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山水画是以山川河流,房屋林木等自然风景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战国、两汉时期就有出现,魏晋时逐渐形成,到了隋代开始从人物画中分离而自成画种,至唐朝渐趋成熟,宋元时期达到 了高峰。唐代出现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两种技法,宋元两代,更是在唐五代时期山水画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达到顶峰,一时成为中国画坛的主流,山水画名家辈出,传世名作甚多。明清也有创造性的大家,如“四僧”之一的石涛 ,他提出的“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画学理论,对以后画家重视写生,深入生活的风气有很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山水画发展较快,且有了很大革新,如傅抱石、黄宾虹、李可染等都有突出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山水画;鉴赏;分析
如今收藏山水画成为常态,但想要赏析却并非易事,以下就浅析山水画的几个特征。
1、通晓意境,神游其中
山水画对于意境的关注度很高,所谓的意境也就是画家通过山水画所创作出来的境界,观众能从中感悟到超出画面之外的感受 。也因此能从中感悟到的不仅仅是美丽的山水,同时还能感受到画家境界的追求,让你能从繁忙的生活中脱身而出,有着一种超脱和恬淡感。
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
表现意境的加工手段,叫“意匠”。在艺术上这个“匠”字是很高的誉词,如“匠心”、“宗匠”等等。对艺术家来说,加工手段的高低关系着艺术造诣的高低。在世界艺术中,我国绘画艺术的讲究意匠著称。意匠加工在绘画中,简单说来不外是选材(选出最精粹部分),剪裁(去芜存菁),夸张(全力强调主题)、组织(笔墨和构图等 )。
山水画创作有两个重要环节,即构思与构图。构思又由立意和创意组成。构图是对画家创作构思的具体表现。构思在前,构图在后,缺一不可。山水画创作离不开对大自然的观察与分析,构思的过程实际就是将生活素材经筛选组织,通过艺术加工所得的结果,就是古人所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山水画意境的深浅是作品成败的关键所在。如果失去了意境,也就丧失了艺术价值。山水画的意境达到三种境界; 一是无我之境,就是画家重视再现,客观地描绘自然景物,使之产生真实感人的意境; 二是有我之境 ,即画家重视表现,写意为主的创作方法,凭主观意象描绘自然景物,产生主观臆造的境界,不求形似,逸笔草草; 三是化境,这是山水画创作的最高境界,画家触景生情,情与景高度结合,作品出神入化,达到“物我两忘”之境界。
山水画带来的意境往往是可行的,在其中细细把握山水的奥秘,最终达到神游其中的效果。展现出来的意境就远远比单纯欣赏画作更有趣味。
2、把握章法,明白构图
山水画构图的基本法则是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在处理画面景物安排时的正确运用,如开合、疏密、歪正、藏露、虚实、轻重、动静、黑白等多对矛盾体的高度统一,使画面既有对比,又有均衡,既变化又统一,产生优美的节奏和韵律。
所谓的章法就是画面如何布局的,通过构图能够让画面的远近和空间变得更容易看到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透视法则主要是依据宋代画家郭熙提出的“三远法”,其内容是:自近而望其远曰平远,自下而望其上曰高远,自前而窥其后曰深远。平远构图画面辽阔渺茫,高远构图画面巍然陡峭,深远构图画面幽深莫测。山水画能通过意境的描绘,将留白、画势结合为一体,营造出的观感新会愈加强烈。而在构图当中,经由实践便能在平远当中呈现出立体感,将山前山后的景致进行描绘,最终就能呈现出穿透性的表现。
3、运用笔墨、再现素养
山水画笔墨是呈现出画家心境的基础,而笔墨的问题,其实自古便有之,笔和墨的变化是不同的绘画追求,也能够从中看出画家的修养和功底。因此在鉴赏山水画时,需要从笔墨处入手,进行有目的性地寻求,最终领悟到画家的笔墨技法。
山水画在草图完成后,落墨阶段至关重要,要求意在笔先胆大心细,笔墨讲究,笔无妄下,进行勾勒, 擦和点染,要笔笔饱含感悟而生动; 注重于曲直和轻重缓急。而在用墨时则需要讲究浓淡干湿,积墨、焦墨、飞墨、破墨等方式,让笔墨之意境变得更加独到,以使画面活泼灵动。
对于笔墨的了解,不仅能从中认识到精妙画作如何去完成,同时也是对画作进行鉴赏的一种重要方式。“笔墨当随时代”,艺术贵在创新,只有形式与内容完全统一而又有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才能产生感人的力量。笔墨的任何变化与创新,都要为画面内容服务,为作者的创意服务,以便创造出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新颖别致的山水画作品来。
4、通过写生,突出匠心
中国古代山水画家就非常重视写生,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明末清初画家石涛就有“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论断,并游遍祖国江河山川,对真景进行描绘,创作了大量影响后世的山水画。当代山水画家更注重到大自然中去,对景写生。著名画家张仃先生的大量焦墨山水画基本都是写生原稿,山峰崎岖多变,雨雪苍蒙古拙,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山水写生,要求通过观察分析不同地域,不同季节和不同气候的景物特征,并遵循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由简到繁的原则,由小树到林木、由石块到大山循序渐进,不可一开始贪大求繁,可用铅笔或钢笔进行速写练习,熟练后再用毛笔直接构图成画。写生要注意对景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多走多看,选择典型的景物入画。要学会概括与取舍,将有利于画面构图的部分保留下来,其他部分可不画或简画,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自然景物特征。也可通过记忆进行默写、默画练习。在大自然中写生,需要意匠剪裁、夸张、组织。写生时一是熟悉对象,二是高度的意匠。认识有两个阶段,一是長期的观察,二是反复的描写。意匠即是艺术手段或艺术加工,作品中意匠越重,艺术性越高。山水画写生:观者先看气象,后辨清浊,定宾主朝揖,列群峰之威仪。
5、诗书画印,融为一体
一幅精美的山水画,他的画意要配上精美的诗词,画意与诗意融为一体。再用漂亮的书法提写在恰当之处,最后盖上姓名之印章。而中国绘画的最大特点就是诗书画印巧妙有机的结合,是一个整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画如同中国文化一样,具有很强的融合体,在长期的艺术实践活动中,中国画家逐渐将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几种元素,统统融汇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形成鲜明的民族艺术特点。
“诗”指古代诗词,“书”指传统书法艺术,“印”指篆刻艺术。这些原不相关的文化元素,中国画家却能将它们融合贯通,集于画面,既强化了画面的笔墨韵味,同时又提高艺术观赏价值,更是对画面意境的补充与阐释。人们在看画的同时,读诗、欣赏书法和篆刻艺术,既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又可以将人们带入广阔的审美境地。值得一提的是明清以后,许多画家既是诗人又是书法家和篆刻家,他们的画,使中国画坛耳目一新,是世界上任何其他画种所没有的。
关键词:山水画;鉴赏;分析
如今收藏山水画成为常态,但想要赏析却并非易事,以下就浅析山水画的几个特征。
1、通晓意境,神游其中
山水画对于意境的关注度很高,所谓的意境也就是画家通过山水画所创作出来的境界,观众能从中感悟到超出画面之外的感受 。也因此能从中感悟到的不仅仅是美丽的山水,同时还能感受到画家境界的追求,让你能从繁忙的生活中脱身而出,有着一种超脱和恬淡感。
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
表现意境的加工手段,叫“意匠”。在艺术上这个“匠”字是很高的誉词,如“匠心”、“宗匠”等等。对艺术家来说,加工手段的高低关系着艺术造诣的高低。在世界艺术中,我国绘画艺术的讲究意匠著称。意匠加工在绘画中,简单说来不外是选材(选出最精粹部分),剪裁(去芜存菁),夸张(全力强调主题)、组织(笔墨和构图等 )。
山水画创作有两个重要环节,即构思与构图。构思又由立意和创意组成。构图是对画家创作构思的具体表现。构思在前,构图在后,缺一不可。山水画创作离不开对大自然的观察与分析,构思的过程实际就是将生活素材经筛选组织,通过艺术加工所得的结果,就是古人所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山水画意境的深浅是作品成败的关键所在。如果失去了意境,也就丧失了艺术价值。山水画的意境达到三种境界; 一是无我之境,就是画家重视再现,客观地描绘自然景物,使之产生真实感人的意境; 二是有我之境 ,即画家重视表现,写意为主的创作方法,凭主观意象描绘自然景物,产生主观臆造的境界,不求形似,逸笔草草; 三是化境,这是山水画创作的最高境界,画家触景生情,情与景高度结合,作品出神入化,达到“物我两忘”之境界。
山水画带来的意境往往是可行的,在其中细细把握山水的奥秘,最终达到神游其中的效果。展现出来的意境就远远比单纯欣赏画作更有趣味。
2、把握章法,明白构图
山水画构图的基本法则是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在处理画面景物安排时的正确运用,如开合、疏密、歪正、藏露、虚实、轻重、动静、黑白等多对矛盾体的高度统一,使画面既有对比,又有均衡,既变化又统一,产生优美的节奏和韵律。
所谓的章法就是画面如何布局的,通过构图能够让画面的远近和空间变得更容易看到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透视法则主要是依据宋代画家郭熙提出的“三远法”,其内容是:自近而望其远曰平远,自下而望其上曰高远,自前而窥其后曰深远。平远构图画面辽阔渺茫,高远构图画面巍然陡峭,深远构图画面幽深莫测。山水画能通过意境的描绘,将留白、画势结合为一体,营造出的观感新会愈加强烈。而在构图当中,经由实践便能在平远当中呈现出立体感,将山前山后的景致进行描绘,最终就能呈现出穿透性的表现。
3、运用笔墨、再现素养
山水画笔墨是呈现出画家心境的基础,而笔墨的问题,其实自古便有之,笔和墨的变化是不同的绘画追求,也能够从中看出画家的修养和功底。因此在鉴赏山水画时,需要从笔墨处入手,进行有目的性地寻求,最终领悟到画家的笔墨技法。
山水画在草图完成后,落墨阶段至关重要,要求意在笔先胆大心细,笔墨讲究,笔无妄下,进行勾勒, 擦和点染,要笔笔饱含感悟而生动; 注重于曲直和轻重缓急。而在用墨时则需要讲究浓淡干湿,积墨、焦墨、飞墨、破墨等方式,让笔墨之意境变得更加独到,以使画面活泼灵动。
对于笔墨的了解,不仅能从中认识到精妙画作如何去完成,同时也是对画作进行鉴赏的一种重要方式。“笔墨当随时代”,艺术贵在创新,只有形式与内容完全统一而又有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才能产生感人的力量。笔墨的任何变化与创新,都要为画面内容服务,为作者的创意服务,以便创造出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新颖别致的山水画作品来。
4、通过写生,突出匠心
中国古代山水画家就非常重视写生,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明末清初画家石涛就有“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论断,并游遍祖国江河山川,对真景进行描绘,创作了大量影响后世的山水画。当代山水画家更注重到大自然中去,对景写生。著名画家张仃先生的大量焦墨山水画基本都是写生原稿,山峰崎岖多变,雨雪苍蒙古拙,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山水写生,要求通过观察分析不同地域,不同季节和不同气候的景物特征,并遵循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由简到繁的原则,由小树到林木、由石块到大山循序渐进,不可一开始贪大求繁,可用铅笔或钢笔进行速写练习,熟练后再用毛笔直接构图成画。写生要注意对景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多走多看,选择典型的景物入画。要学会概括与取舍,将有利于画面构图的部分保留下来,其他部分可不画或简画,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自然景物特征。也可通过记忆进行默写、默画练习。在大自然中写生,需要意匠剪裁、夸张、组织。写生时一是熟悉对象,二是高度的意匠。认识有两个阶段,一是長期的观察,二是反复的描写。意匠即是艺术手段或艺术加工,作品中意匠越重,艺术性越高。山水画写生:观者先看气象,后辨清浊,定宾主朝揖,列群峰之威仪。
5、诗书画印,融为一体
一幅精美的山水画,他的画意要配上精美的诗词,画意与诗意融为一体。再用漂亮的书法提写在恰当之处,最后盖上姓名之印章。而中国绘画的最大特点就是诗书画印巧妙有机的结合,是一个整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画如同中国文化一样,具有很强的融合体,在长期的艺术实践活动中,中国画家逐渐将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几种元素,统统融汇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形成鲜明的民族艺术特点。
“诗”指古代诗词,“书”指传统书法艺术,“印”指篆刻艺术。这些原不相关的文化元素,中国画家却能将它们融合贯通,集于画面,既强化了画面的笔墨韵味,同时又提高艺术观赏价值,更是对画面意境的补充与阐释。人们在看画的同时,读诗、欣赏书法和篆刻艺术,既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又可以将人们带入广阔的审美境地。值得一提的是明清以后,许多画家既是诗人又是书法家和篆刻家,他们的画,使中国画坛耳目一新,是世界上任何其他画种所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