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堂,“将阅读进行到底”;语文课堂,“我的地盘写做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互动探究,高效读书、高效写作,让语文课充盈语文色彩,让语文课洋溢“语文味”。读经典、读课本、读习作;补写、改写、续写、仿写。总之,学语文,“君子动口也动手”。
【关键词】语文;课堂;引导;读;写
从教近十年,上课几千节,听课数百节。细想起来,不论自身,还是同仁,都会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但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有效写作的并不多。即便是读书,多数情况下,也只是“发声”,仅读出汉字的音,至于汉字背后的情却很少被关注。更不要说通过文本去揣摩写作的技巧了。“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四大动作,尤以读写为要。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大声说:学语文,君子“動口”也“动手”。
所谓“动口”,就是读书,读经典作品、读教材课文、读学生习作,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读一切有益的书。一切精彩的内容均可开卷“悦”读;至于“动手”,自然是指引导学生拿起笔来写。写什么?汉字、词语、语句、文段均可。在此,笔者强调是语文课堂时间,至于课外,不作赘述。以下就分别谈谈读和写。
将阅读进行到底
叶圣陶先生在讲到阅读教学时曾用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甚解岂难至,潜心会本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话语悟其神。
叶老的话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离不开研读文本。其实,前年朱老师执教的有效阅读教学也告诉我们:除了平时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长期积累之外,用好课堂、高效课堂,更是现代文阅读的有力支柱。近来,又有学者提倡“素读”,无外乎也是关注课堂阅读的重要性。
读出经典作品的深度
所谓“经典”,内容丰厚,包括“四书五经”、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中外名家散文等。以《论语》为例,俗语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中学教材也收入不少篇章。每次语文课的前几分钟让学生读《论语》,日积月累,一部书全读完也不会耗时许多;如果是唐诗宋词,笔者即以诗词的内容为参照,引导学生分类朗读。比如吟哦月亮的诗歌有许多,教师及时提示,激发学生总结的热情,再挑出名言佳句作具体赏析;若是名家名作,也不吝时间去赏析,因为朗读本身就是享受,如果条件受限,不能人手一部相同的作品,就请同学作代表,坚持每天都读一部分,特别是长篇巨著,就更要选取精彩部分反复朗读。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朗读是言志传神、负载思想的语言表达艺术。但是朗读并不是读清字音而已,而是读书情感,读出体验。
读出教材选文的广度
教材是典范,不论何种文体的作品,它都有典型的借鉴之处。温儒敏老师在谈及教学改革时也谈到一个值得每位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那就是教辅资料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扼杀。很多学生还没怎么读课文,结合参考资料就把内容给“掌握”了,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探究文章情理的最有效方式还应该是阅读。好书不厌百回读,通过反复诵读而理解的文意是润物无声的细雨,是通幽处的必走曲径,一读浸润心田,一路风光无限。笔者针对不同文体的课文,做过拓展文本宽度的有效个性化阅读尝试。以下分述之:
1关于诗歌朗读。学习诗歌时,在保持原诗文情境不变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给诗歌“增肥”,即巧妙扩充。可以把五言诗添加成七言诗。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诗意,因为学生也只有在对诗歌意思比较理解的前提下才会给诗句“增肥”;另一方面,笔者借助于学生的添加内容来训练学生的炼字习惯。有时候还可以依据诗歌的情境进行回环往复的诵读,以营造更加浓郁的情感氛围。
2关于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教学,很多老师会采取“范读——释义——背诵”的教学模式,文言作品变成学生的知识认记。其实,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苏东坡在《送安敦落第诗》诗中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文言文字词组合与现代汉语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把握文意的有效途径。心理学上也提出,诵读是学生个体通过大脑感知、视觉传入、声带发音、听觉监听、大脑辨别等不断循回往返的过程。学生对文字材料诵读越熟,体会就越深,意思就更明白。文章的语气、节奏、作者感情都可以在诵读中体现出来。
3关于现代文阅读。(1)读名家散文的语言和心情对于名家散文,特别是抒情性较强的文章,笔者在引领学生阅读时会借助相关的声像资料来辅助教学。主要目的就是引领学生进入情境之中。(2)读小说的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每部小说都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值得读者深思。笔者在指导学生读《在烈日和暴雨下》时,就让学生抓住作者对祥子的动作描写部分进行反复诵读。(3)读戏剧中的矛盾冲突和经典台词。抓住戏剧冲突,体会人物语言是学习戏剧的关键问题。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关于这一点,笔者想做出说明:即使文本不是戏剧,但作品内容有“舞台空间”,也可以灵活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
读出优秀习作的高度
在笔者的班级中,几乎每位同学都是“小作家”,笔者定期把他们的优秀习作装订成册,放在班级书橱。择期“邀请”优秀习作的作者谈写作动机和创作源泉并尊重作者意愿选择“播音员”,被选的“读者”都深感荣幸,站在讲台用扩音器给大家朗读,声情并茂。而座位上的同学都敛声屏气,聚精会神,洗耳恭听。他们用耳朵一起“读”了一篇同班同学的“新锐佳作”。天长日久,读书已成氛围,写作也成习惯。
我的课堂写作主
写,既包括写汉字,也包括写作文。笔者的语文课堂总有学生大“写”出手的时间,具体表现为:
让汉字在你的笔下熠熠生辉。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地质层,积淀了中华文化的精粹。“要做人,学语文”,要爱国,不妨从写好汉字做起。各国都很重视母语教育,因为母语是民族文化之根。语言文字对一个国家来说,对外是屏障,对内是粘合剂。我们的汉字形状美观足以悦目,读音美妙足以悦耳,意义丰美足以悦心。写好每个汉字也是笔者的不懈追求。如果你认真观察学生的作业,就不难发现很多同学书写不规范,甚至完全是错误的。比如“冒昧”、“尴尬”、“港城”等常用语汇,很多人,甚至许多语文老师书写都是不对的。笔者不要求每个同学都写正楷字,但每节课都坚持让学生规范工整清晰的书写,写词汇,写名句,让汉字在笔下跃动。
(二)让词汇在你的笔下楚楚动人。在尝试现代文阅读关于词语贴切与否的问题考查练习时也出现比较词语表达效果的问题。类似“推敲”的典故很多,如果平时就注意“吟安一个字”,那么写作时时不会出现“拈断数茎须”的尴尬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对阵名家”,既对教材课文的用词提出挑战,也是对自己用词能力的锻炼。特别是外国的作家作品,因为是翻译来的,值得商榷的机会相对更多。鼓励学生展开优化语言训练,给课文美容非常有意义。
(三)让语句在你的笔下朗朗上口
中学语文教材有很多略写和省却的内容,引导学生在深入揣摩文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给文章补写或改写一些内容是强化学生写作训练的一大方法。
1根据课文内容给个别段落“增肥”。如果有的学生素材积累不够多,就可以依照笔者提供的材料遣词造句,写好之后放在第七节倒数第二句之前就非常巧妙。笔者继续引导学生注意采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鼓励学生再补写一个不够勤奋的例子放在此节最后一句之前,课文内容就更加充实了。看着成功补写的学生作品,笔者的激动之情已不可名状。
2把握文章中心给某个情节“加压”。这主要是指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写。改写课文情节,可以促使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并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例如《伤仲永》一文,假想“仲永才尽”后,仲永指物作诗情形该如何狼狈?其父还会得意忘形吗?当初众乡邻对仲永的夸赞都会变成什么样呢?笔者扔了很多问号给学生,学生通过讨论,展开想象的翅膀,习作都很精彩。
让文采在你的笔下翩翩飞舞。青春励志的篇章如东风中的风筝,飞舞张扬;真情感言的文字如春日下的小草,娇嫩可人;针砭时弊的话语如暮春的柳絮,恼人却不伤人。真善美的集中体现,健康向上的心灵。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会觉得无话可说,笔者鼓励他们写校园风景、写身边故事,写一切他们有话说的内容。果然,花工夫得功夫。现在读学生的文字,恰如欣赏翩翩彩蝶悄悄起舞。
初中时期是青少年倾力读书率性写作的大好时光,成长中的少年正在认识生活,理解爱的需要和安全的归属,表现自我张扬自我。就让他们乘着读写的翅膀,在语文的天空中翱翔吧。
参考资料:
《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学习》(2010年1月)
《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5月)
【关键词】语文;课堂;引导;读;写
从教近十年,上课几千节,听课数百节。细想起来,不论自身,还是同仁,都会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但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有效写作的并不多。即便是读书,多数情况下,也只是“发声”,仅读出汉字的音,至于汉字背后的情却很少被关注。更不要说通过文本去揣摩写作的技巧了。“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四大动作,尤以读写为要。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大声说:学语文,君子“動口”也“动手”。
所谓“动口”,就是读书,读经典作品、读教材课文、读学生习作,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读一切有益的书。一切精彩的内容均可开卷“悦”读;至于“动手”,自然是指引导学生拿起笔来写。写什么?汉字、词语、语句、文段均可。在此,笔者强调是语文课堂时间,至于课外,不作赘述。以下就分别谈谈读和写。
将阅读进行到底
叶圣陶先生在讲到阅读教学时曾用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甚解岂难至,潜心会本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话语悟其神。
叶老的话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离不开研读文本。其实,前年朱老师执教的有效阅读教学也告诉我们:除了平时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长期积累之外,用好课堂、高效课堂,更是现代文阅读的有力支柱。近来,又有学者提倡“素读”,无外乎也是关注课堂阅读的重要性。
读出经典作品的深度
所谓“经典”,内容丰厚,包括“四书五经”、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中外名家散文等。以《论语》为例,俗语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中学教材也收入不少篇章。每次语文课的前几分钟让学生读《论语》,日积月累,一部书全读完也不会耗时许多;如果是唐诗宋词,笔者即以诗词的内容为参照,引导学生分类朗读。比如吟哦月亮的诗歌有许多,教师及时提示,激发学生总结的热情,再挑出名言佳句作具体赏析;若是名家名作,也不吝时间去赏析,因为朗读本身就是享受,如果条件受限,不能人手一部相同的作品,就请同学作代表,坚持每天都读一部分,特别是长篇巨著,就更要选取精彩部分反复朗读。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朗读是言志传神、负载思想的语言表达艺术。但是朗读并不是读清字音而已,而是读书情感,读出体验。
读出教材选文的广度
教材是典范,不论何种文体的作品,它都有典型的借鉴之处。温儒敏老师在谈及教学改革时也谈到一个值得每位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那就是教辅资料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扼杀。很多学生还没怎么读课文,结合参考资料就把内容给“掌握”了,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探究文章情理的最有效方式还应该是阅读。好书不厌百回读,通过反复诵读而理解的文意是润物无声的细雨,是通幽处的必走曲径,一读浸润心田,一路风光无限。笔者针对不同文体的课文,做过拓展文本宽度的有效个性化阅读尝试。以下分述之:
1关于诗歌朗读。学习诗歌时,在保持原诗文情境不变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给诗歌“增肥”,即巧妙扩充。可以把五言诗添加成七言诗。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诗意,因为学生也只有在对诗歌意思比较理解的前提下才会给诗句“增肥”;另一方面,笔者借助于学生的添加内容来训练学生的炼字习惯。有时候还可以依据诗歌的情境进行回环往复的诵读,以营造更加浓郁的情感氛围。
2关于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教学,很多老师会采取“范读——释义——背诵”的教学模式,文言作品变成学生的知识认记。其实,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苏东坡在《送安敦落第诗》诗中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文言文字词组合与现代汉语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把握文意的有效途径。心理学上也提出,诵读是学生个体通过大脑感知、视觉传入、声带发音、听觉监听、大脑辨别等不断循回往返的过程。学生对文字材料诵读越熟,体会就越深,意思就更明白。文章的语气、节奏、作者感情都可以在诵读中体现出来。
3关于现代文阅读。(1)读名家散文的语言和心情对于名家散文,特别是抒情性较强的文章,笔者在引领学生阅读时会借助相关的声像资料来辅助教学。主要目的就是引领学生进入情境之中。(2)读小说的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每部小说都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值得读者深思。笔者在指导学生读《在烈日和暴雨下》时,就让学生抓住作者对祥子的动作描写部分进行反复诵读。(3)读戏剧中的矛盾冲突和经典台词。抓住戏剧冲突,体会人物语言是学习戏剧的关键问题。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关于这一点,笔者想做出说明:即使文本不是戏剧,但作品内容有“舞台空间”,也可以灵活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
读出优秀习作的高度
在笔者的班级中,几乎每位同学都是“小作家”,笔者定期把他们的优秀习作装订成册,放在班级书橱。择期“邀请”优秀习作的作者谈写作动机和创作源泉并尊重作者意愿选择“播音员”,被选的“读者”都深感荣幸,站在讲台用扩音器给大家朗读,声情并茂。而座位上的同学都敛声屏气,聚精会神,洗耳恭听。他们用耳朵一起“读”了一篇同班同学的“新锐佳作”。天长日久,读书已成氛围,写作也成习惯。
我的课堂写作主
写,既包括写汉字,也包括写作文。笔者的语文课堂总有学生大“写”出手的时间,具体表现为:
让汉字在你的笔下熠熠生辉。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地质层,积淀了中华文化的精粹。“要做人,学语文”,要爱国,不妨从写好汉字做起。各国都很重视母语教育,因为母语是民族文化之根。语言文字对一个国家来说,对外是屏障,对内是粘合剂。我们的汉字形状美观足以悦目,读音美妙足以悦耳,意义丰美足以悦心。写好每个汉字也是笔者的不懈追求。如果你认真观察学生的作业,就不难发现很多同学书写不规范,甚至完全是错误的。比如“冒昧”、“尴尬”、“港城”等常用语汇,很多人,甚至许多语文老师书写都是不对的。笔者不要求每个同学都写正楷字,但每节课都坚持让学生规范工整清晰的书写,写词汇,写名句,让汉字在笔下跃动。
(二)让词汇在你的笔下楚楚动人。在尝试现代文阅读关于词语贴切与否的问题考查练习时也出现比较词语表达效果的问题。类似“推敲”的典故很多,如果平时就注意“吟安一个字”,那么写作时时不会出现“拈断数茎须”的尴尬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对阵名家”,既对教材课文的用词提出挑战,也是对自己用词能力的锻炼。特别是外国的作家作品,因为是翻译来的,值得商榷的机会相对更多。鼓励学生展开优化语言训练,给课文美容非常有意义。
(三)让语句在你的笔下朗朗上口
中学语文教材有很多略写和省却的内容,引导学生在深入揣摩文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给文章补写或改写一些内容是强化学生写作训练的一大方法。
1根据课文内容给个别段落“增肥”。如果有的学生素材积累不够多,就可以依照笔者提供的材料遣词造句,写好之后放在第七节倒数第二句之前就非常巧妙。笔者继续引导学生注意采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鼓励学生再补写一个不够勤奋的例子放在此节最后一句之前,课文内容就更加充实了。看着成功补写的学生作品,笔者的激动之情已不可名状。
2把握文章中心给某个情节“加压”。这主要是指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写。改写课文情节,可以促使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并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例如《伤仲永》一文,假想“仲永才尽”后,仲永指物作诗情形该如何狼狈?其父还会得意忘形吗?当初众乡邻对仲永的夸赞都会变成什么样呢?笔者扔了很多问号给学生,学生通过讨论,展开想象的翅膀,习作都很精彩。
让文采在你的笔下翩翩飞舞。青春励志的篇章如东风中的风筝,飞舞张扬;真情感言的文字如春日下的小草,娇嫩可人;针砭时弊的话语如暮春的柳絮,恼人却不伤人。真善美的集中体现,健康向上的心灵。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会觉得无话可说,笔者鼓励他们写校园风景、写身边故事,写一切他们有话说的内容。果然,花工夫得功夫。现在读学生的文字,恰如欣赏翩翩彩蝶悄悄起舞。
初中时期是青少年倾力读书率性写作的大好时光,成长中的少年正在认识生活,理解爱的需要和安全的归属,表现自我张扬自我。就让他们乘着读写的翅膀,在语文的天空中翱翔吧。
参考资料:
《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学习》(2010年1月)
《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