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简洁,新颖多样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FAM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高考作文的命题,虽然已经走向了考查具体情境与典型任务的路径,但是不管命题如何的呈现,对素材的选择、提炼及运用始终是制约考生进行宽度拓展与深度挖掘的一个瓶颈问题。《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对高考作文“发展等级”评分共计有四个标准,分别为“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其中“丰富”所涵盖的“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 ”“意境深远”以及“有创新”所包括的“材料新鲜”均与素材运用有着直接的关系,可见选材在高考作文写作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是高考作文中的素材运用并非简单的搬运与堆砌,而是需要考生根据具体的文本,以简洁、新颖、多样、典型为标准进行素材的整合与运用,如此,方能充分彰显文章的丰富度与创新性。
   问题一:选材不典型
   ◎问题阐述
   何谓典型素材,指的是那些最能体现材料丰富新鲜、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且凸显主旨的材料。反之,选材不典型,也就意味着所选素材单薄陈旧、論据缺乏、形象单一、意境浅淡。追究选材不典型的原因,主要有四:一是选材没有选取自己独有的经历,不善于从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思考出发抒发自己与众不同的情感;二是选材力求面面俱到,没有选择自己生活中曾经触动内心的一两件事来写,描写也亦趋向面面俱到,没有抓住一两个重点细节作为情感的寄托点与支撑点来着力刻画;三是未能很好地对素材进行提炼整合,使之化繁为简,巧妙转向,力求与主题高度契合,进而有力地论证主题;四是考生对材料的核心内涵把握不准,导致所选素材游离于主旨之外,不能很好地为主题服务,亦不能体现时代气息。考生要凸显选材的典型性,关键点在于处理好材料与主旨的勾连关系,因为选材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文章主题是否集中、鲜明以及文章风格是否统一等问题。由此可见,考生只有确保材料与主题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选材才可能具有典型性。
   ◎失误示例
   滥割韭菜而不重罚之举,必失民心。纵观影视娱乐圈,丑恶嘴脸之人罄竹难书,赤诚之心者也不胜枚举。吴京、郭帆卖房筹资,严苛要求,才有了四十亿口碑的《流浪地球》,而对粗制滥造电影电视剧和割韭菜行为的纵容忍让,是对吴京、郭帆们真诚做电影之心的亵渎。打击不痛,惩处不严,随着这些事件的不断揭露,法治尺规势必会在一拨拨民众的愤慨里刺伤真诚电影人的心。这样下去的结果,不光是影视行业盛况难再,民众的信任也将深陷万劫不复的深渊。反之,如若执行樊芸代表的提案,不但能扼杀不正之风,湮灭不法之焰,还可以促生行业的健康发展,使优秀电影人如雨后春笋般萌生。
   ◎问题分析
   文段结构为清晰的总分布局,一目了然;分析层层推进,颇有深度与说服力;“滥割韭菜而不重罚之举,必失民心”的观点亦十分明确。但是在论证材料的选择上,考生力图以“吴京、郭帆卖房筹资”拍电影来与某些“影视明显割韭菜”的违法行为构成对比,以批判“割韭菜”的不良行为,必须予以重罚的看法。那么,何谓“割韭菜”呢?其指在股市上通过虚假信息、不实、误导性陈述,对许多股民的钱袋进行“收割”。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割韭菜”其实就是一种诈骗行为,而“吴京、郭帆卖房筹资”拍电影却并非就是与之相反的“诚实守信”行为,因此,用“吴京、郭帆卖房筹资”拍电影的素材来反证“割韭菜”行为是不够典型妥当的,两个材料之间并未构成类比或者对比的关系,无法很好地论证主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所选择的材料与“割韭菜”形成类比或对比素材,并与主旨高度切合。
   ◎修改示例
   滥割韭菜而不重罚之举,必失民心。纵观影视娱乐圈,丑恶嘴脸之人罄竹难书,赤诚之心者也不胜枚举。15岁的贾秀芳带着5元钱只身“闯关东”,经过28年艰苦的奋斗,凭着诚信经营完成了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的人生逆袭。可见对电影明星割韭菜行为的纵容忍让,就是对贾秀芳们诚实做人的亵渎。打击不痛,惩处不严,随着这些事件的不断揭露,法治尺规势必会在一拨拨民众的愤慨里刺伤真诚电影人的心。这样下去的结果,不光是影视行业盛况难再,民众的信任也将深陷万劫不复的深渊。反之,如若执行樊芸代表的提案,不但能扼杀不正之风,湮灭不法之焰,还可以促生行业的健康发展,使优秀电影人如雨后春笋般萌生。
   ◎修改解析
   将“吴京、郭帆卖房筹资”拍电影的素材更改为贾秀芳“诚信经营完成了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的人生逆袭”素材,虽同为时鲜素材,但是后者在内涵上与明星割韭菜素材明显形成对比,能够更好地论证主题,凸显观点。那么,怎样才能让选材典型呢?方法有三:一是准确把握材料的内涵,洞察材料与命题的主题趋同,确保两者之间有内在的本质勾连;二是所选材料要有一定的代表性与普遍性,能够以一当十,以增加文章的论证力与思辨力;三是所选材料最好具有生活气息,是对当下生活的呈现或对社会热点的观照,有助于扣紧时代脉搏。
   问题二:选材不简洁
   ◎问题阐述
   何谓简洁,也即记叙事例简明扼要,没有赘余的内容。反之,选材不简洁,也即是所选素材旁生枝节,拖泥带水,附有与主题无关的内容,且重点不突出。考生无从简洁选材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考生未能准确甄别“叙”与“记”的本质区别,于是误将叙述与记叙等同;二是考生驾驭文字能力有限,整合材料时剔除枝叶不干净,导致横生枝节;三是考生抱持有“多多益善”的心理以及存在字数多材料就丰富的认知误区。在具体写作中,选材是否简洁,关键在于考生能否厘清“记”与“叙”的关系,有用与无用的界定。一般而言,议论文与记叙文的材料呈现方式,主要是体现在表达方式的不同上,记叙文的“记例”融多种描写方式于一体,讲究生动、具体,以情动人,以形象感人;议论文的“叙例”是运用现有的材料正确可靠地论证中心论点,则要求其具有论证性功能。为此,议论文的叙例实质上就是事实论证、举例论证,它没有描写细节、塑造形象的任务,所以不必像记叙文那样具体翔实,而重在事实的列举概括,讲究以理服人,叙例是为了说理。鉴于此,议论文叙例虽不排除生动形象,但无需详尽的故事情节、具体的场景描写及生动的人物刻画,仅需简要概述事例即可。    ◎失误示例
   半个西瓜,一场争吵,半日时间,人命三条。当老人们的儿女为其父母的逝去而哭天抢地之时,他们又何曾能想象到起因仅是一场得理不饶人的小争吵?当赵某的妻儿被告知这一噩耗之时,他们又是否可以接受其丈夫或者是父亲的一念之差?然而半条人命并没有敲响人们心中的警钟,直至10月28日这一天,15条人命的瞬间殒亡,终于令社会惊醒。如今的社会,人心已经“狭窄”到难以容下一件本可以小而化之的矛盾了吗?三国时期的蜀国蒋琬对杨戏不合礼法、独特性格的包容,成就了“宰相肚里能撑船”的一段佳话。战国时期蔺相如先国仇后私恨的大度风范,令将相和睦、国家安稳。如今的我们虽早已不需时刻秉持“修为圣贤”的脱俗之心,但为何连一件区区小事都难以释怀呢?私认为,这与社会道德风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网络肆意扩张的时代里,文化是“快餐文化”,生活是“高速上的跑车”,机会与财富是众人趋之若鹜的目标。
   ◎问题分析
   文段叙述了两个热点事件,一为“半个西瓜案”,一为重庆“坠江案”,前者雖为叙例,但明显是基于事实的想象,可以煽动情感,却无助于透视道理;后者已经背离了叙例的原则,有具体的时间与数据,不但不是论据的正确呈现方式,而且还会造成“文体不清”之嫌疑。基于上述原因,作为论据的两个热点材料在表达上明显不符合简洁要求。事实上,上述两个素材仅需高度概括地叙述即可,完全没有必须进行细致的描写。一般而言,考生在对议论文进行叙例时需要注意如下三点:一是简明扼要,浓缩精华;二是突出重点,截取核心;三是定向转述,凸显旨意。如此,才能确保考生抓住材料最能证明观点的部分进行简洁的叙述。
   ◎修改示例
   无论是“半个西瓜案”还是“坠江案”,不外乎都是一个人宽容之心的问题。三国时期的蜀国蒋琬对杨戏不合礼法、独特性格的包容,成就了“宰相肚里能撑船”的一段佳话。战国时期蔺相如先国仇后私恨的大度风范,令将相和睦、国家安稳。如今的我们虽早已不需时刻秉持“修为圣贤”的脱俗之心,但为何连一件区区小事都难以释怀呢?私认为,这与社会道德风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网络肆意扩张的时代里,文化是“快餐文化”,生活是“高速上的跑车”,机会与财富是众人趋之若鹜的目标。
   ◎修改解析
   修改后的文段以34字来取代190字,在表达上高度概括,有一字千金之效;在表意上清晰明了,更为符合论据材料的使用原则;在结构上提纲挈领,顺势引出“不外乎都是一个人宽容之心的问题”的论点。一言以蔽之,考生要想使材料简洁,在搜集到写作素材后,就不能简单地把素材原封不动地照抄到作文中,而要根据作文主旨及行文结构的需要对素材进行加工、处理、整合,使之由原始的素材变成符合文章论证需要的论证说理的论据。而要叙好例,考生还必须直面三个问题:一是叙事的繁简,二是事实论据与论点的联系,三是材料的多寡。考生只有解决上述三个问题,才能砸掉了困扰议论文叙例的瓶颈,确保选材简洁。
   问题三:选材不新颖
   ◎问题阐述
   何谓新颖,是指材料新鲜、别致,有创新感。反之,选材不新颖,也即是所选素材缺乏新鲜感、陌生感、时代感。犹如回家走亲戚,全是熟人。造成选材不新颖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考生未能很好地观照社会,触摸时代的脉搏,与现实同呼吸共命运;二是考生没有很好地借助于报刊、电视等载体,收集新闻时事,关注政事民生,思考个人与社会乃至国家的关系。一般而言,新颖的选材有如下路径:一是推陈出新,从新的角度去分析旧材料,挖掘出新的含义;二是采用别人文中未用或者很少使用的材料;三是选取当今社会颇具时代气息、现实性强的热点事例,以使所选素材能够紧跟时代潮流,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现实问题。清人郑板桥曾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其下联主张要“自出手眼,自树脊骨”,意为写文章不可赶浪头、趋风气,必须自辟新路,似二月花,一花引来百花开,生机勃勃。高考作文亦应如此,考生只有选用新颖的热点素材,言他人所未言,写他人所未写,才有可能让阅卷者胃口大开,进而给予高分。譬如“墙壁像雪一样白”,不失准确,但却因司空见惯而无人喝彩,一如跳了三百遍的“天鹅湖”;再如“那一年的春风啊,由少女变成了泼妇”,阅卷者读之,便会眼前一亮,为之摧眉折腰。高考作文若能巧妙选用新颖素材进行写作,往往能给阅卷者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使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失误示例
   反应时代价值观的影视作品,需要观众与社会的理性回归。《人民的名义》用故事作为载体引发情感共鸣。情怀是需要情节表达的。屏上众多宫斗古装剧霸屏,“戏说”“整蛊”“卖萌”等套路纷至沓来,“抗日神剧”还不愿意退场之时,其它“神剧”又粉墨登场。文艺固然需要想象、虚构、修饰与加工,但在蓄势整装中断章取义、天马行空、颠倒是非,精神与情怀何以立身?观众与社会理性的回归,是对这样思维创作的嗤之以鼻与对类似于《人民的名义》创作作品的向往期盼。观众秉持客观理性以直面社会痛点的意识更是一个民族的腾飞与影视行业的腾飞!
   ◎问题分析
   文段例举的《人民的名义》是数年前热播的电视剧,虽然曾经“家喻户晓”,但是随着时间的更迭,也就逐渐被尘封起来,成为了旧素材,如果考生用其作为论据来论证主题,并非不可以,但终究会给人一种吃剩饭的感觉,缺乏特别的新鲜意味。基于此,考生如果选择发生在当下,富有现实感、时代感的时事素材;或者选择贴近现实生活,具有亲切感、真实性的鲜活素材,才能更好地彰显时代气息,增加文章的新颖度。
   ◎修改示例
   折射时代价值观的影视作品,需要观众与社会的理性回归。刘慈欣凭借科幻电影作品《流浪地球》与《疯狂外星人》占据2019年“春节档”C位,其《流浪地球》的票房,已经超过《红海行动》登上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二位,成为近五年中国电影北美票房冠军。情怀是需要情节表达的。屏上众多宫斗古装剧霸屏,“戏说”“整蛊”“卖萌”等套路纷至沓来,“抗日神剧”还不愿意退场之时,其它“神剧”又粉墨登场。文艺固然需要想象、虚构、修饰与加工,但在蓄势整装中断章取义、天马行空、颠倒是非,精神与情怀何以立身?观众与社会理性的回归,是对这样思维创作的嗤之以鼻与对类似于《流浪地球》创作作品的向往期盼。观众秉持客观理性以直面社会痛点的意识更是影视行业的腾飞与一个民族的腾飞!    ◎修改解析
   将材料由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修改为电影《流浪地球》,并增加了电影《疯狂外星人》与《红海行动》素材,不但拓展了素材的宽度,使之丰富充实,而且增加了素材的新颖性,更容易引起阅卷者的阅读兴趣。总之,考生要想让材料变得新颖,就需要注意如下三点:一是选取生僻的极少被人使用的材料,因为文章有没有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有没有新意,只有选择那些过去没有出现过或极少出现过的新鲜材料,才能使阅卷者耳目一新;二是选择紧扣时代脉搏的材料,因为“文章合为时而著”,考生要关注现实生活,素材要具有时代气息,以热点的潮流打动阅卷者的心灵;三是在同等条件下,尽量抛弃旧有的、常规的素材,选用新生的、当下的时鲜素材,方能在素材的运用上新意迭出,让阅卷者如沐春風。
   问题四:选材不多样
   ◎问题阐述
   何谓多样,也即选材要丰富。反之,选材不多样也就意味着素材单薄、空洞、干瘪,缺乏论证力和表现力。究其原因有三:一是考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少对时鲜素材的积累;二是考生思维僵化,缺乏“一材多用”的变通思维;三是考生忽略了课本就是一个庞大的素材库的现实,舍近求远,将其束之高阁而不予问津。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作文“发展等级”有“丰富”要求,换言之,即是“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这表明选材既要有数量上的突破,力求丰富、多样性,又要有质量上的要求,力求贴切、典型,紧扣中心来选取素材,真正体现观点统帅材料的写作原则。就议论文而言,选材的多样性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集中段落,充分深刻地挖掘一人一事;二是运用排比,丰富全面地阐述多人多事;三是运用对比,权衡比较古今中外之人之事。
   ◎失误示例
   人类注视着文明星辰从黑暗的天际陨落,这才惊觉:文化也是有生命的,也是会褪色甚至死亡的,如今天的巴黎圣母院一样,一点星火酿成大祸。随之而凋零失色的,不止是那扇雕花玫瑰玻璃窗与一些文物,还包括人们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凝结的知识结晶、难以割舍的文化归属,以及踯躅前行的探索脚步。
   ◎问题分析
   文段表达的观点为“有生命的文化也会褪色甚至死亡”,例举巴黎圣母院因失火而焚毁的素材予以论证,尽管文段的逻辑性极强,但是仅用一个事例进行孤证,始终让人感觉到有说服力不强之嫌。在高考作文中,考生为了体现出选材的多样性,一般可采用如下三种方法:一是选用两种性质、特征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素材加以对照,从而推导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并通过比较来讲清道理、阐明事物本质;二是将多个素材进行合理、巧妙的组合、搭配,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增强论证的力度;三是大胆选用古今中外的多样性跨界素材,用全面、联系的观点勾连素材,并切中肯綮地分析事例,论证观点,凸显辩证深度。
   ◎修改示例
   从亚述古城到巴米扬大佛,从巴西国家博物馆到如今的巴黎圣母院,许多人类文明长河中的印记苍白失色,如同一盏盏人类文化的指路明灯渐次熄灭,或长或短的历史遭到重创!人类注视着文明星辰从黑暗的天际陨落,这才惊觉:文化也是有生命的,也是会褪色甚至死亡的,或毁于一场洗劫,或毁于一颗炮弹,或毁于群体漠视,或如今天的巴黎圣母院一样,一点星火酿成大祸。随之而凋零失色的,不止是那扇雕花玫瑰玻璃窗与一些文物,还包括人们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凝结的知识结晶、难以割舍的文化归属,以及踯躅前行的探索脚步。
   ◎修改解析
   修改后的文段在选用“巴黎圣母院”素材的基础之上,还增加了“亚述古城”“巴米扬大佛”“巴西国家博物馆”三个同类素材,不但在空间上拓展了宽度,而且在时间上串起了长度,使得素材有了一种纵横交错的时空感,能够更为丰富多样地论证主题,并与后文无缝衔接,显得浑然一体。文段还增加了“或毁于一场洗劫,或毁于一颗炮弹,或毁于群体漠视”的选择句式,不但表明了文物被毁的多种可能性,而且还都归咎于“人祸”,这就挖掘出了文段的深沉含义。当然,选材的多样性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素材的叠加,其还可能表现在形象的个性化、事件的典型性、情感的感染力、论述的透彻性等方面,需要考生多维度的努力。
   总之,选材服务于立意,但材料往往不完全受“意”的限制,好的材料可以丰富、扩展文章的主旨,由此可见选材之重要。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考生对高考作文的选材除了存在上述四个主要问题而外,可能还会有投机取巧,套用时文;内容幼稚,气度狭小;选材雷同,张冠李戴等问题,这些都需要考生对症下药,在备考中予以及时的解决。
   [作者通联:贵阳市观山湖区金朱东路北师大贵阳附中高中部]
其他文献
同学们在考场上写记人记事的文章时,总是抓耳挠腮,感叹身边没有大事发生,也没有大英雄出現,成天所见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件和不值一提的小人物,不知道要怎么写。其实生活处处皆文章,平凡的小人物也有闪光的地方,他们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甚至有些是处于社会最低层,如朱自清笔下的父亲,又如杨绛笔下的老王,但在他们身上总有感动我们心灵的地方。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小事情、这样的小人物,如何很好的将他们写出来呢? 
期刊
“成熟的葡萄和我逢场作戏的誓愿/用绿金吞吐那令人吃惊的柔媚之光,/你的秀花带着天真的愉悦愈加美丽,/仿佛将那一碧万顷的晴空向往。//我忆及你,仿佛听到你姗姗的步履,/并为一种天仙般梦幻的霞衣霓裳彷徨,/可能带点忧伤排解/比完全沉迷于意愿的镜影还要强。//你的绣着蔓饰、脱了线的衣领/仿佛粗鲁地将鲜花的允诺丢得净光,/我宛如看到你的手将那融解了生命的碧丝/绣成一片绿叶,在那叶轮的宛转里有你的/神采飞扬
期刊
中国当代诗坛是个复杂的多面体,说泥沙俱下的有之,说鱼目混珠的有之,说硕果累累的有之,一方面大量诗人和诗作涌现,另一方面某些诗人和诗作又遭到读者的质疑。特别是一些断章取义的网友恶搞诗人和诗歌,以“梨花体”“羊羔体”“啸天体”“乌青体”“荡妇体”命名,嘲笑某些诗人及其诗作。据我了解,这些诗人都有严肃的创作态度,都在进行着诗歌的某种探索,也都有不错的诗歌文本,他们不应该遭到嘲弄,而应该受到尊重。“羊羔体
期刊
猛獸,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形象,人们常常将其和洪水相提并论。美洲狮硕大无比的身躯、东北虎震动山谷的低啸、草原狼寒光闪烁的獠牙、印度森蚺吃人不吐骨头的大口,已成了力量和恐惧的象征。那些训练有素的战马,能从容地驰骋于枪林箭雨之中,可一看到猛兽的模样,便立刻一个个两股哆嗦,浑身战栗,转身就逃。可是最近,却有一位神智正常的男子为逃130元的动物园门票,翻墙进入虎园,最终被老虎咬死。对于这一令人惊骇的事件,我们
期刊
审视自我是自我修炼的一门功课,它要求我们不仅要看清自己的仪表,还要觉察自己的心灵,其目的是要了解自己。在尘世里,我们的身体会沾染一些灰尘,我们的心灵有时也会迷茫。学会审视自己,就是把自己放在旁观者的角度,打量自己,反思自己,修整自已,校正自己。人们常说: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做人应明如镜,清似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只有充分地了解自己,才能把握自己,做到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有的放矢,不
期刊
一、学习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新课标亦明确提出:“教师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变革教学方式,在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高中
期刊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下简称《从》)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
期刊
紫禁城的台阶,层层既经百年风雪。故人的宫殿已成为一处寂寞的所在,只剩文物,一个一个地等待着交心之人,为他们揭开崭新的生命画卷。   【一·半世钟情】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的”,这是宝玉与黛玉见面时欢喜的遇见;“相逢一瞥,一眼一生”,这是文物修复师与文物决定一生的遇见。  
期刊
《背影》是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自问世以来,朱自清的名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了不可分割的一体。九十五年来引起了众多研究者不同角度的关注,对《背影》提出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精辟见解。  下面从主题、结构、艺术特色三个方面综述对《背影》的解读。  第一部分 文本解读综述  一、《背影》的主题  1.深切的舐犊之情  《背影》一文主要回忆了祖母去世后,失业的父亲为儿子送行,并攀爬月
期刊
“虚”本为心斋,人的心灵就是一所大房子;庄子说“虚者,心斋也”。一个真正的诗人,往往能够从务实的繁杂琐屑中挣脱出来,去务虚,经营心斋就成为无法回避的事实。李贺避父讳而不能参加进士考试,这就有了成就伟大诗人的前提——压抑,这符合弗洛伊德所讲的把被压抑的欲望变成高尚情绪而为他人共同欣赏的原理。李贺的勤奋又是出了名的,再加上他天资聪慧,于是他就成了诗歌的传奇。心斋所蓄,思考与想象难以避免;思考與想象的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