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0个选题,9746人的共同努力,用时76天,横跨28个省市自治区拍摄……近日在湖南卫视播出的系列短剧《理想照耀中国》,采用单元剧的形式,以建党百年间不同时期的40组人物和闪光故事,展现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年来的动人故事。
在这部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策划组织创作的主题重点作品中,总导演傅东育、总编剧梁振华及创作团队,以差异化创作手法破题,描绘了一幅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画卷。剧集播出后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截至5月22日,新浪微博话题#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阅读量24.5亿,讨论量1687.3万。
差异化视角展现不同人物风貌
2020年8月,《理想照耀中国》在全网范围内进行选题征集。傅东育接手创作时,选题库已经拥有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民族伟大复兴4个时期的46个原型故事,主创团队需从中挑选40个故事,自寻破题角度。
如何破题是主创团队遇到的首个创作难题。40位性格迥异的人物,事迹横跨百年,主题更是各不相同,他们或以祖国独立为理想,或以民族富强为指向,还有的为人民健康服务、为航天梦而奋斗……但他们的最终目标都是中国人民美好幸福的生活。在这一共同主题下,不同人物故事的呈现形式就成为破题关键。
吃透原型故事后,傅东育和梁振华共同为团队定下破题规则:对于知名的、特殊的人物原型,要规避他的高光时刻,关注他成为典型人物的转折点,书写其人生高潮来临前的变奏;对于观众相对陌生的原型人物,则必须展现他的高光时刻。此外,无论是哪位人物,都要找到他们理想、信仰的情感依据,并以此贯穿故事始终。“总之,一切创作都围绕人物和人物关系展开。主题创作也不能例外。”傅东育强调。
剧中,讲述“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单元,通过物资匮乏时代,患有低血糖的邓稼先和冰糖之间的故事,侧面展现人物事迹;《磊磊的勋章》单元,浓墨重彩地展现“奥运冠军磨刀石”刘磊磊的辉煌经历,实际上也构成了“为奉献者授勋”的效果。梁振华表示,表达的对象不一样,行事风格和审美尺度也会不一样。
“经常有人说内容决定形式,或者内容为主、形式为辅。但我想说内容和形式其实是一体的。”梁振华称,“因为是单元剧,在这部作品中,团队将很多在别的作品里表达不了的念头、想法全部施展了出来,希望能够以此为观众展现不同的人物风貌。”
30分钟“高浓度”
书写典型人物故事
开播后,《理想照耀中国》独特的单元剧形式,每集30分钟左右的中视频样态,吸引了观众的关注。30分钟浓缩一个时代的典型人物,每集故事更为紧凑、台词更为精练,而贯穿全剧的浪漫写意风格成为统一的艺术基调。
“在研究原型故事的过程中,我感觉25—30分钟的体量恰恰可以搭配更精巧的结构。如果每个单元都是不同类型的、风格化的,一定能让观众有很强的新鲜感。” 傅东育说道。
这种创作思路并非在创作上做减法,反而增加了每个故事的情感浓度和叙事密度。创作者一方面需要保证作品的多元化叙事视角,另一方面要从小切口进入,讲述大情怀和大历史。用梁振华的话来说,就是“单集内容要像一滴墨或者一滴血,不能是一滩白水”。
这种创作形式也造就了不同单元的不同风格特色。后续播出的《秀才遇到兵》单元属于轻喜剧风格,戏剧张力十足;《叛逆者》在谍战叙事中展现渣滓洞烈士风骨;《你的眼神》以犯罪片元素展现保护动物主题。梁振华表示,40个故事并非单一的调性,它们既有表现主义,也有诗歌般的象征主义,是非常浪漫的创作态度。
对于《理想照耀中国》的整体风格,傅东育表示,该剧各单元短小精干,從小切口体现大背景、展现新形态,同时感动人心,把理想落到实处,在戏剧形态上“形而下,不要形而上”,体现戏剧化的真实性和编织感,通过接地气的人物呈现,引发年轻人共情,告诉当代年轻人应该设定的目标和方向。
单元导演和选题的碰撞
傅东育将作品获得热议归功于15个导演团队和20多位编剧的共同努力。总编剧梁振华进组后,迅速组建起20多人的编剧团队,对46个原型故事深入学习、研究并走访,重审原始剧本,为整部作品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导演傅东育经过一个月的密集“面试”,挑选出由王元、王为、王硕、毛溦、曲江涛、刘国彤、金晔、周涤非、郑世龙、赵小鸥、赵小溪、洪泠、姚铂、郭廷波、韩可一、焦永亮等16人组成的15个导演团队。
“导演一定要有想法,懂这个题材的意义,对这个题材有热情。”这是傅东育组建团队时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故事和导演的搭配上,剧组给予了导演很大的选择权。每位导演可以根据自身对原型人物的理解提交5个目标选题,最终分配拍摄任务时,可以保证每位导演至少有2个故事是自己主动想拍的。
正因如此,导演和选题之间才产生了奇妙碰撞,浓烈的个人创作风格在作品中显现出来。比如,偏爱边疆题材的导演王硕拍摄了《家是玉麦 国是中国》《我们的乌兰牧骑》《白骏马》三个单元。这三个故事背景分别是西藏、内蒙古和新疆,包圆了整部作品中的三个边疆题材。在以战地记者方大曾为主角的《我是小方》中,导演王为坚持用“一镜到底”的技巧表现方大曾的一天;《纽扣》中,导演郑世龙为了表现改革开放之初温州街头的市井气,在常州改造了一条年代感十足的街道……
“我常跟导演们开玩笑说,作为总导演,我有躺赢的感觉。”傅东育感慨,“如果说《理想照耀中国》还算成功,首先要归功于各位导演准确的选择,也说明我们的方法是对的。是这些年轻导演们的热情、付出,支撑起了这部剧。”
在这部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策划组织创作的主题重点作品中,总导演傅东育、总编剧梁振华及创作团队,以差异化创作手法破题,描绘了一幅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画卷。剧集播出后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截至5月22日,新浪微博话题#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阅读量24.5亿,讨论量1687.3万。
差异化视角展现不同人物风貌
2020年8月,《理想照耀中国》在全网范围内进行选题征集。傅东育接手创作时,选题库已经拥有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民族伟大复兴4个时期的46个原型故事,主创团队需从中挑选40个故事,自寻破题角度。
如何破题是主创团队遇到的首个创作难题。40位性格迥异的人物,事迹横跨百年,主题更是各不相同,他们或以祖国独立为理想,或以民族富强为指向,还有的为人民健康服务、为航天梦而奋斗……但他们的最终目标都是中国人民美好幸福的生活。在这一共同主题下,不同人物故事的呈现形式就成为破题关键。
吃透原型故事后,傅东育和梁振华共同为团队定下破题规则:对于知名的、特殊的人物原型,要规避他的高光时刻,关注他成为典型人物的转折点,书写其人生高潮来临前的变奏;对于观众相对陌生的原型人物,则必须展现他的高光时刻。此外,无论是哪位人物,都要找到他们理想、信仰的情感依据,并以此贯穿故事始终。“总之,一切创作都围绕人物和人物关系展开。主题创作也不能例外。”傅东育强调。
剧中,讲述“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单元,通过物资匮乏时代,患有低血糖的邓稼先和冰糖之间的故事,侧面展现人物事迹;《磊磊的勋章》单元,浓墨重彩地展现“奥运冠军磨刀石”刘磊磊的辉煌经历,实际上也构成了“为奉献者授勋”的效果。梁振华表示,表达的对象不一样,行事风格和审美尺度也会不一样。
“经常有人说内容决定形式,或者内容为主、形式为辅。但我想说内容和形式其实是一体的。”梁振华称,“因为是单元剧,在这部作品中,团队将很多在别的作品里表达不了的念头、想法全部施展了出来,希望能够以此为观众展现不同的人物风貌。”
30分钟“高浓度”
书写典型人物故事
开播后,《理想照耀中国》独特的单元剧形式,每集30分钟左右的中视频样态,吸引了观众的关注。30分钟浓缩一个时代的典型人物,每集故事更为紧凑、台词更为精练,而贯穿全剧的浪漫写意风格成为统一的艺术基调。
“在研究原型故事的过程中,我感觉25—30分钟的体量恰恰可以搭配更精巧的结构。如果每个单元都是不同类型的、风格化的,一定能让观众有很强的新鲜感。” 傅东育说道。
这种创作思路并非在创作上做减法,反而增加了每个故事的情感浓度和叙事密度。创作者一方面需要保证作品的多元化叙事视角,另一方面要从小切口进入,讲述大情怀和大历史。用梁振华的话来说,就是“单集内容要像一滴墨或者一滴血,不能是一滩白水”。
这种创作形式也造就了不同单元的不同风格特色。后续播出的《秀才遇到兵》单元属于轻喜剧风格,戏剧张力十足;《叛逆者》在谍战叙事中展现渣滓洞烈士风骨;《你的眼神》以犯罪片元素展现保护动物主题。梁振华表示,40个故事并非单一的调性,它们既有表现主义,也有诗歌般的象征主义,是非常浪漫的创作态度。
对于《理想照耀中国》的整体风格,傅东育表示,该剧各单元短小精干,從小切口体现大背景、展现新形态,同时感动人心,把理想落到实处,在戏剧形态上“形而下,不要形而上”,体现戏剧化的真实性和编织感,通过接地气的人物呈现,引发年轻人共情,告诉当代年轻人应该设定的目标和方向。
单元导演和选题的碰撞
傅东育将作品获得热议归功于15个导演团队和20多位编剧的共同努力。总编剧梁振华进组后,迅速组建起20多人的编剧团队,对46个原型故事深入学习、研究并走访,重审原始剧本,为整部作品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导演傅东育经过一个月的密集“面试”,挑选出由王元、王为、王硕、毛溦、曲江涛、刘国彤、金晔、周涤非、郑世龙、赵小鸥、赵小溪、洪泠、姚铂、郭廷波、韩可一、焦永亮等16人组成的15个导演团队。
“导演一定要有想法,懂这个题材的意义,对这个题材有热情。”这是傅东育组建团队时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故事和导演的搭配上,剧组给予了导演很大的选择权。每位导演可以根据自身对原型人物的理解提交5个目标选题,最终分配拍摄任务时,可以保证每位导演至少有2个故事是自己主动想拍的。
正因如此,导演和选题之间才产生了奇妙碰撞,浓烈的个人创作风格在作品中显现出来。比如,偏爱边疆题材的导演王硕拍摄了《家是玉麦 国是中国》《我们的乌兰牧骑》《白骏马》三个单元。这三个故事背景分别是西藏、内蒙古和新疆,包圆了整部作品中的三个边疆题材。在以战地记者方大曾为主角的《我是小方》中,导演王为坚持用“一镜到底”的技巧表现方大曾的一天;《纽扣》中,导演郑世龙为了表现改革开放之初温州街头的市井气,在常州改造了一条年代感十足的街道……
“我常跟导演们开玩笑说,作为总导演,我有躺赢的感觉。”傅东育感慨,“如果说《理想照耀中国》还算成功,首先要归功于各位导演准确的选择,也说明我们的方法是对的。是这些年轻导演们的热情、付出,支撑起了这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