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象征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艺术手法之一,艺术家常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某种深邃的思想,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象征手法的运用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并获得意味无穷的感觉。《红楼梦》风格含蓄,整个作品蕴藏了无穷的韵味,这和它广泛使用象征的表现手法是分不开的。
《红楼梦》的这种象征手法,主要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尤其以宝玉、黛玉、宝钗等最为突出。
宝玉之“玉”,本是青埂峰下一块顽石,幻形为玉,因此兼有玉石二性。贾府视“玉”为命根,黛玉视“玉”为克星,宝玉并不爱惜却伴其终生,“玉”同宝玉的精神、心理乃至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作者围绕“玉”创作出了:砸玉、看玉、叹玉、络玉、失玉、送玉等一系列情节,并且赋予了“玉”以丰富的象征意蕴:“玉”之为宝,富贵、尊贵,象征宝玉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由此引出以“金玉”为象征的家族联姻;“玉”之为石,顽劣、坚硬,象征宝玉执拗难驯的叛逆性格,由此引出以“木石”为象征的叛逆爱情;“玉”之为洁,洁白无瑕,象征宝玉纯洁真挚的爱情;“玉”之为欲,象征宝玉的情感和人生追求,“石—玉—石”的人生历程寄予作者“空—色—情—色—空”的“情缘皆幻”的人生观。《红楼梦》中“金玉”和“木石”的冲突贯穿始终,“玉石”同体的宝玉只认“木石前盟”,家族的婚姻选择却是“金玉姻缘”,“木石”是爱情论,“金玉”是婚姻观,“木石”和“金玉”的对立是情与理的对立,象征着以家族利益为纽带的婚姻与以个性自由为基础的爱情的对立,家长意志决定与当事人情感自主的对立。最终木石成梦金玉终离,从而烘托出《红楼梦》的整体悲剧主题。
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黛玉无“金”无“玉”,常常自伤是“草木之人”,她的前身是绛珠小草,在还泪的神话中,绛珠小草得到神瑛侍者的灌溉,得以“久延岁月”,“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修成女体成为绛珠仙子。绛珠仙草“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仙草”是自然的象征,空灵、纯洁、飘逸、脱俗,柔弱但不软弱,纤细却执著。“草木之人”的黛玉秉承着这种自然的天性,她体质柔弱,多愁多病,她气质空灵,聪慧敏感,她直率、真诚,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愿受到束缚,具有独立的人格意识。
除此之外,作者还巧妙地借用竹子、芙蓉、菊花等象征黛玉的个性。她住的潇湘馆,“有千百竿翠竹遮映”,黛玉曾对宝玉说道:“我爱那几竿竹子……”在宝玉眼中潇湘馆翠竹是“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美不胜收;当宝玉大承笞挞,黛玉痛彻肺腑时,室外“竹影参差,苔痕浓淡”,“竹影映入纱来,满室内阴阴翠润,几簟生凉”,这竹影透出的是冷寂,是悲凉。四十五回,黛玉病卧在床,听那雨滴竹梢之声,不觉心有所感,写下《秋窗风雨夕》词:“……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雨滴竹梢,似黛玉心在哭泣。竹的外形,竹的神韵,与黛玉交融、叠印。翠竹清秀质朴,孤峭劲直,不与群芳为伍,傲霜斗雪,宁折不弯,竹是潇湘馆的标志,更是黛玉品格的象征。
第六十三回“怡红夜宴”,众人掣花名儿签子行酒令,每人所掣的花名,都有象征意义,黛玉掣的是芙蓉花;大观园诗社举行的几次诗会,黛玉的诗都有杰出表现,作者有意安排“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芙蓉花风露清愁,清香雅洁,出淤泥而不染;菊花清高超逸,斗霜傲俗。这种种品性正是黛玉性格的写照。
宝玉有“玉”,他钟情的黛玉并无所谓的“金”与之相配,而宝钗却有“金锁”,“金锁”在《红楼梦》中也是一个象征性的饰物,象征着宝钗的性格和命运。这是一块晶莹灿烂的璎珞,篆刻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文字,再配以黄金灿烂的项圈,沉甸甸地挂在薛宝钗的脖子上。法国作家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有句名言:“黄金做的枷锁是最重的。”这沉重的“金锁”是和尚送的,文字也是个和尚给的,宝钗及家人笃信金锁会给她带来好运。这“金锁”与宝玉的“玉”和黛玉的“草木”大不相同。“木石”是自然的产物,而“金锁”是人为锻造而成,它是人世俗物,它代表的择偶标准对人是一种束缚。因此宝玉、黛玉身上有一种自然的天性,有率性的可爱,宝玉有着“天然一段风韵”,黛玉则有种“自然的风流态度”;而宝钗“天性从礼合节”,处处恪守封建道德、封建礼教,时不时用“混帐话”规劝宝玉。“金锁”不仅锁住了宝钗的率真,压抑着宝钗的自然天性,也锁住了宝钗的幸福,它能锁住“宝玉”的身,但却锁不住宝玉的心。宝钗虽能实现婚姻,却得不到宝玉的爱情,“锁”带给她的是“金簪雪里埋”的悲哀。
生活中的宝钗爱好、性情与众有别,吃的是“冷香丸”,浑身散发着一股“冷香”,她配药丸所用的药物都是大寒大冷之物,还要雨露霜雪来合药;宝钗的住处蘅芜苑,“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摇,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香草虽不艳丽,但有沁人心脾的芳香,表面无华而暗香浮动,衬托出宝钗的朴素大方;奇草仙藤的穿石绕檐,努力向上生长,象征宝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理想;“蘅芷清芬”如香草君子般,恰似她恪守人情礼教,处处体现一种自我的修为;雪洞似的卧室,寒气袭人,青春年少的宝钗竟如此冷情寡欲;一色玩器全无,配上青色的帐幔,则透出她内心的淡漠,有意的自我约束,“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香却冷这正是宝钗性格的象征。
在作者笔下宝钗又是一朵艳冠群芳的牡丹,“任是无情亦动人”。牡丹,花大丰腴,浓艳芳香,冠绝群芳。花开之时,雍容华贵,在众香国里素有“国色天香”之誉,在百花之中,总领群芳,被称为“花王”。牡丹之美,美得雍容博大,美得大俗大雅,能得众人之爱,雅俗共赏。宝钗,贾母、王夫人赞赏她,丫鬟、老婆子喜欢她,连孤僻清高的妙玉都邀她品茶;对待人人都嫌恶的贾环她“素习看他亦如宝玉”;她用她的宽厚和关爱感染着对她心生“悒郁不忿”的黛玉;宝钗扑蝶时有牡丹的热情浪漫;宝钗探望宝玉时“那一种娇羞怯怯”有着牡丹的羞赧妩媚。无疑宝钗是美的,美在端庄,美在随和,美在理性。
宝钗冷而香,雍容而宽厚,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笔,巧用象征写出了宝钗性格的多样和复杂。
《红楼梦》中象征手法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人物与饰物、人物与环境、人物与事理相融相交,浑然一体,焕发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小说史》刘上生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红楼梦引论》曾扬华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正解金陵十二钗》周思源
中华书局2006年版
编辑/姚晟
《红楼梦》的这种象征手法,主要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尤其以宝玉、黛玉、宝钗等最为突出。
宝玉之“玉”,本是青埂峰下一块顽石,幻形为玉,因此兼有玉石二性。贾府视“玉”为命根,黛玉视“玉”为克星,宝玉并不爱惜却伴其终生,“玉”同宝玉的精神、心理乃至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作者围绕“玉”创作出了:砸玉、看玉、叹玉、络玉、失玉、送玉等一系列情节,并且赋予了“玉”以丰富的象征意蕴:“玉”之为宝,富贵、尊贵,象征宝玉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由此引出以“金玉”为象征的家族联姻;“玉”之为石,顽劣、坚硬,象征宝玉执拗难驯的叛逆性格,由此引出以“木石”为象征的叛逆爱情;“玉”之为洁,洁白无瑕,象征宝玉纯洁真挚的爱情;“玉”之为欲,象征宝玉的情感和人生追求,“石—玉—石”的人生历程寄予作者“空—色—情—色—空”的“情缘皆幻”的人生观。《红楼梦》中“金玉”和“木石”的冲突贯穿始终,“玉石”同体的宝玉只认“木石前盟”,家族的婚姻选择却是“金玉姻缘”,“木石”是爱情论,“金玉”是婚姻观,“木石”和“金玉”的对立是情与理的对立,象征着以家族利益为纽带的婚姻与以个性自由为基础的爱情的对立,家长意志决定与当事人情感自主的对立。最终木石成梦金玉终离,从而烘托出《红楼梦》的整体悲剧主题。
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黛玉无“金”无“玉”,常常自伤是“草木之人”,她的前身是绛珠小草,在还泪的神话中,绛珠小草得到神瑛侍者的灌溉,得以“久延岁月”,“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修成女体成为绛珠仙子。绛珠仙草“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仙草”是自然的象征,空灵、纯洁、飘逸、脱俗,柔弱但不软弱,纤细却执著。“草木之人”的黛玉秉承着这种自然的天性,她体质柔弱,多愁多病,她气质空灵,聪慧敏感,她直率、真诚,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愿受到束缚,具有独立的人格意识。
除此之外,作者还巧妙地借用竹子、芙蓉、菊花等象征黛玉的个性。她住的潇湘馆,“有千百竿翠竹遮映”,黛玉曾对宝玉说道:“我爱那几竿竹子……”在宝玉眼中潇湘馆翠竹是“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美不胜收;当宝玉大承笞挞,黛玉痛彻肺腑时,室外“竹影参差,苔痕浓淡”,“竹影映入纱来,满室内阴阴翠润,几簟生凉”,这竹影透出的是冷寂,是悲凉。四十五回,黛玉病卧在床,听那雨滴竹梢之声,不觉心有所感,写下《秋窗风雨夕》词:“……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雨滴竹梢,似黛玉心在哭泣。竹的外形,竹的神韵,与黛玉交融、叠印。翠竹清秀质朴,孤峭劲直,不与群芳为伍,傲霜斗雪,宁折不弯,竹是潇湘馆的标志,更是黛玉品格的象征。
第六十三回“怡红夜宴”,众人掣花名儿签子行酒令,每人所掣的花名,都有象征意义,黛玉掣的是芙蓉花;大观园诗社举行的几次诗会,黛玉的诗都有杰出表现,作者有意安排“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芙蓉花风露清愁,清香雅洁,出淤泥而不染;菊花清高超逸,斗霜傲俗。这种种品性正是黛玉性格的写照。
宝玉有“玉”,他钟情的黛玉并无所谓的“金”与之相配,而宝钗却有“金锁”,“金锁”在《红楼梦》中也是一个象征性的饰物,象征着宝钗的性格和命运。这是一块晶莹灿烂的璎珞,篆刻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文字,再配以黄金灿烂的项圈,沉甸甸地挂在薛宝钗的脖子上。法国作家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有句名言:“黄金做的枷锁是最重的。”这沉重的“金锁”是和尚送的,文字也是个和尚给的,宝钗及家人笃信金锁会给她带来好运。这“金锁”与宝玉的“玉”和黛玉的“草木”大不相同。“木石”是自然的产物,而“金锁”是人为锻造而成,它是人世俗物,它代表的择偶标准对人是一种束缚。因此宝玉、黛玉身上有一种自然的天性,有率性的可爱,宝玉有着“天然一段风韵”,黛玉则有种“自然的风流态度”;而宝钗“天性从礼合节”,处处恪守封建道德、封建礼教,时不时用“混帐话”规劝宝玉。“金锁”不仅锁住了宝钗的率真,压抑着宝钗的自然天性,也锁住了宝钗的幸福,它能锁住“宝玉”的身,但却锁不住宝玉的心。宝钗虽能实现婚姻,却得不到宝玉的爱情,“锁”带给她的是“金簪雪里埋”的悲哀。
生活中的宝钗爱好、性情与众有别,吃的是“冷香丸”,浑身散发着一股“冷香”,她配药丸所用的药物都是大寒大冷之物,还要雨露霜雪来合药;宝钗的住处蘅芜苑,“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摇,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香草虽不艳丽,但有沁人心脾的芳香,表面无华而暗香浮动,衬托出宝钗的朴素大方;奇草仙藤的穿石绕檐,努力向上生长,象征宝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理想;“蘅芷清芬”如香草君子般,恰似她恪守人情礼教,处处体现一种自我的修为;雪洞似的卧室,寒气袭人,青春年少的宝钗竟如此冷情寡欲;一色玩器全无,配上青色的帐幔,则透出她内心的淡漠,有意的自我约束,“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香却冷这正是宝钗性格的象征。
在作者笔下宝钗又是一朵艳冠群芳的牡丹,“任是无情亦动人”。牡丹,花大丰腴,浓艳芳香,冠绝群芳。花开之时,雍容华贵,在众香国里素有“国色天香”之誉,在百花之中,总领群芳,被称为“花王”。牡丹之美,美得雍容博大,美得大俗大雅,能得众人之爱,雅俗共赏。宝钗,贾母、王夫人赞赏她,丫鬟、老婆子喜欢她,连孤僻清高的妙玉都邀她品茶;对待人人都嫌恶的贾环她“素习看他亦如宝玉”;她用她的宽厚和关爱感染着对她心生“悒郁不忿”的黛玉;宝钗扑蝶时有牡丹的热情浪漫;宝钗探望宝玉时“那一种娇羞怯怯”有着牡丹的羞赧妩媚。无疑宝钗是美的,美在端庄,美在随和,美在理性。
宝钗冷而香,雍容而宽厚,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笔,巧用象征写出了宝钗性格的多样和复杂。
《红楼梦》中象征手法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人物与饰物、人物与环境、人物与事理相融相交,浑然一体,焕发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小说史》刘上生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红楼梦引论》曾扬华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正解金陵十二钗》周思源
中华书局2006年版
编辑/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