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形成科学价值观。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我们可以建构实验教学新模式,优化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不断诱导学生建立新的目标,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并采取一定的辅助教学途径,实现初中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
一、营造生动教学场景,激发探究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科学,是化学教师上好第一节化学课的关键。因此,在学习新课题时教师可以设计几个趣味实验,如“点不燃的手帕”、“雨落花开绿叶出”、“空中生烟”等奇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性。在学习《水的组成》这一课题时,教师进行了电解水的演示实验,并验证水电解后的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后,学生深感化学变化的奇特,同时领悟化学变化的实质,而且初步认识由水可以获得氢气这一理想能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还有其他很多演示实验都会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大力开展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
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在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合作探究学习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与原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交流能力与创新能力。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时候,要选择适合的课堂,尤其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比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常情况下它占空气总体积的O.3%。但地球上改变二氧化碳含量的因素很多。如,人类及其他动物的呼吸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各种燃料的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那么针对上述的因素,你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有什么观点呢?很多学生进行了预测:有的学生说,二氧化碳的含量会越来越高;有的学生猜测,二氧化碳的含量能保持不变;有的学生说,要视具体的环境而定,风能将含量高的吹向含量低的地方;还有的学生说,晚上没有光了,光合作用不发生了,所以晚上的二氧化碳的含量要高于白天。在设计方案的环节上,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将每个小组设计的方案进行比较,以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积极思考。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关键在于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认知结构存在不足或者错误,然后在外界和内部的推动下形成完善和优化认知结构的意识,形成预期的认知目标,才能实现认知结构的转变。教师作为重要的外界因素,其引导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就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当在化学实验课堂上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帮助。通过渗透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进行指引。首先,问题导人——设置问题情境;其次,建构概念——创设判断条件;再次,问题解决——形成最近发展区,获得独立概念和结果;最后,归纳总结,通过获得的新概念和原有认知结构进行融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许多实例进行有意识的应用和尝试。例如在进行下面的实验时,就可以进行尝试。
在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对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进行改进,用球胆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氧气,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3个问题:
(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
(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
(3)红磷能不能燃烧?
在介绍上面的问题后,继续向同学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先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然后使用酒精灯进行加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思考现象背后原因和规律。借助于这种方法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另外,在讲述氢氧化纳化学性质时,可以通过介绍氢氧化钠与CO2、SO2反应的两个演示实验,然后提出两个问题:
(1)为什么烧瓶中的小气球会自动胀大?
(2)大试管中红色的喷泉是如何形成的?由于实验现象饶有趣味,所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可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四、实验与多媒体技术相辅相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能同时以声、光、色等多种渠道,大容量地提供生动的信息,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兴趣而产生探究的欲望。在做实验的同时如果再辅以多媒体技术将实验的背景材料如科学史实、化学家的贡献、以小故事、图片以及剪辑影片、动画等手段展示出,会更加生动形象;有一些无法课堂完成的实验更是要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比如工业炼铁的影片片段、各种性能优异的建筑材料、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时,错误操作所引起的后果以及微观世界(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等,通过多媒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仍为主渠道。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自身的能力特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学习策略,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机会和体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营造生动教学场景,激发探究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科学,是化学教师上好第一节化学课的关键。因此,在学习新课题时教师可以设计几个趣味实验,如“点不燃的手帕”、“雨落花开绿叶出”、“空中生烟”等奇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性。在学习《水的组成》这一课题时,教师进行了电解水的演示实验,并验证水电解后的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后,学生深感化学变化的奇特,同时领悟化学变化的实质,而且初步认识由水可以获得氢气这一理想能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还有其他很多演示实验都会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大力开展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
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在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合作探究学习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与原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交流能力与创新能力。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时候,要选择适合的课堂,尤其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比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常情况下它占空气总体积的O.3%。但地球上改变二氧化碳含量的因素很多。如,人类及其他动物的呼吸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各种燃料的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那么针对上述的因素,你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有什么观点呢?很多学生进行了预测:有的学生说,二氧化碳的含量会越来越高;有的学生猜测,二氧化碳的含量能保持不变;有的学生说,要视具体的环境而定,风能将含量高的吹向含量低的地方;还有的学生说,晚上没有光了,光合作用不发生了,所以晚上的二氧化碳的含量要高于白天。在设计方案的环节上,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将每个小组设计的方案进行比较,以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积极思考。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关键在于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认知结构存在不足或者错误,然后在外界和内部的推动下形成完善和优化认知结构的意识,形成预期的认知目标,才能实现认知结构的转变。教师作为重要的外界因素,其引导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就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当在化学实验课堂上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帮助。通过渗透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进行指引。首先,问题导人——设置问题情境;其次,建构概念——创设判断条件;再次,问题解决——形成最近发展区,获得独立概念和结果;最后,归纳总结,通过获得的新概念和原有认知结构进行融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许多实例进行有意识的应用和尝试。例如在进行下面的实验时,就可以进行尝试。
在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对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进行改进,用球胆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氧气,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3个问题:
(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
(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
(3)红磷能不能燃烧?
在介绍上面的问题后,继续向同学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先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然后使用酒精灯进行加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思考现象背后原因和规律。借助于这种方法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另外,在讲述氢氧化纳化学性质时,可以通过介绍氢氧化钠与CO2、SO2反应的两个演示实验,然后提出两个问题:
(1)为什么烧瓶中的小气球会自动胀大?
(2)大试管中红色的喷泉是如何形成的?由于实验现象饶有趣味,所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可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四、实验与多媒体技术相辅相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能同时以声、光、色等多种渠道,大容量地提供生动的信息,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兴趣而产生探究的欲望。在做实验的同时如果再辅以多媒体技术将实验的背景材料如科学史实、化学家的贡献、以小故事、图片以及剪辑影片、动画等手段展示出,会更加生动形象;有一些无法课堂完成的实验更是要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比如工业炼铁的影片片段、各种性能优异的建筑材料、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时,错误操作所引起的后果以及微观世界(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等,通过多媒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仍为主渠道。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自身的能力特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学习策略,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机会和体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