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脸面”不能违背民生冷暖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an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美低劣、功能性欠缺、耗费公帑的地标性工程依然为数不少
  与机场、火车站一样,高速公路出入口通常被视为当地的“脸面”。榆中县在北入口建设两座相距不足500米的高达28米、宽达145米的秦汉仿古城门、一座大型雕塑以及两个远离居住区的景观广场,投入资金6200万元,平均造价达3425元/平方米,其开销占该县全年主要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韩城市在西禹高速韩城出入口景观提升工程建设中,刻意追求“鲤鱼跃龙门”的形象效果,建设超大体量的假山跌瀑、人造水系及亮化工程,总投资1.9亿元,其中,无实用功能的假山造价高达2000元/平方米。该项目景观工程盲目照抄南方地区造景手法,与北方城市地理环境和整体风貌极不协调。
  “脸面”虽重要,但终究只是一张皮。在形象工程上消耗过多资源,难免影响更重要的民生项目。最近,住建部通报的这两个地方,经济都不算阔绰,榆中县还属于国家贫困县,却举债在城市出入口“造景”“造门”。“政绩观”看不见摸不着,但投射到某项具体工作当中,却能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好与坏、正与歪。豪华“景观秀”的背后,显然是浮华的“政绩观”在作祟。
  地标性工程怎么建、建成什么样的问题,已成为检查地方政府施政理念和决策能力的重要窗口。前些年,中央就批评过一些地方搞“奇奇怪怪的建筑”。现在看来,审美低劣、功能性欠缺、耗费公帑的地标性工程依然为数不少。
  ●媒体评点:或许,这两地大肆“造门”“造景”,初衷是为了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颜值”,让城市对外更有美誉度和吸引力。但在群众的心里,城市的美丽与魅力,不在于一门一景的渲染,而在于民生的温度与文化的厚度。这种过分追求视觉效果且耗费巨资的“景观秀”,无疑與人民群众的期盼严重脱节。(《中国纪检监察报》)
  ◎话题拓展:豪华与浮华;脸面与里子;民生温度与文化厚度;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和发展观……
  (资料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澎湃新闻等)
  编辑/华放 关晓星
其他文献
冬深,夜归人群的熙攘往来中,一位骑着三轮车的女人,穿戴严实,难掩一日劳作后的疲惫。她的一只手捧着一束百合,那团白,如月华,又如清辉,暮色中惊人眼目。借着那团皎白,女人的眉目也明晰起来:那是一副波平浪静的面孔,有过岁月深耕过的痕迹,却无惧无畏,万山如夷。  即便被生活覆以困頓与劳乏,但心中仍须怀有美好。这种对美好和温暖的参与,便是对生活意义的采掘。而这种权利,人皆有之。  一日之晨,常能早早唤醒我,
执刀直冲,线条苍劲有力;断而再起,笔势老辣自如。  年幼的我趴在书桌上,看爸爸握着刻刀,眉头微蹙,细长尖利的刀口滑过平滑的石面,留下浅浅的痕迹。白色的粉末积在两旁,吹一口气,便消散了,像一声叹息消逝在风里。  “丫头,帮爸爸拿下印泥。”  我屁颠屁颠去拿来印泥。看爸爸用刷子清理了石粉,小心地蘸满,又轻轻落在纸上。饱满而热烈的红,浅淡而沉稳的白,落在纸面上,像是一支在你的心底缓缓淌过的筝曲。然后,他
适用主题:认知差异;眼界决定境界;认识自我;知识更新……  如果你问我,上大学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想应该是:世界远比想象的大。  上大学之前,我一直生活在湖南。在我小时候,橘子洲头、韶山、花明楼、岳阳楼,以及隔壁省的井冈山、萍乡等等,都是春游的当然选择,大家也以此为豪。再长大一点,又有无数长辈、无数报纸杂志上的文章在教导:中国革命中湖南人居功至伟,湖南人杰地灵,自古“敢为天下先”。凡此种种,都让我
如今的我坐在电视机前,满怀着激动和自豪收看着风靡全国的纪录片——《航拍中国》,欣赏着这千年古国的绚丽多姿。  当飞机在海南上空盘旋,碧蓝壮阔的海洋与万里无云的天空相映成辉,零零散散的海鸥从海的彼岸飞翔而来。这,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国。飞机向北飞行,来到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苏杭,西湖美景仙气缭绕,让我瞬时想起了许仙白娘子的传说;还有那秀美如画古香古色的苏州园林,让我不禁感叹古代工匠的鬼斧神工;
最近,高晓松在综艺节目里,分享了他和朴树之间的一个小故事。早年间,国内有一段时间唱片业特别不景气,高晓松又因为去国外学习,在行业内过气了。高晓松曾厚着脸皮,主动跑到音乐公司寻求合作,但都没有得到好的结果。  实在混不下去了,只好先向朋友借点钱过渡一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朴树,因为高晓松认为朴树人很真实。于是高晓松找到朴树,想借15万元。  樸树不爱说话,就回两字:账号。紧接着高晓松就收到朴树打过来的
静 默  读过一首诗,写的是雪。关于在纷纷扬扬的雪中,一张张熟悉又陌生的脸浮现又消失的间断回忆;关于在雪闪亮的寒意中,想起《大屠杀》的恍惚的思绪。  最后的一句是:“那一年我3岁,母亲抱着我,院子里有一棵树。后来我们不住在那里,母亲在1982年死去。”像轻轻的一声叹息。  最强烈的感动,如同风暴的中心,不是呼啸倾诉,而是奇异的静默。  寂静中爆发出来的凄厉声响,和凄厉的声音消失之后的无边寂静,都会
2018年12月18日,世界顶尖学术期刊英国《自然》周刊发布了2018年度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位居榜首的是年仅22岁、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的中国学生曹原。  早在2018年3月5日,让全世界学者都望尘莫及的《自然》,竟然一天之内连续刊登了两篇以曹原为第一作者的石墨烯超導的重磅论文。这是该杂志创刊149年历史上的首次。曹原也成了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该杂志发表论文的最年轻的中国学者。  曹原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生命对每个人也只有一次,如何让短暂的人生过得有声有色,取决于一个人对待时间的态度。  有些人视时间如流沙,大肆挥霍,迷醉于灯红酒绿中。他们过着平静如水的佛系生活,思想上没有更高境界的追求,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美其名曰“幸福安逸”。如此温水煮蛙式波澜不惊的人生,心安理得,却蹉跎了人生,自我放弃“一切皆有可能”的梦想,沦落到“泯然众人焉”,实在辜负了大好年华。  而
让善意者敢见义勇为,应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和潜在意识  近日,一名安徽籍男子在武汉街头行走时,突发脑出血跌坐在地,5名大学生拍照取证后救人。此举在网络上引发争议。有网友为5名学生的行为点赞,认为这样挺好的,既保护了自己,又做了好事。也有网友认为,做点好事都需要留证据,未免太矫情。  诚然,在很多人那里,助人为乐、扶起摔倒的陌生人是一種道德自觉,是我们这个社会弥足珍贵的财富。然而纵观当下,好心人施救遭遇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姜夔《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  读姜夔的词,突然被这句“少年情事老来悲”戳中了心窝。一时间唏嘘不已。  少年,情事,老来,悲。  这是一首写元夕,也就是元宵节的诗词。  古人喜欢观灯。兴许是古代物质生活实在匮乏,可用于欢愉的事物少之又少,一众诗人才会写尽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