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分析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原则:方向性原则、目标性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和主动性原则。大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教育、他管与自管、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
[关 键 词] 大学生;自我管理;原则;辩证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1-0146-03
管理具有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功能。自我管理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个体,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自我规划、自我协调、自我控制,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表现进行决策和行动,最终实现个体目标的过程。大学生自我管理是指大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和整合自身资源,如身体、心理、思想、时间等,运用科学管理方法进行自我认知、自我规划、自我协调、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动。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有用人才。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非常关注学生的自我教育,他深信自我教育是衡量学生接受教育的关键因素。自我教育的前提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标志。因此,我们应研究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理论基础,分析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原则和辩证关系,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理论依据
(一)马库斯的自我认知理论
1994年,美国心理学家马库斯提出了自我图式、可能的自我、工作的自我等概念,阐述了环境对自我的影响、自我对他人的影响、自我的变化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形成了自我社会认知理论。1977年,马库斯首次阐述了自我图式的具体内涵,自我图式是个体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自我的认知类化,将过去的经验结合自身进行融合加工形成自我的信息过程。Cross和马库斯也证明了自我概念对大学生能力发展的影响。1986年,马库斯在自我图式的基础上论述了可能的自我的概念,可能的自我是指个体可能成为的自我,可能是喜欢或希望成为的,也可能是不喜欢或不希望成为的,它既包括个体过去自我的一些特征,也体现了个体对未来自我的一种向往。同时马库斯提出了工作的自我概念,当个体体验到环境、事件或经验的变化时会自发的引起自我的变化,从而产生了工作的自我。
(二)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和自我管理理论
1954年,被誉为现代管理学“大师中的大师”的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随后他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著作中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目标管理”的涵义,构建了目标管理理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在于成果。”“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是唯一能够做到这一点的管理原则。”目标理论倡导大家共同参与管理,强调通过目标实现“自我控制”。除此之外,他还认为自我管理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了解自身的长处、懂得自己该如何表现、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念、了解自己的归属、了解自己应该贡献什么、对关系负责、管理自己的下半生。德鲁克的自我管理理论对大学生自我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三)马斯洛、罗杰斯等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20世纪50年代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为代表人物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是对马斯洛的人的“自我实现”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主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培养“完整人格”,强调人类的情感、勇气、自信等心理。 罗杰斯的“自由学习理论”从学习动机角度认为,教育的目的应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
(四)马克思经典作家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经典作家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探讨个人发展途径。他们指出“要不是每个人都得到解放,社会本身也不能得到解放。”根据马克思经典作家的论述,《共产党宣言》把人的全面发展概括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就其现实性而言,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能力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等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入新世纪后,党和国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我国教育方针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学生管理是一项特殊的管理活动,学生管理应始终坚持教育的宗旨,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学生出发,以生为本,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我管理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学生自我管理学习、时间、情绪、行为等,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前提。大学生自我管理中应贯彻落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自觉抑制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残余思想的侵蚀,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大学生在自我管理过程中要自觉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汲取精华,去其糟粕。
(二)目标性原则
高等教育的育人目标是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而服务的,教育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过程中应主动将个人的需求与高等教育育人目标相结合,对于偏离高等教育育人目标的个人需要或动机必须及时调整,这样才能保证方向的准确性,才能实现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
(三)以人为本原则 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自我认知理论、目标管理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还是自我管理理论等,他们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主要体现在:(1)必备的内在需求。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去实现目标。(2)依靠人是一切工作的前提。(3)尊重人,营造平等和谐的工作氛围。(4)爱护和关心员工,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5)引导和教育员工,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方式来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从而塑造一流的队伍。(6)加强员工必备业务素质的培养,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7)理解员工,搭建合适的沟通平台,理解是肯定和支持,也是尊重员工的前提,有助于发挥整体的凝聚力和创造性。(8)解放人就是解放人的思想,在管理和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报告新情况,最终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在大学生自我管理中,首先,教育者要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使学生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找准自我努力的方向,内在需求是产生行动的内在动力;其次,大学生自我管理方法或途径因人而异,不能一味模仿,因此,大学生应了解自己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自我管理方法;再次,教育者或组织者要创造平等、和谐的工作氛围,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爱护他们,给他们提供自我管理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自我管理的潜能。
(四)主动性原则
做任何事情,积极主动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在大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中,学生的主动行为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前提,在充分了解自身内在需求和特点的基础上,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等反映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处理原则。
三、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辩证关系
大学生自我管理实现了由“被管理”到“管理”,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在大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教育”、“他人管理”与“自我管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一)管理与教育的关系
管理与教育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但不能互相替代。管理是针对规范、秩序等显性的问题,而教育是深入内心,是引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科学。一般而言,教育是管理的前提,管理是教育实现的手段。脱离管理的单纯的教育不存在,离开了教育的管理就失去了目标和必要性,因为教育的任务和管理的任务都是育人。只有从思想教育入手,用适当的管理作为辅助手段,坚持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的统一性,做到自我管理中有自我教育,寓自我教育于自我管理中,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才能把自我管理工作做好,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
(二)他人管理与自我管理的关系
传统的大学生管理模式主要是“他人管理”,高校或工作人员是管理者和教育者,学生是被教育者和被管理者,高校和学生之间是一种管理和被管理的主从关系,高校建立各种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等约束学生,他人管理主要是把任务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忽视了学生的自身需求。大学生自我管理则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大学生自我管理不是单纯的自我随意,而是应在正确的引导下进行。因此,他人管理与自我管理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充分发挥组织机构或教育者管理的作用,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管理,落实宏观管理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同时,也必须了解大学生独立能力较强、自我调节等特点,重视他们的自身发展需求,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将组织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建立具有他管与自管相结合的大学生管理模式。
(三)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统一性反映事物内在的、共同的本质,多样性反映事物的个性特征。二者是个性和共性的辩证统一的关系,统一性存在于多样性之中,多样性是统一性的前提,没有离开多样性而孤立存在的统一性。从高校方面来说,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内容、总目标、教育主渠道和管理体制是一致的。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教育目标的层次性、个体差异性、形式的多样性、方法的灵活性等。大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中,既要明确高等教育的总目标,不能偏离培养目标,又要在充分认识大学生由于个性差异引起的思想状态的多样性和思想觉悟的层次性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根据自身特点确定多样性的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具体教育目标和要求。
参考文献:
[1]沈静飞.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1(24):231.
[2]郭本禹,修巧艳.马库斯的自我社会认知论[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7-21.
[3]Cross S E,Markus H R.Self-schemas,possible selves,and competent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4,86(3):423-438.
[4]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陈志红,陈志斌.现代西方管理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初探[J].南京社会科学,2007(10):61-68.
[6]何志武.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
[7]王天一.外国教育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关 键 词] 大学生;自我管理;原则;辩证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1-0146-03
管理具有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功能。自我管理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个体,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自我规划、自我协调、自我控制,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表现进行决策和行动,最终实现个体目标的过程。大学生自我管理是指大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和整合自身资源,如身体、心理、思想、时间等,运用科学管理方法进行自我认知、自我规划、自我协调、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动。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有用人才。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非常关注学生的自我教育,他深信自我教育是衡量学生接受教育的关键因素。自我教育的前提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标志。因此,我们应研究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理论基础,分析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原则和辩证关系,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理论依据
(一)马库斯的自我认知理论
1994年,美国心理学家马库斯提出了自我图式、可能的自我、工作的自我等概念,阐述了环境对自我的影响、自我对他人的影响、自我的变化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形成了自我社会认知理论。1977年,马库斯首次阐述了自我图式的具体内涵,自我图式是个体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自我的认知类化,将过去的经验结合自身进行融合加工形成自我的信息过程。Cross和马库斯也证明了自我概念对大学生能力发展的影响。1986年,马库斯在自我图式的基础上论述了可能的自我的概念,可能的自我是指个体可能成为的自我,可能是喜欢或希望成为的,也可能是不喜欢或不希望成为的,它既包括个体过去自我的一些特征,也体现了个体对未来自我的一种向往。同时马库斯提出了工作的自我概念,当个体体验到环境、事件或经验的变化时会自发的引起自我的变化,从而产生了工作的自我。
(二)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和自我管理理论
1954年,被誉为现代管理学“大师中的大师”的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随后他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著作中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目标管理”的涵义,构建了目标管理理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在于成果。”“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是唯一能够做到这一点的管理原则。”目标理论倡导大家共同参与管理,强调通过目标实现“自我控制”。除此之外,他还认为自我管理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了解自身的长处、懂得自己该如何表现、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念、了解自己的归属、了解自己应该贡献什么、对关系负责、管理自己的下半生。德鲁克的自我管理理论对大学生自我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三)马斯洛、罗杰斯等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20世纪50年代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为代表人物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是对马斯洛的人的“自我实现”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主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培养“完整人格”,强调人类的情感、勇气、自信等心理。 罗杰斯的“自由学习理论”从学习动机角度认为,教育的目的应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
(四)马克思经典作家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经典作家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探讨个人发展途径。他们指出“要不是每个人都得到解放,社会本身也不能得到解放。”根据马克思经典作家的论述,《共产党宣言》把人的全面发展概括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就其现实性而言,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能力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等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入新世纪后,党和国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我国教育方针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学生管理是一项特殊的管理活动,学生管理应始终坚持教育的宗旨,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学生出发,以生为本,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我管理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学生自我管理学习、时间、情绪、行为等,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前提。大学生自我管理中应贯彻落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自觉抑制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残余思想的侵蚀,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大学生在自我管理过程中要自觉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汲取精华,去其糟粕。
(二)目标性原则
高等教育的育人目标是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而服务的,教育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过程中应主动将个人的需求与高等教育育人目标相结合,对于偏离高等教育育人目标的个人需要或动机必须及时调整,这样才能保证方向的准确性,才能实现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
(三)以人为本原则 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自我认知理论、目标管理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还是自我管理理论等,他们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主要体现在:(1)必备的内在需求。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去实现目标。(2)依靠人是一切工作的前提。(3)尊重人,营造平等和谐的工作氛围。(4)爱护和关心员工,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5)引导和教育员工,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方式来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从而塑造一流的队伍。(6)加强员工必备业务素质的培养,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7)理解员工,搭建合适的沟通平台,理解是肯定和支持,也是尊重员工的前提,有助于发挥整体的凝聚力和创造性。(8)解放人就是解放人的思想,在管理和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报告新情况,最终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在大学生自我管理中,首先,教育者要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使学生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找准自我努力的方向,内在需求是产生行动的内在动力;其次,大学生自我管理方法或途径因人而异,不能一味模仿,因此,大学生应了解自己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自我管理方法;再次,教育者或组织者要创造平等、和谐的工作氛围,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爱护他们,给他们提供自我管理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自我管理的潜能。
(四)主动性原则
做任何事情,积极主动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在大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中,学生的主动行为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前提,在充分了解自身内在需求和特点的基础上,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等反映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处理原则。
三、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辩证关系
大学生自我管理实现了由“被管理”到“管理”,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在大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教育”、“他人管理”与“自我管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一)管理与教育的关系
管理与教育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但不能互相替代。管理是针对规范、秩序等显性的问题,而教育是深入内心,是引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科学。一般而言,教育是管理的前提,管理是教育实现的手段。脱离管理的单纯的教育不存在,离开了教育的管理就失去了目标和必要性,因为教育的任务和管理的任务都是育人。只有从思想教育入手,用适当的管理作为辅助手段,坚持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的统一性,做到自我管理中有自我教育,寓自我教育于自我管理中,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才能把自我管理工作做好,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
(二)他人管理与自我管理的关系
传统的大学生管理模式主要是“他人管理”,高校或工作人员是管理者和教育者,学生是被教育者和被管理者,高校和学生之间是一种管理和被管理的主从关系,高校建立各种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等约束学生,他人管理主要是把任务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忽视了学生的自身需求。大学生自我管理则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大学生自我管理不是单纯的自我随意,而是应在正确的引导下进行。因此,他人管理与自我管理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充分发挥组织机构或教育者管理的作用,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管理,落实宏观管理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同时,也必须了解大学生独立能力较强、自我调节等特点,重视他们的自身发展需求,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将组织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建立具有他管与自管相结合的大学生管理模式。
(三)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统一性反映事物内在的、共同的本质,多样性反映事物的个性特征。二者是个性和共性的辩证统一的关系,统一性存在于多样性之中,多样性是统一性的前提,没有离开多样性而孤立存在的统一性。从高校方面来说,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内容、总目标、教育主渠道和管理体制是一致的。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教育目标的层次性、个体差异性、形式的多样性、方法的灵活性等。大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中,既要明确高等教育的总目标,不能偏离培养目标,又要在充分认识大学生由于个性差异引起的思想状态的多样性和思想觉悟的层次性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根据自身特点确定多样性的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具体教育目标和要求。
参考文献:
[1]沈静飞.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1(24):231.
[2]郭本禹,修巧艳.马库斯的自我社会认知论[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7-21.
[3]Cross S E,Markus H R.Self-schemas,possible selves,and competent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4,86(3):423-438.
[4]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陈志红,陈志斌.现代西方管理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初探[J].南京社会科学,2007(10):61-68.
[6]何志武.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
[7]王天一.外国教育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