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与时俱进,与当前国内外的重大时事联系特别紧密。从2004年河北省中考政治实行开卷考试以来,试题的开放性越来越强,时政性也越来越强。特别是近两年来,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是以时事内容作为背景材料。可见,读懂时事、学透时事,在中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搞好中考时政复习呢?我们首先分析一下近几年中考时政热点命题的特点。
一、中考时政热点命题特点
1.注重当年热点问题考查。
纵观近几年各地的中考政治试题,不难发现其共性之处是突出了对社会热点与亮点问题的考查。所谓社会热点问题,就是那些影响社会全局,广大群众十分关注,党和政府致力解决的问题,包括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重大社会问题,甚至包括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生活话题。此外,发生在当地的国内有影响的事件和活动往往也是该地区中考命题的关注点,国际重大时事在部分地区的试题中也有所反映。
2.当年时事与长效热点相结合。
虽说时政范围为一年时政,例如2009年中考文科综合试卷时政考查范围为2008年4月—2009年3月一年期间的时事,但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方针政策往往带有延续性和长效性。所以,从中考命题来看,所选素材、所考问题并非全部都是当年的时政热点。有些问题可谓是长效热点,如“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民族精神、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问题等,可谓是经久不衰。但随着社会发展,时间推移,每年各地中考关于这些问题考查的侧重点都不尽相同。
3.体现人文性,关注青少年成长。
各地中考试题都以人类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或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以初中生的现实生活为载体,注重生活化、人文化,着眼于引导学生树立法律意识、荣辱意识、开放意识,体现积极、健康的价值导向和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二、2010年中考时事政治复习策略
2010年中考时事政治从内容上具有鲜明特点的是“两多”,即热点多、考查角度多。如每年3月份的两会,建国六十周年大庆,澳门回归10周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全球应对H1N1流感病毒,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美国领导人会见达赖,使中美关系受到了严重干扰等重大问题。针对2010年中考的命题趋势和时事政治的特點,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复习对策。
1.建议师生平时要注意收集时政热点,做到心中有数。
思想品德课的考试,时政性会越来越强。这就要求大家必须在平时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教师平时要注意搜集和整理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包括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及相应杂志(如《半月谈》、《时事》、《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思想政治课教学》、《时事资料手册》等)来整合各种时政资料。尤其是学校组织征订的《时事》,非常适合教学。每期《时事》拿到之后,我都会拿出一定时间与学生一起阅读,其中的“时事观象台”、“热点追踪”“中考热线”、“名师导学”、“以案说法”、“考考自己”、“大事记”等栏目为师生中考复习提供了很大帮助。
2.建议教师要注意筛选时政热点,把握中考考点。
任何地区的中考思想品德命题,都不会出现偏难现象。把握时事政治重点,是提高复习效率的有效捷径。
首先,从当地的中考试卷中筛选重点。不可能所有范围内的热点都出现在一年的试题中,可以研究近三年来的中考试卷,把没有出现或很少出现的热点问题作为复习的重点,但要注意命题人也不会回避热点而出冷门。例如2007、2008年两年连续考查了关注改革开放、保护环境、科技教育等国策;关注民生,政治文明建设尤其是法律的完善,依法维权,等等。2010年复习时以上内容都应关注,不能掉以轻心,尤其世博会在上海的召开,这将是一次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其次,从与教材联系角度确定重点。与教材联系广泛的时事政治常常受到命题人的青睐。除了个别重大时事外,即使和教材关系不大也要重点复习,与教材联系不紧密的或只是勉强联系的,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粗略了解,不必花费过多时间去演练与此有关的习题。最后,从题型特点确定重点。不同的时事政治内容适合用不同的题型来考查。
3.挖掘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建构知识体系。
教师在日常授课中,要注意渗透时事内容,及时地给学生多介绍一些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运用课本上学过的基本知识从不同角度分析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引领学生关注周围生活的问题。适时地将时事作为情境载体,结合学生的认知实际,编制不同题型的练习题,进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中考复习时,学生基本上都采取“四轮复习法”,即第一轮复习:紧跟中考趋势,积累基础知识点;第二轮复习:结合时政热点,开展专题复习;第三轮复习:组织模拟演练,提高应试能力;第四阶段:再次回归课本,做好考前指导。在第二轮复习时,教师可以结合本年度的时政热点,结合教材知识点,确定时政热点专题。在复习时,首先让学生了解热点,从整体上有一个把握和理解;其次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课本知识点,注意多角度分析;最后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解答题中设问的要求。如在复习“关注产品质量、保障生命安全”这一热点专题时,以“三鹿奶粉”事件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从犯罪的含义、犯罪的基本特征、增强责任意识、正义的基本要求、正义制度的作用、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加强监督制约、“三个代表”、以人为本、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多个角度去分析,然后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去设问,如:在乳品中添加三聚氰胺,属于什么行为?侵犯了消费着的哪些权益?因食用三鹿奶粉而致病的患儿家属,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维护婴儿的合法权益?这次事件给我们哪些启示,等等?
4.把握时政热点的难度,注重双基训练。
中考的时事考查内容毕竟建立在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上,尽管时事政治在中考中的分值不断增加,考查题型日益多样化,但从难度系数角度看,一般都分布在基础性试题之中,难度系数不大。因此,对于时事政治的内容要以基本了解为主,回避理论探讨和深层次的理解和探究。以十七大报告为例,报告第四部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中提出“生态文明”的新观点。对于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等问题就可以回避,只了解到有生态文明的新提法,这种提法的核心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即可。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时政专题复习固然重要,但却不可一味地时政化,为了时政而时政。总之,在复习中大家既要重视热点专题复习,又要明确时政热点必须与课本知识点,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联系,如此才能在中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一、中考时政热点命题特点
1.注重当年热点问题考查。
纵观近几年各地的中考政治试题,不难发现其共性之处是突出了对社会热点与亮点问题的考查。所谓社会热点问题,就是那些影响社会全局,广大群众十分关注,党和政府致力解决的问题,包括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重大社会问题,甚至包括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生活话题。此外,发生在当地的国内有影响的事件和活动往往也是该地区中考命题的关注点,国际重大时事在部分地区的试题中也有所反映。
2.当年时事与长效热点相结合。
虽说时政范围为一年时政,例如2009年中考文科综合试卷时政考查范围为2008年4月—2009年3月一年期间的时事,但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方针政策往往带有延续性和长效性。所以,从中考命题来看,所选素材、所考问题并非全部都是当年的时政热点。有些问题可谓是长效热点,如“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民族精神、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问题等,可谓是经久不衰。但随着社会发展,时间推移,每年各地中考关于这些问题考查的侧重点都不尽相同。
3.体现人文性,关注青少年成长。
各地中考试题都以人类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或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以初中生的现实生活为载体,注重生活化、人文化,着眼于引导学生树立法律意识、荣辱意识、开放意识,体现积极、健康的价值导向和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二、2010年中考时事政治复习策略
2010年中考时事政治从内容上具有鲜明特点的是“两多”,即热点多、考查角度多。如每年3月份的两会,建国六十周年大庆,澳门回归10周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全球应对H1N1流感病毒,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美国领导人会见达赖,使中美关系受到了严重干扰等重大问题。针对2010年中考的命题趋势和时事政治的特點,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复习对策。
1.建议师生平时要注意收集时政热点,做到心中有数。
思想品德课的考试,时政性会越来越强。这就要求大家必须在平时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教师平时要注意搜集和整理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包括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及相应杂志(如《半月谈》、《时事》、《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思想政治课教学》、《时事资料手册》等)来整合各种时政资料。尤其是学校组织征订的《时事》,非常适合教学。每期《时事》拿到之后,我都会拿出一定时间与学生一起阅读,其中的“时事观象台”、“热点追踪”“中考热线”、“名师导学”、“以案说法”、“考考自己”、“大事记”等栏目为师生中考复习提供了很大帮助。
2.建议教师要注意筛选时政热点,把握中考考点。
任何地区的中考思想品德命题,都不会出现偏难现象。把握时事政治重点,是提高复习效率的有效捷径。
首先,从当地的中考试卷中筛选重点。不可能所有范围内的热点都出现在一年的试题中,可以研究近三年来的中考试卷,把没有出现或很少出现的热点问题作为复习的重点,但要注意命题人也不会回避热点而出冷门。例如2007、2008年两年连续考查了关注改革开放、保护环境、科技教育等国策;关注民生,政治文明建设尤其是法律的完善,依法维权,等等。2010年复习时以上内容都应关注,不能掉以轻心,尤其世博会在上海的召开,这将是一次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其次,从与教材联系角度确定重点。与教材联系广泛的时事政治常常受到命题人的青睐。除了个别重大时事外,即使和教材关系不大也要重点复习,与教材联系不紧密的或只是勉强联系的,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粗略了解,不必花费过多时间去演练与此有关的习题。最后,从题型特点确定重点。不同的时事政治内容适合用不同的题型来考查。
3.挖掘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建构知识体系。
教师在日常授课中,要注意渗透时事内容,及时地给学生多介绍一些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运用课本上学过的基本知识从不同角度分析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引领学生关注周围生活的问题。适时地将时事作为情境载体,结合学生的认知实际,编制不同题型的练习题,进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中考复习时,学生基本上都采取“四轮复习法”,即第一轮复习:紧跟中考趋势,积累基础知识点;第二轮复习:结合时政热点,开展专题复习;第三轮复习:组织模拟演练,提高应试能力;第四阶段:再次回归课本,做好考前指导。在第二轮复习时,教师可以结合本年度的时政热点,结合教材知识点,确定时政热点专题。在复习时,首先让学生了解热点,从整体上有一个把握和理解;其次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课本知识点,注意多角度分析;最后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解答题中设问的要求。如在复习“关注产品质量、保障生命安全”这一热点专题时,以“三鹿奶粉”事件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从犯罪的含义、犯罪的基本特征、增强责任意识、正义的基本要求、正义制度的作用、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加强监督制约、“三个代表”、以人为本、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多个角度去分析,然后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去设问,如:在乳品中添加三聚氰胺,属于什么行为?侵犯了消费着的哪些权益?因食用三鹿奶粉而致病的患儿家属,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维护婴儿的合法权益?这次事件给我们哪些启示,等等?
4.把握时政热点的难度,注重双基训练。
中考的时事考查内容毕竟建立在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上,尽管时事政治在中考中的分值不断增加,考查题型日益多样化,但从难度系数角度看,一般都分布在基础性试题之中,难度系数不大。因此,对于时事政治的内容要以基本了解为主,回避理论探讨和深层次的理解和探究。以十七大报告为例,报告第四部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中提出“生态文明”的新观点。对于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等问题就可以回避,只了解到有生态文明的新提法,这种提法的核心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即可。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时政专题复习固然重要,但却不可一味地时政化,为了时政而时政。总之,在复习中大家既要重视热点专题复习,又要明确时政热点必须与课本知识点,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联系,如此才能在中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