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依托高校专业型学生社团的学科优势,鼓励专业化学生社团“走出去”,开展专业类服务社会活动,通过采取思想引领、专业指导、建章立制、队伍建设、扩大宣传等保障措施,既能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加深对所学专业的理解和认识,又能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意识。同时,加强专业型学生社团与社会的联系,扩大专业型学生社团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实现专业型学生社团社会化,最终实现多赢的局面。
[关键词] 高校;专业型社团;服务社会
[中图分类号] G64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8-0034-02
一 高校学生社团服务社会背景分析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为了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一定章程开展相关活动的学生组织。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充实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技能和学以致用的本领,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1]。近几年来,高校学生社团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各种类型的学生社团层出不穷,具体可分为理论研究型、专业学术型、兴趣爱好型、社会公益型等,而结合专业设置的社团又可统称为专业型学生社团。专业型学生社团往往是依托学生相同或相近的学科专业背景,开展以专业学术为主的活动,由学生自愿组成的学生组织。专业化社团的活动平台大都以学术沙龙、科技竞赛等为主,因而对活动场地的要求较高,这就造成活动的覆盖面较窄,学生参与度也较为有限,导致其服务社会职能平台相对薄弱。
因此,依托专业型学生社团的学科优势,通过打造新的服务社会内容,鼓励专业化学生社团“走出去”,开展社会实践、社会志愿服务等专项活动,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获得政府、企业以及社会的支持,扩大学校专业型学生社团的社会影响力,是实现专业型学生社团社会化的重要举措,这既能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提高对所学专业的理解和认识,又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意识,最终实现多赢的局面。
二 专业型学生社团服务社会保障机制探讨
1 端正思想认识,重视专业指导
社团的成立和管理、社团活动的筹划和举办,都离不开具体的思想指导。专业型学生社团的发展需要专业指导教师的引领。大量成功的专业型学生社团的实例证明,要想社团层次不断提高,活动质量不断改进,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离不开专业指导教师的培养和引导。如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专业型社团指导教师队伍,明确专业社团指导教师的职责,加强对专业型社团指导教师队伍的培训、管理和监督,以此来保证专业型学生社团发展的正确方向,使得社团活动更专业,学生受益面更广,社会反响更好。
2 制定规章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一项工作开展得顺利与否,除了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外,还需要相应的规章制度作为工作开展的保障。只有按章做事,才会实现工作的长久性和持续性。必要的制度建设是规范化管理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和保障[2]。
高校社团规范化管理任重而道远,当前专业型学生社团规范化管理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招录退出制度不完善、专业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实施不力、考评奖惩机制不完善、专业活动不够系统、宣传力度不足等。因此,要建立健全专业型学生社团的规章制度,来切实保障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如加强专业化社团分类管理制度建设,高校可根据专业学科设置情况,可分为理科、工科、文科等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专业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建设,并严格落实,奖惩结合,进一步提高指导的针对性和指导效果;制定专业型社团服务社会专项活动管理规定,明确活动开展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活动实施细则、保障机制等内容,力求从制度上夯实活动的基础效果,进一步提高社团运转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
3 强化内部管理,注重队伍建设
社團管理的优劣是体现一个学生组织层次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加强专业型学生社团内部管理,需要有一套较为完备的社团内部管理体系,以保证社团有效运转。管理体系具体包括经费管理、内部事务管理、专业社团的活动管理、服务监督评价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做好内部管理的前提是要加强社团的队伍建设。在专业化社团队伍建设方面,一是要选用专业课成绩优秀、工作认真负责、富有奉献精神的相同或相近专业的高年级学生担任社团的管理者,整个社团运行机构以年级为考量,以此往下,呈梯队管理模式;二是要加强学生社团成员的思想引导和专业培训工作,结合服务社会的专业实践活动,通过专业指导教师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不断提升社团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4 加强宣传工作,形成品牌项目
社团的特色是其生命力和品质的集中表现或标志[3],而专业型学生社团的品牌化活动是其社团特色的突出表现形式。将专业性质的社团活动与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扩大社团品牌活动的社会影响力,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度,促使专业型学生社团得到更为良性的发展。因此,在完善社团常规专业活动的基础上,通过“走出去”,创造性地举办服务社会的专业志愿活动,并将这些活动持续下来,以此来树立活动的品牌效应。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科学精神、志愿精神、人文精神的同时,也能体现学校社团的精神风貌,对学校也是一种极为直观有效的宣传方式。
三 专业型学生社团服务社会路径梳理
1 明确目标,梳理思路
专业型学生社团开展服务社会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走出去”,搭建专业化学生社团的实践平台,能够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锻炼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二是能进一步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三是通过探索建立长效实践机制,依托实践平台打造特色活动,最终形成品牌化活动,能够扩大专业型学生社团的社会影响力;四是通过服务社会,能够提高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其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专业型学生社团开展服务社会活动的具体思路主要是:强化教育引导,提高服务意识;依托社会实践,挖掘潜在目标;信息收集整理,及时报告反馈;实地考察调研,达成合作意向;签署共建协议,建立服务平台;规章制度跟进,严格规范管理;扩大宣传影响,注重工作实效。 2 教育引导,做好调研
明确了目标,理顺了思路以后,下一步需要进行活动前的基础准备工作。一是要重视思想教育专题工作。结合专业型学生社团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深入进行“爱心献给社会”的专题教育,为专业化学生社团“走出去”做好前期教育准备。二是要认真做好实践调研工作。利用学生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依托各专业型学生社团的社会实践队伍,展开深度调研,挖掘能够搭建院系专业型社团实践平台的潜在目标。重点以学校所在地区周边单位为主,如中小学、图书馆、档案馆、科技馆、相关科技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主要志愿服务项目以科学知识普及、专业实习等为主。通过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组织和策划各类活动,打破高校社团的封闭性,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社会形势,使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4]。
3 搭建平台,规范管理
社會服务工作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要看取得的工作实效,只有把工作认真落实,才能达到服务社会的最终目的。一是通过前期的调研,汇总调研结果,形成调研报告,对有合作意向的单位,由社团管理部门和专业指导老师牵头联系,就合作搭建专业化学生社团实践基地事宜进行洽谈,旨在通过搭建相关的实践平台,将服务社会规范化、精准化。二是在达成合作意向后,就双方洽谈中达成的协议,结合对方提出的要求和专业型学生社团的特点,在保证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前提下,根据社团学生意向,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打造相应的专业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并与相应单位拟定初步的合作意向书,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实现平台的规范化管理。
4 积极探索,长效服务
专业型学生社团开展服务社会活动,是一项集专业性、公益性和精准性于一体的专业化较强的实践活动。因此,如何建立长效服务模式,打造品牌,是专业型学生社团提高层次的必由之路。一是注重合作对象的稳定性,扩展服务广度。一般来说,专业型学生社团服务社会之初,开展的专业学术活动较为单一,覆盖面亦较窄,但是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和经验的不断积累,在保证基础服务对象稳定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地在可控范围内扩大服务面,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二是强化服务内容的专业培训。根据以往活动开展规律,学生服务社会的热情大都是高涨的,但是因缺少有效的培训指导,出现了服务效果不理想、社会反响不够良好的现象,因而,强化专业培训,有利于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三是探索建立奖励机制,提高学生服务的积极性。虽然服务社会的活动是公益性质,主要还是以学生自愿报名参加为主,但是随着活动的长期开展,部分学生难免会出现工作懈怠等情况,因而,要通过建立以服务量化为主的奖励机制,有效提高学生参与服务的积极性,形成长效社会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余平.高职院校专业化技能型学生社团建设探析[J]. 教育与职业,2011(32).
[2]杨燕,冯荣荣. 浅谈高校学生社团规范化管理与情感化管理[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2).
[3]陈雁,罗进辉,汪玉梅,张迪免,邹慧. 论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思路[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4).
[4]冯伟,韩垚. 雷锋精神在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的作用探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关键词] 高校;专业型社团;服务社会
[中图分类号] G64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8-0034-02
一 高校学生社团服务社会背景分析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为了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一定章程开展相关活动的学生组织。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充实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技能和学以致用的本领,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1]。近几年来,高校学生社团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各种类型的学生社团层出不穷,具体可分为理论研究型、专业学术型、兴趣爱好型、社会公益型等,而结合专业设置的社团又可统称为专业型学生社团。专业型学生社团往往是依托学生相同或相近的学科专业背景,开展以专业学术为主的活动,由学生自愿组成的学生组织。专业化社团的活动平台大都以学术沙龙、科技竞赛等为主,因而对活动场地的要求较高,这就造成活动的覆盖面较窄,学生参与度也较为有限,导致其服务社会职能平台相对薄弱。
因此,依托专业型学生社团的学科优势,通过打造新的服务社会内容,鼓励专业化学生社团“走出去”,开展社会实践、社会志愿服务等专项活动,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获得政府、企业以及社会的支持,扩大学校专业型学生社团的社会影响力,是实现专业型学生社团社会化的重要举措,这既能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提高对所学专业的理解和认识,又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意识,最终实现多赢的局面。
二 专业型学生社团服务社会保障机制探讨
1 端正思想认识,重视专业指导
社团的成立和管理、社团活动的筹划和举办,都离不开具体的思想指导。专业型学生社团的发展需要专业指导教师的引领。大量成功的专业型学生社团的实例证明,要想社团层次不断提高,活动质量不断改进,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离不开专业指导教师的培养和引导。如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专业型社团指导教师队伍,明确专业社团指导教师的职责,加强对专业型社团指导教师队伍的培训、管理和监督,以此来保证专业型学生社团发展的正确方向,使得社团活动更专业,学生受益面更广,社会反响更好。
2 制定规章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一项工作开展得顺利与否,除了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外,还需要相应的规章制度作为工作开展的保障。只有按章做事,才会实现工作的长久性和持续性。必要的制度建设是规范化管理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和保障[2]。
高校社团规范化管理任重而道远,当前专业型学生社团规范化管理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招录退出制度不完善、专业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实施不力、考评奖惩机制不完善、专业活动不够系统、宣传力度不足等。因此,要建立健全专业型学生社团的规章制度,来切实保障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如加强专业化社团分类管理制度建设,高校可根据专业学科设置情况,可分为理科、工科、文科等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专业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建设,并严格落实,奖惩结合,进一步提高指导的针对性和指导效果;制定专业型社团服务社会专项活动管理规定,明确活动开展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活动实施细则、保障机制等内容,力求从制度上夯实活动的基础效果,进一步提高社团运转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
3 强化内部管理,注重队伍建设
社團管理的优劣是体现一个学生组织层次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加强专业型学生社团内部管理,需要有一套较为完备的社团内部管理体系,以保证社团有效运转。管理体系具体包括经费管理、内部事务管理、专业社团的活动管理、服务监督评价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做好内部管理的前提是要加强社团的队伍建设。在专业化社团队伍建设方面,一是要选用专业课成绩优秀、工作认真负责、富有奉献精神的相同或相近专业的高年级学生担任社团的管理者,整个社团运行机构以年级为考量,以此往下,呈梯队管理模式;二是要加强学生社团成员的思想引导和专业培训工作,结合服务社会的专业实践活动,通过专业指导教师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不断提升社团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4 加强宣传工作,形成品牌项目
社团的特色是其生命力和品质的集中表现或标志[3],而专业型学生社团的品牌化活动是其社团特色的突出表现形式。将专业性质的社团活动与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扩大社团品牌活动的社会影响力,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度,促使专业型学生社团得到更为良性的发展。因此,在完善社团常规专业活动的基础上,通过“走出去”,创造性地举办服务社会的专业志愿活动,并将这些活动持续下来,以此来树立活动的品牌效应。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科学精神、志愿精神、人文精神的同时,也能体现学校社团的精神风貌,对学校也是一种极为直观有效的宣传方式。
三 专业型学生社团服务社会路径梳理
1 明确目标,梳理思路
专业型学生社团开展服务社会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走出去”,搭建专业化学生社团的实践平台,能够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锻炼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二是能进一步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三是通过探索建立长效实践机制,依托实践平台打造特色活动,最终形成品牌化活动,能够扩大专业型学生社团的社会影响力;四是通过服务社会,能够提高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其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专业型学生社团开展服务社会活动的具体思路主要是:强化教育引导,提高服务意识;依托社会实践,挖掘潜在目标;信息收集整理,及时报告反馈;实地考察调研,达成合作意向;签署共建协议,建立服务平台;规章制度跟进,严格规范管理;扩大宣传影响,注重工作实效。 2 教育引导,做好调研
明确了目标,理顺了思路以后,下一步需要进行活动前的基础准备工作。一是要重视思想教育专题工作。结合专业型学生社团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深入进行“爱心献给社会”的专题教育,为专业化学生社团“走出去”做好前期教育准备。二是要认真做好实践调研工作。利用学生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依托各专业型学生社团的社会实践队伍,展开深度调研,挖掘能够搭建院系专业型社团实践平台的潜在目标。重点以学校所在地区周边单位为主,如中小学、图书馆、档案馆、科技馆、相关科技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主要志愿服务项目以科学知识普及、专业实习等为主。通过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组织和策划各类活动,打破高校社团的封闭性,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社会形势,使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4]。
3 搭建平台,规范管理
社會服务工作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要看取得的工作实效,只有把工作认真落实,才能达到服务社会的最终目的。一是通过前期的调研,汇总调研结果,形成调研报告,对有合作意向的单位,由社团管理部门和专业指导老师牵头联系,就合作搭建专业化学生社团实践基地事宜进行洽谈,旨在通过搭建相关的实践平台,将服务社会规范化、精准化。二是在达成合作意向后,就双方洽谈中达成的协议,结合对方提出的要求和专业型学生社团的特点,在保证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前提下,根据社团学生意向,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打造相应的专业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并与相应单位拟定初步的合作意向书,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实现平台的规范化管理。
4 积极探索,长效服务
专业型学生社团开展服务社会活动,是一项集专业性、公益性和精准性于一体的专业化较强的实践活动。因此,如何建立长效服务模式,打造品牌,是专业型学生社团提高层次的必由之路。一是注重合作对象的稳定性,扩展服务广度。一般来说,专业型学生社团服务社会之初,开展的专业学术活动较为单一,覆盖面亦较窄,但是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和经验的不断积累,在保证基础服务对象稳定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地在可控范围内扩大服务面,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二是强化服务内容的专业培训。根据以往活动开展规律,学生服务社会的热情大都是高涨的,但是因缺少有效的培训指导,出现了服务效果不理想、社会反响不够良好的现象,因而,强化专业培训,有利于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三是探索建立奖励机制,提高学生服务的积极性。虽然服务社会的活动是公益性质,主要还是以学生自愿报名参加为主,但是随着活动的长期开展,部分学生难免会出现工作懈怠等情况,因而,要通过建立以服务量化为主的奖励机制,有效提高学生参与服务的积极性,形成长效社会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余平.高职院校专业化技能型学生社团建设探析[J]. 教育与职业,2011(32).
[2]杨燕,冯荣荣. 浅谈高校学生社团规范化管理与情感化管理[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2).
[3]陈雁,罗进辉,汪玉梅,张迪免,邹慧. 论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思路[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4).
[4]冯伟,韩垚. 雷锋精神在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的作用探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