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足球俱乐部中,体育经理是一个很容易被外界忽视的职位。他们既没有俱乐部老板的显赫声名,也不像主教练那样经常成为舆论焦点,看上去只是一群按期领薪水的职场白领。但实际上,在很多俱乐部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都离不开体育经理在背后的精心运作。尤其是在转会谈判过程中,体育经理手握俱乐部老板提供的预算资金,担负着为主教练寻找合适球员的职责。他们的表现,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俱乐部的转会结果,进而影响到球队的战绩。除此之外,体育经理平时还从事着大量看似琐碎却必不可少的工作,是维持整个俱乐部正常运转的关键人物。
有趣的是,“体育经理”并不是一个在各大联赛中获得统一认识的概念。西班牙或者德国的俱乐部通常将出现在这个职位上的管理人员称为“总经理”(General Manager);而在意大利,从事类似工作的人员却经常被英文媒体翻译为“体育部主管”(Sporting Director);至于英国的大多数俱乐部,更是索性不设立这样一个职位,而是将权力都集中到主教练的手中,正因为如此,英国人习惯用“经理”(Manager)而非“教练”(Coach)来称呼各队主帅。
权责不同
通过称谓上的不同,我们不难感受到各国在使用“体育经理”问题上的分歧,至于这些分歧的关键,其实在于俱乐部体制上的差别。
在意大利,俱乐部通常被控制在私人财团手中,那些超级富豪往往会直接插手管理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体育经理的权力会变得十分有限,他们并没有多少自由发挥的空间,通常只能简单执行老板发出的指令。当这些体育经理仅仅扮演“大管家”的角色时,“体育部主管”倒的确是一种恰如其分的描述。
在国际米兰,由于莫拉蒂很喜欢对俱乐部的事务指手画脚,体育部主管马尔科·布兰卡的地位就显得十分尴尬。不论国际米兰引进还是出售球员,起关键作用的往往是莫拉蒂的个人好恶,布兰卡很多时候只是成为最后宣布决定的那个人。因此,虽然国际米兰上赛季的亏损额高达1.48亿欧元,但平心而论,其中并没有布兰卡多少责任。
在俱乐部管理上,布兰卡也经常需要注意老板的态度。面对屡屡违纪的阿德里亚诺,虽然布兰卡多次重申“在国际米兰必须守规矩”,可是在老板发话之前,他并不能拿出任何实质性的处罚方案,直到莫拉蒂本人也失去了最后的耐心,阿德里亚诺才被送回巴西。
与热衷于家族式管理的意大利人相比,德国俱乐部大多采取公司化的管理结构,很少出现一两个老板包办全局的情况。因此作为俱乐部的体育经理,那些被称为“总经理”的人握有更多权力。1979年,年仅27岁的乌利·赫内斯进入拜仁管理层,成为了俱乐部的总经理。在那之后的30年,拜仁更换了众多主教练,就连俱乐部主席的人选也几经更迭,唯独赫内斯雷打不动地坐在总经理的位置上。正是在他的掌控之下,拜仁非但在竞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战绩,同时也形成了在转会市场上精打细算的风格。在漫长的岁月里,赫内斯已经将个人风格渗入了俱乐部的每个角落,用俱乐部现任主席鲁梅尼格的话来说,“乌利·赫内斯就是拜仁的灵魂”。
西班牙的情况又有所不同,虽然一些西甲俱乐部实行的是会员制,却并不缺少具有强烈表现欲的主席。作为这些俱乐部的总经理(即体育经理),他们非但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必须在主席与媒体、球员和主教练之间建立起沟通桥梁。
在佩雷斯打造“银河战舰”期间,担任皇马总经理的是阿根廷人巴尔达诺。由于佩雷斯完全从商人的角度来经营俱乐部,引起了外界的诸多非议,甚至在球队内部也存在着不少抵触情绪。幸好有巴尔达诺利用其职业生涯和执教生涯中形成的威望,对内化解球队更衣室的不安定因素,对外搞定俱乐部与媒体、球迷之间的关系,成为佩雷斯身前最可靠的“挡箭牌”。
如果离开了巴尔达诺在幕后的默默付出,佩雷斯的很多宏伟大业都难以变成现实。因此当巴尔达诺在2004年夏天辞去俱乐部总经理的职务之后,皇马随即陷入了两年的低谷,之后不论在竞技还是转会方面都难以重现此前的盛
况,这证明了体育经理在俱乐部兴衰过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嫡系掌权
既然体育经理如此重要,那么到底哪些人有资格坐在这个位置上呢?大多数俱乐部倾向于聘请那些有过职业球员经历的人士出任该职位,正如很多主教练也是球员出身一样。但是在选择教练和选择体育经理之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不同:选择教练时,俱乐部最看重的通常是个人能力,而在选择体育经理时,个人能力有时会被放在一个相对次要的位置上,对方与俱乐部之间是否存在历史渊源才更为重要。通俗地说,就是俱乐部更喜欢用“自己人”来担任体育经理。
比如前文所提到的巴尔达诺,就属于是根正苗红的“皇马人”。从1984年至1987年,这位阿根廷前锋曾在皇马效力过三个赛季,期间为球队赢得了两次西甲冠军和两座欧洲联盟杯,是当时最受皇马球迷欢迎的球员之一。之后在1994-1995赛季,巴尔达诺又成为了皇马的主教练,结果当年就率队赢得了西甲冠军,打破了巴塞罗那连续四年对联赛冠军的垄断。巴尔达诺去职后,接替他担任总经理的布特拉格诺和米亚托维奇(已于今年5月20日被皇马解雇),都曾经是球队历史上的著名球员。
类似情况也在其他豪门频繁出现,比如巴塞罗那的贝吉里斯坦、国际米兰的布兰卡、拜仁的赫内斯、里昂的拉孔布和罗马的布鲁诺·孔蒂等人,昔日都曾有过效力各自俱乐部的经历,如今则以体育经理的新身份供职老东家。而在AC米兰,自从1986年之后就稳坐体育经理职位的布拉伊达,以往并没有为“红黑军团”效力的经历,但是在他即将退休之际,目前外界风传马尔蒂尼会在退役之后接替这一职务,仍然没有脱离“嫡系执掌大权”的模式。(注:有很多媒体把巴西前著名球星莱昂纳多翻译成AC米兰的体育部经理,这并不准确,他其实是AC米兰的技术部经理,即Technical Director)
当然,还是存在着一些例外的选择。比如尤文图斯,当初就没有任命“嫡系”出任体育经理一职,而是选择了曾经担任火车站代理站长的莫吉。平心而论,虽然莫吉最终在“电话门事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但就其商业头脑和谈判手腕而言,的确算得上是最优秀的体育经理之一。
丑闻缠身
莫吉的遭遇,其实也是体育经理们整体状况的一个缩影。一方面,体育经理在当今足坛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论在转会运作还是球员管理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可以成为决定球队成绩的关键人物;另一方面,随着个人权力的不断膨胀,体育经理也经常会深陷丑闻的包围,最后落得一个臭名昭著的下场。
转会谈判,被认为是体育经理这个职位的工作重点,也成为了最容易滋生丑闻的地方。以莫吉为例,他安排自己的儿子控制了一家名为GEA的足球经纪公司,非但垄断了亚平宁足坛的大量经纪业务,同时还经常在球员转会费问题上弄虚作假,帮助俱乐部实现逃税的目的,也让自己获得中饱私囊的机会。
虽然莫吉如今已身败名裂,但热衷于此道的体育经理大有人在。比如身为皇马总经理的米亚托维奇,就被西班牙媒体认为曾与前任主席卡尔德隆串通,在俱乐部引进球员的过程中故意抬高报价,以牺牲皇马利益的方式来为自己赚取“黑金”。当初在引进佩佩时,皇马付出了高达3000万欧元的转会费,远远超过了外界对这名葡萄牙后卫的身价预期。根据媒体猜测,米亚托维奇从这笔荒唐的交易中捞到了不少好处,甚至还存在着参与洗钱的嫌疑。
有趣的是,正当欧洲大陆为这些由体育经理制造出来的丑闻犯愁时,英国人却打算通过增设体育经理的办法来减少转会丑闻。根据英国足球的传统,“体育经理”的职能实际上由主教练来行使,但这样一来,势必造成所有的转会大权都集中在一个人的手里,主教练既有权提出希望引进的人选,同时又负责实际的操办流程,期间难免会出现为个人赚取“黑金”的行为。比如阿勒代斯和老雷德克纳普等名帅,都曾被媒体曝光在球员转会过程中牟取私利,甚至就连德高望重的弗格森也曾受到类似的指责。
有鉴于此,近年来不少英超俱乐部尝试进行改革,不再让主教练一手包办所有的转会事宜。2006-2007赛季,入主朴次茅斯不久的盖德马克就在主教练老雷德克纳普之外,又安排了一个“体育主管”的职位,由他在以色列的好友格兰特出任。明眼人不难看出,此举其实是为了限制和监督老雷德克纳普在转会过程中的行为。所以在老板作出决定之后,老雷德克纳普本人对此十分不满,甚至一度扬言要离开俱乐部。好在格兰特不久之后就去了切尔西,避免了在主教练与体育经理之间爆发出更大的矛盾,但这样一段小插曲,或许预示着英格兰足球俱乐部管理制度未来的改革方向。
有趣的是,“体育经理”并不是一个在各大联赛中获得统一认识的概念。西班牙或者德国的俱乐部通常将出现在这个职位上的管理人员称为“总经理”(General Manager);而在意大利,从事类似工作的人员却经常被英文媒体翻译为“体育部主管”(Sporting Director);至于英国的大多数俱乐部,更是索性不设立这样一个职位,而是将权力都集中到主教练的手中,正因为如此,英国人习惯用“经理”(Manager)而非“教练”(Coach)来称呼各队主帅。
权责不同
通过称谓上的不同,我们不难感受到各国在使用“体育经理”问题上的分歧,至于这些分歧的关键,其实在于俱乐部体制上的差别。
在意大利,俱乐部通常被控制在私人财团手中,那些超级富豪往往会直接插手管理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体育经理的权力会变得十分有限,他们并没有多少自由发挥的空间,通常只能简单执行老板发出的指令。当这些体育经理仅仅扮演“大管家”的角色时,“体育部主管”倒的确是一种恰如其分的描述。
在国际米兰,由于莫拉蒂很喜欢对俱乐部的事务指手画脚,体育部主管马尔科·布兰卡的地位就显得十分尴尬。不论国际米兰引进还是出售球员,起关键作用的往往是莫拉蒂的个人好恶,布兰卡很多时候只是成为最后宣布决定的那个人。因此,虽然国际米兰上赛季的亏损额高达1.48亿欧元,但平心而论,其中并没有布兰卡多少责任。
在俱乐部管理上,布兰卡也经常需要注意老板的态度。面对屡屡违纪的阿德里亚诺,虽然布兰卡多次重申“在国际米兰必须守规矩”,可是在老板发话之前,他并不能拿出任何实质性的处罚方案,直到莫拉蒂本人也失去了最后的耐心,阿德里亚诺才被送回巴西。
与热衷于家族式管理的意大利人相比,德国俱乐部大多采取公司化的管理结构,很少出现一两个老板包办全局的情况。因此作为俱乐部的体育经理,那些被称为“总经理”的人握有更多权力。1979年,年仅27岁的乌利·赫内斯进入拜仁管理层,成为了俱乐部的总经理。在那之后的30年,拜仁更换了众多主教练,就连俱乐部主席的人选也几经更迭,唯独赫内斯雷打不动地坐在总经理的位置上。正是在他的掌控之下,拜仁非但在竞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战绩,同时也形成了在转会市场上精打细算的风格。在漫长的岁月里,赫内斯已经将个人风格渗入了俱乐部的每个角落,用俱乐部现任主席鲁梅尼格的话来说,“乌利·赫内斯就是拜仁的灵魂”。
西班牙的情况又有所不同,虽然一些西甲俱乐部实行的是会员制,却并不缺少具有强烈表现欲的主席。作为这些俱乐部的总经理(即体育经理),他们非但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必须在主席与媒体、球员和主教练之间建立起沟通桥梁。
在佩雷斯打造“银河战舰”期间,担任皇马总经理的是阿根廷人巴尔达诺。由于佩雷斯完全从商人的角度来经营俱乐部,引起了外界的诸多非议,甚至在球队内部也存在着不少抵触情绪。幸好有巴尔达诺利用其职业生涯和执教生涯中形成的威望,对内化解球队更衣室的不安定因素,对外搞定俱乐部与媒体、球迷之间的关系,成为佩雷斯身前最可靠的“挡箭牌”。
如果离开了巴尔达诺在幕后的默默付出,佩雷斯的很多宏伟大业都难以变成现实。因此当巴尔达诺在2004年夏天辞去俱乐部总经理的职务之后,皇马随即陷入了两年的低谷,之后不论在竞技还是转会方面都难以重现此前的盛
况,这证明了体育经理在俱乐部兴衰过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嫡系掌权
既然体育经理如此重要,那么到底哪些人有资格坐在这个位置上呢?大多数俱乐部倾向于聘请那些有过职业球员经历的人士出任该职位,正如很多主教练也是球员出身一样。但是在选择教练和选择体育经理之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不同:选择教练时,俱乐部最看重的通常是个人能力,而在选择体育经理时,个人能力有时会被放在一个相对次要的位置上,对方与俱乐部之间是否存在历史渊源才更为重要。通俗地说,就是俱乐部更喜欢用“自己人”来担任体育经理。
比如前文所提到的巴尔达诺,就属于是根正苗红的“皇马人”。从1984年至1987年,这位阿根廷前锋曾在皇马效力过三个赛季,期间为球队赢得了两次西甲冠军和两座欧洲联盟杯,是当时最受皇马球迷欢迎的球员之一。之后在1994-1995赛季,巴尔达诺又成为了皇马的主教练,结果当年就率队赢得了西甲冠军,打破了巴塞罗那连续四年对联赛冠军的垄断。巴尔达诺去职后,接替他担任总经理的布特拉格诺和米亚托维奇(已于今年5月20日被皇马解雇),都曾经是球队历史上的著名球员。
类似情况也在其他豪门频繁出现,比如巴塞罗那的贝吉里斯坦、国际米兰的布兰卡、拜仁的赫内斯、里昂的拉孔布和罗马的布鲁诺·孔蒂等人,昔日都曾有过效力各自俱乐部的经历,如今则以体育经理的新身份供职老东家。而在AC米兰,自从1986年之后就稳坐体育经理职位的布拉伊达,以往并没有为“红黑军团”效力的经历,但是在他即将退休之际,目前外界风传马尔蒂尼会在退役之后接替这一职务,仍然没有脱离“嫡系执掌大权”的模式。(注:有很多媒体把巴西前著名球星莱昂纳多翻译成AC米兰的体育部经理,这并不准确,他其实是AC米兰的技术部经理,即Technical Director)
当然,还是存在着一些例外的选择。比如尤文图斯,当初就没有任命“嫡系”出任体育经理一职,而是选择了曾经担任火车站代理站长的莫吉。平心而论,虽然莫吉最终在“电话门事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但就其商业头脑和谈判手腕而言,的确算得上是最优秀的体育经理之一。
丑闻缠身
莫吉的遭遇,其实也是体育经理们整体状况的一个缩影。一方面,体育经理在当今足坛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论在转会运作还是球员管理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可以成为决定球队成绩的关键人物;另一方面,随着个人权力的不断膨胀,体育经理也经常会深陷丑闻的包围,最后落得一个臭名昭著的下场。
转会谈判,被认为是体育经理这个职位的工作重点,也成为了最容易滋生丑闻的地方。以莫吉为例,他安排自己的儿子控制了一家名为GEA的足球经纪公司,非但垄断了亚平宁足坛的大量经纪业务,同时还经常在球员转会费问题上弄虚作假,帮助俱乐部实现逃税的目的,也让自己获得中饱私囊的机会。
虽然莫吉如今已身败名裂,但热衷于此道的体育经理大有人在。比如身为皇马总经理的米亚托维奇,就被西班牙媒体认为曾与前任主席卡尔德隆串通,在俱乐部引进球员的过程中故意抬高报价,以牺牲皇马利益的方式来为自己赚取“黑金”。当初在引进佩佩时,皇马付出了高达3000万欧元的转会费,远远超过了外界对这名葡萄牙后卫的身价预期。根据媒体猜测,米亚托维奇从这笔荒唐的交易中捞到了不少好处,甚至还存在着参与洗钱的嫌疑。
有趣的是,正当欧洲大陆为这些由体育经理制造出来的丑闻犯愁时,英国人却打算通过增设体育经理的办法来减少转会丑闻。根据英国足球的传统,“体育经理”的职能实际上由主教练来行使,但这样一来,势必造成所有的转会大权都集中在一个人的手里,主教练既有权提出希望引进的人选,同时又负责实际的操办流程,期间难免会出现为个人赚取“黑金”的行为。比如阿勒代斯和老雷德克纳普等名帅,都曾被媒体曝光在球员转会过程中牟取私利,甚至就连德高望重的弗格森也曾受到类似的指责。
有鉴于此,近年来不少英超俱乐部尝试进行改革,不再让主教练一手包办所有的转会事宜。2006-2007赛季,入主朴次茅斯不久的盖德马克就在主教练老雷德克纳普之外,又安排了一个“体育主管”的职位,由他在以色列的好友格兰特出任。明眼人不难看出,此举其实是为了限制和监督老雷德克纳普在转会过程中的行为。所以在老板作出决定之后,老雷德克纳普本人对此十分不满,甚至一度扬言要离开俱乐部。好在格兰特不久之后就去了切尔西,避免了在主教练与体育经理之间爆发出更大的矛盾,但这样一段小插曲,或许预示着英格兰足球俱乐部管理制度未来的改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