。
  1.3观察指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改善率(以患者下肢静息疼痛减轻,发凉情况好转以及间歇性跋行情况减少为改善)、血液指标: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敏C反应蛋白(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肝肾功能(治疗前患者肝肾功能均为正常)。采用下肢动脉血流图观察下肢血管管腔和下肢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情况,以下肢动脉血管管腔增宽(斑块减小)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改善标准。给予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改善情况:以患者下肢静息疼痛减轻,发凉情况好转以及间歇性跛行情况减少为改善[4]。观察组:改善113例(76.35%)其中上述3项症状改善73例(64.60%)、2项症状改善88例(77.87%)、1项症状改善102例(90.26%),未改善35例(23.65%);对照组:改善56例(48.27%)其中3项症状改善22例(39.29%)、2项症状改善29例(51.79%)、1项症状改善35例(62.50%),未改善60例(51.73%)。观察组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48,P<0.01)。
  2.2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情况:治疗前与随访后均经型号为ALOKARSSD-3500SV的彩色多普勒检查仪检查观察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以斑块减小为改善;以斑块增大为未改善。观察组:治疗前斑块大小为(4.23±1.56mm),治疗后斑块改善128例(86.49%)大小为(3.02±1.22mm),未改善20例(13.51%)大小为(4.42±1.49mm);对照组:治疗前斑块大小(5.02±1.44mm),治疗后斑块改善44例(37.93%)大小为(4.99±1.36mm),未改善72例(62.07%)大小为(5.16±1.40mm)。观察组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26,P<0.01)。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和随访后血液生化、血脂指标及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见表1。
  3讨论
  本研究充分证明了血脂异常是导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当机体血脂代谢出现异常时,血脂可以堆积于下肢动脉内膜上,逐渐形成白色粥样硬化斑块,导致下肢动脉管腔狭窄,从而引起下肢发凉、静息性疼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出现[4~6]。   阿托伐他汀钙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它通过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抑制肝脏内源性TC的生物合成,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和TC的水平;抑制HMG—CoA刺激肝脏内LDL受体密度增加,加快血浆中LDL的消除;LDL受体还可以与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结合,增加了VLDL的降解,使VLDL水平下降,由于VLDL是肝脏内合成TG的主要载体,从而可使TG水平降低;直接抑制VLDL的合成,而VLDL除了是TG的载体外,还是LDL的前体,使TG、LDL水平亦降低[7,8]。
  阿托伐他汀钙可以使HDL-L升高、LDL-C及CRP、TG和TC降低等功效,从而可以使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小。阿托伐他汀钙与其他降脂药物一样,在患者肝肾功能异常的情况下,可以加重患者肝肾功能的损害情况;然而在患者肝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不大。在患者使用过程中,仅有13例患者出现了头晕、头痛、恶心、疲乏无力的情况,但不影响使用。
  参考文献
  [1]庞春芬,李治.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0):1452-1453.
  [2]马远英,腾日添.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研究进展[J].内科,2007,2(6):973-975.
  [3]官国栋,宁为民,林家东.高尿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关系研究[J].吉林医学,2010,(24):4064-4065.
  [4]周仑,王昭昭,黄葵,等.贝前列素钠对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21):189-190.
  [5]杨凯,徐卉.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的超声表现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6:1023-1024.
  [6]金明磊,刘坤杰,马建华,等.奥扎格雷钠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疗效研究[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0,(20)1:106-110.
  [7]李克波,王辉.蚓激酶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2008,(3)7:92-93.
  [8]柯元南.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1,29(3):132-133.
  (收稿日期:2015-11-27)
其他文献
发展乡村全域旅游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本文选择浙江省松阳县为案例研究,从全域视角出发,总结分析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着规模偏小、层次较低、特色不明、效益不高等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对西南边疆扶持政策的实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获得极大改善,经济飞速发展,取得长远的进步。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旅游的接受程度也逐年攀升。在这一时代发展背景下,我国旅游经济也获得很大程度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很多地方都将旅游经济作为地方发展的核
期刊
针对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基于应用型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围绕物联网技术的四层体系架构,理清物联网工程专业知识体系,探索构建强调实践和应用、突出科学创新和校企合作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理论与实践表明:产融结合有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动生产要素融合聚力、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加速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与经济布局,这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