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访谈与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对比分析

来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5201314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来在国内,口述历史在研究上渐渐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口述历史和广播电视等媒体传播的关系也在变得越来越密切。新闻采访和口述历史的访谈在很多侧面具有相似性,可以互相借鉴,但是两者之间又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但是两者对于理性客观、社会意识、小人物于普通人的特别关照确实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取长补短,让口述历史研究和新闻采访都可以做得更好。
  【关键词】口述历史;新闻采访;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11..041
  1. 口述历史的价值与新闻传播的互动
  近些年来,“口述历史”不仅在历史学研究上开始渐渐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也开始逐渐为社会学、文学、新闻学等人文社会学科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尤其在习惯了“宏大叙事”的主流文化圈,口述历史更加关注历史时间中的每一个“小人物”,它所所提供的“去中心化”的研究方法和特有的“在场”效果,有着匡正时弊的效果。可以见得,口述史作为研究历史的一个独特的侧面,是具有空前的意义的。
  有学者认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历史记录就是由口述历史组成的,比如中国的《诗经》和西方的《荷马史诗》。但是真正的现代口述历史缘起于上世纪40年代,而这一时期正好也是现代传播学滥觞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之后,现代大众传媒开始得到空前的发展,二战之后,现代的传播学体系开始建立,廣播、电视开始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为口述历史和广播电视新闻采访都带来了发展的契机,尤其是录音技术、录像技术乃至于现代的5G+8K等高清数字影音技术给历史领域内的口述历史和新闻传播领域内的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提供了物质基础。
  口述历史的研究与新闻传播专业领域一直以来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最早的口述历史学者艾伦·内文斯就曾是一名新闻工作者。1948年,艾伦·内文斯于哥伦比亚大学创立第一座口述历史档案馆,开始进行“有系统地从还活着的美国风云人物口中和文件上,套取他们最近60年来参与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全部记录”。这被认为是现代口述历史研究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正是由于这种渊源,口述历史在访谈方法、人物对象选择等诸多方面与新闻报道有相似之处。
  由于这种相似性,口述历史研究者在访谈中会经常借用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与采访方式。美国的历史学家唐纳德·里奇曾经写了一本《大家都来做口述历史:实务指南》,这本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讲解作为历史研究者应当如何向亲历者提问,比如要和受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要创造性的提问等等,这些看法都和口语传播领域的新闻采访技巧不谋而合。钟少华的《中国口述史学刍议》一书中谈到口述历史的研究者要有“五大素质”,除了历史学的知识修养之外,就是要有“写真传神的大手笔”,这和新闻采访学对记者“妙手著文章”的要求可谓是不谋而合。
  可以说口述历史与新闻采访虽然隶属于不同的学科,但是由于其相关、相似的发展轨迹,展现出了在研究方法与操作规范上的极大相似性,双方的优秀经验自然是可以互相借鉴的。同时由于不同的学科基础与出发点,这两个领域之间又有着诸多的不同,我们也不能生搬硬套的认为新闻采访的那一套经验就可以完美的运用到口述历史之中,或者用做口述历史态度方法做广播电视的新闻节目,所以客观的认识两者之间的不同是产生良性互动的关键。
  2. 口述历史访谈与新闻采访之间的区别
  什么是口述历史?什么是口述历史的访谈?关于“口述历史”的定义,有很多种表达,但是基本的意思没有根本的区别,主要就是指提取和保存“口头的”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个人观点,这个过程可以通过一位采访者访谈一位受访者来实现,访谈的过程可以通过录音或者录像的方式进行长久的保存。
  那么什么是新闻采访呢?所谓新闻采访,就是记者为获取新闻事实对客体所进行的观察、询问、倾听、思索和记录等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前提,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二者虽然都是为了探寻事实真相,但是手段、出发点、操作方法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2.1 时效性不同
  从定义上而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的报道”,新闻价值的首要要素就是时效性。对于新闻记者而言,如果一个新闻变成了“旧闻”,变成了历史,那么就是去了去采访的意义与价值。而对于历史研究者而言,研究的对象就一定是过去发生的事件,而不会在意事件的时效性。口述历史更加着重于对过去的记忆的重现与研究,采访者反而更加希望倾听受访者讲述几十年前的故事。
  2.2 目标不同
  新闻采访与口述历史访谈从形式上而言都是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谈话,但是这种谈话不同于人们日常之间的闲聊,而是带着明确的目的的。对于新闻采访记者而言,他们是代表着社会公众的利益与关切,把“那些不能亲临现场的人”想要关注的信息与内容通过采访展现出来。所以记者“问什么”,“怎么问”都不是由自己的性子决定的,而是要从受众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
  而口述历史的目的是抢救普通人对于某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的记忆,提供历史的档案,探究历史的真相。所以问题怎么提都是要基于学术研究的角度。
  2.3 记录方式不同
  现代的先进影音技术是口述历史能够迅速发展的重要技术因素,录音、录像都是口述历史访谈的技术上的记录方式。但是由于口述历史所采访到的内容并不是研究的结束,而只是研究的开始,所以口述历史的研究者往往还会整理出全部的文本这也是和新闻采访的重要区别。新闻记者大多没有时间整理录音的文字稿,仅仅是从大量的采访内容中抽取出有用的,贴近的只言片语,以此方便大众媒体的传播。   而且新闻采访很多时候都是“时间紧任务重”,在提问与交流的过程中针对性强,直截了当的让受访者说出内容。而口述历史访谈则有充足的时间,访谈者反而希望受访者说的多多益善,把事件本身、事件的延伸乃至于自己和他人的态度统统吐露出来。
  2.4 问题设计方式与提交方式不同
  “倾听与追问”是新闻记者的一项基本能力,在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过程中,记者不是照本宣科的提供问题,而是通过系统性的交流,还原事实的真相,并且尽可能的挖掘表层背后的深层关系。国内外的优秀新闻记者都是善于倾听与追问的新闻记者。
  而口述历史访谈的情况则大不相同,口述歷史的工作者一般都要花费大量的事件进行案头准备,对受访者的情况有一个事先的,较为全面的了解。提交问题的时候,问题的提纲也都是以书面的形式呈送给受访者的,受访者有足够的时间回忆和思考。
  2.5 对信息的后期处理方式不同
  因为广播电视的新闻传播往往具有时间的要求,所以新闻记者在获得信息之后,会进行一定的编辑,只把有用的部分运用到新闻片之中。而口述历史研究者则会尽可能完整地将信息全部记录下来,甚至会形成纸面上的资料,为后来的研究者运用这一份史料提供便利。
  3. 口述历史的研究方法对新闻采访的启示
  在认识到口述历史访谈和新闻采访的区别以及两者之间紧密的互动关系之后,我们就需要互相取长补短,辨析有哪些操作规范和价值追求是新闻采访需要学习的,又有那些技巧与方式是口述历史研究需要完善的。
  3.1 叙事视角——个人叙事与宏大叙事
  在口述历史纪录片中,最吸引人的,毫无疑问就是在历史视角下,每一个普通人对于那一段历史的个人化的叙述。这种个人化的叙事和我们之前在历史书中所看到的,着眼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的宏大叙事是完全不同的。
  也许是受到历史上的这种“宏大叙事”习惯的影响,我国的媒体单位在制作新闻片时,也一般倾向于报告数据、报道专家意见,从宏观上说明事件的影响。比如在早期的灾难报道中,很多媒体单位只是一味的渲染灾难所造成的损失之大,而忽略了在灾难中的每一个普通灾民。这种报道时缺乏人文关怀的,往往会引起受众的反感。而在2020年初对于新冠疫情的报道中,央视新闻频道做的新闻专题《大疫情下的小人物》和央视综艺频道的专题片《战“疫”故事》,都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向了个人叙事,讲述每一位医生、护士、外卖员、司机等在疫情肆虐下的选择。完善而真挚的“个人叙事”往往能让事件更加清晰,也能传递出媒体人在新闻事件前的责任意识和人文关怀。所以在叙事视角上,新闻记者的采访应该向口述历史学习“个人叙事”的理念,注重细节,注重每一个微观的个人。
  3.2 精英化视角与关注草根
  口述历史虽然不一定是最客观的历史研究方法,但是却鼓励人们去关注历史进程中的草根视角。在中国,口述历史发展之初,就是始于田野调查。这种调查虽然缺乏西方那种对于事件严谨的还原于客观的再现,但是对于历史的真相不失为一种补充于侧面的展现。
  对于新闻记者而言,报道普通人,关注老百姓一直是我国新闻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媒体所代表的社会舆论是反映人民群众利益得失的一面镜子,所以媒体对于普通群众的关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3 历史与新闻领域内的“专业主义”精神
  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学的重要概念,也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新闻专业主义核心的理念,一是客观性新闻学,一是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和独特作用。她要求新闻工作者执社会之公器,理性且客观,关注社会生活,反映社会观点。口述历史和新闻采访之间有着诸多不同,但是新闻和历史都是客观理性的,都是关注社会的,都是对于一段时间内的社会现象的反映。这种从根本上的相似性就要求口述历史研究者也要由一种“专业主义”的精神,以专业的态度和业务能力,坚持理性客观,坚持普通人的视角,记录保存历史长河中普通人的记忆。
  参考文献:
  [1]沈固朝《与人民共写历史—西方口述史的发展及对我们的启发》[J]《史学理论》1995年2期,P103。
  [2]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2011重印):1-3
  [3]蒋蕾,《口述历史访谈与新闻采访的异同》[J]《新闻记者》2011.9
  [4]谭悦,《口述历史节目——电视传播与口述史的跨界之作》[J]《新闻记者》2009 年第11期
  作者简介:王瑞(出生年月—1995.6),性别男,汉族,籍贯江苏,职务/职称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播音主持艺术,口语传播实务
其他文献
【摘要】民生新闻作为电视新闻的一个重要分支,民生新闻的着眼点是百姓的日常生活,反映社会实际与话题民生。在进行电视民生新闻编辑与制作的过程中,必须要找准新闻节目自身的定位,坚持以民生为本,从新闻内容、新闻价值、传播形式、品牌营销以及后期制作等各个方面入手,提高民生新闻编辑水平与制作质量,保持自身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为传统电视媒体的转型与创新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关键词】电视节目;民生新闻;新闻编辑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产生了许多新的媒体形式,对传统媒体,比如报纸、电视等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在新的社会环境下,电视这种传统媒体形式也要做出一定的改变,结合自身实际,利用新媒体的优点,提升自身的实力。新闻节目是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环境下观众对新闻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相关人员积极创新,加强新闻节目后期的编辑与制作质量。电视新闻节目后期的编辑与制作对节目最后的呈现
【摘要】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技术时代电视新闻采访具有随机性、公开性、技巧性等方面的特征,探讨了电视新闻记者采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得出了电视新闻记者采访提问与倾听中的技巧,如做好采访前期的相关准备、注重采访知识等经验的积累、充分了解采访对象、注意采访过程中的细节因素以及注意运用提问技巧推动采访的进行,推动新闻行业的发展。  【关键字】电视新闻记者;采访;提问;倾听技巧  中图分类号:G221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传统电视新闻媒体受到各类新兴媒介与自媒体的强势冲击和压力。想要提升自身媒体新闻报道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电视新闻记者以及采编人员就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采访技巧与采访综合能力,进而有效应对采访过程中各类突发事件,撰写出优秀的新闻稿件,为受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新闻服务。鉴于此,笔者在本文针对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采访技巧的创新提升策略进行一定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供参考
【摘要】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广播电视的市场空间受到极大的挤压,传统广播电视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劣。因此,传统广播电视必须进行革新,充分利用融媒体开辟出新的发展道路。本文主要分析了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广播电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路径,以期能促进新环境下传统广播电视的转型,实现良性发展。  【关键词】媒介融合;传统广播电视;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在时代与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新媒体在各个行业中得到不断深入,并且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它为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制作工作规定了更高的要求,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需应对变幻万千的数字化传播新形势所带来的挑战。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唯有创新才能有所突破,创新就是既要适应新的环境所提出的更高要求,还要保留自己的特色,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这便是所要突破的难点。本文主要阐述在当今的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
【摘要】融媒体时代,让新闻从业人员有了很多便利条件,也有了很多达成的渠道。同时因为新媒体对传统新闻媒体的冲击,很多新闻从业人员不得不持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满足职业要求,提升工作效率,保障新闻及时发布,增加与大众的互动性。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采编能力的提升,必然增强广播电视新闻时效性、真实性、权威性,提高广播电视新闻采编质量。如何保证能拿到第一手素材,新闻记者需深入基层、扎根基层,不断学习新知识,保持
【摘要】作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的电视新闻,在当下网络电视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影响下,电视新闻面对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新媒体时代逐渐深化的背景下,传统的电视新闻编辑理念以及模式,无法有效适应电视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要求。故此,本文以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编辑的优劣势分析作为切入点,针对当下电视新闻编辑工作遭遇的困境提出了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新
电视公益节目已经成为当前媒体的主流。文章以电视公益节目的发展方向为研究对象,对电视公益节目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对如何做好电视公益节目,提出几点建议,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给新闻领域带来了不小挑战,本篇文章就融媒体时代下记者新闻采访创新模式展开相应论述。首先对创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如采访思维较固化和记者综合素质待提升等,都不利于采访创新的快速推进。其次探讨了新闻采访内容、环境和风格上的创新,需要记者明确短期计划与长期战略下的创新重点。最后阐述了四方面创新要点,包括做好采访前期准备工作、深度挖掘新闻内容价值、注重采访后期评估和加强记者专业培训,希望能对有关人士的研究提供有利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