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阐述了在高职院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接着具体地分析了推进素质教育的三个主要方面:效率教学、兴趣教学、开放教学。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效率教学 兴趣教学 开放教学
素质教育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时至今日,其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强劲势头影响学校的方方面面。然而,透过这个方方面面的表层,我们不难发现应试教育依然如故,紧紧遏住学生的脖颈,使他们不得喘息;教师们含辛茹苦的耕耘,到头来只换得怨声四起的回报。而学生,则被一张黑板磨圆了个性,被一叠作业疲惫了身心。即使是踏入职业学校门槛的学生也难免心有余悸,他们多么希望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啊!为使教育工作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尤其是推进职业教育素质化,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一、效率教学——孕育主体理念
传统的教育方式以灌输为主,不少教师总是不放心,误以为教学就是多讲多得,少讲少得,不讲不得。在这种教育观念的支配下,100%的课堂时间都被讲义无情的“吞噬”了,有的下课拖堂,更有甚者,两节课并作一节上,学生仅有的10分钟课间休息权也被剥夺。而后,又布置大量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去完成,效率偏低不说,也对学生身心造成严重摧残。不少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视作业为洪水猛兽。如此,学生毫无积极性、主动性可言,到头来只能成为知识的奴隶,考试的机器,与素质教育要求格格不入。如何提高效率,唤起主动意识?这主要取决于教師的统筹安排。具体说,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备好课,上好课。其中,备课是关键一环,教师选取什么方法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运用什么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信其道而听其言”;如何提问能激发思维,产生灵感;如何板书能条分缕析,引出要旨等诸多问题都需要在备课时考虑周详。上课时教师只利用1/3至1/2的时间精讲少讲,学生则占用1/2至2/3的时间针对精题要题典型题多多练习,课后不留作业。如此,课复课、日复日,教师引而不发,发挥主导作用;学生顺藤摸瓜,展现主体动能,那么,一道教学相长、双赢双进的风景线必将出现。
综上所述,效率教学一反传统教学的满堂灌,通过教师循循善诱挖掘学生潜能,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知识的主人,而不是作业的附庸,从而以求真务实的姿态实现角色定位,课前有的放矢预习、介入,打有准备之仗;课中聚精会神听讲、巩固,打有把握之仗,当日学业当日毕。
二、兴趣教学——焕发求知热情
兴趣是科学宫殿的敲门砖,使人的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达尔文在总结自己的成功时说过:“记得就我在学校期间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心理学上根据活动效能水平把兴趣分为消极和积极两种,消极的兴趣是停留在知觉水平的静观的兴趣,而积极的兴趣则是一种动态的有效的兴趣,是主动学习和促进个性发展的一种动力。孔子曾视“乐学”为学习的最佳境界,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不妨从三方面做起。
1.活动中促进。长期以来,教师只局限于一只粉笔所构建的狭小空间,使学生对学习感到厌倦乏味。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创造多种活动的形式和机会,诸如:“计算试台”让学生思维徜徉,“知识擂台”让学生锐不可挡,“演讲平台”让学生口若悬河,“应用舞台”让学生冲浪……如此行知结合,手脑并用,脱离传统教学“牵鼻子走路”的模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
2.坚持中延伸。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对其他事物的兴趣延伸到学习中来,使兴趣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过渡。这就要求教师一要发现学生对客观存在事物的兴趣点;二要寻找学科与学生原有兴趣的相通点;三要优选传授方法的切入点,使学生趋之若骛,不忍回头,如同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3.激励中超越。成功的体验是发展兴趣的主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应对学生学习状况不置可否,不作评价,而应该随时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受胜利。这无疑有助于学生增强信心,从而在现有水平上继续前进,达到“山高人更高”的境界。
三、开放教学——培养创新精神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开放教学是一种能使学生的心里素质、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具有开拓性、独立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其核心就是培养创新精神。它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环节。
1.拓宽认知渠道。很长时间以来,“秋风扫落叶”式的教学一直挥之不去,以致于我们的学生只有在学期末望“书”兴叹:考试难,难于上青天!创新就是突破,没有扎实的基础,何来突破?只有具备了量的积累,才能产生质的飞跃。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即使是数理化学科,也不妨将时事政治融入其中,使学科建设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扩大视野,诸如参加扶贫攻坚,科教兴国和人口、资源、环境研讨等活动,以增大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和信息加工能力。
2.转换思维角度。苏轼说得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之哲理对我们不无启示。在学生认知的同时,教师应引导其对问题从正向、逆向,仰向、俯向、横向、纵向等诸方面观察,从平面、立体,宏观、微观,主观、客观等多角度思考。无疑不思,无思不悟,无悟不进,使其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勇于尝试失败,勇于标新立异,扩大学生的思维时空。
3.提供实践载体。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思维主要体现于实践中,因此,学校应视情在工厂、农村、林地、木场、文物单位、科研院所等建立实训挂钩联系点,让学生身临其境,心动其中,大胆想象,科学求证,使其面对纷繁杂乱的信息不再手足无措,而是一针见血抓住主要矛盾,脚踏实地开创崭新局面。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有一句:“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起。”创新能力就是教师赋予学生的支点,以此为依托,学生今天桃李芬芳,明朝就是社会栋梁,在小康建设和民族复兴征程中,相信他们能做出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宏伟业绩。
如果说,好的教育是一团火,让受教育者与之一起燃烧,发出耀眼的光芒,那么,这团火的火种就是效率教学、兴趣教学、开放教学。持之以恒并发扬光大,教学改革定会立竿见影,素质教育必将水到渠成。立志为国效力,为民造福的莘莘学子,请置身学海,尽兴泛舟吧!
参考文献:
[1]潘懋元.教育评论[J].试论素质教育,1997,(5).
[2]夏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3).
[3]吴培德.人本教育[A].人民教师文库,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师范大学)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效率教学 兴趣教学 开放教学
素质教育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时至今日,其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强劲势头影响学校的方方面面。然而,透过这个方方面面的表层,我们不难发现应试教育依然如故,紧紧遏住学生的脖颈,使他们不得喘息;教师们含辛茹苦的耕耘,到头来只换得怨声四起的回报。而学生,则被一张黑板磨圆了个性,被一叠作业疲惫了身心。即使是踏入职业学校门槛的学生也难免心有余悸,他们多么希望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啊!为使教育工作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尤其是推进职业教育素质化,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一、效率教学——孕育主体理念
传统的教育方式以灌输为主,不少教师总是不放心,误以为教学就是多讲多得,少讲少得,不讲不得。在这种教育观念的支配下,100%的课堂时间都被讲义无情的“吞噬”了,有的下课拖堂,更有甚者,两节课并作一节上,学生仅有的10分钟课间休息权也被剥夺。而后,又布置大量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去完成,效率偏低不说,也对学生身心造成严重摧残。不少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视作业为洪水猛兽。如此,学生毫无积极性、主动性可言,到头来只能成为知识的奴隶,考试的机器,与素质教育要求格格不入。如何提高效率,唤起主动意识?这主要取决于教師的统筹安排。具体说,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备好课,上好课。其中,备课是关键一环,教师选取什么方法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运用什么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信其道而听其言”;如何提问能激发思维,产生灵感;如何板书能条分缕析,引出要旨等诸多问题都需要在备课时考虑周详。上课时教师只利用1/3至1/2的时间精讲少讲,学生则占用1/2至2/3的时间针对精题要题典型题多多练习,课后不留作业。如此,课复课、日复日,教师引而不发,发挥主导作用;学生顺藤摸瓜,展现主体动能,那么,一道教学相长、双赢双进的风景线必将出现。
综上所述,效率教学一反传统教学的满堂灌,通过教师循循善诱挖掘学生潜能,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知识的主人,而不是作业的附庸,从而以求真务实的姿态实现角色定位,课前有的放矢预习、介入,打有准备之仗;课中聚精会神听讲、巩固,打有把握之仗,当日学业当日毕。
二、兴趣教学——焕发求知热情
兴趣是科学宫殿的敲门砖,使人的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达尔文在总结自己的成功时说过:“记得就我在学校期间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心理学上根据活动效能水平把兴趣分为消极和积极两种,消极的兴趣是停留在知觉水平的静观的兴趣,而积极的兴趣则是一种动态的有效的兴趣,是主动学习和促进个性发展的一种动力。孔子曾视“乐学”为学习的最佳境界,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不妨从三方面做起。
1.活动中促进。长期以来,教师只局限于一只粉笔所构建的狭小空间,使学生对学习感到厌倦乏味。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创造多种活动的形式和机会,诸如:“计算试台”让学生思维徜徉,“知识擂台”让学生锐不可挡,“演讲平台”让学生口若悬河,“应用舞台”让学生冲浪……如此行知结合,手脑并用,脱离传统教学“牵鼻子走路”的模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
2.坚持中延伸。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对其他事物的兴趣延伸到学习中来,使兴趣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过渡。这就要求教师一要发现学生对客观存在事物的兴趣点;二要寻找学科与学生原有兴趣的相通点;三要优选传授方法的切入点,使学生趋之若骛,不忍回头,如同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3.激励中超越。成功的体验是发展兴趣的主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应对学生学习状况不置可否,不作评价,而应该随时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受胜利。这无疑有助于学生增强信心,从而在现有水平上继续前进,达到“山高人更高”的境界。
三、开放教学——培养创新精神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开放教学是一种能使学生的心里素质、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具有开拓性、独立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其核心就是培养创新精神。它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环节。
1.拓宽认知渠道。很长时间以来,“秋风扫落叶”式的教学一直挥之不去,以致于我们的学生只有在学期末望“书”兴叹:考试难,难于上青天!创新就是突破,没有扎实的基础,何来突破?只有具备了量的积累,才能产生质的飞跃。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即使是数理化学科,也不妨将时事政治融入其中,使学科建设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扩大视野,诸如参加扶贫攻坚,科教兴国和人口、资源、环境研讨等活动,以增大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和信息加工能力。
2.转换思维角度。苏轼说得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之哲理对我们不无启示。在学生认知的同时,教师应引导其对问题从正向、逆向,仰向、俯向、横向、纵向等诸方面观察,从平面、立体,宏观、微观,主观、客观等多角度思考。无疑不思,无思不悟,无悟不进,使其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勇于尝试失败,勇于标新立异,扩大学生的思维时空。
3.提供实践载体。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思维主要体现于实践中,因此,学校应视情在工厂、农村、林地、木场、文物单位、科研院所等建立实训挂钩联系点,让学生身临其境,心动其中,大胆想象,科学求证,使其面对纷繁杂乱的信息不再手足无措,而是一针见血抓住主要矛盾,脚踏实地开创崭新局面。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有一句:“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起。”创新能力就是教师赋予学生的支点,以此为依托,学生今天桃李芬芳,明朝就是社会栋梁,在小康建设和民族复兴征程中,相信他们能做出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宏伟业绩。
如果说,好的教育是一团火,让受教育者与之一起燃烧,发出耀眼的光芒,那么,这团火的火种就是效率教学、兴趣教学、开放教学。持之以恒并发扬光大,教学改革定会立竿见影,素质教育必将水到渠成。立志为国效力,为民造福的莘莘学子,请置身学海,尽兴泛舟吧!
参考文献:
[1]潘懋元.教育评论[J].试论素质教育,1997,(5).
[2]夏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3).
[3]吴培德.人本教育[A].人民教师文库,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