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女儿品经典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uf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正上小学二年级,喜欢阅读,我认为她目前尚处于识字阶段,并不刻意去引导她的阅读方向,任她随意翻看家里的书刊。没想到,有一天女儿在与我闲聊时,涉及了鲁迅先生的经典散文《秋夜》,令我刮目相看。
  读过《秋夜》的人,大概都忘不了文章的第一段:“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女儿看到与此相关的一则校园笑话。小明因老师评价上面这段话说“此乃名言”,就仿写道:“我有两个姐姐,一个是女的,另一个也是女的。”老师批阅:“此乃废话。”我听了和女儿一起大乐。乐完了,我问女儿,鲁迅先生那段话是废话吗?女儿摇头。再问为什么不是废话,女儿答:“凭感觉。”
  好个凭感觉!我心中大喜。文学作品不是供人拿解剖刀进行切割、条分缕析、硬生生套上深刻的思想含义、然后让读者死记硬背来应考的。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为考试而分析鲁迅作品的结果是让许多学生厌学,年轻一代罕有人由衷喜爱鲁迅作品。
  女儿既然有了作为读者的审美感觉,我就抛砖引玉,试着与她探讨一番。于是,我让女儿把这段话慢慢读来,读一遍,再读一遍。我问女儿,假如把这段话改成“我的后园墙外有两棵枣树”,感觉如何?女儿回答不好,这样的话太直白。
  我立即予以肯定。若鲁迅先生开篇只写“我的后园墙外有两棵枣树”,虽简单明了,但这种直截了当的表达就未免流于肤浅。我带着女儿又将这段话慢慢读了一遍,边读边让女儿想象鲁迅先生在领着我们参观他家后园,用手指着墙外树的方向,告诉我们,这边一棵是枣树,那边的另一棵也是枣树。我们依次看去,果然都是枣树,且两棵枣树并不尽相同。
  这样想象一番后,两棵枣树生动地浮现在我们眼前,活灵活现。因此,鲁迅先生确实为读者营造出一幅鲜活的画面,具体生动。
  女儿又怯怯地说她觉得这样写很幽默。我鼓励她说说为什么觉得幽默。女儿说:“第一次看这段话,读到‘另一株’时以为后面肯定写别的树,没想到还是枣树,挺好玩。”我夸女儿说得好。“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的写法确实出人意表,令人不禁莞尔一笑。这体现了鲁迅先生作品中惯有的幽默,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且个性鲜明,貌似简单,后人却无法超越。平日喜爱幽默风格的八岁女儿能够体会到其中滋味,可谓鲁迅先生的小知音。
  接下来我跟女儿大致说了下《秋夜》中作者把枣树当成人来描写,也就是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枣树的独立和坚强。我问女儿,鲁迅先生是否喜欢枣树,是否对枣树有感情。女儿立即回答:“当然喜欢,当然有感情。”我点头,告诉她再回到开头,想象鲁迅先生一棵一棵地指引我们去看枣树,然后娓娓道来,正是体现了他对枣树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女儿明白了鲁迅先生这段话既形象生动又富有幽默感,还饱含深情,总结说这样去读文章,越读越有味道。我说越读越有味道的文章就是经典,我们这样的读法,就是品经典。经典作品如同佳酿,只能慢慢品,决不能牛饮。女儿笑了,听得兴趣盎然。
其他文献
我曾经一度以为父亲并不爱我。他很少表达他的感受,当我逐渐成年的时候,发现他也有他的“爱的语言”,比如,他经常趁出门散步的时候,叫我一起出门上学,这样,我们就可以一起走一小段路,这几乎是我们唯一的独处时间。现在想想,父亲总是把这种爱隐藏在沉默的行动里。  父亲总是说到做到,对孩子们的承诺从未食言。有一次,父亲突发奇想给我出了一道他自认为非常难的数学题,他觉得我肯定答不出来,说如果我做出来,他马上把他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契合"中国梦"的现实需求,符合大学生自我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培育遭遇现实困顿、主体势弱、内容失范、方式机械等问题。推进法制建设,
本文建立了综放工作面顺序放煤和间隔放煤的力学理论模型,并根据该模型,在数值模拟软件中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力学分析,研究了煤层厚度为7m条件下不同放煤工序对工作面上方围
<正>近年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凸显于我国的高等教育界,重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已成为目前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主流思想。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民航的快速发展,机场运行安全问题,特别是跑道入侵问题日益成为航空安全的严重威胁。本文对机场跑道入侵对航空安全形成威胁的原因和严重性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