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群体。这些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关爱和温暖,在德育或者人格方面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说谎、欺凌弱小、孤僻自闭、冷漠等。这些问题使得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呈现一定的困境,亟待突围。
1.家庭德育缺位
亲子教育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其对于儿童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情感、道德认知与道德体验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很少能够回家团聚,只得将子女交给隔代亲人照料,在亲子教育方面是缺位的。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迅速、道德认知建立的关键时期,此时亲子教育缺位,会导致家庭德育的缺位。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不能相见,缺乏安全感,人际关系冷淡,身心发展和道德认知也会遇到诸多的问题。
2.学校德育弱化
学校是学生德育的主阵地,应该担负起一定的德育责任,尤其是对留守儿童,更是要强化德育工作。然而很多农村学校对德育的认识不足,认为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使学生考上好的初中、高中、大学,因此为了追求升学率,常常会弱化德育工作,德育形式单一,仅限于课堂内的德育说教,将德育与思想品德完全等同,除此之外较少开展德育活动。
3.家校联动薄弱
德育的主阵地是学校,但是这并不等于学校负有学生德育的全部责任,因为学生的生活环境除了学校,更多的是家庭,家庭中的德育和学校中的德育互相融合,强化联动,才能使学生处于一个系统的、良好的德育氛围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然而当前在农村地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动相当薄弱,家校合作几近于无,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势必呈现出困境。
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身上的德育问题,需要家长引起重视,学校强化德育工作,同时更需要家长与学校的联动与沟通。
1.家长自身引起重视
当前,留守儿童问题层出不穷,家长自身应该引起重视。
首先,在选择外出务工之前,要慎重考虑子女的教育问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将子女留在身边,给子女良好的教育。
其次,外出务工之后,一定要保持与子女的沟通和交流,在沟通和交流中给子女关爱和温暖。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沟通工具越来越多样化,家长可以通过电话、微信、QQ等与子女进行交流,及时把握子女的思想状况,发现子女出现的问题,加以引导。
第三,要保持与老师和监护人的沟通,向老师和临时监护人多了解孩子的学习方面的情况和生活方面的情况,了解孩子的方方面面。通过这些行动,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
2.丰富学校德育形式
当前农村学校的德育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参与的热情并不高涨。为了改善当前的德育困境,实现德育突围,学校方面需要不断地增进认识,并且丰富德育形式,吸引留守儿童的积极参与。
比如,普通儿童在过节时都会有父母陪在身边,十分温暖、温馨。但是留守儿童在过节时却比较孤单,而且更容易思念自己的父母。为此,教师可以利用节日契机,来组织留守儿童参与相应主题的德育活动。比如,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但是留守儿童却无法与父母团圆。为了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亲情,感受到爱,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气氛,可以组织班内的留守儿童一起来制作月饼,并一起将亲手制作的月饼,送到村里的孤寡老人或者贫困户家中,与他们一起过节。如此一来,留守儿童不仅不会感觉到孤单,还能够用自己的行为去温暖他人,关爱他人,感受到大爱的力量。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创造力无限,为了让德育更为深入留守儿童内心,我们可以组织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来编德育小话剧。教师设置一个主题,由班内的留守儿童来编演小话剧,再由教师进行指导,形成比较成熟的作品。在班级联欢会、校级联欢会上,都可以拿出来演出,一方面能够促进留守儿童的德育认知,一方面也丰富了留守儿童的业余生活,并且增强了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3.强化家校双向沟通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种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
的确是这样,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本就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对于学生的品德教育,更是受到了来自双方的共同影响。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在未来的成长中不容易改变,儿童阶段是教育的敏感时期,每个儿童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对人生的道路有巨大的影响,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进行共同引导和开发。
为此,学校和家庭应该强化双向沟通,学校德育应该不断向家庭延伸,发挥自身的优势,调动家庭的力量,共同来完成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当然,对于留守家庭来说,家长在德育方面的缺位,使得家校雙向沟通困难重重,阻碍重重。所以,教师应该更多地去关注如何来调动和发挥家长的作用。
那么如何强化家校双向沟通呢?一方面,要强化与留守儿童父母的沟通,虽然他们远在异地,但是依然需要担负起子女的教育任务,其需要获知子女在校的表现,出现的问题等。一旦出现某些问题,教师与家长沟通,家长则需及时与孩子取得联系,进行劝说。另一方面,也要强化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沟通。多数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都是祖父母,他们有很繁重的家务和农活,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不足,所以教师应该与留守儿童监护人加强沟通,利用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告知孩子的在校表现,并强调在家庭中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使留守儿童监护人摆正认识。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事关留守儿童个人的健康成长,而且还关乎众多的家庭,更事关国家、社会的未来。为了国家的未来和明天,家长和教师,以及全社会,都应该行动起来,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共同创造一个幸福安康的和谐社会。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困境
1.家庭德育缺位
亲子教育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其对于儿童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情感、道德认知与道德体验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很少能够回家团聚,只得将子女交给隔代亲人照料,在亲子教育方面是缺位的。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迅速、道德认知建立的关键时期,此时亲子教育缺位,会导致家庭德育的缺位。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不能相见,缺乏安全感,人际关系冷淡,身心发展和道德认知也会遇到诸多的问题。
2.学校德育弱化
学校是学生德育的主阵地,应该担负起一定的德育责任,尤其是对留守儿童,更是要强化德育工作。然而很多农村学校对德育的认识不足,认为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使学生考上好的初中、高中、大学,因此为了追求升学率,常常会弱化德育工作,德育形式单一,仅限于课堂内的德育说教,将德育与思想品德完全等同,除此之外较少开展德育活动。
3.家校联动薄弱
德育的主阵地是学校,但是这并不等于学校负有学生德育的全部责任,因为学生的生活环境除了学校,更多的是家庭,家庭中的德育和学校中的德育互相融合,强化联动,才能使学生处于一个系统的、良好的德育氛围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然而当前在农村地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动相当薄弱,家校合作几近于无,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势必呈现出困境。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突围
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身上的德育问题,需要家长引起重视,学校强化德育工作,同时更需要家长与学校的联动与沟通。
1.家长自身引起重视
当前,留守儿童问题层出不穷,家长自身应该引起重视。
首先,在选择外出务工之前,要慎重考虑子女的教育问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将子女留在身边,给子女良好的教育。
其次,外出务工之后,一定要保持与子女的沟通和交流,在沟通和交流中给子女关爱和温暖。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沟通工具越来越多样化,家长可以通过电话、微信、QQ等与子女进行交流,及时把握子女的思想状况,发现子女出现的问题,加以引导。
第三,要保持与老师和监护人的沟通,向老师和临时监护人多了解孩子的学习方面的情况和生活方面的情况,了解孩子的方方面面。通过这些行动,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
2.丰富学校德育形式
当前农村学校的德育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参与的热情并不高涨。为了改善当前的德育困境,实现德育突围,学校方面需要不断地增进认识,并且丰富德育形式,吸引留守儿童的积极参与。
比如,普通儿童在过节时都会有父母陪在身边,十分温暖、温馨。但是留守儿童在过节时却比较孤单,而且更容易思念自己的父母。为此,教师可以利用节日契机,来组织留守儿童参与相应主题的德育活动。比如,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但是留守儿童却无法与父母团圆。为了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亲情,感受到爱,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气氛,可以组织班内的留守儿童一起来制作月饼,并一起将亲手制作的月饼,送到村里的孤寡老人或者贫困户家中,与他们一起过节。如此一来,留守儿童不仅不会感觉到孤单,还能够用自己的行为去温暖他人,关爱他人,感受到大爱的力量。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创造力无限,为了让德育更为深入留守儿童内心,我们可以组织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来编德育小话剧。教师设置一个主题,由班内的留守儿童来编演小话剧,再由教师进行指导,形成比较成熟的作品。在班级联欢会、校级联欢会上,都可以拿出来演出,一方面能够促进留守儿童的德育认知,一方面也丰富了留守儿童的业余生活,并且增强了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3.强化家校双向沟通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种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
的确是这样,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本就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对于学生的品德教育,更是受到了来自双方的共同影响。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在未来的成长中不容易改变,儿童阶段是教育的敏感时期,每个儿童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对人生的道路有巨大的影响,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进行共同引导和开发。
为此,学校和家庭应该强化双向沟通,学校德育应该不断向家庭延伸,发挥自身的优势,调动家庭的力量,共同来完成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当然,对于留守家庭来说,家长在德育方面的缺位,使得家校雙向沟通困难重重,阻碍重重。所以,教师应该更多地去关注如何来调动和发挥家长的作用。
那么如何强化家校双向沟通呢?一方面,要强化与留守儿童父母的沟通,虽然他们远在异地,但是依然需要担负起子女的教育任务,其需要获知子女在校的表现,出现的问题等。一旦出现某些问题,教师与家长沟通,家长则需及时与孩子取得联系,进行劝说。另一方面,也要强化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沟通。多数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都是祖父母,他们有很繁重的家务和农活,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不足,所以教师应该与留守儿童监护人加强沟通,利用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告知孩子的在校表现,并强调在家庭中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使留守儿童监护人摆正认识。
三、结语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事关留守儿童个人的健康成长,而且还关乎众多的家庭,更事关国家、社会的未来。为了国家的未来和明天,家长和教师,以及全社会,都应该行动起来,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共同创造一个幸福安康的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