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必须在“导”上倾思,“学”上倾心,“评”上倾情,“练”上倾力。
【关键词】引导;指导;自主合作探究;评析;训练
【作者简介】张希勋(1967- ),男,汉族,1987年参加工作,小学高级教师。
要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我认为应该以精准的“导”、自主的“学”、激情的“评”和扎实的“练”为抓手,高效达成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一、在“导”上倾思
一是目标引导要精准。教师在深钻教材、研究学情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要用“外显性”、“可测性”的行为动词,准确的表示出各个知识点所应达到的学习水平层次,不能用“内隐体验”动词来描述,否则展示的教学目标就模糊不清,不易检测、无法操作。另外制定展示的教学目标的水平层次要与课程标准要求一致,不可随意拔高或降低。学习目标的设置要有层次性,对学生达成目标的要求应有适当的弹性。不但有基础目标、保底性的目标,也要有一定的“爬坡”目标,力求使“学困生”“吃得了”,中优等生“吃得饱”。
二是教师引导要机智。教学目标出示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该课时主要任务,明确学习要求。教师提示教学目标时语言要具有“挑逗性”,尽快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三是学法指导要精当。指导学法要注意恰当性和灵巧性。在指导学法时一要用目标严控、设问恰当,二要巧设问题生疑激思。教师在设计导学研讨问题之前,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正确把握各个知识点目标水平层次,对不同层次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严格用目标控制。要求设计出新颖有一定深度、难度和梯度的问题或问题群,教师把自学要求、自学内容、自学方法有机融入到问题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进入“受激发状态”,从而生疑激思,催生自学欲望。
二、在“学”上倾心
一要用心指导“自主学习”,使学生做到“五会”。一是会预习。会用工具书以及联系实际自学生字词,会将感觉精彩或有疑问的词句标注在书上,会收集资料。二是会提问。对不理解、不了解的词句质疑,对老师、同学的观点质疑;可以围绕课题、围绕课文内容、围绕中心、围绕课后作业等展开提问,以疑促思促学。三是会讨论。会积极主动地发言,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观点,会吸取同伴的有益观点及时修正自己的认识。四是会学法。如怎样记生字、怎样背书,怎样概括文章大意,怎样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五是会反思。会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自己学习上尚存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要精心指导“合作学习”,使学生体验“三乐”。一是合作快乐。合作伙伴可以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顺序、学习的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质疑、提问、交流、探讨、展示。教师可发挥学生的才干,在实践中,采用学习组长轮流担当的方法,真正让每一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真正使自主与合作互相促进。二是助人为乐。要教育学生“愿帮助”,和“乐帮助”。在自然状态下,小学生的所谓帮助即简单地把答案告诉对方,要指导学生学会用启发式的思维方式与同学交流,从老师启发、辅导学生的行为中得到启发,依据实际情况帮助同伴。三是批评之乐。学生评价同伴的学习是件乐事,更是能力。如讨论时学会赞同、反对、补充等。
三要潜心指导“探究学习”,使学生得到“三种”体验训练。一是角色体验。教师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读课文的的时候注意文本人物与作者进行换位体验,有机渗透思想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二是绘画体验。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大胆想象,并把想象的的内容绘画出来,将抽象的文字具体化、形象化。三是表达体验。教学时设计演讲形式,引导学生思考、释疑、表达,汇报学习感受、成果。可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字运用能力。
三、在“评”上倾情
教师组织评析当堂学习的重难点知识,归纳总结知识网络。学生在自学感知后获得了初步知识,先在小组(一般为前后四人小组)内进行无序的发散性讨论,此时学生一般会知道某个知识“是什么”,然后是全班交流、讨论辨析,以小组为单位选发言人向全班作有序的汇报,引导学生论证说理,整理编排获得的知识,把零散的知识信息串点成线、连线成片,使之形成条理网络结构清晰的理性知识,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树”。此时学生不仅知道了“是什么”,而且知道了“为什么”,从而获得较为全面的知识。师生评析要合理安排讨论形式和时间。讨论辨析的形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同桌二人讨论;二是四人(四至六人)小组讨论;三是全班集体讨论。教师要根据知识内容水平层次的高低、问题的大小和问题的难易程度控制好讨论的形式、时间和节奏,做到学生会的能说明白的不重复;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少讲、精讲,只做点拨性的引导。教师要真正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在“练”上倾力
教师要用高质量的检测题进行课堂即时形成性检测与评价,反馈当堂教学效果,了解当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达标的程度,并根据反馈的信息采取对应的矫正措施,调控后续教学。对未达标的学生和未达到的知识点,及时采取对应的矫正方法进行补偿矫正,减少学习中的“负积累”和“负迁移”的效应。保证大面积学生达标,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将获取的知识运用于又一个新的情境中进行开拓创新,为学习新的内容作好铺垫。
“练”的设计必须做到形式活—口头的,书面的,操作演示和查阅资料等结合;内容精—具有指导性,开放性,创造性,允许学生选择等。例如设计一些趣味性作业,把知识寓于故事之中,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学生,“吊”起了学生学习的胃口,让学生“吃”得有滋有味,使学生愿做,乐做;还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既要从重视教师的素养上优化教学过程,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在教育中融入智慧,生成智慧,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走上优质、高效。
【关键词】引导;指导;自主合作探究;评析;训练
【作者简介】张希勋(1967- ),男,汉族,1987年参加工作,小学高级教师。
要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我认为应该以精准的“导”、自主的“学”、激情的“评”和扎实的“练”为抓手,高效达成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一、在“导”上倾思
一是目标引导要精准。教师在深钻教材、研究学情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要用“外显性”、“可测性”的行为动词,准确的表示出各个知识点所应达到的学习水平层次,不能用“内隐体验”动词来描述,否则展示的教学目标就模糊不清,不易检测、无法操作。另外制定展示的教学目标的水平层次要与课程标准要求一致,不可随意拔高或降低。学习目标的设置要有层次性,对学生达成目标的要求应有适当的弹性。不但有基础目标、保底性的目标,也要有一定的“爬坡”目标,力求使“学困生”“吃得了”,中优等生“吃得饱”。
二是教师引导要机智。教学目标出示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该课时主要任务,明确学习要求。教师提示教学目标时语言要具有“挑逗性”,尽快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三是学法指导要精当。指导学法要注意恰当性和灵巧性。在指导学法时一要用目标严控、设问恰当,二要巧设问题生疑激思。教师在设计导学研讨问题之前,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正确把握各个知识点目标水平层次,对不同层次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严格用目标控制。要求设计出新颖有一定深度、难度和梯度的问题或问题群,教师把自学要求、自学内容、自学方法有机融入到问题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进入“受激发状态”,从而生疑激思,催生自学欲望。
二、在“学”上倾心
一要用心指导“自主学习”,使学生做到“五会”。一是会预习。会用工具书以及联系实际自学生字词,会将感觉精彩或有疑问的词句标注在书上,会收集资料。二是会提问。对不理解、不了解的词句质疑,对老师、同学的观点质疑;可以围绕课题、围绕课文内容、围绕中心、围绕课后作业等展开提问,以疑促思促学。三是会讨论。会积极主动地发言,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观点,会吸取同伴的有益观点及时修正自己的认识。四是会学法。如怎样记生字、怎样背书,怎样概括文章大意,怎样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五是会反思。会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自己学习上尚存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要精心指导“合作学习”,使学生体验“三乐”。一是合作快乐。合作伙伴可以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顺序、学习的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质疑、提问、交流、探讨、展示。教师可发挥学生的才干,在实践中,采用学习组长轮流担当的方法,真正让每一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真正使自主与合作互相促进。二是助人为乐。要教育学生“愿帮助”,和“乐帮助”。在自然状态下,小学生的所谓帮助即简单地把答案告诉对方,要指导学生学会用启发式的思维方式与同学交流,从老师启发、辅导学生的行为中得到启发,依据实际情况帮助同伴。三是批评之乐。学生评价同伴的学习是件乐事,更是能力。如讨论时学会赞同、反对、补充等。
三要潜心指导“探究学习”,使学生得到“三种”体验训练。一是角色体验。教师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读课文的的时候注意文本人物与作者进行换位体验,有机渗透思想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二是绘画体验。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大胆想象,并把想象的的内容绘画出来,将抽象的文字具体化、形象化。三是表达体验。教学时设计演讲形式,引导学生思考、释疑、表达,汇报学习感受、成果。可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字运用能力。
三、在“评”上倾情
教师组织评析当堂学习的重难点知识,归纳总结知识网络。学生在自学感知后获得了初步知识,先在小组(一般为前后四人小组)内进行无序的发散性讨论,此时学生一般会知道某个知识“是什么”,然后是全班交流、讨论辨析,以小组为单位选发言人向全班作有序的汇报,引导学生论证说理,整理编排获得的知识,把零散的知识信息串点成线、连线成片,使之形成条理网络结构清晰的理性知识,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树”。此时学生不仅知道了“是什么”,而且知道了“为什么”,从而获得较为全面的知识。师生评析要合理安排讨论形式和时间。讨论辨析的形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同桌二人讨论;二是四人(四至六人)小组讨论;三是全班集体讨论。教师要根据知识内容水平层次的高低、问题的大小和问题的难易程度控制好讨论的形式、时间和节奏,做到学生会的能说明白的不重复;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少讲、精讲,只做点拨性的引导。教师要真正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在“练”上倾力
教师要用高质量的检测题进行课堂即时形成性检测与评价,反馈当堂教学效果,了解当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达标的程度,并根据反馈的信息采取对应的矫正措施,调控后续教学。对未达标的学生和未达到的知识点,及时采取对应的矫正方法进行补偿矫正,减少学习中的“负积累”和“负迁移”的效应。保证大面积学生达标,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将获取的知识运用于又一个新的情境中进行开拓创新,为学习新的内容作好铺垫。
“练”的设计必须做到形式活—口头的,书面的,操作演示和查阅资料等结合;内容精—具有指导性,开放性,创造性,允许学生选择等。例如设计一些趣味性作业,把知识寓于故事之中,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学生,“吊”起了学生学习的胃口,让学生“吃”得有滋有味,使学生愿做,乐做;还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既要从重视教师的素养上优化教学过程,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在教育中融入智慧,生成智慧,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走上优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