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福凤.浅谈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南方农业,2021,15(24):-107.
摘 要 病虫害问题的频繁出现对森林资源的建设和发展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针对当前我国森林病虫害问题,从种苗选取、生态环境优化、人工养护技术和封闭式培育等方面着手,推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序开展。基于此,对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为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积极建议。
关键词 营林技术;森林病虫害;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4.049
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森林资源在调节气候及预防水土流失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部门必须积极探索和研究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应用的策略,根据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特点,选择健康苗木种植,同时做好森林资源的养护和混交林管理工作,才能在有效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控效果的基础上,降低森林病虫害发生造成的损失,推动我国森林资源建设和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
1 作用
1.1 减少病虫害发生频率
一般情况下,如果林区中林木种植品种过于单一,不仅会导致病虫害发生频率的增加,而且也不利于林区的长远建设和发展。随着营林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通过营造混交林的方式,丰富了林区的生态环境,提高了林木的病虫害抵抗能力,为森林资源的建设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比如,森林资源管理部门,通过将病虫害抵抗能力较弱的树种与病虫害抵抗能力较强的树种混交在一起的方式,对于林木综合管理效果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另外,林区管理人员还应通过定期开展林木种植比例优化工作的方式,丰富林区群落,从而达到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频率的目的,确保林木的健康生长不受影响。
1.2 提升种苗抗病虫害能力
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使得我国人工造林面积也呈现出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由于森林面积增加的同时,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问题则成为了决定人工种植林木能否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虽然大多数林区的工作人员采用的化学药剂提高了病虫害防治的效果,但是化学药剂的频繁使用,不但对林木的健康生长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严重的还会因为化学药剂的过量使用,导致很多病虫害产生了较强的耐药性,影响了病虫害防治效果的提高[2]。而营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则要求林区管理人员从种苗阶段开始,制定科学合理的林木种植与管理策略,定期地对林木浇水施肥、去除杂草,才能在保证种苗健康生长的基础上,增强种苗的抵抗力,促进营林造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全面
提升。
2 森林病虫害发生原因
1)森林系统免疫能力下降。森林病虫害问题日益加重主要是因为原有的生态系统和生态链遭到破坏后,制约了森林资源中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最终导致病虫害天敌数量减少,加剧了森林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破坏程度。2)滥用农药。林区管理人员在防治病虫害时,存在长期滥用农药的问题,不但加重了森林病虫害问题,同时随着病虫害抗药性的增加,最终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出现了严重失衡的情况[3]。随着农药种类和用量的增加,很多病虫害对药物产生了抗药性,提高了清除病虫害难度。3)病虫害天敌的严重缺乏。传统的人工造林,忽视了针对原有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不仅严重威胁到了微生物的生长,而且破坏了生态系统,对森林生态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灾害现象频发,使得局部环境发生了变化,不仅削弱了林木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也提供了更加适宜害虫生长的自然环境,而适应病虫害天敌生长的空间在逐步缩减,林情、虫情、水源、鸟类生活习性和自然环境等环境日益恶化加剧,一些病虫害的天敌数量锐减,导致自然界的生物链出现失衡,利用天敌昆虫进行林木病虫害防治,够充分协调森林生态系统的种间关系,使森林生态系统形成稳定的天然的病虫害防治系统,有效节省了病虫害防治成本。
3 应用
3.1 采用多种手段防治病虫害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治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生物工程技术的完善有效提升了林区树木病虫害的防御能力。营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要求管理人员根据林区所在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生态环境等因素分析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引入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才能有效提升林区树种维护管理的效果[4],如利用杂交技术培育优质树苗等。合理运用物理手段与化学手段提高森林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和水平,确保病虫害控制工作的高效开展。此外,林区管理人员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构建完善的病虫害測报制度与系统,不仅实现了随时随地检测森林资源生长情况的目的,而且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为林区管理人员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数据依据。
3.2 选择抗病能力强的种苗
为提高森林抵御病虫害的能力,林区管理人员必须根据本地区的自然条件,选择适应能力较强的种苗,才能保证种苗在当地气候环境下的健康生长。林区管理人员必须在选择种苗前,分析不同种苗抵抗自然条件的能力,严格地按照种苗选择的要求和规范,开展种苗的选育和培育工作,提升种苗对自然条件的抵抗能力与免疫力,充分发挥林区植物多样化的优势,营造良好的林木生长环境。此外,林区管理人员在培育种苗时,应合理采取消毒措施,避免出现新型病虫害类型,威胁树木的健康生长。
3.3 加强病虫害监测
合理运用先进的营林技术,建立完善的森林病虫害监测制度,进一步加大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力度,才能彻底解决林区发生的病虫害问题,保证林木的健康生长。林区管理人员在开展森林病虫害监测工作时,必须严格按照细致化原则,根据病虫害发生初期的隐蔽性和不明显症状,仔细查看树叶的背面等位置,避免因为林区工作人员粗心大意,导致病虫害的蔓延,增加防治病虫害工作的难度。比如,刺蛾类害虫作为林区常见的病虫害之一,其幼虫不仅喜欢食用叶肉,严重者还会吃光树叶、叶柄,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如果管理人员在日常检查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幼虫,不但会导致树木出现死亡,严重的还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对此,林区管理人员应借助无人机从不同的角度开展病虫害检查工作,利用无人机拍摄的高清图片判断树木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树木健康状况出现问题,可随时调整和优化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3.4 建立森林隔离带
林区一旦发生病虫害后,随着食物的持续消耗害虫也会随之迁移,尤其是单一食性的害虫,必须在病虫害暴发的初期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实现有效保护林区资源的目的[5]。例如,个别树木遭遇了病虫害侵袭,其树枝和枯叶就会掉落,为了避免其传播蔓延,工作人员要及時采集销毁;又如在冬季时要加强对树木的保护,考虑到树木缺乏良好的越冬能力,可对树木进行涂白来保证存活率。针对不同的森林区域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隔离带达到保护树木的目标。
3.5 定期修剪树木
为有效降低病虫害对森林资源造成的侵扰,林区管理人员应该合理运用人工养护的方式,遏制可能发生的病虫害。由于人工养护措施在预防森林病虫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林区管理人员必须营造良好的树木生长环境,才能达到有效抑制病虫害的目的。管理人员必须在林木生长的过程中,做好日常的修剪工作,根据树木生长的实际情况,防止虫害发生后影响林木的健康生长。此外,林区管理人员还应定期开展林区的修剪工作,才能及时发现已经被虫害侵染的树木。如果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发现树木被虫害感染,应及时采取修剪的方式去除病枝,然后集中烧毁修剪的病枝,避免因未能有效控制病虫害传播,导致林木病虫害的迅速蔓延。
3.6 科学营造混交林
林区管理人员在开展营林活动时,可根据林区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采取混交林营林方式,将不同品种、种类的树木分为不同的层次种植,才能达到有效降低林区病虫害发生概率的目的。林区管理人员在应用混交林造林模式时,应充分重视不同树木的生长特性与喜好等,合理地调整种植区域的树种,选择免疫力较强的树种开展营林活动,提高营林造林活动的效果。根据林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准确把控不同树种的种植比例,充分发挥混交林的优势,优化和改善病虫害对林木的侵扰,促进造林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为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过程中病虫害发生率,提高林区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林区管理人员在开展营林活动时,应该合理运用混交林管理方式,营造多样化森林资源生态系统,降低林区病虫害发生率,为后期林区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种植人员与管理人员在开展林区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应根据混交林的特点和要求,合理进行林区资源的整合,才能在有效提升混交林树种免疫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林区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优势,提高营林造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4 结语
综上所述,病虫害的发生不但对森林资源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且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了最大限度降低森林病虫害发生后对树木健康生长造成的影响,林区管理人员必须合理运用营林技术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将营林技术与林区生态保护紧密结合在一起,严格地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我国森林资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邵光明,李磊.浅析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1,24(7):71.
[2] 孟凡成.营林技术对森林病虫害防治作用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1):121.
[3] 纪艳风.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有效应用[J].林业科技情报,2021,53(2):77-78.
[4] 朱晓刚.生物防治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种子科技,2021,39(7):90-91.
[5] 简丰良.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分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4):91-92.
(责任编辑:刘宁宁)
摘 要 病虫害问题的频繁出现对森林资源的建设和发展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针对当前我国森林病虫害问题,从种苗选取、生态环境优化、人工养护技术和封闭式培育等方面着手,推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序开展。基于此,对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为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积极建议。
关键词 营林技术;森林病虫害;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4.049
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森林资源在调节气候及预防水土流失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部门必须积极探索和研究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应用的策略,根据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特点,选择健康苗木种植,同时做好森林资源的养护和混交林管理工作,才能在有效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控效果的基础上,降低森林病虫害发生造成的损失,推动我国森林资源建设和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
1 作用
1.1 减少病虫害发生频率
一般情况下,如果林区中林木种植品种过于单一,不仅会导致病虫害发生频率的增加,而且也不利于林区的长远建设和发展。随着营林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通过营造混交林的方式,丰富了林区的生态环境,提高了林木的病虫害抵抗能力,为森林资源的建设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比如,森林资源管理部门,通过将病虫害抵抗能力较弱的树种与病虫害抵抗能力较强的树种混交在一起的方式,对于林木综合管理效果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另外,林区管理人员还应通过定期开展林木种植比例优化工作的方式,丰富林区群落,从而达到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频率的目的,确保林木的健康生长不受影响。
1.2 提升种苗抗病虫害能力
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使得我国人工造林面积也呈现出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由于森林面积增加的同时,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问题则成为了决定人工种植林木能否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虽然大多数林区的工作人员采用的化学药剂提高了病虫害防治的效果,但是化学药剂的频繁使用,不但对林木的健康生长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严重的还会因为化学药剂的过量使用,导致很多病虫害产生了较强的耐药性,影响了病虫害防治效果的提高[2]。而营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则要求林区管理人员从种苗阶段开始,制定科学合理的林木种植与管理策略,定期地对林木浇水施肥、去除杂草,才能在保证种苗健康生长的基础上,增强种苗的抵抗力,促进营林造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全面
提升。
2 森林病虫害发生原因
1)森林系统免疫能力下降。森林病虫害问题日益加重主要是因为原有的生态系统和生态链遭到破坏后,制约了森林资源中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最终导致病虫害天敌数量减少,加剧了森林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破坏程度。2)滥用农药。林区管理人员在防治病虫害时,存在长期滥用农药的问题,不但加重了森林病虫害问题,同时随着病虫害抗药性的增加,最终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出现了严重失衡的情况[3]。随着农药种类和用量的增加,很多病虫害对药物产生了抗药性,提高了清除病虫害难度。3)病虫害天敌的严重缺乏。传统的人工造林,忽视了针对原有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不仅严重威胁到了微生物的生长,而且破坏了生态系统,对森林生态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灾害现象频发,使得局部环境发生了变化,不仅削弱了林木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也提供了更加适宜害虫生长的自然环境,而适应病虫害天敌生长的空间在逐步缩减,林情、虫情、水源、鸟类生活习性和自然环境等环境日益恶化加剧,一些病虫害的天敌数量锐减,导致自然界的生物链出现失衡,利用天敌昆虫进行林木病虫害防治,够充分协调森林生态系统的种间关系,使森林生态系统形成稳定的天然的病虫害防治系统,有效节省了病虫害防治成本。
3 应用
3.1 采用多种手段防治病虫害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治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生物工程技术的完善有效提升了林区树木病虫害的防御能力。营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要求管理人员根据林区所在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生态环境等因素分析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引入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才能有效提升林区树种维护管理的效果[4],如利用杂交技术培育优质树苗等。合理运用物理手段与化学手段提高森林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和水平,确保病虫害控制工作的高效开展。此外,林区管理人员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构建完善的病虫害測报制度与系统,不仅实现了随时随地检测森林资源生长情况的目的,而且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为林区管理人员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数据依据。
3.2 选择抗病能力强的种苗
为提高森林抵御病虫害的能力,林区管理人员必须根据本地区的自然条件,选择适应能力较强的种苗,才能保证种苗在当地气候环境下的健康生长。林区管理人员必须在选择种苗前,分析不同种苗抵抗自然条件的能力,严格地按照种苗选择的要求和规范,开展种苗的选育和培育工作,提升种苗对自然条件的抵抗能力与免疫力,充分发挥林区植物多样化的优势,营造良好的林木生长环境。此外,林区管理人员在培育种苗时,应合理采取消毒措施,避免出现新型病虫害类型,威胁树木的健康生长。
3.3 加强病虫害监测
合理运用先进的营林技术,建立完善的森林病虫害监测制度,进一步加大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力度,才能彻底解决林区发生的病虫害问题,保证林木的健康生长。林区管理人员在开展森林病虫害监测工作时,必须严格按照细致化原则,根据病虫害发生初期的隐蔽性和不明显症状,仔细查看树叶的背面等位置,避免因为林区工作人员粗心大意,导致病虫害的蔓延,增加防治病虫害工作的难度。比如,刺蛾类害虫作为林区常见的病虫害之一,其幼虫不仅喜欢食用叶肉,严重者还会吃光树叶、叶柄,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如果管理人员在日常检查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幼虫,不但会导致树木出现死亡,严重的还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对此,林区管理人员应借助无人机从不同的角度开展病虫害检查工作,利用无人机拍摄的高清图片判断树木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树木健康状况出现问题,可随时调整和优化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3.4 建立森林隔离带
林区一旦发生病虫害后,随着食物的持续消耗害虫也会随之迁移,尤其是单一食性的害虫,必须在病虫害暴发的初期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实现有效保护林区资源的目的[5]。例如,个别树木遭遇了病虫害侵袭,其树枝和枯叶就会掉落,为了避免其传播蔓延,工作人员要及時采集销毁;又如在冬季时要加强对树木的保护,考虑到树木缺乏良好的越冬能力,可对树木进行涂白来保证存活率。针对不同的森林区域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隔离带达到保护树木的目标。
3.5 定期修剪树木
为有效降低病虫害对森林资源造成的侵扰,林区管理人员应该合理运用人工养护的方式,遏制可能发生的病虫害。由于人工养护措施在预防森林病虫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林区管理人员必须营造良好的树木生长环境,才能达到有效抑制病虫害的目的。管理人员必须在林木生长的过程中,做好日常的修剪工作,根据树木生长的实际情况,防止虫害发生后影响林木的健康生长。此外,林区管理人员还应定期开展林区的修剪工作,才能及时发现已经被虫害侵染的树木。如果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发现树木被虫害感染,应及时采取修剪的方式去除病枝,然后集中烧毁修剪的病枝,避免因未能有效控制病虫害传播,导致林木病虫害的迅速蔓延。
3.6 科学营造混交林
林区管理人员在开展营林活动时,可根据林区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采取混交林营林方式,将不同品种、种类的树木分为不同的层次种植,才能达到有效降低林区病虫害发生概率的目的。林区管理人员在应用混交林造林模式时,应充分重视不同树木的生长特性与喜好等,合理地调整种植区域的树种,选择免疫力较强的树种开展营林活动,提高营林造林活动的效果。根据林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准确把控不同树种的种植比例,充分发挥混交林的优势,优化和改善病虫害对林木的侵扰,促进造林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为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过程中病虫害发生率,提高林区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林区管理人员在开展营林活动时,应该合理运用混交林管理方式,营造多样化森林资源生态系统,降低林区病虫害发生率,为后期林区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种植人员与管理人员在开展林区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应根据混交林的特点和要求,合理进行林区资源的整合,才能在有效提升混交林树种免疫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林区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优势,提高营林造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4 结语
综上所述,病虫害的发生不但对森林资源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且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了最大限度降低森林病虫害发生后对树木健康生长造成的影响,林区管理人员必须合理运用营林技术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将营林技术与林区生态保护紧密结合在一起,严格地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我国森林资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邵光明,李磊.浅析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1,24(7):71.
[2] 孟凡成.营林技术对森林病虫害防治作用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1):121.
[3] 纪艳风.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有效应用[J].林业科技情报,2021,53(2):77-78.
[4] 朱晓刚.生物防治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种子科技,2021,39(7):90-91.
[5] 简丰良.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分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4):91-92.
(责任编辑:刘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