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Bialystok的第二语言学习的策略模式以及从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控制与自动化过程来分析背诵的理论根据,进一步探讨背诵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输入假说 语言接触 自动化处理方式 控制处理方式
背诵是中国传统语文的学习方法,经常背诵经典之作和优美的诗词、散文等能够增强人们的语言修养和对语言的使用能力,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效果。在当前,第二语言学习中经常强调的是交际法,但在使用交际法的同时不应忽略“背诵”这一传统方法。在有些外语教学机构的教学活动中已十分强调背诵这一方法的运用,比如钟道隆的逆向英语学习法、李阳的疯狂英语和新东方的英语教学中都把背诵作为获得言语技能的必要手段之一。背诵对于理解、记忆、听力、写作、口语、翻译等能力的提高和语感培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想在本文讨论一下背诵在成人的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
一、背诵的理论根据
1.从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来看背诵
Stephen Krashen (1982) 著名的五个假说包括:习得与学习假说、监查假说、自然顺序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1在习得与学习假说和监查假说中,他提出成人获得第二语言时有两种途径,一个是习得(acquisition), 另一个是学习(learning)。语言的习得正如小孩子学习第一语言,是不自觉、无意识的,“当我们不断接触第二语言中可理解的言语材料时,就会习得”;而语言的学习则不同,它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对第二语言中的形式和规则采用的是学习”。2如果只是掌握一种语言的形式和规则,那并不等于会自然地使用这种语言。Krashen 认为习得是比学习更为重要的过程,因为习得的言语要比学习到的言语在使用上自然和流畅。所以语言输入是第一性的,语言习得是通过理解信息,即通过接收大量的“理解性输入”而产生的。这说明要想掌握第二语言,就应该创造尽可能多的习得环境,让学习者不断接触可懂的言语材料。在背诵(文章或者某一个段落)的时候,第一步就是理解原文,然后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去背诵,背诵其实就是在创造不断接触可懂言语材料的条件。输入假说中强调学习者只有在可懂输入的条件下才能够产生“习得”,如果输入的内容所包含的形式和结构稍稍超出学习者当时的言语能力水平,即输入为“i+1”时,习得和学习就会同时产生。Krashen所说的这种“i+1”的输入应该是一种最佳的言语输入,既包含了言语学习又促进了言语习得。背诵的时候,背诵的内容和言语对于学习者是可理解的,但背诵的文章中所使用的一些具体言语形式,如固定用法、习惯表达法,可能是学习者并不熟悉的,或者是学习者曾接触过但不能自主使用的,这样来看,背诵输入就类似于“i+1”的输入。通过背诵,学习者不但可以更多的接触到所学的第二语言,积累言语材料,促进自身对该语言的习得,而且能够接触到并学会使用地道的第二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监查理论还提到习得系统能使言语流畅,对言语使用中出现的错误从语感上做出本能的判断;学习系统就像一个监查器,它对习得系统的言语进行纠察,找出小的毛病,并对言语进行润色。3可见,习得和学习要互相配合,才能使学习者逐步摆脱母语的负面影响,最终提高第二语言的言语交际能力。
2. 从 Bialystok的第二语言学习的策略模式来看背诵
Bialystok的策略模式分三个层次,分别由输入(input),知识(knowledge)和输出(output)表示。输入层次指学习者的任何语言接触(language exposure),语言接触可能产生三类知识:“(1)与外语相关的知识,包括学习者的母语知识、各种语言常识等,用‘其它知识’(other knowledge)表示;(2)意识到的语言形式知识,包括明确知道的语法和词汇知识等,用‘明示的语言知识’(explicit linguistic knowledge)表示;(3)凭直感而达到自动化的语言知识,用‘隐含的语言知识’(implicit linguistic knowledge)表示。”4可以看到,“隐含的语言知识”强调了“直感”和“自动化”,它指的是被内化了的语言知识,它没有明确的外在形态,不能被清楚的加以说明但却存在于学习者的潜意识层中,这恐怕就是通常所说的语感。语言的输入为语言的输出做着准备,Bialystok的输出层只与“隐含的语言知识”有直接的联系,这意味着当学习者掌握的“隐含的语言知识”越多,他的言语输出能力就越强,对这种语言的运用就越自如、越能“不假思索”。“隐含的语言知识”既然没有外在形式,就不可能直接获得,必须由“明示的语言知识”转化而来。因此,如果只学习第二语言的语法和词汇仍不足以获得使用这种语言的能力,而要努力把“明示的语言知识”内化为“隐含的语言知识”,不断增加“隐含的语言知识”的积累,增强第二语言的语感。背诵是实现这一内化的有效途径之一。背诵的内容都是学习者所理解的,经过反复输入这些言语材料,已理解的语言知识得到了巩固,那些不熟悉的结构和固定用法也得到了强化记忆,言语材料中所用到的词语的形式、意义、在文中的用法以及文章的篇章结构和内在逻辑会逐渐由明示性内化为隐含性,成为能够“为我所用”的言语能力。与此同时,所学语言的文化和语用习惯也被不断内化,语感随之得到增强,学习者在运用语言时就会产生自动的言语输出,语用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3. 从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控制与自动化过程来看背诵
在研究外语学习心理的时候,运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来研究的一种新方法是,把外语学习过程当作人处理信息的过程。“在讨论人的大脑处理信息的问题时,希夫林和施奈德(Shiffrin, R. and W. Schneider, 见Mclaughlin)把记忆看作是由大量的结节构成的。结节被激活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自动化(automatic)方式,一是控制(controlled)方式。这是两种互有联系而又不同的信息处理方式。自动化处理方式指这样一种情况:每当适当的输入信息出现时,记忆中的结节便被激活。这种激活是一种学到地反应(learned response)。它是在同样的信息被多次重复激活之后建立起来的。……与自动化方式相比,控制处理方式不是学到地反应。在控制处理过程中,记忆中的结节的一个序列只是暂时被激活。激活是人为控制进行的,需要集中注意力。在正常情况下,每次只有一个序列在无干扰的状态下得到控制。控制过程会干扰对其它信息的同步处理。”5可见,控制处理信息的速度较慢,而自动化处理信息的速度较快,同样的信息被多次重复激活之后就会促使控制向自动化转化,控制过程是达到自动化的基础。
多数外语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是要获得这种语言的言语交际能力。言语交际活动本身比较复杂,在同一时间会涉及到多项技能的运用,比如又听又说、又读又写等,那么如果在进行言语交际时对信息的处理采用的是控制的方式, 就只能在一个时刻只关注到一种技能,这显然不能满足交际要求,因此为了有效的应付这种复杂的交际,就需要使复杂的技能运用达到自动化程度。成功地外语学习是一个从高度控制过渡到高度自动化的过程。初学一种外语时,需要学习基本的言语形式和规则,要逐渐掌握各种言语技能,这时的学习需要使用控制过程;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人为的控制就会慢慢减弱,言语技能的运用渐渐达到自动化。“高度自动化与高度控制是连续体的两端。本族语的处理在自动化过程这一端,另一端是外语初学阶段所需要的控制处理方式。”6这样看来,要想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就要努力使学习者对言语材料的处理达到自动化程度。背诵能够使学习者不断接触到在不同语境中出现的同一单词、句型和固定用法等,从而有意识的学习语言,提高对语言用法的敏感度,这相当于“同样的信息被多次重复激活”,有利于自动化的产生,从而达到自如运用语言的目的。在控制阶段反复注意的那些语法规则到了自动化阶段就完全被内化了,正如王初明先生说的那样,“外语学习成功的标志,不是精通语言规则并能正确无误地使用它们,而是最终使这些规则变得没有必要。”
4. 从语言自身的特点来看背诵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是一种符号系统,它的形和义之间的联系在最初形成时是约定俗成的,一旦形成后在使用中便具有了强制性。因此,言语使用中能归纳出规则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言语使用情况仍然难以说得清楚。那么,这些习惯使然的用法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怎样才能学得明白呢?强行记忆这些约定俗成的用法——背诵,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好方法。
二、背诵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及相关实验的结论
1.背诵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
大多数成人是在非目的语环境下进行第二语言学习,其第一语言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迁移作用就会更加明显,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使用背诵这种方法,不仅能使学习者更频繁地接触到第二语言,加深理解和积累言语知识,而且能学会用地道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尽量摆脱第一语言的负面影响,最终提高交际能力。
背诵输入是可理解输入。背诵的言语材料要么来自所学过的课文,要么来自课本以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学习者首先要理解这些背诵材料的内容,然后才可能进行记忆,而在记忆的过程中又逐渐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这些背诵材料在语言的运用上十分地道,用词准确,结构合理。经常进行背诵,有助于掌握词语的用法,体会到词与词之间在色彩上的细微差别和它们分别会在什么样的语境中使用,对于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也会了解的越来越多。学习者在进行口头表达时,就会不由自主地使用恰当的词语和结构,许多固定用法也可能会脱口而出,同时,这些词语和结构因为被使用而又进一步得到强化从而加深记忆,这样,口语水平就得到不断的提高,变得越来越流利、地道。听说两项言语技能是不分家的,能口头使用的结构和词语如果在听力中出现,学习者也就能较为轻松的听明白。背诵还能提高学习者的发音水平,记住原文之前的反复朗读要在正确发音的基础上进行,它对学习者的基本发音、语流的速度和语调、重音、句子中的停顿和节奏等的把握都有很大的作用。有了好的发音,学习者学习这门语言的自信心就会增强,从而降低使用该语言时的焦虑度。学习者在背诵的同时还逐渐熟悉了这种语言布局谋篇的方法,这种语言所体现的文化和习惯也同时逐渐渗透到学习者的潜意识中。当学习者自己阅读文章时,由于对篇章结构有了一定的语感,在理解上就会比较准确;当他用这种语言写作时,如何开头、如何结尾都以熟记在心,所以写起来也较为顺手,语言使用上也会比较自然流畅。
2. 有关背诵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的一些实验结论
对于背诵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实际效果应该通过具体的实验来进行检验,但由于实验本身具有复杂性,不仅需要进行对比分析,而且背诵的效果要在较长时间的实验后才能显示出来,所以实验本身的难度比较大。但是为了说明问题,笔者在本文想通过别人已经做过的实验来进一步看看背诵的实际作用到底如何。
7丁言仁先生和戚焱先生 认为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对短语知识的学习十分必要,因为短语的使用对于掌握口语技能和语法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要想掌握短语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因此他们对84名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三项实验,其目的之一在于探究背诵课文对于掌握短语知识的影响。这三项实验分别是:背诵课文对短语知识的影响;短语知识在写作过程中的作用;学生有关背诵课文及学习短语的观念和策略。在第一个实验中,试验工具是两套讲义和一份试卷,其中甲讲义包括十篇短文,乙讲义只是十篇短文中的一篇,其中包括12个待测的短语。实验分五步进行:1.前测试。要求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实验前的测试;2.发给实验组乙讲义中的那篇文章并要求背诵,发给对照组甲讲义中的十篇文章,只要求阅读不要求背诵,一周后检查完成情况;3.后测试。一周后两组学生再进行一次测试;4.要求实验组的学生每人写一篇关于如何背诵那篇短文的报告;5.三周后对两组学生进行跟踪测试。实验者将实验得到的数据列成表格的形式:
两位先生的试验计分方式如下:“若学生将短语改成与原文相同则算正确,每改对一个得一分。将评分结果输入计算机。然后,运用SPSS中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比较两组的成绩以及两组学生成绩受时间影响的情况。另外,对实验组学生的报告进行分析,归纳出学生背书的方式及特点。”此实验的结论为:在短语的学习和运用中,背诵课文的实验组学生明显胜过未背诵课文的对照组学生。8丁言仁和戚焱两位先生在分析了跟踪测试中学生出现的错误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如何学习功能词和词素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中的难点之一,在意义重于形式的交际实践中,学习者往往会忽视这类词及词素。与此相反,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朗读和背诵却弥补了以上不足,它要求学习者反复诵读,一字不漏的背诵全文,从而既注意了实义词,又掌握了功能词及词素在语篇和语句中的作用9。
李蕊丽10做了以背诵促进英语写作的教学实验,通过对两个同一年级的班级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实验教学,并做了相应的问卷调查,发现在英语写作的初级阶段背诵对写作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实验结论是“通过先背诵后写作,学生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了。课文上学过的词汇使用得多而且正确率高;汉语式的句子逐渐少了,地道的英语句子多了;文章的篇章结构无论是从布局上还是从逻辑上都逐渐趋于合理。”11问卷调查也得出这样的结论:“背诵对于写作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此外,通过这项实验,实验者还发现,背诵课文的班级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上都明显高于不背诵的班级。
上面两个实验都是从中国人学习英语的角度来说明背诵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徐慧敏12通过多年教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汉语的教学实践,得出这样的体会:背诵有助于提高汉语听力,有利于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汉语习惯用语和语句结构,并且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汉语语感和提高汉语的写作水平。在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中,背诵同样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三、小结
对于第二语言学习来说,背诵可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无论在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方面,还是在增强语感方面,背诵都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从语言学习的长远角度来看,背诵是一种节省时间、节省精力的好办法,复杂的语言知识逐渐被潜移默化为学习者的实际能力。在使用其他教学法和学习方法的同时,不应该彻底忘记背诵这一传统而又古老的语言学习方法。但是,没有哪种教学法或学习法是百疾皆治的,背诵也不例外,学习者应该根据学习目的、学习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并且在具体使用中与其他方法配合起来。
四、结论
笔者认为关于背诵有许多方面都需要探讨,比如选择什么样的背诵材料比较好,内容和体裁是否有限制和要求,背诵材料的长度与所产生的效果之间的关系等。认识到背诵的作用只是讨论“背诵”这种方法的第一步,探讨背诵何种言语材料能最有效的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Lightbown,Patsy M. & Spada , Nina(2002), “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语言学习机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王初明(2003),《应用心理语言学--外语学习心理研究》,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丁言仁、戚焱 (2001),《背诵课文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载《外语界》2001年第5期。
李蕊丽(2003),《以背诵促进英语写作的教学实验》,载《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3年6月。
徐慧敏(2002),《浅谈背诵在汉语教学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载《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2年
Patsy M. Lightbown and Nina Spada, “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语言学习机制》,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年,pp. 38。
2同上,pp.38,原文为:“In his view, we acquire as we are exposed to samples of the second language which we understand.” “We learn, on the other hand, via a conscious process of study and attention to forn and rule learning.”
3同1,原文为“……the acquired system acts to initiate the speaker’s utterances and is responsible for fluency and intuitive judgements about correctness. The learned system, on the other hand, acts only as an editor or ‘monitor’, making minor changes and polishing what the acquired system has produced.”
4王初明 《应用心理语言学——外语学习心理研究》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3年,pp. 176。
5同4,pp.157。
6同4,pp. 159。
7丁言仁、戚焱 (2001),《背诵课文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载《外语界》2001年第5期,58-65页。
8同 7, pp. 61。
9同8。
10 李蕊丽(2003),《以背诵促进英语写作的教学实验》,载《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3年6月,110-112页。
11同10,pp. 111。
12徐慧敏(2002),《浅谈背诵在汉语教学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载《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2年3 月,107-108页。
关键词:输入假说 语言接触 自动化处理方式 控制处理方式
背诵是中国传统语文的学习方法,经常背诵经典之作和优美的诗词、散文等能够增强人们的语言修养和对语言的使用能力,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效果。在当前,第二语言学习中经常强调的是交际法,但在使用交际法的同时不应忽略“背诵”这一传统方法。在有些外语教学机构的教学活动中已十分强调背诵这一方法的运用,比如钟道隆的逆向英语学习法、李阳的疯狂英语和新东方的英语教学中都把背诵作为获得言语技能的必要手段之一。背诵对于理解、记忆、听力、写作、口语、翻译等能力的提高和语感培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想在本文讨论一下背诵在成人的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
一、背诵的理论根据
1.从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来看背诵
Stephen Krashen (1982) 著名的五个假说包括:习得与学习假说、监查假说、自然顺序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1在习得与学习假说和监查假说中,他提出成人获得第二语言时有两种途径,一个是习得(acquisition), 另一个是学习(learning)。语言的习得正如小孩子学习第一语言,是不自觉、无意识的,“当我们不断接触第二语言中可理解的言语材料时,就会习得”;而语言的学习则不同,它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对第二语言中的形式和规则采用的是学习”。2如果只是掌握一种语言的形式和规则,那并不等于会自然地使用这种语言。Krashen 认为习得是比学习更为重要的过程,因为习得的言语要比学习到的言语在使用上自然和流畅。所以语言输入是第一性的,语言习得是通过理解信息,即通过接收大量的“理解性输入”而产生的。这说明要想掌握第二语言,就应该创造尽可能多的习得环境,让学习者不断接触可懂的言语材料。在背诵(文章或者某一个段落)的时候,第一步就是理解原文,然后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去背诵,背诵其实就是在创造不断接触可懂言语材料的条件。输入假说中强调学习者只有在可懂输入的条件下才能够产生“习得”,如果输入的内容所包含的形式和结构稍稍超出学习者当时的言语能力水平,即输入为“i+1”时,习得和学习就会同时产生。Krashen所说的这种“i+1”的输入应该是一种最佳的言语输入,既包含了言语学习又促进了言语习得。背诵的时候,背诵的内容和言语对于学习者是可理解的,但背诵的文章中所使用的一些具体言语形式,如固定用法、习惯表达法,可能是学习者并不熟悉的,或者是学习者曾接触过但不能自主使用的,这样来看,背诵输入就类似于“i+1”的输入。通过背诵,学习者不但可以更多的接触到所学的第二语言,积累言语材料,促进自身对该语言的习得,而且能够接触到并学会使用地道的第二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监查理论还提到习得系统能使言语流畅,对言语使用中出现的错误从语感上做出本能的判断;学习系统就像一个监查器,它对习得系统的言语进行纠察,找出小的毛病,并对言语进行润色。3可见,习得和学习要互相配合,才能使学习者逐步摆脱母语的负面影响,最终提高第二语言的言语交际能力。
2. 从 Bialystok的第二语言学习的策略模式来看背诵
Bialystok的策略模式分三个层次,分别由输入(input),知识(knowledge)和输出(output)表示。输入层次指学习者的任何语言接触(language exposure),语言接触可能产生三类知识:“(1)与外语相关的知识,包括学习者的母语知识、各种语言常识等,用‘其它知识’(other knowledge)表示;(2)意识到的语言形式知识,包括明确知道的语法和词汇知识等,用‘明示的语言知识’(explicit linguistic knowledge)表示;(3)凭直感而达到自动化的语言知识,用‘隐含的语言知识’(implicit linguistic knowledge)表示。”4可以看到,“隐含的语言知识”强调了“直感”和“自动化”,它指的是被内化了的语言知识,它没有明确的外在形态,不能被清楚的加以说明但却存在于学习者的潜意识层中,这恐怕就是通常所说的语感。语言的输入为语言的输出做着准备,Bialystok的输出层只与“隐含的语言知识”有直接的联系,这意味着当学习者掌握的“隐含的语言知识”越多,他的言语输出能力就越强,对这种语言的运用就越自如、越能“不假思索”。“隐含的语言知识”既然没有外在形式,就不可能直接获得,必须由“明示的语言知识”转化而来。因此,如果只学习第二语言的语法和词汇仍不足以获得使用这种语言的能力,而要努力把“明示的语言知识”内化为“隐含的语言知识”,不断增加“隐含的语言知识”的积累,增强第二语言的语感。背诵是实现这一内化的有效途径之一。背诵的内容都是学习者所理解的,经过反复输入这些言语材料,已理解的语言知识得到了巩固,那些不熟悉的结构和固定用法也得到了强化记忆,言语材料中所用到的词语的形式、意义、在文中的用法以及文章的篇章结构和内在逻辑会逐渐由明示性内化为隐含性,成为能够“为我所用”的言语能力。与此同时,所学语言的文化和语用习惯也被不断内化,语感随之得到增强,学习者在运用语言时就会产生自动的言语输出,语用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3. 从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控制与自动化过程来看背诵
在研究外语学习心理的时候,运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来研究的一种新方法是,把外语学习过程当作人处理信息的过程。“在讨论人的大脑处理信息的问题时,希夫林和施奈德(Shiffrin, R. and W. Schneider, 见Mclaughlin)把记忆看作是由大量的结节构成的。结节被激活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自动化(automatic)方式,一是控制(controlled)方式。这是两种互有联系而又不同的信息处理方式。自动化处理方式指这样一种情况:每当适当的输入信息出现时,记忆中的结节便被激活。这种激活是一种学到地反应(learned response)。它是在同样的信息被多次重复激活之后建立起来的。……与自动化方式相比,控制处理方式不是学到地反应。在控制处理过程中,记忆中的结节的一个序列只是暂时被激活。激活是人为控制进行的,需要集中注意力。在正常情况下,每次只有一个序列在无干扰的状态下得到控制。控制过程会干扰对其它信息的同步处理。”5可见,控制处理信息的速度较慢,而自动化处理信息的速度较快,同样的信息被多次重复激活之后就会促使控制向自动化转化,控制过程是达到自动化的基础。
多数外语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是要获得这种语言的言语交际能力。言语交际活动本身比较复杂,在同一时间会涉及到多项技能的运用,比如又听又说、又读又写等,那么如果在进行言语交际时对信息的处理采用的是控制的方式, 就只能在一个时刻只关注到一种技能,这显然不能满足交际要求,因此为了有效的应付这种复杂的交际,就需要使复杂的技能运用达到自动化程度。成功地外语学习是一个从高度控制过渡到高度自动化的过程。初学一种外语时,需要学习基本的言语形式和规则,要逐渐掌握各种言语技能,这时的学习需要使用控制过程;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人为的控制就会慢慢减弱,言语技能的运用渐渐达到自动化。“高度自动化与高度控制是连续体的两端。本族语的处理在自动化过程这一端,另一端是外语初学阶段所需要的控制处理方式。”6这样看来,要想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就要努力使学习者对言语材料的处理达到自动化程度。背诵能够使学习者不断接触到在不同语境中出现的同一单词、句型和固定用法等,从而有意识的学习语言,提高对语言用法的敏感度,这相当于“同样的信息被多次重复激活”,有利于自动化的产生,从而达到自如运用语言的目的。在控制阶段反复注意的那些语法规则到了自动化阶段就完全被内化了,正如王初明先生说的那样,“外语学习成功的标志,不是精通语言规则并能正确无误地使用它们,而是最终使这些规则变得没有必要。”
4. 从语言自身的特点来看背诵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是一种符号系统,它的形和义之间的联系在最初形成时是约定俗成的,一旦形成后在使用中便具有了强制性。因此,言语使用中能归纳出规则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言语使用情况仍然难以说得清楚。那么,这些习惯使然的用法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怎样才能学得明白呢?强行记忆这些约定俗成的用法——背诵,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好方法。
二、背诵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及相关实验的结论
1.背诵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
大多数成人是在非目的语环境下进行第二语言学习,其第一语言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迁移作用就会更加明显,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使用背诵这种方法,不仅能使学习者更频繁地接触到第二语言,加深理解和积累言语知识,而且能学会用地道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尽量摆脱第一语言的负面影响,最终提高交际能力。
背诵输入是可理解输入。背诵的言语材料要么来自所学过的课文,要么来自课本以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学习者首先要理解这些背诵材料的内容,然后才可能进行记忆,而在记忆的过程中又逐渐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这些背诵材料在语言的运用上十分地道,用词准确,结构合理。经常进行背诵,有助于掌握词语的用法,体会到词与词之间在色彩上的细微差别和它们分别会在什么样的语境中使用,对于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也会了解的越来越多。学习者在进行口头表达时,就会不由自主地使用恰当的词语和结构,许多固定用法也可能会脱口而出,同时,这些词语和结构因为被使用而又进一步得到强化从而加深记忆,这样,口语水平就得到不断的提高,变得越来越流利、地道。听说两项言语技能是不分家的,能口头使用的结构和词语如果在听力中出现,学习者也就能较为轻松的听明白。背诵还能提高学习者的发音水平,记住原文之前的反复朗读要在正确发音的基础上进行,它对学习者的基本发音、语流的速度和语调、重音、句子中的停顿和节奏等的把握都有很大的作用。有了好的发音,学习者学习这门语言的自信心就会增强,从而降低使用该语言时的焦虑度。学习者在背诵的同时还逐渐熟悉了这种语言布局谋篇的方法,这种语言所体现的文化和习惯也同时逐渐渗透到学习者的潜意识中。当学习者自己阅读文章时,由于对篇章结构有了一定的语感,在理解上就会比较准确;当他用这种语言写作时,如何开头、如何结尾都以熟记在心,所以写起来也较为顺手,语言使用上也会比较自然流畅。
2. 有关背诵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的一些实验结论
对于背诵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实际效果应该通过具体的实验来进行检验,但由于实验本身具有复杂性,不仅需要进行对比分析,而且背诵的效果要在较长时间的实验后才能显示出来,所以实验本身的难度比较大。但是为了说明问题,笔者在本文想通过别人已经做过的实验来进一步看看背诵的实际作用到底如何。
7丁言仁先生和戚焱先生 认为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对短语知识的学习十分必要,因为短语的使用对于掌握口语技能和语法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要想掌握短语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因此他们对84名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三项实验,其目的之一在于探究背诵课文对于掌握短语知识的影响。这三项实验分别是:背诵课文对短语知识的影响;短语知识在写作过程中的作用;学生有关背诵课文及学习短语的观念和策略。在第一个实验中,试验工具是两套讲义和一份试卷,其中甲讲义包括十篇短文,乙讲义只是十篇短文中的一篇,其中包括12个待测的短语。实验分五步进行:1.前测试。要求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实验前的测试;2.发给实验组乙讲义中的那篇文章并要求背诵,发给对照组甲讲义中的十篇文章,只要求阅读不要求背诵,一周后检查完成情况;3.后测试。一周后两组学生再进行一次测试;4.要求实验组的学生每人写一篇关于如何背诵那篇短文的报告;5.三周后对两组学生进行跟踪测试。实验者将实验得到的数据列成表格的形式:
两位先生的试验计分方式如下:“若学生将短语改成与原文相同则算正确,每改对一个得一分。将评分结果输入计算机。然后,运用SPSS中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比较两组的成绩以及两组学生成绩受时间影响的情况。另外,对实验组学生的报告进行分析,归纳出学生背书的方式及特点。”此实验的结论为:在短语的学习和运用中,背诵课文的实验组学生明显胜过未背诵课文的对照组学生。8丁言仁和戚焱两位先生在分析了跟踪测试中学生出现的错误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如何学习功能词和词素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中的难点之一,在意义重于形式的交际实践中,学习者往往会忽视这类词及词素。与此相反,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朗读和背诵却弥补了以上不足,它要求学习者反复诵读,一字不漏的背诵全文,从而既注意了实义词,又掌握了功能词及词素在语篇和语句中的作用9。
李蕊丽10做了以背诵促进英语写作的教学实验,通过对两个同一年级的班级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实验教学,并做了相应的问卷调查,发现在英语写作的初级阶段背诵对写作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实验结论是“通过先背诵后写作,学生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了。课文上学过的词汇使用得多而且正确率高;汉语式的句子逐渐少了,地道的英语句子多了;文章的篇章结构无论是从布局上还是从逻辑上都逐渐趋于合理。”11问卷调查也得出这样的结论:“背诵对于写作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此外,通过这项实验,实验者还发现,背诵课文的班级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上都明显高于不背诵的班级。
上面两个实验都是从中国人学习英语的角度来说明背诵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徐慧敏12通过多年教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汉语的教学实践,得出这样的体会:背诵有助于提高汉语听力,有利于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汉语习惯用语和语句结构,并且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汉语语感和提高汉语的写作水平。在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中,背诵同样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三、小结
对于第二语言学习来说,背诵可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无论在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方面,还是在增强语感方面,背诵都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从语言学习的长远角度来看,背诵是一种节省时间、节省精力的好办法,复杂的语言知识逐渐被潜移默化为学习者的实际能力。在使用其他教学法和学习方法的同时,不应该彻底忘记背诵这一传统而又古老的语言学习方法。但是,没有哪种教学法或学习法是百疾皆治的,背诵也不例外,学习者应该根据学习目的、学习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并且在具体使用中与其他方法配合起来。
四、结论
笔者认为关于背诵有许多方面都需要探讨,比如选择什么样的背诵材料比较好,内容和体裁是否有限制和要求,背诵材料的长度与所产生的效果之间的关系等。认识到背诵的作用只是讨论“背诵”这种方法的第一步,探讨背诵何种言语材料能最有效的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Lightbown,Patsy M. & Spada , Nina(2002), “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语言学习机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王初明(2003),《应用心理语言学--外语学习心理研究》,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丁言仁、戚焱 (2001),《背诵课文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载《外语界》2001年第5期。
李蕊丽(2003),《以背诵促进英语写作的教学实验》,载《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3年6月。
徐慧敏(2002),《浅谈背诵在汉语教学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载《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2年
Patsy M. Lightbown and Nina Spada, “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语言学习机制》,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年,pp. 38。
2同上,pp.38,原文为:“In his view, we acquire as we are exposed to samples of the second language which we understand.” “We learn, on the other hand, via a conscious process of study and attention to forn and rule learning.”
3同1,原文为“……the acquired system acts to initiate the speaker’s utterances and is responsible for fluency and intuitive judgements about correctness. The learned system, on the other hand, acts only as an editor or ‘monitor’, making minor changes and polishing what the acquired system has produced.”
4王初明 《应用心理语言学——外语学习心理研究》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3年,pp. 176。
5同4,pp.157。
6同4,pp. 159。
7丁言仁、戚焱 (2001),《背诵课文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载《外语界》2001年第5期,58-65页。
8同 7, pp. 61。
9同8。
10 李蕊丽(2003),《以背诵促进英语写作的教学实验》,载《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3年6月,110-112页。
11同10,pp. 111。
12徐慧敏(2002),《浅谈背诵在汉语教学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载《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2年3 月,107-1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