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36例患者,男H4例,女12例;年龄51-80岁,平均67.6岁。均为单侧闭合性骨折。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80±23)min,透视时间平均(3.24±1.9)min,20例患者接受输血治疗。平均输血量(1.40±0.33)u;平均住院时间(15±5)d。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36例患者术后获均获得6-18月随访,术后X线复查31例(86.1%)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33例(91.7%)内固定置于理想的位置。骨折惫合时间平均3.4个月,无骨折不愈合发生。结论: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良好,具有操作筒单、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合于应用于高龄患者。
[关键词]髋骨折;骨折固定术;髓内;骨钉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641035-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为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36例患者,男24例,女12例;年龄51-80岁,平均67.6岁。均为单侧闭合性骨折。致伤原因:自行摔伤31例,交通伤5例。其中6例患者伴有至少一处其他损伤,包括颅脑外伤、胸外伤和其他部位的骨折。根据骨折AO分型:31-A1型16例,31-A2型20例。根据美国麻醉师协会(ASA)生理状况分级标准对患者术前身体状况进行分级:I级10例,Ⅱ级15,例,Ⅲ级1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9d,平均4d。术前常规摄患髋关节及股骨干正、侧位X线片。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记录本组患者手术时间(闭合复位开始至切口缝合完毕的时间)、透视时间、术中术后总输血量、手术并发症和住院时间。
1.2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视病情需要采用硬腰联合麻醉或全身麻醉,仰卧于手术牵引床上,健侧下肢尽量外展以便术中透视,患肢内收10°-15°以便插入主钉。利用牵引床透视下复位,保持患侧髋关节轻度屈曲有利于骨折复位。复位满意后消毒铺单,切口起自大转子顶点上2cm处向近侧延伸3-6cm(视患者肥厚而定),触及大转子尖端。导针的进针点和进针角度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术后的功能结果,正确的进针点应在大转子的尖端或是尖端稍外侧,进针角度在内外方向与髓腔呈6°的夹角,无论从哪个方向看,导针理想位置都应在股骨干的中央。通过瞄准器打入PFNA螺旋刀片的导针,在颈干角满意后,透视下确认导针的位置,前后位上导针应位于股骨颈下1/2,这与焦锋等介绍的略有不同,侧位上导针应在股骨颈中央,否则应调整主钉的位置,钉尾平齐大转子尖端。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拧入髋螺钉的方式不同,螺旋刀片是通过轻轻锤击进入直至接近股骨头的软骨下;远端的交锁可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选择静力或动力锁定。近端拧入尾帽,缝合切口。
1.3术后功能锻炼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第1天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踝关节主动活动,第2天开始髋、膝关节的主动屈伸锻炼,同时配合被动按摩以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1周借助助行器下床站立,根据耐受程度决定足尖负重或部分负重。摄片复查骨折愈合后完全负重。
1.4术后随访及疗效评价
分别于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安排复诊,检查患肢功能并常规摄患髋正、侧位X线片。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定使用Hams评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一般,69分以下为差。骨折端正、侧位上看到的4处骨皮质中有3处有明显的桥接骨痂生成即可判定为骨折愈合。测量最后一次随访时间的颈干角并与术后相比,超过10°判定为髋内翻。
2结果
34例患者行闭合复位。2例行切开复位的患者中,1例A2型患者因为闭合复位无法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而行切开复位,1例A1型的肥胖患者,初次复位尚满意,但在主钉插入过程中骨折端移位,拔出主钉后闭合复位仍可接近解剖复位,再次插钉又发生移位,遂行切开复位。
36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1.3月(8-16个月)。手术时间50-200min,平均(80±23)min;透视时间1-13min,平均(3.2±1.9)mm。;20例患者接受输血治疗,输血量1-5u,平均(1.40±0.33)U:平均住院时间(15±5)d。术后X线复查31例(86.1%)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33例(91.7%)内固定置于理想的位置。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4个月,无骨折不愈合发生。患者手术后平均颈干角129°+6°,最后一次随访时,平均颈干角128°±5°,颈干角平均丢失1°+2°。无髋内翻、髓内钉尖端周围骨折、螺旋刀片切出股骨头或者向外侧退出发生。至最后一次随访时,34例无或仅有轻微腹股沟区或大腿外侧疼痛,2例有中度疼痛。1例患者无法行走,9例仅能在室内活动,10例行走距离至少100m以上,16例行走距离超过1000m。26例(72.2%)患髋恢复到术前水平,Hams评分42-100分,平均(83±12)分,优良率达81%。
3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需要正确使用内置物以获得坚强的固定,目前常用的内固定系统有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及PFN。对于稳定性骨折而言DHS治疗效果良好,因为轴向负荷有利于骨折断端的加压,从而促进骨折愈合。但对于不稳定骨折非但没有这样的加压作用,还会使骨折远近段内移,导致内固定失败或是骨折不愈合。此外,髋内翻以及髋螺钉切出股骨头也是DHS较为常见的问题。PFN设计上更合理,投入临床使用以来总体效果较为满意,但仍存在不少问题。A1-Vassari等一组使用PFN治疗76例患者,有4例出现股骨头切割,问题的原因可能在于头颈部的2牧螺钉对骨折近端缺乏足够的把持力。
本组有16例A1型骨折,对于稳定的A1型骨折而言DHS治疗效果良好。但该组患者平均年龄64岁,不少患者存在明显的骨质疏松,对于这些患者,使用DHS缺乏足够的把持力,内固定失败的风险增大。对于年龄较轻的A1型骨折,髓外固定特别是DHS固定可以算是金标准,本研究对这些患者使用PFNA固定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且患者下地负重行走较DHS更早。我们使用PFNA治疗16例A1型骨折,无一例内固定失败,骨折均顺利愈合,Harris评分平均84分。此外,16例患者中12例术后l周即能借助支具下地行走,这对尽早恢复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大有裨益。
本研究尚有一些缺陷。PFNA最好的适应证是老年骨质疏松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患者,而这些高龄患者多存在一定程度的骨质疏松,但本研究并没有测量36例患者的骨密度值,影响了PFNA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骨折患者的疗效分析。最后,本研究缺乏与其他内固定的前瞻性对比研究,长期疗效也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但本組36例骨折使用PFNA固定疗效满意,充分说明PFNA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价值。因此我们认为,PFNA的最佳适应证是高龄骨折疏松的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对于稳定性的A1骨折可采用PFNA或DHS固定,但对于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PFNA更佳;对于不稳定的A2、A3型骨折PFNA更为适宜。
[关键词]髋骨折;骨折固定术;髓内;骨钉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641035-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为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36例患者,男24例,女12例;年龄51-80岁,平均67.6岁。均为单侧闭合性骨折。致伤原因:自行摔伤31例,交通伤5例。其中6例患者伴有至少一处其他损伤,包括颅脑外伤、胸外伤和其他部位的骨折。根据骨折AO分型:31-A1型16例,31-A2型20例。根据美国麻醉师协会(ASA)生理状况分级标准对患者术前身体状况进行分级:I级10例,Ⅱ级15,例,Ⅲ级1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9d,平均4d。术前常规摄患髋关节及股骨干正、侧位X线片。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记录本组患者手术时间(闭合复位开始至切口缝合完毕的时间)、透视时间、术中术后总输血量、手术并发症和住院时间。
1.2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视病情需要采用硬腰联合麻醉或全身麻醉,仰卧于手术牵引床上,健侧下肢尽量外展以便术中透视,患肢内收10°-15°以便插入主钉。利用牵引床透视下复位,保持患侧髋关节轻度屈曲有利于骨折复位。复位满意后消毒铺单,切口起自大转子顶点上2cm处向近侧延伸3-6cm(视患者肥厚而定),触及大转子尖端。导针的进针点和进针角度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术后的功能结果,正确的进针点应在大转子的尖端或是尖端稍外侧,进针角度在内外方向与髓腔呈6°的夹角,无论从哪个方向看,导针理想位置都应在股骨干的中央。通过瞄准器打入PFNA螺旋刀片的导针,在颈干角满意后,透视下确认导针的位置,前后位上导针应位于股骨颈下1/2,这与焦锋等介绍的略有不同,侧位上导针应在股骨颈中央,否则应调整主钉的位置,钉尾平齐大转子尖端。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拧入髋螺钉的方式不同,螺旋刀片是通过轻轻锤击进入直至接近股骨头的软骨下;远端的交锁可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选择静力或动力锁定。近端拧入尾帽,缝合切口。
1.3术后功能锻炼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第1天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踝关节主动活动,第2天开始髋、膝关节的主动屈伸锻炼,同时配合被动按摩以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1周借助助行器下床站立,根据耐受程度决定足尖负重或部分负重。摄片复查骨折愈合后完全负重。
1.4术后随访及疗效评价
分别于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安排复诊,检查患肢功能并常规摄患髋正、侧位X线片。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定使用Hams评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一般,69分以下为差。骨折端正、侧位上看到的4处骨皮质中有3处有明显的桥接骨痂生成即可判定为骨折愈合。测量最后一次随访时间的颈干角并与术后相比,超过10°判定为髋内翻。
2结果
34例患者行闭合复位。2例行切开复位的患者中,1例A2型患者因为闭合复位无法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而行切开复位,1例A1型的肥胖患者,初次复位尚满意,但在主钉插入过程中骨折端移位,拔出主钉后闭合复位仍可接近解剖复位,再次插钉又发生移位,遂行切开复位。
36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1.3月(8-16个月)。手术时间50-200min,平均(80±23)min;透视时间1-13min,平均(3.2±1.9)mm。;20例患者接受输血治疗,输血量1-5u,平均(1.40±0.33)U:平均住院时间(15±5)d。术后X线复查31例(86.1%)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33例(91.7%)内固定置于理想的位置。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4个月,无骨折不愈合发生。患者手术后平均颈干角129°+6°,最后一次随访时,平均颈干角128°±5°,颈干角平均丢失1°+2°。无髋内翻、髓内钉尖端周围骨折、螺旋刀片切出股骨头或者向外侧退出发生。至最后一次随访时,34例无或仅有轻微腹股沟区或大腿外侧疼痛,2例有中度疼痛。1例患者无法行走,9例仅能在室内活动,10例行走距离至少100m以上,16例行走距离超过1000m。26例(72.2%)患髋恢复到术前水平,Hams评分42-100分,平均(83±12)分,优良率达81%。
3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需要正确使用内置物以获得坚强的固定,目前常用的内固定系统有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及PFN。对于稳定性骨折而言DHS治疗效果良好,因为轴向负荷有利于骨折断端的加压,从而促进骨折愈合。但对于不稳定骨折非但没有这样的加压作用,还会使骨折远近段内移,导致内固定失败或是骨折不愈合。此外,髋内翻以及髋螺钉切出股骨头也是DHS较为常见的问题。PFN设计上更合理,投入临床使用以来总体效果较为满意,但仍存在不少问题。A1-Vassari等一组使用PFN治疗76例患者,有4例出现股骨头切割,问题的原因可能在于头颈部的2牧螺钉对骨折近端缺乏足够的把持力。
本组有16例A1型骨折,对于稳定的A1型骨折而言DHS治疗效果良好。但该组患者平均年龄64岁,不少患者存在明显的骨质疏松,对于这些患者,使用DHS缺乏足够的把持力,内固定失败的风险增大。对于年龄较轻的A1型骨折,髓外固定特别是DHS固定可以算是金标准,本研究对这些患者使用PFNA固定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且患者下地负重行走较DHS更早。我们使用PFNA治疗16例A1型骨折,无一例内固定失败,骨折均顺利愈合,Harris评分平均84分。此外,16例患者中12例术后l周即能借助支具下地行走,这对尽早恢复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大有裨益。
本研究尚有一些缺陷。PFNA最好的适应证是老年骨质疏松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患者,而这些高龄患者多存在一定程度的骨质疏松,但本研究并没有测量36例患者的骨密度值,影响了PFNA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骨折患者的疗效分析。最后,本研究缺乏与其他内固定的前瞻性对比研究,长期疗效也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但本組36例骨折使用PFNA固定疗效满意,充分说明PFNA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价值。因此我们认为,PFNA的最佳适应证是高龄骨折疏松的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对于稳定性的A1骨折可采用PFNA或DHS固定,但对于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PFNA更佳;对于不稳定的A2、A3型骨折PFNA更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