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未软“思科”登科

来源 :海外星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韦倩青译自美国《新闻周刊》
  编者按:美国的信息产业界真的好热闹,正当人们聚焦"微软"之际,一个新的信息产业巨人又悄然崛起。那就是思科系统公司,一家原先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如今开始可以和"微软"这样的业界老大哥叫板了。在股市上,"微软"的市值是销售收入的18倍(目前由于官司缠身,这个数字有下降趋势);"思科"的为35.8倍,而且上升势头强劲。过去,"微软"的比尔·盖茨使电脑走进千家万户,今天,"思科"的约翰·钱伯斯要把因特网撒向全球每一个角落。因此,又有谁敢说"思科"不会成为第二个"微软"呢?


  
  
  错误一:不识时务惹恼法官
  
  1998年初,"微软"的律师与法官杰克逊会面。杰克逊要求"微软"停止将其网络浏览器与"视窗"95捆绑销售。表面上"微软"这样做了,生产了一批不带浏览器的"视窗"95。但是这批产品有缺陷,在货架上根本没摆多长时间就被换走了。
  杰克逊法官大为恼火,要挫败"微软"的念头油然而生。而且,在早期的一次小冲突中,"微软"提交了一份法律文件,指责公平竞争委员会"没有一点软件设计的常识"。因此,高一级的法院驳回了杰克逊法官的解决方案。
  "微软"给杰克逊法官留下了这样一种印象:首先,"微软"狂妄自大,总是坚持自己没有错;其次,"微软"还会继续蔑视法律,用不公平的手段在市场上欺凌弱小者;最后,杰克逊认为"微软"的所作所为不值得相信。
  
  错误二:缺乏诚意谈判破裂
  
  1998年5月,在美国司法部对"微软"提出反垄断诉讼的前几个星期,司法部的反垄断官员乔尔·克莱恩与盖茨曾有过一次轻松愉快的会晤,人们相信双方会达成谅解。可是事与愿违。谈判破裂后,司法部认为"微软"根本就没有解决问题的诚意。
  在谈判破裂的第二天,"微软"正式销售附有网络浏览器的"视窗"98。这一举动让司法部怒火中烧。司法部开始正式对"微软"提出上诉,指责"微软"试图将它在"视窗"操作系统上的垄断扩展到互联网上。"微软"丧失了一次和解的好机会。
  
  错误三:傲慢自大形象曝光
  
  1998年8月,在雷蒙德市一间会议室里,盖茨和三位"微软"的律师面对着政府的摄像机并排坐着,就"微软"垄断一案提供自己的证词。在漫长的30个小时中,盖茨拒绝回答所有关于自己的问题,而且在椅子上摇摆不定,一副满不在乎的表情。
  这盘录像带后来作为呈堂证物公之于众,盖茨的坏脾气、轻蔑的语言,毁坏了"微软"及其本人原先良好的公众形象。不仅法官越来越不相信"微软",就连公众也开始质疑"微软"的行为。此时,"微软"开始失去民心。
  
  错误四:电子邮件泄露秘密
  
  1999年1月,正当"微软"为挽回自己的信用而战时,一封电子邮件泄露了"微软"的秘密。这封邮件的内容清楚地表明"微软"希望通过网络浏览器与"视窗"操作系统的捆绑销售,达到击倒网景公司的目的。形势对"微软"越来越不利。
  
  错误五:坚持己见拒绝和解
  
  自今年2月24日开始,"微软"向司法部提交了三份提案,希望能实现庭外和解。尽管"微软"自认为已经做出了很大让步,但是司法部认为"微软"的提案并不可行。而且在会议中,"微软"又多次拒绝了政府的大部分建议。司法部彻底放弃了与"微软"庭外和解的想法。
  
  错误六:倔强顽固继续上诉
  
  在正式裁决出台前的几个月里,美国最受人尊敬的法学家之一理查德·彭斯纳,曾努力斡旋于"微软"与司法部之间。然而由于"微软"始终毫不妥协地坚持自己的意见,并不真正热心于和解,理查德·彭斯纳的努力最终失败了。杰克逊法官忍无可忍,终于抛出了分割"微软"的裁决。倔强的"微软"向上诉法院递交了上诉。许多人士认为,这个旷日持久的官司对"微软"并非好事,"微软"不应该一错再错了。
其他文献
一度风光无限好     美国国务卿在美国政府中算是第三把交椅,除了总统和副总统,就数这个位置最显要。因此,奥尔布赖特成为美国第一位女国务卿时,被称为“美国权力最大的女人”。人们对她的期望值很高,女性尤其感到兴奋,许多人甚至把她当成摇滚明星一样崇拜。   奥尔布赖特一直是美国强硬外交的推崇者,属于美国政府内的“鹰派”。在科索沃问题上,她的政治主张得到了充分施展与宣泄。1999年3月,在美国国家安全委
期刊
现今影坛中,所谓大牌红星、超级巨星,多半是靠自己一步一脚印慢慢熬出头的,随便举几个例子,像汤姆·汉克斯、哈里森·福特、罗伯特·德尼罗、杰克·尼科尔森、梅丽尔·斯特里普等,他们都有深厚的底子,他们的成就与名声是慢慢“堆积”起来的。另外有一类所谓的“福星”,就有那个好运,凭一部片子突然一夕之间声名大噪,从此平步青云。     《生死时速》 SPEED,1994   桑德拉·布洛克   Sandra B
期刊
日本外务省最近解密大量文件,暴露日本40年前就对台海两岸秘密推行双重外交,及对中国加入联合国的种种考虑,但仍有相当多文件因涉及国家机密而不得公开。   位于东京港区麻布台的外务省外交资料馆,最近访客忽然增加了不少。原因是日本外务省5月29日公布了一批30年以上的外交文献,其中包括前首相佐藤荣作和前外务政务次官毛利松平“访问”台湾、前首相吉田茂访问欧美、前外相椎名悦三郎访问苏联及欧洲、对印尼和平条约
期刊
华人之“吵”,是世界上一大奇景,美国人把它凝聚为一则小幽默后,声名更是大噪。该则小幽默说:有人向警察局报案,有两个人在楼上走廊吵得不可开交,扰乱邻居安宁,警察赶来查看,发现只不过是两个华人在那里讲悄悄话。   我是河南人,邻省朋友们(尤其是安徽),常嘲笑河南人“高半音”,既“侉”又“尖”,难以入耳。我最初还有点大怒,后来听遍了各省方言,发现“高半音”并不是河南人的专长,“侉而尖”更是普遍现象,不禁
期刊
2000年华语影坛,香港电影导演王家卫执导的影片《花样年华》可谓领尽风骚。   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梁朝伟)、最佳技术大奖   德国汉堡电影节:王家卫获终身荣誉奖   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电影奖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获首轮提名。   满世界都为《花样年华》响起了掌声,王家卫的电影迎来了新千年的开门红。   在多数人的眼里,文艺片往往叫好不叫座,而王家卫的电影却票房不菲、
期刊
耗费12年制作的数码动画片《恐龙》盛大登场。为求生动,片中恐龙肌肉分割为数千块进行模拟创作;狐猴身上万根毛发也一一编号。“迪斯尼”这次不让《侏罗纪公园》和《玩具总动员》专美,要证明它才是美国动画片制作业的老大。     恐龙又来了!     自从1993年,大导演斯匹尔伯格在《侏罗纪公园》中,首次运用电脑科技的帮助,让恐龙这个早已绝迹的庞然巨物重现银幕,恐龙在人们的心目中,就不再只是博物馆中展示的
期刊
1986年,思科系统公司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市成立,员工只有4人。当时它只销售一种产品———白色的、烤面包炉大小的路由器(编者注:路由器是读取每一个数据包中的地址,然后决定如何传送的专用、智能型的网络设备)。经过14年的发展,思科系统公司在世界各地拥有了逾3万名员工,向全球用户提供150多种各式各样的网络产品,而且成了网络设备供应方面的全球领导者。它的盈利也由1987年时的8.3万美元,增加到
期刊
图示1-美国的爱国者导弹    美国:老子就这么干了    美国总统克林顿不久前访欧、俄,主要目的并非兜售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而是要向这些国家宣告:“不管你们赞不赞同,老子就这么干了。”至于1972年美苏签订的“反弹道导弹协议”,莫斯科若坚持不修改,美国退出就是了。  美国要为自己打造核保护伞,据说是为了对付所谓“流氓国家”导弹突袭,但这个理由只能骗老实的美国老百姓。这次克林顿访问
期刊
现在,香港大约有菲律宾女佣13.5万,港府规定每人每月工资不得低于3760港币,还要免费提供食宿,第4年还要付给女佣相当于一个月薪水的花红。按此计算,一个菲佣每年要从香港赚取4.5万港币,以13.5万人计算,一年净赚60多亿港币。   笔者认为,辞掉菲佣聘请中国大陆女佣,既有利于帮助解决一些“下岗工人”就业难的问题,也间接地支援了祖国的经济建设。在有些情况下,“肥水不流外人田”没什么错!   当然
期刊
图示-钱伯斯在白宫进行演讲  “思科”奇迹的创造离不开钱伯斯,这位管理奇才的话语中蕴含智慧:  ●新经济革命不需要30年时间,只要10年就可以了,每个企业都可以连接上网,每个家庭也可以连接上网,人们在网上互相传输的不仅有数据还有声音和视频,不同的技术会提供这一切。  ●我要让我的公司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  ●在我们公司,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等级式的关系,也不是一个命令人的体制。作为首席执行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