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结束的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十二次会议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明确表态,各方积极参与新亚欧大陆桥和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通道建设,并表示,中方愿在新亚欧大陆桥东端的连云港,为成员国提供物流、仓储服务。
连云港正是新亚欧大陆桥的起点,这条横贯亚欧两大洲的铁路大通道由此伸展,途经中国10个省区,再穿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6国,至终点欧洲莱茵河与马斯河汇合处的欧洲第一大港口荷兰鹿特丹港,全长10900多公里。
因其路线几乎与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张骞两度出使中亚开辟的古“丝绸之路”并行,因此自其1992年12月1日开始运营时,就被冠上了“新丝绸之路”的名号。
今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四国期间,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
贯穿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这条新亚欧大陆桥,在其运营21年后,迎来战略转型和全面升级的新机遇,并承载了将“路”拓宽至“带”的更多使命。
由“路”向“带”的升级
9月7日上午10时30分许,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在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陪同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步入会场,发表演讲。
“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2100年之后,中国的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也提到,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同处于古丝绸之路上的中国与中亚国家,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他具体指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创新合作模式,加强“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
“这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首次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被提出,而且习主席还指出了一个很清晰的框架,通过加强‘五通’来将构想变成现实。”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陈玉荣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这条“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人口近30亿。其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途经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成员国,延伸至地中海中岸和东岸,连接东亚、中亚、欧洲与非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通过沿线各国的合作和规划,将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并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
在中国与中亚的交往中,“新丝绸之路”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据中国前驻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大使姚培生回忆,1994年4月,李鹏总理访问中亚四国时,曾提出“共建现代丝绸之路,扩大亚欧经济文化交流”。当时任外交部亚欧司副司长的姚培生也参加了此次访问,并做了相关文件的准备工作。
2006年4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与来访的土库曼斯坦总统尼亚佐夫会谈时,也曾说:“远亲不如近邻,古丝绸之路已经把中国同包括土库曼斯坦在内的中亚地区连结在一起。在新的世纪,中土两国更应该为建设新的丝绸之路做出应有的贡献。”而2005年,中国和中亚四国政府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就已启动了“丝绸之路区域项目”,并建设以铁路和公路为主导的“丝绸之路交通项目”。
在2012年6月于北京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胡锦涛表示,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要努力建成铁路、公路、航空、电信、电网、能源管道互联互通工程,为古老的“丝绸之路”赋予新的内涵。后来,这被习惯称为“六位一体”的“丝绸之路”新内涵。
有经济分析人士称,如今将“丝绸之路”由过去的“商贸路”升级为“经济带”,是一次全面升级。
上海合作组织前副秘书长高玉生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分析说,习近平的提法,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同中亚国家合作水平的提升。
重现“海上丝绸之路”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提出不到一个月后,也是在出访期间的演讲中,习近平又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
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访问期间在该国国会发表演讲时说道:“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周之后,李克强在文莱出席第16次中国-东盟(10 1)领导人会议时,提出中国-东盟未来十年合作框架的七点建议,其中也提到,要稳步推进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落实海洋经济、海上互联互通、环保、科研、搜救以及渔业合作。
据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与大洋洲所助理研究员骆永昆介绍,自古以来,中国就与东南亚国家有着密切的经济贸易联系,东南亚也发挥了促进近代中国与西方先进文明交流的桥梁作用。这条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往来的海上通道,与通过中亚到达欧洲的陆路通道齐名,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自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并逐渐形成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条主线路。比起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更为悠久,南海航线形成于秦汉时期,东海起航线更是始自公元前1000多年周王朝建立之初。
古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输出的商品不只是丝绸,还有瓷器、茶叶和铜铁器,被称为“四大宗”,而往国内运的主要是香料和花草等。也因此,“海上丝绸之路”亦有“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的称谓。明初郑和七下西洋时,“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顶峰。而随着后来明清两代都实施海禁政策,中国的航海业逐渐衰败,而曾在东西方交往尤其是海运史上写下辉煌的“海上丝绸之路”也走向消亡。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经济日益振兴,与世界尤其是邻国的经贸和人员往来日渐频繁。“最近的这20年来,中国贸易额20年来扩大了百倍以上。”俄罗斯中国问题专家谢尔盖·卢贾宁曾表示。
一度冷清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上,虽然古时的驼铃阵阵、风帆点点,已淹没在车船的轰鸣声中,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热闹和喧嚣更胜往昔。
两千多年前开辟的“丝绸之路”,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其作为的洲际贸易通道的优势越来越大。贯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亚欧大陆桥,相较绕行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的海运通道,运程缩短了1万公里。而如今得益于发达的船运业,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当年郑和下西洋远抵非洲大陆的线路,还可以连通到各个大洲。如能得以良性建设与运营,还是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洋安全的缓冲器,通过积极开发海洋资源、共同维护海上通道和提供共同的海洋治理公共产品,有效缓解争端的力度与强度。
中国所提的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在俄罗斯东方学家尤里·塔夫罗夫斯基看来,是习近平“中国梦”战略的合理延伸。
塔夫罗夫斯基认为,“中国梦”在经济领域有清晰的目标和实施框架,但这一战略的外交部分仍有空白之处。他将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理念视为“中国梦”战略的第一个外交步骤,而“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是又一步。
这一构想也写进了11月中旬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决定》提出,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互联互通全面提速
《决定》中的短短数句话,既提出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目标,即“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也阐明了推进方式,即“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
“加快互联互通建设”的提法,也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在今年李克强总理的每一次外访中,同时伴有建设融资平台的提议。
11月29日,李克强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十二次会议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为满足成员国互联互通与产业合作的融资需求,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应进一步发挥好上合组织银行联合体的作用,要推进建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
11月26日,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议期间,李克强也提出要加快推进互联互通,并称中方愿与相关中东欧国家互设金融分支机构、签署本币互换和结算协议,进一步加强金融合作,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一个多月前出席第16次中国-东盟(10 1)领导人会议时,李克强同样有“加快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提议,并提出希望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东盟及本地区的互联互通提供融资平台。
融资平台的搭建,是对加快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予以资金支持。这也推动了近年中国和东盟整体的互联互通建设,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四通。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时永明认为,互联互通建设的进展是双方加深贸易往来、实现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基础条件。
而在北方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除了已运行了21年的新亚欧大陆桥在升级外,“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也于2011年3月正式运行,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投资的“中国西部-欧洲西部”公路预计2015年全线建成开通,而从中国新疆经吉尔吉斯斯坦至乌克兰的中吉乌铁路也于去年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
利用南线亚欧大陆桥的“渝新欧”铁路全长11179公里,从重庆出发,经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向西过北疆铁路,到达边境口岸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再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至德国的杜伊斯堡。截至2012年,已成功开行列车58趟,货物运输总量5000标箱,货值超过10亿美元。这条铁路目前已成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又一条大动脉,并且承载着中国西部地区大开发与内陆地区开放高地建设的使命。
刚刚闭幕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十二次会议上,六国总理就尽快签署《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基本达成共识,一旦签署,开辟从连云港到圣彼得堡的欧亚交通运输大通道也将很有可能提速。
各国的“新丝绸之路”较量
虽然去年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但此前已耽搁了10多年的中吉乌铁路,至今仍未投入建设。
中吉双方自2000年开始就该项目进行磋商,完成了技术论证,乌兹别克斯坦也很快批准了方案,等吉尔吉斯斯坦的态度。
在这期间,曾于2005年发生了一场让前总统阿卡耶夫下台的“郁金香革命”。此外,还有民意的反对、资金的短缺等等因素。而最受关注的轨距问题也一直没有解决。由于中国铁路轨距采用的是欧洲标准,窄于前苏联国家轨距。目前,技术上解决起来已难度不大,但解决政治上的疑虑却更棘手。
“不管是公路还是铁路,每一条路的修通过程中,都会有很多具体的问题需要解决,面临各种困难。”高玉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曾在位于中亚的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出任大使的他,对于中国同中亚每一次合作的达成和落实中的困难深有体会。
此外,中亚的安全形势也颇为复杂和严峻,恐怖袭击屡屡发生,毒品贩卖依然猖獗。
即便如此,中国同中亚国家的贸易额在2012年仍达到460亿美元,是21年前建交之初的100倍。
民意反对、资金短缺、政治上的疑虑,还有政治局势突然动荡,中国同中亚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同东盟的合作中也几乎一样不落。但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仍从2003年的782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4001亿美元。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启动,成为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大的自贸区。目前,中国已是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同时,中国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还面临来自外部的压力。
2011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印度发表演讲时也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其计划以阿富汗为中心,意图在美国等国家军队从阿富汗撤出后,由美国主导阿富汗战后重建工作,希望阿富汗邻国投资、出力而维护美国继续在欧亚大陆腹地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俄罗斯曾多次将“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称为“新丝绸之路”,并表示要在“新丝绸之路”上发挥决定性作用,其目的是借此恢复和保持俄在中亚的传统“存在”和影响,因此俄罗斯不仅坚持“上合”平台,还积极推动“欧亚经济共同体”。
今年,日本也试探性地拿出了一个旨在强化日本在中亚“存在感”的“丝绸之路”版本。此外,伊朗、阿富汗、印度也分别提出过各自的“丝绸之路”版本。
其实,古“丝绸之路”从来就不只有一端出口,而是四方通达,这既有利于中亚各国的经济和战略安全,也有利于各方更好借助中亚的地缘优势扩大开放和合作的范围。如此,新“丝绸之路”也不应是封闭和排他的,而应是包容和开放的。
“面对竞争,我们在经济、金融实力、装备制造实力上都有优势。”高玉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