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政治学科初中-高中学段衔接的实现

来源 :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okao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初中升到高中,学生进入了学习的新的、更高一级的阶段,对各学科教学来说,都有一个教学衔接的问题,政治学科也如此。但在目前的新课改中存在着一种倾向,过分强调教师“教”的精彩,而对学生的“学”研究的太少,忽视了“学”的精彩。这种做法最终会导致或者减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初中—高中学段的衔接。针对此类问题,首先剖析了其产生的原因,然后结合教学实践为解决此类问题提出了一整套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初中-高中学段衔接;“教”的精彩;“学”的精彩;主体;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1)05-0079-03
  0引言
  每年入学的高一新生,对新高一政治课程有太多的“不适”与“不习惯”:不习惯课程思维方式的转变,不习惯老师课堂上的讲解,不习惯老师课堂上的提问,等等。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因此,如果能够准确落实新课程的目标,建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学生主体发展的课堂教学,那么将非常有利于实现初中-高中学段的衔接。
  目前,许多教师在新的教育理念推动下,为了更好的实现初中-高中学段的衔接,正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尝试这种新的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然而,有些教师在具体的操作中常常只顾自己如何“教”的精彩,而对学生的“学”研究的太少,忽视了“学”的精彩。
  情景再现:在一次公开课中,一位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什么叫做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首先引导学生关注了一个生活中的细节:水龙头坏了,水不停的流。然后教师提出了第一个问题“你认为这么做好不好”,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不好”。接下来的第二个问题是“你该不该修修水龙头”。学生依然爽快的回答“不该”。据此教师顺理成章的总结出了价值观导向作用的含义,此问题的解决也到此为止。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中,一些教师只重形似不重神似,常常搞些非驴非马的“伪创新”。比如,为追求课堂气氛,用所谓的“设置情景”代替举例说明。为了追求师生互动,用所谓的“引导学生”代替师问生答。而在评价一节课时也往往只注意教师的“做秀”,至于“秀”出的这些情景、设问是否符合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值得学生去思考却常常被忽视。因此,如果学生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秀”的再精彩也还是无效教学。
  可见,教师要实现初中-高中学段的衔接,必须尽量减少在授课、评课的过程中出现类似上述的无效教学的现象,必须真正理解新课标下学生主体地位的本义,真正理解新课标下师生关系的本质。
  1实现初中-高中学段的衔接——如何理 解新课标下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新课程标下,要实现初中-高中学段的衔接,教师必须明确学生不是教师表演的道具和观众,而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通过科学的引导最终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互动等多向的、和谐的课堂教学。具体模式见图1。
  可见,新课标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两层含义。
  1)让教师教得精彩。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明确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并不否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应该把教师和学生辨证地统一起来,教师的主导是对学生主体的主导,学生这一能动的主体又是在教师主导下的主体。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在尊重主体性的名义下,由过去的“一切皆管”变为“一切不管”,片面追求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看作课堂教学的全部。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教师精彩的启发、诱导对于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十分必要。否则,学生的活动就会陷入经验主义的误区,学生的主体活动就会随意游离课题和放任自流。
  2)让学生学得更精彩。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是一种外因,可以说是一种重要的外因,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则是内因。因此教师的教,包括利用语言、教材、环境等,都只有通过学生这内因的感知、理解、感悟和应用,才能达到教的根本目的。归根到底,学习活动是由学生来完成,教师的主导必须以学生的主体为基础。这也就是教师常常挂在嘴边的“教是为了不教”。
  因此,在新课标下要实现初中-高中学段的衔接,课堂教学不应该自始至终都在教师的预设调控下,学生也不应该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只是配合着教师的精彩表演。成功的教师应该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指导并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充分自主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去,让学生学得更精彩。
  准确把握学生主体地位的本义对于教师提高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顺利实现初中-高中学段的衔接,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2实现初中-高中学段的衔接——如何提 高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1以学情为依据做好课前教学设计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那么,对于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谁更重要?是让“学生走向教师”还是让“教师走向学生”等类似问题可以有一个很好的答案:根据学生的学情,尤其是学生初中阶段已有知识的储备情况,来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做好课前准备。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环节,也是实现初中-高中学段衔接的关键。
  因此,教师在课前备课时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全面了解学生相关的学情,然后根据学情考虑解决: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在这里教师首先应确定学生的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以及自学要求等。对于学生无法通过自学解决的问题,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已有的认识能力、已有的生活经验确定生生互学、师生互学的方案。在设计这些方案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设计怎样的情景、怎样的问题才能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难点,防止出现“钓不上钩”和“不用钓就上钩”的现象。最后教师还要思考设计怎样的当堂检测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等等。可以说,教师备课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根据学生的“学”来组织进行的。
  以《投资理财的选择之股票、债券和保险》为例,教师可按照图2所示进行操作。
  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说过:“教什么和怎么教,决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份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教师在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时候,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才能真正做到“教师走向学生”,才有可能让学生“学”的更精彩。
  2.2关注新学情充分利用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最主要的途径,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初中-高中学段的衔接,就应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而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即通常讲的备课与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两个最重要的环节。为了有效地上好课,教师无疑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但是,这种设计不应当是铁定的限制教师与学生探索、创造的框子,课堂上的教学操作也不应当是“教案剧”的照本上演。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个性、具有独特精神生活方式和经验的学生。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该严格落实课前的教学设计,但更应该乐于关注新学情的出现,要鼓励学生产生新的疑问、解决新的疑问。千万不要怕学生“多事”,怕学生走出课堂设计而打断学生、干预学生。这样,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流于传统的“师问”-“师生共答”-“师高兴”。其实,学生即使没有深入,很浅的一点儿质疑也是很可贵的,至少给了学生一份独特的体验与感悟,而这种体验与感悟胜过千言万语的硬塞说教。
  2.3实现初中-高中学段的衔接——总结新旧学 情设计好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对落实、检查以及了解新旧学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实现初中-高中学段的衔接,教师在设计课后练习时首先应该以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层次布置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练习;其次还应该根据学生每天做作业的有效时间来控制作业量,防止不顾学生的具体情况出现各科撞车的现象。最后要注意对课后练习的批改和总结,为更深入的了解学生情况积累资料。
  此外,要让学生“学”的更精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初中-高中学段的衔接,还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强化教学必须追求有效的意识。一个教师绝不能凭感觉、凭经验、凭苦干去搞教学,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机械性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运用上。要深深懂得课堂上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课堂上的无效是最大的无效。要经常思考到底应该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怎样去教学才最有效,要时时提醒自己不当那种一心只顾加班加点、两眼只盯着分数教学的教师。
  第二,反复尝试如何使教学更有效。要使课堂教学有效,一是在课堂教学的理念上,应明确树立为智能而教、围绕问题而教,而不是单纯为知识而教、为考试而教。要相信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还要关心学生的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只有这样,才不会上“糊涂课”。二是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师生应善于学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或学法。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主体精神才有可能得到凸现,其灵性、天性和“野性”才能得到保护。三是要自觉加大课堂教学“打假”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虚假教学行为和“正确的废话”,不乱抢占课堂上本该属于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让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效,使师生的教与学能呈现互动、互助、互进的最佳效果。
  第三,注重总结进行有效教学的经验。一个教师要想搞好有效教学,除了要加强自身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外,还要善于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比如,江苏洋思中学提出的“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教学经验,斯霞老师总结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经验。同时,还要学会反思自己和别人开展有效教学的经验,经常反思自己的各种“教学定势”和日常教学行为。
  要通过有效教学,逐步改变过去那种教而不思、教而不研,学而不思、学而不研的状况,使师生共同学会在反思中提高,在研究中成长。
  3结束语
  当然,要实现初中-高中学段的衔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这要求教师不断努力,不断总结教育方法,更新教育观念,向着“教得精彩,学得更精彩”这一目标迈进,做一名出色的“指挥家”,“指挥”出一大批优秀的“演奏家”!
  参考文献
  [1]张建坤.有多少教育行为经得起追问[N].中国教育报,2005-04-05(5).
其他文献
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导致多边贸易体制受到严重冲击,世贸组织面临失灵危险,世贸组织规则重构不可避免.世贸组织规则重构是现有国际贸易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和分配,势
  本文旨在探讨肠缺血再灌注引起肠及肠外多器官损伤的作用及其机理,并观察茶多酚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小肠、肺及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为扩展其临床新用途提供实验依据,结果表明,肠
该课题以中国医药制造业的经济运行过程为分析对象,结合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研究医药制造业经济产出的一般规律及其发展前景.在分析医药产业特征以及中国医药制造业发展现状的
[摘要]在CDIO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践成果,引入研究性教学和TRIZ理论案例,构建基于“I TCDIO”的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其人才模型、课程体系结构模型、研究性教学方法、TRIZ理论在CDIO教学中应用等,通过在CDIO中引入研究性教学与TRIZ理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CDIO教育效果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TRIZ理论;CD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