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 谈中国传统政治的教训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z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秦到清两千年,我们对以往的传统政治,至少不能很简单地说它是专制政治了。我们平心从历史客观方面讲,这两千年,在政治上当然有很多宝贵的经验,但也有很多的流弊。以前曾不断地修改,以后自然仍非不断地修改不可。
  从这两千年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对以往传统政治,找出几条大趋势。在此我只想专举我们认为一些不好的趋势,作一陈述。至于好的地方,我们且暂略不讲了。
  中央逐步集权,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
  第一:中央政府有逐步集权的倾向。这从某一方面讲是好的,一个国家该要有一个凝固的中央。政治进步,政权自然集中,任何国家都走这条路。开始是封建,四分五裂,慢慢地就统一集中。
  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到宋、明、清三朝,尤其是逐步集权,结果使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直到今天,成为中国政治上极大一问题。这问题孙中山先生也提到,对于新的县政,我们该如何建设,旧的省区制度,又该如何改进,实在值得我们再来仔细研究。
  当知中国政治上的中央集权,地方没落,已经有它显著的历史趋势,而且为期已不短。地方官一天天没有地位,地方政治也一天天没有起色,全部政治归属到中央,这不是一好现象。固然民国以来数十年的中央始终没有能达成圆满稳固的统一,国家统一是我们政治上应该绝对取得。但如何使国家统一而不要太偏于中央集权,能多注意地方政治的改进,这是我们值得努力之第一事。
  平铺而无力的社会
  第二: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政治,已造成了社会各阶层一天天地趋向于平等。
  中国传统政治上节制资本的政策,从汉到清,都沿袭著。其他关于废除一切特权的措施,除却如元清两代的部族政权是例外,也可说是始终一贯看重的。因此封建社会很早就推翻了。东汉以下的大门第,也在晚唐时期没落了。中国社会自宋以下,就造成了一个平铺的社会。封建贵族公爵伯爵之类早就废去,官吏不能世袭,政权普遍公开,考试合条件的,谁也可以入仕途。
  这种平铺的社会,也有其毛病。平铺了就不见有力量。这件事在近代中国,曾有两个人讲到过:一个是顾亭林。他是明末清初人,他想革命排满,但他深感社会没有力量,无可凭借。他曾跑到山西,看见一个裴村,全村都是姓裴的,他们祖先在唐代是大门第,做过好几任宰相,直到明末,还是几百几千家聚族而居。他看见这样的村庄,他认为社会要封建才得有力量。外面敌人来了,纵使中央政府垮台,社会还可以到处起来反抗。但他所讲的封建,却并不是要特权,只是要分权。中央早把权分给与地方,中央垮了,地方还可有办法。这是顾亭林的苦心。
  再一位是孙中山先生。他要革命,他跑到外国,只结合一些知识分子,这是不够力量的。他看见中国社会有许多帮会和秘密结社,他认为这是中国社会一力量,可以利用。这种帮会组织,自然不能说它是封建,也不是资本主义。当知只要有组织,便可有力量。我们看西方,一个大工厂,几千几万人,有的政党便尽量挑拨利用,闹起事来,一罢工就可发生大影响。因为是一个组织,所以是一个力量了。中国近代社会却找不出这些力量来。人都是平铺的,散漫的,于是我们就只能利用到学生罢课,上街游行,随便一集合,就是几百几千人,这也就算是力量了。
  西方由封建主义的社会进到资本主义的社会,不过是由大地主变成大厂家,对于群众,还是能一把抓。在此一把抓之下,却形成起力量来。中国传统政治,向来就注意节制资本,封建势力打倒了,没有资本集中,于是社会成为一种平铺的社会。若要讲平等,中国人最平等。若要讲自由,中国人也最自由。孙中山先生看此情形再透彻没有了。然而正因为太过平等自由了,就不能有力量。
  平等了里面还有一个关键,就是该谁来管政治呢?政府终是高高在上的。社会平等,什么人该爬上来当官掌权呢?中国传统政治,规定只许读书人可以出来问政,读书人经过考试合格就可坐观。读书人大都来自农村,他纵做了官,他的儿孙未必仍做官,于是别的家庭又起来了,穷苦发奋的人又出了头,这办法是好的。不过积久了,读书人愈来愈多,做官人也愈来愈多,因为政权是开放的,社会上聪明才智之士都想去走做官这条路,工商业就被人看不起。
  西方社会就不同,起先根本不让你做官,实际纵使封建贵族,也没有所谓官。于是社会上聪明才智之人都去经营工商业,待他们自己有了力量,才结合着争政权。这就形成了今天的西方社会。
  中国很早就奖励读书人,所谓学而优则仕,聪明人都读书,读了书就想做官去,所以使中国政治表现出一种臃肿的毛病。好像一个人身上无用的脂肪太多了,变肥胖了,这不是件好事。但这现象,直到今天,还是扭转不过来。
  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第三:长治久安,是人人希望的,可是在这种情形下的知识分子,至多也只能维持上三代。起先是一个勤耕苦读的人问世,以至飞黄腾达,而他的下一代,很快就变成纨绔子弟了。于是有另一个家庭里勤耕苦读的人物,再昂起头来。
  我们只看宋明两代的宰相,多数是贫寒出身,平地拔起的。然而天下太平,皇帝可以两三百年世系著,做宰相的人,前十年还在穷乡茅檐下读书,但皇帝已是有着七八世九十世的传统了。相形之下,皇帝的地位和尊严,自然一天天提高。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虽说此后这一毛病可以没有了,但读历史的仍该知道这回事,才能对中国以往政治有一种比较合理的认识。
  制度愈繁密,人才愈束缚
  第四:是中国的政治制度,相沿日久,一天天地繁密化。一个制度出了毛病,再定一个制度来防制它,于是有些却变成了病上加病。制度愈繁密,人才愈束缚。这一趋势,却使中国政治有后不如前之感。   由历史事实平心客观地看,中国政治,实在一向是偏重于法治的,即制度化的;而西方近代政治,则比较偏重在人治事实。何以呢?因为他们一切政制,均决定于选举,选举出来的多数党,就可决定一切了。法制随多数意见而决定、而变动,故说它重人、重事实。我们的传统政治,往往一个制度经历几百年老不变,这当然只说是法治,是制度化。
  法治之下,人才就受束缚了。所以明末的黄梨洲要慨然说:“有治人,无治法。”这因一向制度太繁密,故使他太不看重法,太看重人,而要提出此主张。
  但尚法并非即算是专制,而中国历史上平地拔出的人愈后愈多,而自由展布之才,却愈后愈少了。此后的我们,如果不能把这种传统积习束缚人的繁文琐法解放开,政治亦就很难有表现。刚才我们讲,中国社会上想从政做官的人太多了,但又再加上这些法令制度的繁密,来重重束缚他,这就是中国政治没有起色的根源。
  拿不出一个为全国人民共尊共信的东西来
  今天我们的政治,已经走上一新路,似乎以前历史上的往事,可以一切不问了。其实这观念还是错误的。传统政治的积弊,虽是历史,同时也还是现实。外貌变了,实质仍未变,如何能不仔细研究呢?
  正如我们误认了以往政治传统一切该打倒,而且也真的一切被打倒了。同时我们对一切传统和习惯,也失去了共尊共信心。几千年的皇帝打倒了,政治变了新花样,但无论如何,不得不先求国家之统一。要求统一,便要中央集权。但中央威信如何能建立,这就成为辛亥以来政治上一个大问题。我们若拿不出一个为全国人民共尊共信的东西来,这工作自会感觉到困难。而且建立中央,同时又须顾及地方,这不是更困难了吗?
  上面我们说过,中国社会早已是一个平等的社会,所以在这个社会里的一切力量都平铺散漫,很难得运用。因其是平铺的,散漫的,因此也无组织,不凝固。然而我们面对着同一事实,却往往讲两样的话。一方面说我们是封建社会,一方面又说我们是一盘散沙。不知既是封建,就不会像散沙。既说是一盘散沙,就证明其非封建。但我们的将来,要是不走上西方资本主义的路,那么我们又如何来运用我们将来的新政,使社会再有一个新的共尊共信之点而向此中心再度凝结呢?这又是今天政治上极重要的一件事。
  现在皇室是推倒了,皇帝是没有了,我们只说政治的主权在民众,现在是民权时代了。可是就实际而言,中国四亿五千万人民,哪能立地真来操纵这政权呢?孙中山先生说:此四亿五千万人都是刘阿斗,这话再正确不过,因此他主张在政治上的权和能要分开。孙先生不是读死书的人,他这几句话,并不由任何西方抄袭来,他真是深思远虑,确有他所见。政府是该属于民众的,但不是,也不能,定要全体民众直接来掌握此政权。
  理论上,国家政权当然在民众,该以民众大家的意见为意见。但民众意见,终是句空话。如何来表达出此民众的意见呢?今天中国多数民众,尚依赖政府来注意和领导,他们哪有办法来过问政治?然而一个国家总要有一个不可动摇的中心,即如目前的日本,他们把历史上的传统中心皇帝尊严摇动了,急切间社会也会发生摇动的,他们拿什么东西来填补,来维系?这在他们也将成为一问题。中国也会碰到这问题的,而且早已碰到了。
  创新法,运新才
  我将最后申说一点。中国之将来,如何把社会政治上种种制度来简化,使人才能自由发展,这是最关紧要的。
  但这不是推倒一切便可以成功。重要的不在推倒,在建立,我们说,我们要建立法治,现在我们的文书制度,层次之多,承转之繁,使人一跑进这圈套,就无法得转身。再加上民主二字,好像什么事都待集体商量过,于是文书递转以外再加上开会忙。照目前情形,只要开会和递转文书,已够使每一个人在政治上不能表现出才能。
  我们天天说我们的法不够,其实不够的不在法,而在才。这也不是我们之无才,乃是我们的才,不能在我们的法里真有所表现。一个时代,总有一个时代的人才,也总有一个时代的法制。人才无可表现,于是有大乱。若专要法制来束缚人,使人人不获尽其才,则必将会酿乱。我们现在将如何酌采西方的新潮流,如何拿自己以前的旧经验,来替自己打开一出路,来创新法,运新才,这当然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政治确实是一件麻烦事,就近代历史看,算只有英国政治支撑了几百年,此外都是几十年一百年就垮台了。我们不能专看别人家,样样向人学。人家的法规制度,同样不能有利而无弊。但人家各自在创制,在立法,他们觉悟到有了毛病,还可改。我们则一意模仿抄袭,就更没有所谓觉悟了。
  英国的政治比较能持久,然而我们是大陆国,广土众民,他们是岛国,国小民寡,我们又怎能全盘学他呢?美国由英国分出,已不全学英国。法国政治传统也较久,但此刻已不行。此外像德国、意大利、日本,我们竟可说他们还没有可靠的政治经验。
  若我们更大胆说一句,也可说整个西方人在政治经验上都比较还短浅。能讲这句话的只有中国人。中国政治比西方先进步,这是历史事实,不是民族夸大。这句话也只有孙中山先生曾说过。今天我们要反对中国自己传统,想要抹杀我们自己两千年历史,但历史已然成为历史了,如何能一笔抹杀呢?
  别人家自有别人家的历史,我们又如何能将自己横插进别人家的历史传统呢?这又牵涉到整个文化问题了。
  纵论及此,便见是非常复杂了。我不敢在这里空谈理论,只能讲历史。当前英国哲人罗素曾说过:讲哲学,都可叫人不武断。因事情太复杂,利弊得失,历久始见,都摆开在历史上。知道历史,便可知道里面有很多的问题。一切事不是痛痛快快一句话讲得完。
  历史终是客观事实,历史没有不对的,不对的是在我们不注重历史,不把历史作参考。至少我们讲人文科学方面的一切,是不该不懂历史的。政治也是人文科学中一门,我们回头把以前历史经过,再看一道,总还不是要不得。
  刘苏里:
  秦晖的文章实际上又是一个精确的制导导弹,既精确又狠准,从不避讳思想上的交锋,他交锋的对象是从左到右的、包括中间的都有。
  《共同的底线》
  秦晖 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年1月版
  黄力之:
  意义当然不仅在于揭示了古代统治阶级对儒教的需求,它还深入揭示了依附于统治阶级的知识分子怎样去积极进行专制思想生产,以至于违背精神生产的自由本性,扭曲自己的人性。
  《中国的儒学统治》
  刘绪贻 著
  叶巍 王进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5月版
  戴维·奥格斯:
  适合任何人阅读,它将改变你对于全球每天所发生的事件的看法。这本书既涉及复杂理论,又涉及心理学,对于理解当下不可或缺,对于规划未来举足轻重。
  《恢复力》
  【美】安德鲁·佐利 安·玛丽·赫利 著
  鞠玮婕 译
  中信出版社
  2013年3月版
  李公明:
  大学者的回忆散文常常充溢着学识与情趣,读者自能欣然领受。但是,读斯坦纳回忆录,恐怕会有更多奇异而独特的感受。
  《斯坦纳回忆录——审视后的生命》
  【英】乔治·斯坦纳 著
  李根芳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年7月版
其他文献
早晨四点钟醒时,雨刚刚停。一醒便觉比往常这个时刻要亮些,从右窗望出去,天空有两种颜色,一种是带些白气的,自然是剩下的云层所在,一种是略微发亮的青色,是薄云或晴空的区域,在那里虽然望不见星辰,却可感到星芒已透过来。  我整理了一下什物,知道管不了什么用。每隔两三天,我整理一遍车厢,把不常用的东西,放到尾厢里去,用不了多久,尾厢里的东西又顽固地跑到车内来,挤得我不管找什么,都得在一大堆东西里乱翻。  
张宏杰:  清华大学博士后,著有《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记得读到过一个日本人写的帖子。帖子上说,我们尊敬古代的中国人,看不起后来的中国人。因为古代的中国人和后来的中国人很不一样。  这话听起来刺耳,细一想确实如此。  先说尚武精神。  春秋战国时代,那些争雄竞长的大国,个个都强悍好战。《诗经.秦风.无衣》的“注”中就说:“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班固在《汉
杨澜:  我是中国籍  有网友在微博上质疑全国政协委员杨澜参加全国两会的资格问题:“一些外国国籍的国际友人代表中国人民参加两会!世界奇迹!”对此,杨澜明确表示:“我是中国籍,我没有拿过绿卡!”至于为何会被人质疑是美国籍,杨澜猜测说可能是因为自己曾在美国留学。杨澜,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属于新闻出版界别,并在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担任委员。  财政部:  驳斥中国今年维稳费用超  有外媒报道,今
何力杰已经在太原躲了6个多月。  身背亿元高利贷,令曾在山西柳林也算知名人物的何力杰沮丧不已,“整天在脑海中浮现的唯有追债的人,头顶像压着一座山”。  今年春节,他和儿子躲在太原勉强混过了年关。手机一直持续关机,但是,只要打开,铺天盖地的讨债电话和短信就会涌进来,一天百十个讨债电话打得他“头皮发麻”。  2012年年底,他的信用卡已经透支数十万元,银行声称要起诉他,“做了多年生意,竟然落魄到如此地
一年前的冬天,因京津冀雾霾问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曾警告,当时断断续续的雾霾污染可能会变成常态。  进入2013年,雾霾扩散至华东、华南以及东北地区,造成整个中国东部的大范围污染天气。  作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大气分中心主任、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跃思一直主持着中科院的全国性大气霾污染监测工程。  就当前雾霾情况及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副主任周本顺调任河北省委书记  男,汉族,1953年2月生,湖南溆浦人,197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12月参加工作,大学普通班学历,工学硕士。  1972.04~1975.12 长春地质学院学生(1996.12长春地质学院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  1975.12~1985.01 湖南省地质学校教师、校团委副书记,湖南省地质矿产厅政治部秘书;  1985.01~
在投资人的商业理性中,喀什的交通,尤其面向中亚、南亚、西亚的国际交通前景,才是他们忧虑的关键一环。这是《瞭望东方周刊》接触多位在喀什地区投资的企业决策者或管理层后,获得的一个信号。  向西通道忧虑  广东银河摩托车集团有限公司于去年1月与喀什地区下辖伽师县签订20万台机车制造项目投资合同,这是新疆第一个摩托车整车项目,首批已于当年8月18日投产。今年9月17日,集团新疆分公司副总经理王文平在车间向
刀尔登:  六十年代生人,北大中文系出身,做过行政、研究、编辑等工作。  外面在下雨,江边是去不成的了。对此我竟有点高兴。  这次旅行对我的意义,几只剩下把注意力放到内心中来,和离开酒精一段时间。这些天从未想过饮酒,可见确实没有酒精依赖,这是让我高兴的。至于前一方面,仍未做到,固然可以沉浸在内心中,但总是在几种思绪中转换,任何一种想法,稍一深入,便避开,去想别的。  喝酒是件奇怪的事。进大学的第二
7月24日,西班牙加利西亚省圣地亚哥附近发生列车脱轨事故,截至25日,事故已造成78人死亡,另有170余人受伤,这次事故是1944年以来西班牙死伤最严重的一次铁路事故。  幸存者:意外发生时,列车剧烈震荡,瞬间翻滚起来。  新华社记者:列车13节车厢全部出轨,车头斜顶着铁轨一侧的隔离墙,其中几节车厢已完全从列车中撕裂出来,横七竖八地翻转在地,冒着黑烟。遇难者遗体被清理出车厢,覆盖着白色布单,临时安
1978年3月的一天,甘肃省会兰州下着雨。一个21岁的农村小伙怀里夹着行李卷,手里拖着箱子走出兰州火车站。  他要到兰州医学院报到,按捺不住兴奋,但从家里带出来的50元钱在火车上弄丢了,又有些郁闷。  他还没想到成为一个中医专家,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未来规划,只是看着兰州医学院招收人比较多,念完大学“先有个工作再说”。  这个小伙就是刘维忠,现任甘肃省卫生厅厅长。1982年,刘维忠毕业留校在学校团委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