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教育改革的发展进程,而当前阶段的各个领域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要求更高,对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在职业胜任素质方面要更为注重,所以院校在对该专业实施培养的时候,必须要基于职业胜任素质的基础上,来选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改路径。
关键词:职业胜任素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改路径;选择
引 言:
人力资源管理属于一门应用性、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专业学科。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相应内容也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补充和完善,其教学方式也应与时俱进。如继续依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科的相应教学,那么培养出的相关从业人员将难以使社会需求获得满足。因此,需要建立在职业胜任力的基础上,来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施教育改革路径的研究,这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这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1.建立在职业胜任素质的基础上提出的相关概述
胜任素质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的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行为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大卫·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教授提出的。他将这一概念解释为:以组织发展的战略需要为基础,在对第一手资料进行直接获取,真正能够对拟研究生活成就、工作绩效等方面能够进行优劣区分个人条件以及行为特征就是所谓的胜任素质。还有学者认为,胜任素质这一概念主要是针对参与工作、組织或文化活动中的个人,他们在工作中个人能力表现优劣进行区分而存在的深层次特征。胜任素质在具体应用中基本上具有以下三个特征:⑴胜任素质本身的行为及思维风格是具有跨情景性、跨时间性的特征,这一方面的特征是该理念在深层次与持久性方面的部分,能够对个体处于广泛环境以及工作任务当中的具体行为进行相应的预测;⑵胜任素质这一理念在具体应用中,能够与引起的行为及预测行为以及相应绩效之间产生因果关联性;⑶胜任素质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具有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分级可测评性与行为可测评性这两个特征。因此,基于职业胜任素质基础上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相关教育,主要强调的不应该仅仅是将相关知识以及相应的特定技能传授给学生,更应该重视的是学生对某个职业能否胜任以及实现可持续化等基本实践和应用能力方面的发展[1]。
2.构建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胜任力的相关模型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身所具有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这两方面的特点是最为显著的。这就使得我们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具体教学的时候,必须与社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相结合,特别要注意的是需要将职业胜任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以《绩效管理》这一课程为例,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属于比较重要的核心模块。基于职业胜任力素质,进行《绩效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时候,同样也要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因而,在进行该课程改革时,开课院校首先就是要实施全面的、系统的调研工作,主要针对院校的毕业生、社会企业需求等方面的调查与研究,并与院校自身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与总结出的教学实践进行结合,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职业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在具体构建的过程中,对于知识、能力以及素质这三个方面都提出了相关要求。
第一,在知识要求方面,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对《绩效管理》中相关的绩效理论和基础性知识进行充分系统的掌握和理解;②对于《绩效管理》课程中的绩效管理理论与流程进行全面的掌握;③对于绩效考核时具体采用的方法以及相关组成部分进行掌握;④对于《绩效管理》这一课程的绩效考核体系中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构建技术进行充分的掌握;⑤对于人力素质模型的相关知识进行全面掌握;⑥对于课程体系中的统计分析知识以及方法进行了解;针对心理学知识实施一定程度的了解。
第二,在能力要求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容:①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程度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对各种计算机软件进行熟练运用,比如WORD、EXECL、PPT等常用计算机软件;②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在具体工作中,需要与人之间进行充分的沟通,所以在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理解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等方面的要求比较高;③对于计划制定能力及应用文写作能力这两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④还需要具备绩效考核方案的制定能力、市场调研能力;⑤能够对各种类型的绩效评价方法熟练使用,并在面谈方面也应该具备一定程度的技巧;⑥最重要的是需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方案制定以及执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进行掌握。
第三,在素质方面,其具体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在素质方面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在政治素养、思想品德方面必须要具有良好性,这样才能够保证从业人员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法治观以及道德观;②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与人打交道的一项工作,所以对于从业人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组织沟通与协调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③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企业、组织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要保证从业人员必须要具备正直、忠诚守信、工作态度严谨并具有较强保密意识的品质;④为了能够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同时开拓能力方面的要求也较高;⑤从业人员的思维必须要极为敏捷、清晰,同时逻辑思维能力、执行能力也必须非常强,并且必须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2]。
3.基于职业胜任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当前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经过发展,已经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并且其发展的速度也实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促使教学质量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使得学生在职业胜任素质方面的培养工作难以顺利得以开展。
3.1.1教学方向存在偏差
正确的教学方向能够有效的推进教学改革的发展进程,但是当前阶段依然存在着偏差性的问题,促使很多新理念都难以被触及。而当前大多院校在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向、方式是非常刻板,甚至有些是可以称得上是比较死板的,使得教学的灵活性存在着不足,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将学生能够顺利毕业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尽管院校方面也希望学生毕业之后能够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但是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他们更强调和注重的是相应的理论体系和基础理论知识,而不会将学生相应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否胜任相应工作作为重点的教学内容来考虑。因此,在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施教的时候,其专业教学的具体方向依然呈现出固化、机械化的特征,甚至出现其所学知识与社会脱节、纸上谈兵等情况,使学生处境大为尴尬。 4.3加强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力度
只有对专业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保障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提升,更为有效的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职业胜任素质的构建。鉴于当下学生的特点,以互联网为背景,从学生的职业能力出发,以实践应用能力为导向,通过情境模拟、任务驱动等较为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再加上教师与之实施真诚的交流与沟通,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的对职业胜任素质的了解,并清楚学习与职业胜任素质之间存在的关系。一旦与学生之间能够实现有效沟通,就会使学生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积极的带动学生投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之中,同时也使得学生学习的過程更加具有饱满性,也使得学习内容更加容易被消化,从而使得师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的配合度获得极大程度的提升,最终保证获得极为显著的学习效果[4]。
结束语:
随着时代不断地发展,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极大程度的变化,基于职业胜任素质下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改的过程中,其教学目标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只有实现学生-教师-企业三主体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在对学生职业胜任素质培养方面获得极为显著的提升,进而能够真正的实现满足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赵忠君,蒋东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职业胜任力测评——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03):74-79.
[2] 李鹏.基于职业胜任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改路径选择[J].价值工程,2013,32(26):153-154.
[3] 白迎超.基于国家职业资格素质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设计改革[J].职业时空,2012,8(10):109-110.
[4] 伍贤达.基于职业胜任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改路径选择[J].科学中国人,2017:112.
作者简介:杨姗姗(1985-),女,河南濮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项目基金:①2018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推动河南省人力资本服务体系创新战略研究”(课题编号:2018B45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②2018年度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校级品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职业胜任素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改路径;选择
引 言:
人力资源管理属于一门应用性、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专业学科。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相应内容也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补充和完善,其教学方式也应与时俱进。如继续依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科的相应教学,那么培养出的相关从业人员将难以使社会需求获得满足。因此,需要建立在职业胜任力的基础上,来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施教育改革路径的研究,这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这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1.建立在职业胜任素质的基础上提出的相关概述
胜任素质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的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行为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大卫·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教授提出的。他将这一概念解释为:以组织发展的战略需要为基础,在对第一手资料进行直接获取,真正能够对拟研究生活成就、工作绩效等方面能够进行优劣区分个人条件以及行为特征就是所谓的胜任素质。还有学者认为,胜任素质这一概念主要是针对参与工作、組织或文化活动中的个人,他们在工作中个人能力表现优劣进行区分而存在的深层次特征。胜任素质在具体应用中基本上具有以下三个特征:⑴胜任素质本身的行为及思维风格是具有跨情景性、跨时间性的特征,这一方面的特征是该理念在深层次与持久性方面的部分,能够对个体处于广泛环境以及工作任务当中的具体行为进行相应的预测;⑵胜任素质这一理念在具体应用中,能够与引起的行为及预测行为以及相应绩效之间产生因果关联性;⑶胜任素质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具有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分级可测评性与行为可测评性这两个特征。因此,基于职业胜任素质基础上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相关教育,主要强调的不应该仅仅是将相关知识以及相应的特定技能传授给学生,更应该重视的是学生对某个职业能否胜任以及实现可持续化等基本实践和应用能力方面的发展[1]。
2.构建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胜任力的相关模型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身所具有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这两方面的特点是最为显著的。这就使得我们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具体教学的时候,必须与社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相结合,特别要注意的是需要将职业胜任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以《绩效管理》这一课程为例,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属于比较重要的核心模块。基于职业胜任力素质,进行《绩效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时候,同样也要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因而,在进行该课程改革时,开课院校首先就是要实施全面的、系统的调研工作,主要针对院校的毕业生、社会企业需求等方面的调查与研究,并与院校自身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与总结出的教学实践进行结合,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职业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在具体构建的过程中,对于知识、能力以及素质这三个方面都提出了相关要求。
第一,在知识要求方面,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对《绩效管理》中相关的绩效理论和基础性知识进行充分系统的掌握和理解;②对于《绩效管理》课程中的绩效管理理论与流程进行全面的掌握;③对于绩效考核时具体采用的方法以及相关组成部分进行掌握;④对于《绩效管理》这一课程的绩效考核体系中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构建技术进行充分的掌握;⑤对于人力素质模型的相关知识进行全面掌握;⑥对于课程体系中的统计分析知识以及方法进行了解;针对心理学知识实施一定程度的了解。
第二,在能力要求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容:①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程度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对各种计算机软件进行熟练运用,比如WORD、EXECL、PPT等常用计算机软件;②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在具体工作中,需要与人之间进行充分的沟通,所以在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理解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等方面的要求比较高;③对于计划制定能力及应用文写作能力这两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④还需要具备绩效考核方案的制定能力、市场调研能力;⑤能够对各种类型的绩效评价方法熟练使用,并在面谈方面也应该具备一定程度的技巧;⑥最重要的是需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方案制定以及执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进行掌握。
第三,在素质方面,其具体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在素质方面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在政治素养、思想品德方面必须要具有良好性,这样才能够保证从业人员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法治观以及道德观;②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与人打交道的一项工作,所以对于从业人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组织沟通与协调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③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企业、组织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要保证从业人员必须要具备正直、忠诚守信、工作态度严谨并具有较强保密意识的品质;④为了能够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同时开拓能力方面的要求也较高;⑤从业人员的思维必须要极为敏捷、清晰,同时逻辑思维能力、执行能力也必须非常强,并且必须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2]。
3.基于职业胜任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当前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经过发展,已经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并且其发展的速度也实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促使教学质量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使得学生在职业胜任素质方面的培养工作难以顺利得以开展。
3.1.1教学方向存在偏差
正确的教学方向能够有效的推进教学改革的发展进程,但是当前阶段依然存在着偏差性的问题,促使很多新理念都难以被触及。而当前大多院校在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向、方式是非常刻板,甚至有些是可以称得上是比较死板的,使得教学的灵活性存在着不足,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将学生能够顺利毕业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尽管院校方面也希望学生毕业之后能够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但是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他们更强调和注重的是相应的理论体系和基础理论知识,而不会将学生相应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否胜任相应工作作为重点的教学内容来考虑。因此,在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施教的时候,其专业教学的具体方向依然呈现出固化、机械化的特征,甚至出现其所学知识与社会脱节、纸上谈兵等情况,使学生处境大为尴尬。 4.3加强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力度
只有对专业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保障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提升,更为有效的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职业胜任素质的构建。鉴于当下学生的特点,以互联网为背景,从学生的职业能力出发,以实践应用能力为导向,通过情境模拟、任务驱动等较为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再加上教师与之实施真诚的交流与沟通,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的对职业胜任素质的了解,并清楚学习与职业胜任素质之间存在的关系。一旦与学生之间能够实现有效沟通,就会使学生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积极的带动学生投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之中,同时也使得学生学习的過程更加具有饱满性,也使得学习内容更加容易被消化,从而使得师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的配合度获得极大程度的提升,最终保证获得极为显著的学习效果[4]。
结束语:
随着时代不断地发展,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极大程度的变化,基于职业胜任素质下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改的过程中,其教学目标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只有实现学生-教师-企业三主体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在对学生职业胜任素质培养方面获得极为显著的提升,进而能够真正的实现满足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赵忠君,蒋东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职业胜任力测评——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03):74-79.
[2] 李鹏.基于职业胜任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改路径选择[J].价值工程,2013,32(26):153-154.
[3] 白迎超.基于国家职业资格素质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设计改革[J].职业时空,2012,8(10):109-110.
[4] 伍贤达.基于职业胜任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改路径选择[J].科学中国人,2017:112.
作者简介:杨姗姗(1985-),女,河南濮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项目基金:①2018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推动河南省人力资本服务体系创新战略研究”(课题编号:2018B45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②2018年度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校级品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