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在课堂的运用

来源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zhide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应该是读书课。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就是最直接的言语实践活动。那么,怎样读才有效?这成了研究语文教学的永恒话题。对照课標要求,让学生读进、读深、读透,是教师努力的方向。
  以《七律·长征》教学为例,有如下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揭示课题,读出韵味。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了解“七律”,接着让学生了解“长征”。课堂上,通过精选资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长征。资料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所以教师应首先让学生谈谈了解这些历史后的感受,从而在情感上为学生阅读这首律诗做好铺垫。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饱含情感地反复诵读,初步感知诗句中蕴含的情感因素。
  第二个环节:紧扣主题,情感积淀。全诗紧紧围绕红军“不怕难”进行铺陈。紧扣结构特点,在学生已经熟读的基础上,默读全诗并画下能够集中表现红军精神品质的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个句子中的字眼是“不怕”,进而引发学生思考:此处的“难”,作者是用哪个词语进行概括的?面对这样的困难,红军的态度是怎样的?在交流中,学生将会围绕“万水千山只等闲”展开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万水千山的画面,初步理解路途的艰险,并理解红军“只等闲”的态度。学生因此感受到红军战士大无畏的精神气概,同时学生可以抓住关键词语读出情感。
  第三个环节:围绕话题,画面含情。这是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话题并聚焦研读。让学生圈画出“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岷山”这五个表示地名的词语。最后提出课堂研究的主问题:这些地方给红军战士带来了怎样的困难?红军战士是怎样表现的?
  以交流“金沙江”和“大渡河”的内容为例,先从“云崖”和“铁索”入手,通过画面的展示,让学生想象红军可能遇到的困难,从而增强对“远征难”的理解。适时地讲解“四渡赤水”的故事并播放《飞夺泸定桥》的电影片段,让学生结合地理环境和电影故事中红军战士的表现,说说自己的感受,从而理解文中“暖”和“寒”这两个字用法的精妙。最后回归到“不怕”二字,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联。
  第四个环节:反复吟诵,情感升华。这是一首值得反复吟诵的诗篇,读起来气势磅礴,充满豪情。为了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教师应营造情境,促使学生反复诵读。
  第一次吟诵:红军长征途中历经了千难万险,而诗中只选择了几个点来描写,这是诗歌的艺术性概括。诗歌通过列举的方式,把红军长征经历的事情进行展示,每一段经历,每一次战斗,红军战士都表现出了英勇顽强的意志。
  第二次吟诵:先通过多媒体展示诗词的特点,然后再展示《七律·长征》的书法作品,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了解诗文中蕴含的荡气豪情,再一次激发学生进行诵读。
  第三次吟诵:为学生播放长征组歌中的歌曲《长征》,让学生从歌曲中感受情感,再次激发学生诵读,使学生的情感能够得到升华。
  第四次吟诵:在反复的吟诵之后,学生已然达到了熟读成诵的境界,这时候要求学生全体起立,配上长征的乐曲,让学生以饱满的情感朗诵诗歌。
  语文教学需要遵循文体特点。这是一首律诗,寥寥数语中蕴含着大量的文字信息,诗歌的教学就需要让学生从字眼词眼中读出画面,在言语实践中体会诗歌中所包含的张力,感受诗句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教学中,教师力求整合多种教学资源,以“读”贯穿,构建多层次的语言实践活动,既引导学生读作者,读背景,又引导学生聚焦语言文字,读作品本身。这样的设计,拉近了历史事件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更容易让学生和作品产生共鸣。这正如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方智范教授所言:“哪一位老师上小学语文课能把孩子的情绪调动起来,能把孩子的体验过程拉长,能让他和作品里的情绪发生共鸣、沟通,那么这位老师就是一位了不起的小学语文老师。”
  本课教学最大的亮点是注重营造情境,让学生读得“入境”。让学生“入境”的有效方法就是调动他们的想象和联想。如上文所述的“围绕话题,画面含情”这一环节中,围绕主问题“不怕”,教师充分利用资源的整合,抓住“逶迤、细浪、暖、寒、喜”等关键词,通过诗词的意境给学生营造一个广阔无垠的空间,在思考诗歌意境时,学生与红军战士产生共鸣。最后在个性化的诵读中,学生能够展现自己所感受到的诗词精髓。
其他文献
本报讯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点燃创新激情,近期,东营市育才学校如期举行一年一度的“智圆行方”科技实践体验活动。  科技实践活动综合了语文、数学、美术、体育等多个学科,共设计了43个体验课程,以年级为单位,采取走班方式,轮流让学生通过探索与研究,激发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养成积极、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活动中,奇妙的火山爆发、弹跳的乒乓球、独一无二的指纹、吹不灭的蜡烛、看不见的力
期刊
微课作为一种集教学、观赏于一体的综合性学习资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几年来,笔者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尝试微课的设计与实施,小有心得,现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体验,简单谈几点建议。  一、明确指向,确定创作主题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切忌不能“为微而微”,即教师不能想当然地去设计微课,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来确定是否进行微课的创作。创作时,根据教材内容,依照知识点提取原则,聚焦重难
期刊
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和孩子交朋友并了解孩子的内心,時刻都不忘记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  ——题记  这一学年,我执教的是五年级。  有一天早上,已经上课了,教室的门被轻轻推开,然后半个脑袋怯生生地探了进来。  教室里顿时一片哄笑。  哦,是吕林达,他又迟到了。这个孩子,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不理想,尤其数学成绩更
期刊
本报讯 近日,临沂市“人工智能”的智慧校园创建推进工作会议在临沂六中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按照临沂市人工智能教育领导小组工作任务要求,总结2018年临沂市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全面推动2019年“智慧校園”创建,探索“人工智能”下新型智慧教育发展模式。市教育局副局长丁成建及各县区教育体育局分管局长、电教站长和有关学校校长300余人参加会议。  与会领导现场观摩了智慧课堂授课,听取了智慧课堂和人工智能教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快速提高教学质量,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能有效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运用研究与实施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与语文课程整合  教学策略是讲授式的教学,学习方式是集体听讲,教师角色是知识施与者,学生角色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学评价是纸笔的测试、口头问答。信息
期刊
本报讯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网信办关于“办好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的工作部署,近日,2019年江苏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活动在南京林业大学启动。江苏省委网信办副主任包丰、省教育厅副厅长洪流、淮阴工学院副校长陆为群、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张红等出席活动开幕式。  洪流在致辞中强调,当前
期刊
本报讯 为推动2019年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近日,无锡市教育信息化管理服务中心召开2019年下半年区县教育信息化负责人会议,各市(县)、区电教馆(中心)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全体参会人员首先回顾总结了2019年上半年无锡教育信息化工作完成情况。一是加强网络建设,信息化环境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二是建设智慧校园,推行“大数据云平台+教育”模式;三是优化师资培训,启动“人工智能+教师队
期刊
本报讯 近日,江苏省城乡结对互动课堂试点项目启动培训会在南京市建邺实验小学召开。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陆岳新,省教育信息化中心(电教馆)主任(馆长)姚志化、副主任(副馆长)金玉、厉浩,南京市电教馆(教育信息化中心)馆长(主任)陈平,建邺区教育局副局长马峰出席会议。  陆岳新对试点项目提出了明确要求。他强调,要切实增强使命感,充分认识项目意义:试点项目涉及教育改革发展的宏大主题,是充分发挥信息化引领
期刊
经过我的精心准备和用心布置,四个版面内容终于丰富多彩起来。第1版:中隊活动。该版是我寒假参加学校雏鹰小队的活动记录,主题是“传承红色基因,放飞雏鹰梦想”。我们拜访了2016年《开学第一课》中现年107岁的老红军秦华礼爷爷,听秦爷爷讲长征中三过雪山草地的故事,每个人都用心聆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悟,我也收获满满!第2版:诗歌创作。该版我摘选了自己一到五年级自行创作的部分诗歌,版面应景生动。第3版:作
期刊
善教者必定善问。但一些教师只满足于学生表面的知道,却忽略了知道后的追问。适当而巧妙的追問能逼近真正的“知道”。  一、由“知道”引向“怎么知道”的追问  以《庐山的云雾》第三自然段为例。在教学时,教师提问此段的中心句是什么,学生若答是“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则正确。学生说正确了,有可能是真的懂了,也有可能是蒙对的,或者是参考了课外书。但中心句的教学是重点,在这个时候,教师不妨追问一下:“你是怎么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