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民画是伴随着上世纪中期的政治运动而产生的,三江侗族农民画由于其题材贴近生活,画上人物造型多变,用色纯朴中带着梦幻,同时带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体现,在我国农民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本文从三江侗族农民画的民族特性、农民特点、艺术风格和商业价值等几方面对其理论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三江;侗族;农民画;理论阐释
前言:三江侗族指的是位于我国广西的一个地区——三江县,这是唯一一个侗族自治县,该地区优美的风景和其丰富的民族风情为该地区农民画的产生奠定的基础,更为它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而民族化在该地区的发展也成为其文化和历史的延续,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一、民族性
细细追溯起来,三江侗族农民画的真正的发源地在三江县的独峒镇,该地区主要是侗族的聚居地,农民画的创作者也多为侗族人,这就使得当地的农民画具有鲜明的侗族文化特征。我们可以看到三江侗族农民画的多以侗族特有的建筑、服饰和节日作为主要的创作题材和对象,这是只有侗族才有的文化特征,代表了侗族人的极强的民族认同感,这就是三江侗族农民画的“民族性”这一特征。
在三江侗族农民画中,“民族性”这一特征随处可见,不管是侗寨、风雨桥、吊脚楼等极具侗族地区特点的建筑,还是画中人物所着服饰,亦或画中之人所从事的活动都具有鲜明的侗族色彩,让观画之人一眼就看到侗族元素。在画作的创作题材上也可以看出这一特性,三江侗族地区农民画的创作来源主要是侗族人的日常生活极其特有的节日活动,如侗族特有的“三月三”节,还有侗族特有的歌舞形式,如多耶舞和侗族大歌。当然,神话传说和民族信仰也是该项画作创作的来源之一,如侗族人对其神明“萨”的祭祀活动,“萨”被认为是侗族人的始祖,是一位女性,在侗族人中具有最高的权威,对“萨”进行祭祀来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健康。这一神明也是动作特有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也体现着三江侗族农民画的“民族性”这一特性。
二、农民性
“农民画”这一称谓的来源主要是由于这一類型的画作是由农民创作的关于其日常生活作品,这类作品极具乡土气息具有一定的农民性,三江侗族地区的农民画也不例外。该地区农民画的创作主体是生活在侗族地区的农民,这些创作者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绘画艺术方面的教育,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进行创作,所画之物都是生活中可以常常接触到的事物,主要的题材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劳作、节日庆祝以及祖祖辈辈口口相传的神话传说。作品中充斥着他们对于日常生活的赞美和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同时包含着农民淳朴善良的愿望,这也是其独有的特色。
农民画的根本特性就是农民性,这一特性的来源是农民画创作主题以及创作者的特点,并不是所有由农民创作的画作就可以称之为农民画。农民画的创作者是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美术创作方面的教育,其画作主内容是自身的生活经历,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这也是农民画独有的特点。农民画是农民作者艺术思维的表达,这是其本质特征,三江侗族地区的农民画本质也是该民族人民对于自身思维的表达。农民性这一特点也吸引着众多的在城市成长的人群尤其是一些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农民画的这一特性与这类群体可以产生一定的艺术共鸣,激发起他们对于乡村气息的回忆和向往,这也是农民画与其他主流艺术作品的主要区别。
三、艺术性
任何自成体系的作品都少不了艺术性,没有艺术性的作品不会为人所欣赏和传颂,三江侗族地区农民画也具有艺术性的特点。但是这一画作的艺术性与主流艺术所有的艺术性不同,三江侗族农民画的艺术性具有世俗的属性,传播的是大众皆可懂的艺术情怀,直观感受便可感知一二,其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尤其是其表达出的创作者的审美思维、艺术表达特点和其题材的选择等方面有其独特之处。
三江侗族农民画的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不管是物象的选择还是用色布局,都有很强的随意性,随着作品的增多和技术的不断熟练,不同的创作者逐渐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三江侗族农民画中也有这种随意性,但是这种随意性背后往往蕴含着创作者的情感诉求,和其特有的审美魅力。三江侗族农民画的构图尤其鲜明的特点,构图饱满、不留白,创作不受世俗和是空的限制,是创作者的个人思想的表达。在进行创作时,创作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不受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所限制,一幅画作中有多个不同的物象,多个不一样的场景和不同的视角,但是这样的作品并没有给人带来杂乱无章的感觉,反而给人简洁明快的感觉和强烈的对比感觉。在用色方面,三江侗族农民画的用色多艳丽,对比鲜明,又由于其民族特点喜欢使用青色和紫色,在物象的配色上也不拘一格,配色大胆,给人一种稚拙感。总体而言,三江侗族农民画以其独特的特色,豪放不羁的画风和质朴稚拙的乡土气息,再加上其夸张的造型、明快的色彩和贴近侗族生活的乡土气息,表现出侗族人民真实生活场景的与艺术的统一之美。
四、商业性
从古至今,艺术作品的呈现于市场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关系。衡量艺术作品的价值其商业价值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艺术的作品的商业性在促进艺术创作的同时也有可能让创作者逐渐迎合市场的需要失去其特色。利用艺术品商业性的同时保持作品本身的艺术特点和风格,不被市场同化这是所有艺术创作者所要努力平衡的事情,三江侗族农民画家也不例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民画最初的政治意义逐渐被削弱,商业性逐渐占据上风。农民画的创作开始以市场导向的为主,大量关于农民劳动、收获和节日相关的题材涌现,其目的也以获得利润为主,三江侗族农民画也不例外。随着这种趋势的发展,许多农民画家盲目追求利益,导致作品质量下降,甚至粗制滥造,丢失其原有的艺术性,逐渐沦为利益的工具。要想三江侗族农民画长久发展下去,必须要在现有市场规律的运作下注重创作的艺术性,加强农民画家原创保护意识,在市场导向的今天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艺术创作的水平,创作出更多的符合艺术审美和市场需要的好作品
五、结语
三江侗族农民画与所有的农民画一样,其创作者均未接受过专业美术训练的农民画家,但是又与其他地方的农民画不同,自有其民族特色。对三江侗族农民画的研究应该在关注其艺术性的同时注意画作的民族性和社会性,并全面阐释其理论。
参考文献:
[1]路照林. 艺术田野:三江侗族农民画解读[J]. 美术,2017(12):150.
[2]李永强. 三江侗族农民画的理论阐释[J]. 南方文坛,2018(05):69-71.
[3]谢麟. 根植民族土壤的奇葩——介绍广西三江农民画[J]. 美术,2016(10):138-141.
关键词:三江;侗族;农民画;理论阐释
前言:三江侗族指的是位于我国广西的一个地区——三江县,这是唯一一个侗族自治县,该地区优美的风景和其丰富的民族风情为该地区农民画的产生奠定的基础,更为它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而民族化在该地区的发展也成为其文化和历史的延续,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一、民族性
细细追溯起来,三江侗族农民画的真正的发源地在三江县的独峒镇,该地区主要是侗族的聚居地,农民画的创作者也多为侗族人,这就使得当地的农民画具有鲜明的侗族文化特征。我们可以看到三江侗族农民画的多以侗族特有的建筑、服饰和节日作为主要的创作题材和对象,这是只有侗族才有的文化特征,代表了侗族人的极强的民族认同感,这就是三江侗族农民画的“民族性”这一特征。
在三江侗族农民画中,“民族性”这一特征随处可见,不管是侗寨、风雨桥、吊脚楼等极具侗族地区特点的建筑,还是画中人物所着服饰,亦或画中之人所从事的活动都具有鲜明的侗族色彩,让观画之人一眼就看到侗族元素。在画作的创作题材上也可以看出这一特性,三江侗族地区农民画的创作来源主要是侗族人的日常生活极其特有的节日活动,如侗族特有的“三月三”节,还有侗族特有的歌舞形式,如多耶舞和侗族大歌。当然,神话传说和民族信仰也是该项画作创作的来源之一,如侗族人对其神明“萨”的祭祀活动,“萨”被认为是侗族人的始祖,是一位女性,在侗族人中具有最高的权威,对“萨”进行祭祀来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健康。这一神明也是动作特有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也体现着三江侗族农民画的“民族性”这一特性。
二、农民性
“农民画”这一称谓的来源主要是由于这一類型的画作是由农民创作的关于其日常生活作品,这类作品极具乡土气息具有一定的农民性,三江侗族地区的农民画也不例外。该地区农民画的创作主体是生活在侗族地区的农民,这些创作者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绘画艺术方面的教育,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进行创作,所画之物都是生活中可以常常接触到的事物,主要的题材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劳作、节日庆祝以及祖祖辈辈口口相传的神话传说。作品中充斥着他们对于日常生活的赞美和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同时包含着农民淳朴善良的愿望,这也是其独有的特色。
农民画的根本特性就是农民性,这一特性的来源是农民画创作主题以及创作者的特点,并不是所有由农民创作的画作就可以称之为农民画。农民画的创作者是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美术创作方面的教育,其画作主内容是自身的生活经历,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这也是农民画独有的特点。农民画是农民作者艺术思维的表达,这是其本质特征,三江侗族地区的农民画本质也是该民族人民对于自身思维的表达。农民性这一特点也吸引着众多的在城市成长的人群尤其是一些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农民画的这一特性与这类群体可以产生一定的艺术共鸣,激发起他们对于乡村气息的回忆和向往,这也是农民画与其他主流艺术作品的主要区别。
三、艺术性
任何自成体系的作品都少不了艺术性,没有艺术性的作品不会为人所欣赏和传颂,三江侗族地区农民画也具有艺术性的特点。但是这一画作的艺术性与主流艺术所有的艺术性不同,三江侗族农民画的艺术性具有世俗的属性,传播的是大众皆可懂的艺术情怀,直观感受便可感知一二,其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尤其是其表达出的创作者的审美思维、艺术表达特点和其题材的选择等方面有其独特之处。
三江侗族农民画的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不管是物象的选择还是用色布局,都有很强的随意性,随着作品的增多和技术的不断熟练,不同的创作者逐渐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三江侗族农民画中也有这种随意性,但是这种随意性背后往往蕴含着创作者的情感诉求,和其特有的审美魅力。三江侗族农民画的构图尤其鲜明的特点,构图饱满、不留白,创作不受世俗和是空的限制,是创作者的个人思想的表达。在进行创作时,创作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不受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所限制,一幅画作中有多个不同的物象,多个不一样的场景和不同的视角,但是这样的作品并没有给人带来杂乱无章的感觉,反而给人简洁明快的感觉和强烈的对比感觉。在用色方面,三江侗族农民画的用色多艳丽,对比鲜明,又由于其民族特点喜欢使用青色和紫色,在物象的配色上也不拘一格,配色大胆,给人一种稚拙感。总体而言,三江侗族农民画以其独特的特色,豪放不羁的画风和质朴稚拙的乡土气息,再加上其夸张的造型、明快的色彩和贴近侗族生活的乡土气息,表现出侗族人民真实生活场景的与艺术的统一之美。
四、商业性
从古至今,艺术作品的呈现于市场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关系。衡量艺术作品的价值其商业价值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艺术的作品的商业性在促进艺术创作的同时也有可能让创作者逐渐迎合市场的需要失去其特色。利用艺术品商业性的同时保持作品本身的艺术特点和风格,不被市场同化这是所有艺术创作者所要努力平衡的事情,三江侗族农民画家也不例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民画最初的政治意义逐渐被削弱,商业性逐渐占据上风。农民画的创作开始以市场导向的为主,大量关于农民劳动、收获和节日相关的题材涌现,其目的也以获得利润为主,三江侗族农民画也不例外。随着这种趋势的发展,许多农民画家盲目追求利益,导致作品质量下降,甚至粗制滥造,丢失其原有的艺术性,逐渐沦为利益的工具。要想三江侗族农民画长久发展下去,必须要在现有市场规律的运作下注重创作的艺术性,加强农民画家原创保护意识,在市场导向的今天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艺术创作的水平,创作出更多的符合艺术审美和市场需要的好作品
五、结语
三江侗族农民画与所有的农民画一样,其创作者均未接受过专业美术训练的农民画家,但是又与其他地方的农民画不同,自有其民族特色。对三江侗族农民画的研究应该在关注其艺术性的同时注意画作的民族性和社会性,并全面阐释其理论。
参考文献:
[1]路照林. 艺术田野:三江侗族农民画解读[J]. 美术,2017(12):150.
[2]李永强. 三江侗族农民画的理论阐释[J]. 南方文坛,2018(05):69-71.
[3]谢麟. 根植民族土壤的奇葩——介绍广西三江农民画[J]. 美术,2016(10):13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