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与探究性学习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zhaozhi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案自学、以案导学、合作探究和巩固练习是这种教学模式采用的四个关键环节。在实际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学生特点、自身教学习惯进行灵活地运用,只要坚持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配合这一核心理念,就一定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小学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学案导学”;数学教学;小学
  一、 引言
  近年来,“学案导学”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广泛关注,它注重教师的“教”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结合,对提高课堂有效性,改善课堂教学结构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对“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求课堂主角由教师转变为学生,课堂教学重心也由教师的“一言堂”转变为师生合作学习,其中,“学案”发挥着沟通师生之间教学关系的纽带作用,从而使得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的交流得到增强,课堂也变得更加民主。因此,对“学案导学”与探究性学习模式进行探究是非常重要的。
  二、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顾名思义,“学案导学”是指“学案”与“导学”的有机融合。传统教案的形成主要是由教师的“导学”所构成,而“学案”的形成是在教案形成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的“探究”。因此,“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指的是以“学案”为媒介,学生探究性学习与教师导学相互配合,实现教学有效性提高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自我价值与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其特征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体现“教”、“学”相互配合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的重心也由传统的教师单方面的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转变为教师教学引导与学生探究性学习相配合。借助学案,教师对学生进行组织和引导,而学生更主要的是展开探究性学习,因此,“教”、“学”双主动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之一。两方面都处于主动状态,相互碰撞和交流的几率就高,互动性就强,“教学相长”的效果也就会高。
  (二) 体现“先学后教”思想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更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给予学生学习思路,鼓励学生借助已掌握的知識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如此一来,学生的课堂学习就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自主地获取,并在此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有效地培养和提升。
  在这种模式的教学中,课前教师一般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合适的学案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开展学习。如果学习中遇到相关问题,可记录下来在上课时提出。进入正式课堂后,教师不是像传统的教学那样直接开讲,而是先了解学生对学案的执行情况,让学生把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然后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和学生一起解决学案学习中的具体问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先学,教师后教,课堂上只需解决学生不懂的内容,而对学生已掌握的内容不需再重复,节省了课堂时间,确保了课堂全部时间都是探索问题的时间。
  (三) 体现差异化教学理念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可以按照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学案进行设计,同时,可以将学案划分为不同的部分。这样一来,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特点对学习层次进行自主选择,从而实现了层次化教学,避免了“吃不了”或“吃不饱”教学现象的产生。
  根据学生对学案的学习情况,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做到教学上的有的放矢,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更有利于提升教学的效益。
  三、 “学案导学”与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操作
  (一) 明确章节学习目标
  任何学习活动都不能盲目,而应当有既定的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明确的方向,才会按目标制定相应的计划和采取适当的方法。学案导学的执行中,学习和教学的目标都要明确。
  明确章节学习目标是“学案导学”的第一步。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要根据教材内容以及课时教学特点,针对每学时制定出一个学案,并对每章节的学习目标进行明确。教师在正式授课前,应该要求学生对新课程内容进行预习,并将其中涉及的基础知识点、重要知识点和难点以提纲的形式下放到学生手中,从而使得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章可循,明晰新课程内容,进而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也有效地增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目的性。比如,教师在讲授《小数的初步认识》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该章节的学习的目标,比如,通过学习和观察,了解并掌握小数的含义,小数的读、写方法;理解后面加单位(“米”、“元”)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含义。
  (二) 探究解答学案知识点
  教师在布置好学案任务之后,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结构,进行探究性学习,并对教材和学案中涉及的问题进行解答,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独立思考、探究学习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教学主导和引导的工作,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对新课程内容展开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比如,教师在讲授《简易方程》这一章节时,所涉及主要的探究性学习内容包含以下两点:(1)通过课前预习,掌握方程的含义,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够通过对等式基本性质的利用对简易方程进行求解。(2)创设基础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比如,甲乙两辆汽车同向而行,甲车距离乙车10km,已知乙车以65km/h的速度向前行驶,经过2h甲乙两车相遇,问甲车的行驶速度。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结合新课程中预习的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最终让学生求出得数,实现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
  (三) 探究合作,解答疑惑
  “学案导学”教学中,学生不能单枪匹马,而应该合作探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各小组注意在学习能力上强弱搭配,确保各个小组均能有效推动学习进度。这样的合作探究,一方面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另一方面也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经过合作探究学习之后,学案中的相关问题就可能得到更多的解决,为课堂节省出更多的可利用的时间。
  另外,除了强调学生间的合作,还要注意师生间的合作。“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虽然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但也不是完全忽视教师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做好引导工作,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学生之间存在的一些共性疑惑进行精讲,帮助学生解决心中的疑惑。比如,在学习四则运算法则的时候,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作以下总结:在解决同级运算问题时,从左至右,依次计算;在涉及异级运算问题时,要先乘除、后加减、括号内的优先计算。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具体运算实例进行详细的讲解,加强学生对运算法则的认识和理解。
  (四) 课后习题层次化设计,巩固练习
  作为“学案导学”的最后一环,课后习题的设计应该紧紧围绕教材和学案内容以及教学任务进行。教师在设计课后练习题时,要注意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使学生由此入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以及由未知到有知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巩固练习要趁热打铁,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不仅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消化与巩固,而且还可以使教师立即就能够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以便纠正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未来小学数学教学中必将得到广泛地应用和推广。学案自学、以案导学、合作探究和巩固练习是这种教学模式采用的四个关键环节。在实际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学生特点、自身教学习惯进行灵活地运用,只要坚持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配合这一核心理念,就一定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小学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参考文献:
  [1]言运学.小学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与探究性学习探究[J].科教文汇,2012,(06):104-105.
  [2]陈惠琼.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与生本探究性学习初探[J].读与算:教育导刊,2014,(11):190.
  [3]李建业.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案导学与探究性学习[J].教育教学论坛,2012,(06):218-219.
其他文献
现行高级中学英语课本第二册(A)单位第三单元Word Study(P.24)中有这样一种特殊的句型:A is to B what C is to D,并提供了一个例子和六个句子让学生选词填空,大多数学生和老
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启动,疾风骤雨般在我国信息闭塞、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山区掀起了一场教育信息化的革命。远程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的教育教学
摘要:通过反思,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提升教与学的效率。在小学阶段,针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渗透反思思维训练,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而在成长之中不断养成反思自己、完善自己的优良品质。合理的渗透,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并非随意的渗透都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只有通过正确的方式,找到合理的方向,才能够让渗透促进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反思意识;培养;渗透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