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引导小学生学写日记和习作,一方面鼓励学生积累语言,鼓励学生学生建立“语汇库”,加强材料方面和思想方面积累;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细致观察,观察不仅要调动所有器官,还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更重要的是观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会为写出妙文佳作打好基础。
【关键词】培养 积累 观察能力
“学生书写日记”一直以来是我们学校的教学特色,学校统一安排2--6年级同学每周书写1-2篇日记。这就给我们语文老师赋予了新的任务。书写日记该怎样教学呢?我反复借鉴、认真思考,有了一些收获。
一、点点滴滴做好日常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都详尽地说明了“积累”在习作及日记中的重要性。“平時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学生的共同体会。
积累语言就要引导学生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鼓励孩子们广泛阅读各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可以写一些自己当时的感受,也可以把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还可以制作读书卡片贴在书中。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有意识地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有特色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就能出口成章,习作、日记就会妙笔生花。
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平时有条件的可以请家长陪同带着摄像机、照相机、手机等,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引导学生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把别人的好句子写在自己的文章中,就是自己的好句子。
总之,习作和日记要加强积累,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且要不断充实、扩容,这样动笔时不仅方便随时取用,而且内容常用常新,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学生“无米下锅”的困惑。
二、仔仔细细练就观察本领
鲁迅先生在回答学生“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想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习作和日记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就这样谆谆告诫初学者:“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把观察锻炼成习惯,锻炼成第二天性,这是一种很需要时间去磨练的功夫,小学生如果从小就有意识锻炼自己这样的本事,练就这种功夫,那么对自己的日记和习作就有很大的帮助。
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习作和日记时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对一些看似不大起眼但很有意义的事情产生兴趣,注意观察起因、过程和结果;你要留意校园花坛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变化它的颜色,学会刨根问底,弄清这些变化的来龙去脉;你要走向社会,同更多的人接触,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东西,随时将它们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这就是观察的过程,观察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观察决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看”。广义的更有实际意义的观察是指要将人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才会激活自己真实的感受,才会拨动读者的心弦。
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多同学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随时记下来,这样就会使观察到的材料付之东去,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淡忘。
观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别犯“脑热病”,三分钟的热度对于写好作文和日记是没有益处的。你要将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贯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这样你才会写出妙文佳作来。
坚持积累和细致观察对于写好作文和日记有着巨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离开了这些,你往往会感到难以下笔。愿小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和家长的帮助下,从小养成积累的习惯,练就观察的功夫,那么写作文和日记就会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 张云鹰 :《开放式习作教学》
〔2〕 夏中义:《大师是怎样写作的》
【关键词】培养 积累 观察能力
“学生书写日记”一直以来是我们学校的教学特色,学校统一安排2--6年级同学每周书写1-2篇日记。这就给我们语文老师赋予了新的任务。书写日记该怎样教学呢?我反复借鉴、认真思考,有了一些收获。
一、点点滴滴做好日常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都详尽地说明了“积累”在习作及日记中的重要性。“平時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学生的共同体会。
积累语言就要引导学生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鼓励孩子们广泛阅读各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可以写一些自己当时的感受,也可以把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还可以制作读书卡片贴在书中。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有意识地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有特色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就能出口成章,习作、日记就会妙笔生花。
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平时有条件的可以请家长陪同带着摄像机、照相机、手机等,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引导学生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把别人的好句子写在自己的文章中,就是自己的好句子。
总之,习作和日记要加强积累,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且要不断充实、扩容,这样动笔时不仅方便随时取用,而且内容常用常新,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学生“无米下锅”的困惑。
二、仔仔细细练就观察本领
鲁迅先生在回答学生“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想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习作和日记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就这样谆谆告诫初学者:“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把观察锻炼成习惯,锻炼成第二天性,这是一种很需要时间去磨练的功夫,小学生如果从小就有意识锻炼自己这样的本事,练就这种功夫,那么对自己的日记和习作就有很大的帮助。
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习作和日记时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对一些看似不大起眼但很有意义的事情产生兴趣,注意观察起因、过程和结果;你要留意校园花坛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变化它的颜色,学会刨根问底,弄清这些变化的来龙去脉;你要走向社会,同更多的人接触,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东西,随时将它们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这就是观察的过程,观察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观察决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看”。广义的更有实际意义的观察是指要将人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才会激活自己真实的感受,才会拨动读者的心弦。
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多同学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随时记下来,这样就会使观察到的材料付之东去,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淡忘。
观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别犯“脑热病”,三分钟的热度对于写好作文和日记是没有益处的。你要将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贯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这样你才会写出妙文佳作来。
坚持积累和细致观察对于写好作文和日记有着巨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离开了这些,你往往会感到难以下笔。愿小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和家长的帮助下,从小养成积累的习惯,练就观察的功夫,那么写作文和日记就会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 张云鹰 :《开放式习作教学》
〔2〕 夏中义:《大师是怎样写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