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刘彦和刘思南是同桌。高一(7)班里姓刘的男生也只有这两个。
在班里,这是两个不算太显眼,但又很重要的人。他们既不是寡言寡语的闷孩子,也不是哗众取宠之辈。两人成绩不错,但也都有些偏科。他们不喜欢一下课就钻进老师办公室,也不喜欢打听、传播别人的小秘密。若男生们围在一起讲什么事,他们习惯安静地听,听完了,也能发表一些大家都深为首肯的意见。平常若谁麻烦他们一点什么事,也都会得到爽快的答应。
“哎!思南!能帮个忙吗?”
“你说!”
“我想参加个征文,稿子已经写好了,你能帮我看看吗?”
“行!既然你信得过我,那还有什么话说!”
刘思南写得一手好作文,而刘彦的物理在班里也是数一数二的。第一学期快结束的时候,班里进行班干选举,两人分别高票当选了语文课代表和物理课代表。
刘彦是个典型的理科男生。他个子不高,黑黑的,瘦瘦的,就像他手里抓着的那支铅笔。他一点都不讲究仪表:破了个洞的衬衫,穿了好些年的校服裤子,配上一头明显没梳过的头发。他的牙齿很白,眼睛清亮。当他在草稿纸上演算或是和谁讨论题目时,两个眸子里简直能射出光来。
他常是班里物理考试中唯一可以做对压轴题的学生,却也常是班干部里唯一一个英语考试不及格的人。他的字写得实在不怎么样,不修边幅,和他的形象如出一辙。
他有个挺出名的坏习惯,就是在课桌上打草稿。
下课的时候,女生来问他物理题。他一边读题目,手中的笔就不自觉地在课桌上游走起来。导线、电阻、电压表……眼见着一张电路图就呈现在桌上了。问题目的女生忙取来几张草稿纸,刘彦摆摆手:“不用不用。我就爱在桌子上写,有感觉,能做出题来。”
刘思南问他这是什么“感觉”,刘彦自己也说不清。他说,小时候在农村念书,缺草稿纸,大家就在石头上、墙上、桌子上写写算算,写满了再擦洗掉,日子久了,就习惯了。
没多久,刘彦的课桌上就满是各种数字、受力分析图、电路图、化学反应式……他擦了再写、写了再擦,终于有一天被班主任发现了。
“思南,放学有事吗?”
“我想去书店看看。”
“明天再去吧。明天我陪你一起去。”刘彦挠挠头,憨憨地笑出来,“我被逮到了。孙老师罚我放学之后把班里所有课桌擦洗一遍。你陪我一起干吧。”
“……”
刘思南是个爱热闹的人。
他挺喜欢说话,而且也会说话;他读过的书多,也关注时事,因此从来不缺乏话题;他非常喜欢用双关语,用词夸张,思维跳跃,说话时表情丰富,实在引人入胜;他能够把很多课本里的东西发散再融入日常的交谈中,妙趣横生。最重要的是,他会让说话的对象感觉很舒服。他不抢话,不争执,更不随便在背后议论其他同学。
下课时、放学后,三五成群的男生里,如果有刘思南在,那一定不缺笑声。
和他聊得最多的,当然是刘彦。
“思南,我小时候想过去当兵。”刘彦发着呆,自言自语道。
“嗯,我觉得你挺像岳飞的,适合保家卫国。”
“怎么像啊?我可没他那么高的觉悟,就是觉得当兵帅气。”
“他念书的时候在沙子上写字,你是在桌子上写,都是写了擦,擦了写,可见你们是同一种人。”刘思南说着,忍不住笑出声来。
刘彦听完,一把拿起刘思南桌上的课本,右手抓着铅笔,在刘思南的桌子上一通乱画。
刘思南是个爱安静的人。
他爱读书,又写得出那么漂亮的作文。他看书的时候很投入,双手虔诚地捧着,目光随着内容的不同而变化——时而温和,时而激动,时而愤怒,时而哀伤,像是自己已经走进了那书页之中。他写作文的时候,更是满脸陶醉,状如饮酒——初时走笔,行云流水,酣畅淋漓,偶尔驻笔沉思,眉头紧锁,转瞬间又挥洒自如,渐渐,脸色泛红,恰如微醺,及至全篇完成,回首默读,念念有声,洋洋洒洒读完,已满面红光。
下课的时候,语文老师把刘思南叫到办公室。
“你自己去把上次写的几篇作文印出来,贴在班里的墙上吧。总是朗读,我嗓子都哑了。”
“老师,别贴了吧,或者换换别人的贴。求你了,老师!”
刘思南觉得,写文章和说话不同。前者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是件很安静的事。无论表面上多热闹,人的心里总得安安静静的。这是一种静与闹的平衡。
“刘彦,你以前住在农村的时候,在河里洗过澡吗?”
“当然洗过!夏天很热的时候,家里风扇也没一个,我就跳进河里泡着。洗完躺在圩埂上,看看天,看看云,听听鸟叫、水声,然后就睡着了。运气不好的时候,还没睡一会儿就被吃草的山羊舔醒了。”
“真羡慕你,要是我小时候也在农村就好了。”刘思南的眼睛里满是真诚的向往。
“你要是真想去,等放假我带你回我老家玩。”
“一言为定!”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结束了。拿着成绩单,二刘心里都乐呵呵的,两人都考得不错。刘思南的语文考出了年级第一,而刘彦的英语成绩也有很大的进步。
他们找了一个有太阳的日子,坐上了去刘彦老家的长途车。
一路上,刘彦一个劲地说着自己小时候的故事,而刘思南则对车窗外不断变化的景物充满好奇。
“刘彦,那些墙上一个个圆圆的黑乎乎的东西是什么啊?”思南指着道路旁一座座远去的土房子问。
“这个你都不知道?真是城里人啊!”刘彦的语气显得颇为不屑,“那是牛粪饼。”
“牛粪……饼?”思南一脸愕然,“这个也能吃?”
“哈哈!你才吃这个呢。牛粪饼是用来烧火的,烧的火顶旺!”不知道为什么,刘彦心里有种莫名的自豪,“我们庄稼人,最看重的就是牛。一头好牛,就是一个宝!”
突然,刘彦的神色黯淡下来。他略略掀起衣服,露出自己的腰——腰上有一个不大且已经存在了很久的伤疤。
“这是我童年放牛的时候被我家黑子顶的。黑子是个好娃儿,是我没好好对它……”
他们下车的时候,已近傍晚。
这是刘思南第一次踏上乡村的土地。这个被城市里的钢筋水泥禁锢了十几年的孩子,第一次置身于如此旷远美丽的天地间。
天是完整的,没有被高楼大厦分割;地是舒展的,没有被石子水泥压迫。远处的炊烟缕缕,身边的河水粼粼。满眼的麦苗充满一种绿色的生命力,给这片人们耕作了无数个春秋的土地带来源源不断的生机。
踏过阡陌,走过木桥,耳畔是不绝的鸡鸣犬吠。刘思南紧紧地跟在刘彦身后,感到从未有过的令人迷醉同时浸透全身的温馨和熨帖。
“小伙子,会喝酒不?”晚饭的时候,刘彦爷爷给思南倒上一杯米酒。
“我……我没喝过……”
“天这么冷,你又是客人,喝一杯吧。没事儿!”刘彦看思南犹犹豫豫的,从爷爷手里接过酒,给爷爷和自己各倒了一杯。
夜幕缓缓落下,把整个世界都笼罩在黑暗中。已是年底,屋外传来远远近近的爆竹声,此起彼伏。
起风了,爷爷关紧了门,说:“要下雪喽。”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刘思南想起这句诗,觉得写得真不错。
“来,干杯!”
二
接下来的这个学期,似乎过得特别快。大家还没从过年的气氛里完全走出来,老师就开始早早地放话,要文理分班了。
“思南,你真的要去学文科?”
“嗯。”
“可是我们大部分人都学理科啊!”刘彦心里急急的。他太舍不得这个同桌了,补充道:“我妈说,男孩都该学理科呢!”
“你妈的说法是错的。这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进行考虑,不是性别。”
“你理科又不差!”
“可是我更喜欢文科啊,喜欢历史,喜欢地理,喜欢语文。我是真喜欢!”
刘彦再也说不出什么了,同桌的眼神里满是不可动摇的坚定。刘彦真想说:“那我也跟你去学文好啦!”可他不能这样啊,他太偏理科了。他这么做家里也不会答应,估计连思南也不会支持。
刘彦和刘思南是同桌。高一(7)班里姓刘的男生也只有这两个。
在班里,这是两个不算太显眼,但又很重要的人。他们既不是寡言寡语的闷孩子,也不是哗众取宠之辈。两人成绩不错,但也都有些偏科。他们不喜欢一下课就钻进老师办公室,也不喜欢打听、传播别人的小秘密。若男生们围在一起讲什么事,他们习惯安静地听,听完了,也能发表一些大家都深为首肯的意见。平常若谁麻烦他们一点什么事,也都会得到爽快的答应。
“哎!思南!能帮个忙吗?”
“你说!”
“我想参加个征文,稿子已经写好了,你能帮我看看吗?”
“行!既然你信得过我,那还有什么话说!”
刘思南写得一手好作文,而刘彦的物理在班里也是数一数二的。第一学期快结束的时候,班里进行班干选举,两人分别高票当选了语文课代表和物理课代表。
刘彦是个典型的理科男生。他个子不高,黑黑的,瘦瘦的,就像他手里抓着的那支铅笔。他一点都不讲究仪表:破了个洞的衬衫,穿了好些年的校服裤子,配上一头明显没梳过的头发。他的牙齿很白,眼睛清亮。当他在草稿纸上演算或是和谁讨论题目时,两个眸子里简直能射出光来。
他常是班里物理考试中唯一可以做对压轴题的学生,却也常是班干部里唯一一个英语考试不及格的人。他的字写得实在不怎么样,不修边幅,和他的形象如出一辙。
他有个挺出名的坏习惯,就是在课桌上打草稿。
下课的时候,女生来问他物理题。他一边读题目,手中的笔就不自觉地在课桌上游走起来。导线、电阻、电压表……眼见着一张电路图就呈现在桌上了。问题目的女生忙取来几张草稿纸,刘彦摆摆手:“不用不用。我就爱在桌子上写,有感觉,能做出题来。”
刘思南问他这是什么“感觉”,刘彦自己也说不清。他说,小时候在农村念书,缺草稿纸,大家就在石头上、墙上、桌子上写写算算,写满了再擦洗掉,日子久了,就习惯了。
没多久,刘彦的课桌上就满是各种数字、受力分析图、电路图、化学反应式……他擦了再写、写了再擦,终于有一天被班主任发现了。
“思南,放学有事吗?”
“我想去书店看看。”
“明天再去吧。明天我陪你一起去。”刘彦挠挠头,憨憨地笑出来,“我被逮到了。孙老师罚我放学之后把班里所有课桌擦洗一遍。你陪我一起干吧。”
“……”
刘思南是个爱热闹的人。
他挺喜欢说话,而且也会说话;他读过的书多,也关注时事,因此从来不缺乏话题;他非常喜欢用双关语,用词夸张,思维跳跃,说话时表情丰富,实在引人入胜;他能够把很多课本里的东西发散再融入日常的交谈中,妙趣横生。最重要的是,他会让说话的对象感觉很舒服。他不抢话,不争执,更不随便在背后议论其他同学。
下课时、放学后,三五成群的男生里,如果有刘思南在,那一定不缺笑声。
和他聊得最多的,当然是刘彦。
“思南,我小时候想过去当兵。”刘彦发着呆,自言自语道。
“嗯,我觉得你挺像岳飞的,适合保家卫国。”
“怎么像啊?我可没他那么高的觉悟,就是觉得当兵帅气。”
“他念书的时候在沙子上写字,你是在桌子上写,都是写了擦,擦了写,可见你们是同一种人。”刘思南说着,忍不住笑出声来。
刘彦听完,一把拿起刘思南桌上的课本,右手抓着铅笔,在刘思南的桌子上一通乱画。
刘思南是个爱安静的人。
他爱读书,又写得出那么漂亮的作文。他看书的时候很投入,双手虔诚地捧着,目光随着内容的不同而变化——时而温和,时而激动,时而愤怒,时而哀伤,像是自己已经走进了那书页之中。他写作文的时候,更是满脸陶醉,状如饮酒——初时走笔,行云流水,酣畅淋漓,偶尔驻笔沉思,眉头紧锁,转瞬间又挥洒自如,渐渐,脸色泛红,恰如微醺,及至全篇完成,回首默读,念念有声,洋洋洒洒读完,已满面红光。
下课的时候,语文老师把刘思南叫到办公室。
“你自己去把上次写的几篇作文印出来,贴在班里的墙上吧。总是朗读,我嗓子都哑了。”
“老师,别贴了吧,或者换换别人的贴。求你了,老师!”
刘思南觉得,写文章和说话不同。前者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是件很安静的事。无论表面上多热闹,人的心里总得安安静静的。这是一种静与闹的平衡。
“刘彦,你以前住在农村的时候,在河里洗过澡吗?”
“当然洗过!夏天很热的时候,家里风扇也没一个,我就跳进河里泡着。洗完躺在圩埂上,看看天,看看云,听听鸟叫、水声,然后就睡着了。运气不好的时候,还没睡一会儿就被吃草的山羊舔醒了。”
“真羡慕你,要是我小时候也在农村就好了。”刘思南的眼睛里满是真诚的向往。
“你要是真想去,等放假我带你回我老家玩。”
“一言为定!”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结束了。拿着成绩单,二刘心里都乐呵呵的,两人都考得不错。刘思南的语文考出了年级第一,而刘彦的英语成绩也有很大的进步。
他们找了一个有太阳的日子,坐上了去刘彦老家的长途车。
一路上,刘彦一个劲地说着自己小时候的故事,而刘思南则对车窗外不断变化的景物充满好奇。
“刘彦,那些墙上一个个圆圆的黑乎乎的东西是什么啊?”思南指着道路旁一座座远去的土房子问。
“这个你都不知道?真是城里人啊!”刘彦的语气显得颇为不屑,“那是牛粪饼。”
“牛粪……饼?”思南一脸愕然,“这个也能吃?”
“哈哈!你才吃这个呢。牛粪饼是用来烧火的,烧的火顶旺!”不知道为什么,刘彦心里有种莫名的自豪,“我们庄稼人,最看重的就是牛。一头好牛,就是一个宝!”
突然,刘彦的神色黯淡下来。他略略掀起衣服,露出自己的腰——腰上有一个不大且已经存在了很久的伤疤。
“这是我童年放牛的时候被我家黑子顶的。黑子是个好娃儿,是我没好好对它……”
他们下车的时候,已近傍晚。
这是刘思南第一次踏上乡村的土地。这个被城市里的钢筋水泥禁锢了十几年的孩子,第一次置身于如此旷远美丽的天地间。
天是完整的,没有被高楼大厦分割;地是舒展的,没有被石子水泥压迫。远处的炊烟缕缕,身边的河水粼粼。满眼的麦苗充满一种绿色的生命力,给这片人们耕作了无数个春秋的土地带来源源不断的生机。
踏过阡陌,走过木桥,耳畔是不绝的鸡鸣犬吠。刘思南紧紧地跟在刘彦身后,感到从未有过的令人迷醉同时浸透全身的温馨和熨帖。
“小伙子,会喝酒不?”晚饭的时候,刘彦爷爷给思南倒上一杯米酒。
“我……我没喝过……”
“天这么冷,你又是客人,喝一杯吧。没事儿!”刘彦看思南犹犹豫豫的,从爷爷手里接过酒,给爷爷和自己各倒了一杯。
夜幕缓缓落下,把整个世界都笼罩在黑暗中。已是年底,屋外传来远远近近的爆竹声,此起彼伏。
起风了,爷爷关紧了门,说:“要下雪喽。”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刘思南想起这句诗,觉得写得真不错。
“来,干杯!”
二
接下来的这个学期,似乎过得特别快。大家还没从过年的气氛里完全走出来,老师就开始早早地放话,要文理分班了。
“思南,你真的要去学文科?”
“嗯。”
“可是我们大部分人都学理科啊!”刘彦心里急急的。他太舍不得这个同桌了,补充道:“我妈说,男孩都该学理科呢!”
“你妈的说法是错的。这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进行考虑,不是性别。”
“你理科又不差!”
“可是我更喜欢文科啊,喜欢历史,喜欢地理,喜欢语文。我是真喜欢!”
刘彦再也说不出什么了,同桌的眼神里满是不可动摇的坚定。刘彦真想说:“那我也跟你去学文好啦!”可他不能这样啊,他太偏理科了。他这么做家里也不会答应,估计连思南也不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