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层教研组织建设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通过组建课程教研小组,对落实教学工作计划、开展教学研究、完善教学档案建设、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优化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组建课程教研小组的整体实施方案,介绍了组建课程教研小组的基本原则,对课程教研小组的具体构成、工作职责、考核评估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课程教研小组;实施方案;基本原则;考核评估
作者简介:马文忠(1968-),男,山东东营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书记,副主任,副教授;王艳松(1965-),女,山东蓬莱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主任,教授。(山东?青岛?26655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国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6-0059-02
近年来,随着全国范围内高校内部的院系调整,许多院校将原来的教研室大部分都升格为教学系。但是,教学系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后,教研室原来所发挥的教学研究等功能却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弱化,课程教研效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为了消解这一影响,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加强基层教研组织的建设。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电气工程系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组建了课程教研小组,并对在教学系中组建课程教研小组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组建课程教研小组的目的
教学实践证明,课程教研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近年来一些学校教学系的集体教研活动弱化的问题,笔者在承担学校教学督导工作的过程中深有感受。许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尽管他们的学历高,但教学经验欠缺,对课程的掌握程度不深,因此,他们迫切需要在从事相同专业课教学的同行中,将所讲授的课程进行研讨,以便与同行们互相讨论、切磋,得到同行们的指导和评价。在这种形势下,如何重新恢复原来教研室的作用,做好课程的教研工作,就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在此形势下,电气工程系成立了基层教研组织建设督导组,并申请了学校教学改革立项。督导组经过不同层面的讨论和进行校内、校外的调研,认为在教学系中成立课程教研小组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比较有效的措施之一。
组建课程教研小组的基本目的应当是:明确教学课程体系的发展规划,完善各课程的相关体系建设,优化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的配置,不断提高本科教学的质量。[1]具体来说,教学系的课程教研小组建设能够达到如下目的:
1.完善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
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的电气工程系来讲,组建课程教研小组就能够以电气工程系已有的师资力量为基础,确定各专业的办学特色及发展规划,明确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挖掘各专业的特色课程,探索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完善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
2.优化师资力量配置
组建课程教研小组能够逐步明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的电气工程系已有师资力量的长处和不足,并根据专业的培养特色与发展规划,完善已有教师的教学发展目标,建设各课程的教师梯队,优化电气工程系的师资力量,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不断提高课程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3.使课程教学安排更为公正、公平
组建课程教研小组能够使电气工程系的课程教学安排更为公正、公平和公开。能够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使各位教师在不同层次(如硕士、博士、副教授和教授等)、或不同课酬(如下达的教育发展中心的课程和本系的课程等)的教学安排方面有相对公平、公正的机会,以便使教师适应各种层次的教学活动。
4.完善教学档案建设
组建课程教研小组能够逐步完善电气工程系的教学档案建设。可以根据专业各课程的特点确定各课程教学档案的内容,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条例,使各位教师在建立完备教学档案方面有明确的目标和方便实用的操作程序。
5.实现资源共享
组建课程教研小组能够使教师发挥集体智慧,研究教学理论、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支持、切磋技艺,成为资源共享的有效载体。
二、课程教研小组建设实施方案
在对整个课程教研小组的建设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督导组提出了以下具体的实施方案。
1.组建课程教研小组的基本原则
(1)不能是长期固定的教师群体和基层教学管理组织。课程教研小组是一个由同一学期担任同一课程的所有教师组成的、非长期固定的教师群体和基层教学管理组织。小组完全依据课程界定并以课程命名,其成员往往随课程变动而变化。原则上应对每门课程成立课程教研小组,但对于某些选修率较小的选修课,就应当归并到相近的课程进行小组建设。教研组内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会议制度、备课制度、听课制度、考勤制度等,以保证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
(2)每门课程教研小组的组员配置要注意结构合理、角色互补。组建每门课程的教研小组时,应当根据课程教学的规模、条件,教师的教学特点、个性,以提高教研效能为宗旨,从教师的知识结构、年龄层次、性格特征等方面综合考虑,合理进行组员配备,实现教师的年龄、个性、能力上的优势互补。因此,教师队伍应该形成老、中、青梯队,并兼顾教师职称、科研繁忙程度进行组建。要使课程教研小组的成员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保证分工协作、人尽其才,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实现师资力量的最佳配置,最大化地发挥每一位组员的潜质,形成教研的凝聚力。
(3)应对每位教师参加课程教研小组的数量有一定的限制。每位教师应至少参加1个课程教研小组,也可以同时参加多个课程教研小组,但最好不要超过4个。
2.确定课程教研小组的具体构成
(1)每门课程教研小组的人数。每门课程教研小组的成员不应少于3人,但也不应多于10人,最好是控制在5~8人左右。 (2)课程教研小组应设组长一名。对课程教研小组组长的选拔要摒弃论资排辈的习俗,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量才录用的原则。组长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第一,应精通或熟悉本学科业务,在教学水平和学术上有较高造诣,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第二,应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因为课程教研小组的工作不仅要同教师打交道,还要同学生接触,要同各方面取得联系,这就要求组长必须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第三,要有较强的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利益观,在组内有一定威信。课程教研小组是一个教师集体,如果组长工作积极认真,作风正派,助人为乐,组内教师就如同有了一根支柱,大家互相关心,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组内工作就会蒸蒸日上。
(3)课程教研小组应设副组长一名。之所以要设一名副组长,主要是考虑该课程后备力量的建设,并在课程教研小组组长缺席的情况下代理组长的工作。
(4)小组的成员原则上应当是讲授过同一门课程的教师。参加课程教研小组的成员,原则上是根据各位教师曾经讲授过的课程进行组建,但可能这与一些新调入的教师,以及一些年轻教师所参与的课程和曾经讲授或擅长的课程有差异,这一问题将在后续工作中逐步调整完善。
3.课程教研小组的工作职责
(1)制定小组学期业务活动计划。应根据学校每学期业务活动的总体安排,结合本学科的具体情况,组织全组教师根据教材和大纲要求,充分酝酿讨论,制订组内比较详尽的学期活动计划。具体内容包括:每周活动内容、目的、方法、步骤、时间等。同时,制订一个一目了然的活动一览表,分发给每一位组员,让大家提前做好准备。
(2)拟定课程建设的工作计划。小组应负责拟定课程建设的工作计划,制定与实施由一般课程→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的课程建设发展与实施方案,逐步把课程建设成精品课程。
(3)编制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学习指导材料。要通过课程教研小组集体讨论,制定课程的课堂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撰写课程学习指导书。
(4)选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统一考试事宜。小组要负责按学院教材选用优先的原则,统一选用课程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在必要时开展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应确定考试模式和考试方法,制定各课程考试的计划书和考试题目,并逐步积累形成课程考试题库,使考试更科学、规范。
(5)选择课程主讲人。每学期课程开课之初,原则上由课程教研小组根据课程的需要推荐小组成员作为该课程主讲的初步人选。
(6)开展教材教法和学习方法的研讨。每学期应组织几次专题讨论会,探讨教材教法。例如所要讲章节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前后教材的联系;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采用的教学手段及理论依据;结合教学内容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交给学生什么学习方法等。可以有计划地安排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教师在会上做专题发言,然后大家进行讨论,共同提高。
(7)进行集体备课。小组应开展集体备课。备课是教学环节中最基础的部分,备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所以加强备课的力度、提高备课质量已成为教学中的首要任务。[2]不同的教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会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教学思路,所以,进行集体备课,依靠全组成员共同参与、通力协作,做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才能提高备课的质量。
(8)组织教师听课、评课。小组应开展教师相互听课、评课活动。每个教师讲课都有自己的长处和风格。通过互相听课,大家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也起到了互相了解、互相监督的作用。[3]组内要制定听课制度,明确定出每个教师每学期的听课次数,并做好听课记录。在每一次听课结束后,应对此次课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比如教学目标的确定、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教学内容安排是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是否正确等,并要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9)定期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在课程教研小组内,应定期进行教学经验交流活动,让大家畅所欲言,互相启发,从整体上提高课程教学的水平。课程教研小组成员有责任和义务以课程教研小组为单位参加全校或全院教学公开(示范)课。
(10)召开学生座谈会。课程教研小组在每门课程教学进行时,应当召集开课年级的班级干部座谈会(至少一次),了解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根据社会对课程的需求和学生的建议,适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成立课程教研小组之后,应当视这些课程教研小组的建设情况,以及以后学科的变化而进行增补,并通过各位教师的努力,将其中一些课程建设成精品课程。在课程教研小组建设的过程中,电气工程系将根据课程教研小组所取得的成绩,要对一些课程在建设经费及资源配备方面进行重点扶持,将其建设成学校或更高级别的精品课程。
4.应对课程教研小组的活动进行考核评估
每学期末,电气工程系要根据课程教研小组的活动情况和效果,对各课程教研小组进行星级评估,从课堂教学、科研能力、教学方法、经验交流、示范作用、协作精神等多方面进行考核,以促进课程教研小组整体实力的提升。
三、结语
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基础及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基本途径,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的重要保证。基于增进教师之间学术交流、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考虑,论文提出了成立课程教研小组的构想,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房淑娥.教研组是学校开展各项教学工作的主渠道[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2000,13(1):98,102.
[2]张翠莲,胡淑英.紧抓教研组工作,提高教师教学素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8):11-13.
[3]张伟.用“项目教学”法引领机电教研组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13):156.
(责任编辑:宋秀丽)
关键词:课程教研小组;实施方案;基本原则;考核评估
作者简介:马文忠(1968-),男,山东东营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书记,副主任,副教授;王艳松(1965-),女,山东蓬莱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主任,教授。(山东?青岛?26655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国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6-0059-02
近年来,随着全国范围内高校内部的院系调整,许多院校将原来的教研室大部分都升格为教学系。但是,教学系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后,教研室原来所发挥的教学研究等功能却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弱化,课程教研效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为了消解这一影响,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加强基层教研组织的建设。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电气工程系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组建了课程教研小组,并对在教学系中组建课程教研小组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组建课程教研小组的目的
教学实践证明,课程教研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近年来一些学校教学系的集体教研活动弱化的问题,笔者在承担学校教学督导工作的过程中深有感受。许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尽管他们的学历高,但教学经验欠缺,对课程的掌握程度不深,因此,他们迫切需要在从事相同专业课教学的同行中,将所讲授的课程进行研讨,以便与同行们互相讨论、切磋,得到同行们的指导和评价。在这种形势下,如何重新恢复原来教研室的作用,做好课程的教研工作,就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在此形势下,电气工程系成立了基层教研组织建设督导组,并申请了学校教学改革立项。督导组经过不同层面的讨论和进行校内、校外的调研,认为在教学系中成立课程教研小组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比较有效的措施之一。
组建课程教研小组的基本目的应当是:明确教学课程体系的发展规划,完善各课程的相关体系建设,优化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的配置,不断提高本科教学的质量。[1]具体来说,教学系的课程教研小组建设能够达到如下目的:
1.完善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
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的电气工程系来讲,组建课程教研小组就能够以电气工程系已有的师资力量为基础,确定各专业的办学特色及发展规划,明确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挖掘各专业的特色课程,探索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完善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
2.优化师资力量配置
组建课程教研小组能够逐步明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的电气工程系已有师资力量的长处和不足,并根据专业的培养特色与发展规划,完善已有教师的教学发展目标,建设各课程的教师梯队,优化电气工程系的师资力量,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不断提高课程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3.使课程教学安排更为公正、公平
组建课程教研小组能够使电气工程系的课程教学安排更为公正、公平和公开。能够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使各位教师在不同层次(如硕士、博士、副教授和教授等)、或不同课酬(如下达的教育发展中心的课程和本系的课程等)的教学安排方面有相对公平、公正的机会,以便使教师适应各种层次的教学活动。
4.完善教学档案建设
组建课程教研小组能够逐步完善电气工程系的教学档案建设。可以根据专业各课程的特点确定各课程教学档案的内容,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条例,使各位教师在建立完备教学档案方面有明确的目标和方便实用的操作程序。
5.实现资源共享
组建课程教研小组能够使教师发挥集体智慧,研究教学理论、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支持、切磋技艺,成为资源共享的有效载体。
二、课程教研小组建设实施方案
在对整个课程教研小组的建设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督导组提出了以下具体的实施方案。
1.组建课程教研小组的基本原则
(1)不能是长期固定的教师群体和基层教学管理组织。课程教研小组是一个由同一学期担任同一课程的所有教师组成的、非长期固定的教师群体和基层教学管理组织。小组完全依据课程界定并以课程命名,其成员往往随课程变动而变化。原则上应对每门课程成立课程教研小组,但对于某些选修率较小的选修课,就应当归并到相近的课程进行小组建设。教研组内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会议制度、备课制度、听课制度、考勤制度等,以保证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
(2)每门课程教研小组的组员配置要注意结构合理、角色互补。组建每门课程的教研小组时,应当根据课程教学的规模、条件,教师的教学特点、个性,以提高教研效能为宗旨,从教师的知识结构、年龄层次、性格特征等方面综合考虑,合理进行组员配备,实现教师的年龄、个性、能力上的优势互补。因此,教师队伍应该形成老、中、青梯队,并兼顾教师职称、科研繁忙程度进行组建。要使课程教研小组的成员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保证分工协作、人尽其才,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实现师资力量的最佳配置,最大化地发挥每一位组员的潜质,形成教研的凝聚力。
(3)应对每位教师参加课程教研小组的数量有一定的限制。每位教师应至少参加1个课程教研小组,也可以同时参加多个课程教研小组,但最好不要超过4个。
2.确定课程教研小组的具体构成
(1)每门课程教研小组的人数。每门课程教研小组的成员不应少于3人,但也不应多于10人,最好是控制在5~8人左右。 (2)课程教研小组应设组长一名。对课程教研小组组长的选拔要摒弃论资排辈的习俗,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量才录用的原则。组长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第一,应精通或熟悉本学科业务,在教学水平和学术上有较高造诣,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第二,应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因为课程教研小组的工作不仅要同教师打交道,还要同学生接触,要同各方面取得联系,这就要求组长必须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第三,要有较强的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利益观,在组内有一定威信。课程教研小组是一个教师集体,如果组长工作积极认真,作风正派,助人为乐,组内教师就如同有了一根支柱,大家互相关心,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组内工作就会蒸蒸日上。
(3)课程教研小组应设副组长一名。之所以要设一名副组长,主要是考虑该课程后备力量的建设,并在课程教研小组组长缺席的情况下代理组长的工作。
(4)小组的成员原则上应当是讲授过同一门课程的教师。参加课程教研小组的成员,原则上是根据各位教师曾经讲授过的课程进行组建,但可能这与一些新调入的教师,以及一些年轻教师所参与的课程和曾经讲授或擅长的课程有差异,这一问题将在后续工作中逐步调整完善。
3.课程教研小组的工作职责
(1)制定小组学期业务活动计划。应根据学校每学期业务活动的总体安排,结合本学科的具体情况,组织全组教师根据教材和大纲要求,充分酝酿讨论,制订组内比较详尽的学期活动计划。具体内容包括:每周活动内容、目的、方法、步骤、时间等。同时,制订一个一目了然的活动一览表,分发给每一位组员,让大家提前做好准备。
(2)拟定课程建设的工作计划。小组应负责拟定课程建设的工作计划,制定与实施由一般课程→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的课程建设发展与实施方案,逐步把课程建设成精品课程。
(3)编制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学习指导材料。要通过课程教研小组集体讨论,制定课程的课堂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撰写课程学习指导书。
(4)选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统一考试事宜。小组要负责按学院教材选用优先的原则,统一选用课程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在必要时开展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应确定考试模式和考试方法,制定各课程考试的计划书和考试题目,并逐步积累形成课程考试题库,使考试更科学、规范。
(5)选择课程主讲人。每学期课程开课之初,原则上由课程教研小组根据课程的需要推荐小组成员作为该课程主讲的初步人选。
(6)开展教材教法和学习方法的研讨。每学期应组织几次专题讨论会,探讨教材教法。例如所要讲章节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前后教材的联系;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采用的教学手段及理论依据;结合教学内容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交给学生什么学习方法等。可以有计划地安排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教师在会上做专题发言,然后大家进行讨论,共同提高。
(7)进行集体备课。小组应开展集体备课。备课是教学环节中最基础的部分,备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所以加强备课的力度、提高备课质量已成为教学中的首要任务。[2]不同的教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会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教学思路,所以,进行集体备课,依靠全组成员共同参与、通力协作,做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才能提高备课的质量。
(8)组织教师听课、评课。小组应开展教师相互听课、评课活动。每个教师讲课都有自己的长处和风格。通过互相听课,大家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也起到了互相了解、互相监督的作用。[3]组内要制定听课制度,明确定出每个教师每学期的听课次数,并做好听课记录。在每一次听课结束后,应对此次课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比如教学目标的确定、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教学内容安排是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是否正确等,并要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9)定期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在课程教研小组内,应定期进行教学经验交流活动,让大家畅所欲言,互相启发,从整体上提高课程教学的水平。课程教研小组成员有责任和义务以课程教研小组为单位参加全校或全院教学公开(示范)课。
(10)召开学生座谈会。课程教研小组在每门课程教学进行时,应当召集开课年级的班级干部座谈会(至少一次),了解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根据社会对课程的需求和学生的建议,适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成立课程教研小组之后,应当视这些课程教研小组的建设情况,以及以后学科的变化而进行增补,并通过各位教师的努力,将其中一些课程建设成精品课程。在课程教研小组建设的过程中,电气工程系将根据课程教研小组所取得的成绩,要对一些课程在建设经费及资源配备方面进行重点扶持,将其建设成学校或更高级别的精品课程。
4.应对课程教研小组的活动进行考核评估
每学期末,电气工程系要根据课程教研小组的活动情况和效果,对各课程教研小组进行星级评估,从课堂教学、科研能力、教学方法、经验交流、示范作用、协作精神等多方面进行考核,以促进课程教研小组整体实力的提升。
三、结语
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基础及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基本途径,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的重要保证。基于增进教师之间学术交流、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考虑,论文提出了成立课程教研小组的构想,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房淑娥.教研组是学校开展各项教学工作的主渠道[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2000,13(1):98,102.
[2]张翠莲,胡淑英.紧抓教研组工作,提高教师教学素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8):11-13.
[3]张伟.用“项目教学”法引领机电教研组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13):156.
(责任编辑:宋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