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区,是按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扶贫搬迁、移民建镇、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先行先试”指示展开的。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关于教育扶贫的规定,结合职业教育的功能,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在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区的建设中可以从开展调查研究、宣传生态文明、开展教育培训、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有所作为,为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贡献职业教育应有的力量。
关键词:职业教育;综合扶贫;作用
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区,是按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扶贫搬迁、移民建镇、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先行先试”指示展开的。李总理2012年12月29日上午来到湖北省恩施市龙风镇青堡村,重访5年前到访过的贫穷农户后说:“我国内陆有很多挂坡地,但没能给百姓带来效益,你们要和移民建镇、扶贫搬迁、生态补偿、危房改造、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搞个综合试点,以恩施为片,以这里为点,逐步进行改造,先行先试”。在国务院和省政府的领导和组织下,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正式确立并形成“国家试点、省级领导、州级组织、市镇实施”工作模式。两年多来,从总理指示到省长现场办公,从学习精神到规划编制,从人员配备到用人机制,从项目建设到体制机制创新,恩施市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深山探路,好消息不断,变化不断。为了探索职业教育怎样服务国家扶贫工作,我院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扶贫的号召,深入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区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并专门就试点区人力资源需求与职业教育培训对接机制进行研究。通过在试点区了解到的实际情况,结合职业教育的功能,笔者认为职业教育在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区建设中可以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了解社情民意,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区在“产城融合、双轮驱动”的进程中,人力资源需求与当地农民的职业技能素质低下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之失地农民的“有钱不会理财”、“有时间没有事做”、“有事做无技能”的现象普遍。因此,从总体上弄清特色产业的发展对人力资源需求的数量和结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如何开展对口职业教育培训服务,提高当地劳动力和农转城居民的整体素质与劳动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为此,我们按照“深入实地考察、服务区域发展”的思路,通过精心准备,认真开展调查工作。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定区随意入户调查的方法,将试点区定点分为四大片:即:龙凤镇三河村、龙凤镇老镇区、龙凤镇二坡大转拐、龙凤镇龙马青堡。本次调查在每个片区随意选择30户进行入户调查,共选择120户。采取问卷调查与访谈笔录相结合的方法,掌握了很有价值的信息。经过系统整理后为政府部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该方案使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区产城融合发展的人力资源需求目标更加明确、方向更加对路、规划更加科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職业技术教育培训对口服务的建议方案。
二、宣传生态文明,让村民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提高村民的生态文明意识
生态文明理念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从人类社会文明转型的历史视角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内在要求,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要把这一理念让老百姓真正从内心接受,必须采取多种符合老百姓口味的形式展开教育、解说、宣传和沟通工作。职业教育机构可以利用自己的人才、信息和专业优势,深入村组甚至入户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
2.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进行教育培训、引导示范,提高村民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主要目标: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得到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从“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的利益”,到“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再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成为可持续发展三大支柱,人类社会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区各村情况不一,在深入开展综合扶贫的同时,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对村民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教育培训、引导示范,让村民始终把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主动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三、开展教育培训,提高村民各种技能和整体素质
发挥职业教育的教育功能,通过各种培训,提高农民的各种技能和整体素质。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职业教育的任务,提出要重点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四大工程。实践证明,单纯依靠经济发展项目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基本状况,只有教育才是为农村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也只有通过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才能真正把综合扶贫、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纳入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持续推动综合扶贫工作开展的人力资源优势。
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区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有利的外部环境,但增强内在的发展动力仍然是试点成功的关键所在。为此,以村民为主体,从根本上造就和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队伍,理所当然地就成了职业教育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经过调查得知,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区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没有一技之长,如缺乏种植、养殖技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修理技术、建筑装潢技术、驾驶技术等。即使外出打工,也只能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一般岗位上干一些粗活、脏活、重活、危险活,不仅劳动报酬低,人身安全没有保障,有时还会面临生命危险。为此,职业教育机构要在地方各级政府领导下,加强与农业、科技、人社部门、职业技能鉴定等相关部门的联系,精心组织,统筹规划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根据当地的实际,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农民进行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以及先进文化知识的传播,切实抓好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要实行“农科教”三结合;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结合;文化培训、科技培训、转产转岗培训三结合。高度重视对回乡初、高中毕业生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使他们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以改变农村青年“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局面,真正成为农村脱贫致富带头人。 四、采取多种措施,培养村民健康生活方式
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区的村民,长期以来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与新农村建设目标格格不入的行为,成为阻碍综合扶贫工作开展的阻力。如大事小事大操大办,奢糜之风盛行;乱采滥伐,破坏生态环境;精神空虚,聚众赌博等等。就村民的生活方式而言,也有不少方面是要注意的,如刷牙的习惯养成和时间、饮食的规律和卫生、喝茶的科学方法、科学运动、洗澡、睡眠、环境卫生与垃圾处理等等。健康生活方式是需要培养的,生活方式在影响健康的诸因素中占有60%的比重,因此,抓好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既是综合扶贫工作的具体要求之一,又是职业教育在综合扶贫工作中的重要职责。生活方式管理的观念就是通过教育和引导督促村民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增强科学观念、文明观念、卫生观念、健康观念,彻底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生活方式,逐渐形成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完成:一是教育。向村民传递健康知识,确立态度,以改变其行为;二是激励。 通过正面强化、反面强化、反馈促进、惩罚等措施对村民进行行为矫正;三是训练。 通过组织一系列的参与式训练与体验,培训村民掌握行为矫正的技术;四是营销。利用社会营销的技术推广健康行为,营造健康的大环境,促进村民改变不健康的行为。
健康生活方式管理核心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健康生活方式管理方法也随之有了改变。通过对移动通讯工具使用的培训,让村民学会使用一系列的移动互联网健康管理工具,这样,既为村民学习提供了便利,也使生活方式和习惯的养成更有趣味,人们也就更有动力。
五、开展创业培训,增强村民创业能力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结合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区的实际,我认为职业教育现阶段对农民的创业培训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创业意识的培训。农村综合扶贫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对农民进行创业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风险意识、竞争意识等方面的培训,让他们具备创业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二是创业知识的培训。农民在创业过程需要许多知识,如法律知识、市场知识、农技知识、管理知识等。三是创业过程的指导。大多数农民由于缺乏创业经验,因此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为了减少农民损失,增强农民的创业信心,职业院校应对农民的创业过程给予具体指导。四是市场信息的提供。在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区,由于农村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获取信息的渠道不通畅,或是农民缺乏获取信息的技术,农民难以获得及时、准确、全面的市场信息和销售途径。我院可以成立专门为该试点区服务的市场信息中心,帮助农民解决这一难题。五是新技术的提供与培训。发展农业的关键是科技兴农,现代农业科技日新月异,及时掌握并运用新技术是农民创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我院可以充分发挥科技服务与培训、人才、研发与农业科技推广等对口帮扶的优势,通过创新面向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区的培训服务方式,将短期培训与长期指导结合起来,将有偿、无偿培训和有偿、无偿指导结合起来,将近距离、面对面的培训、指导与远程的网络培训、指导、咨询结合起来,提高农民对现代农业实用科技的把握、消化和运用能力,实现生产发展、农民脱贫致富。
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区的建设,不仅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更需要具有一定创业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农民。培养农民创业、创新能力,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也是职业教育的职责。培养农民的创业、创新能力,让农民获得创业、创新的能力,是农民的一种较为可靠的脱贫致富保障。通过创业增加收入,让更多的人富起来,实现创新支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互动发展。这既有利于巩固综合扶贫的成果,也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六、加强文化建设,提高精神文明水平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一是对农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职业教育通过其教学活动,选择、整合、传承农村已经创造的文化。同时,通过职业院校的教育、科研与实践来创新和推广先进文化。二是对农村文明的促进。职业教育通过对农民进行科学与政治思想教育、公民道德和法制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环境和生态教育等,把农民培养成守法、明礼、诚信、有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三是培养从事精神文明建设的人才。它是实现农村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和谐、社会和谐的生力军,也是促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总之,在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区建设中,职业教育必须树立“有为有位”的思想,充分发挥应有作用,更新办学理念,坚定服务宗旨,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空间,提高服务能力,为实现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区的目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政府网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国政府网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国政府网
[4]陈千德. 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功能. 《中国经贸》学术版,2007年第9期
作者简介:
陈千德(1965.1~ ),男,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经济管理。
课题项目:湖北省恩施市龙凤综合改革试点区人力资源需求与职业教育培训对接机制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于永超、陈千德等。
关键词:职业教育;综合扶贫;作用
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区,是按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扶贫搬迁、移民建镇、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先行先试”指示展开的。李总理2012年12月29日上午来到湖北省恩施市龙风镇青堡村,重访5年前到访过的贫穷农户后说:“我国内陆有很多挂坡地,但没能给百姓带来效益,你们要和移民建镇、扶贫搬迁、生态补偿、危房改造、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搞个综合试点,以恩施为片,以这里为点,逐步进行改造,先行先试”。在国务院和省政府的领导和组织下,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正式确立并形成“国家试点、省级领导、州级组织、市镇实施”工作模式。两年多来,从总理指示到省长现场办公,从学习精神到规划编制,从人员配备到用人机制,从项目建设到体制机制创新,恩施市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深山探路,好消息不断,变化不断。为了探索职业教育怎样服务国家扶贫工作,我院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扶贫的号召,深入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区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并专门就试点区人力资源需求与职业教育培训对接机制进行研究。通过在试点区了解到的实际情况,结合职业教育的功能,笔者认为职业教育在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区建设中可以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了解社情民意,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区在“产城融合、双轮驱动”的进程中,人力资源需求与当地农民的职业技能素质低下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之失地农民的“有钱不会理财”、“有时间没有事做”、“有事做无技能”的现象普遍。因此,从总体上弄清特色产业的发展对人力资源需求的数量和结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如何开展对口职业教育培训服务,提高当地劳动力和农转城居民的整体素质与劳动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为此,我们按照“深入实地考察、服务区域发展”的思路,通过精心准备,认真开展调查工作。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定区随意入户调查的方法,将试点区定点分为四大片:即:龙凤镇三河村、龙凤镇老镇区、龙凤镇二坡大转拐、龙凤镇龙马青堡。本次调查在每个片区随意选择30户进行入户调查,共选择120户。采取问卷调查与访谈笔录相结合的方法,掌握了很有价值的信息。经过系统整理后为政府部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该方案使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区产城融合发展的人力资源需求目标更加明确、方向更加对路、规划更加科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職业技术教育培训对口服务的建议方案。
二、宣传生态文明,让村民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提高村民的生态文明意识
生态文明理念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从人类社会文明转型的历史视角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内在要求,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要把这一理念让老百姓真正从内心接受,必须采取多种符合老百姓口味的形式展开教育、解说、宣传和沟通工作。职业教育机构可以利用自己的人才、信息和专业优势,深入村组甚至入户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
2.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进行教育培训、引导示范,提高村民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主要目标: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得到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从“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的利益”,到“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再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成为可持续发展三大支柱,人类社会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区各村情况不一,在深入开展综合扶贫的同时,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对村民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教育培训、引导示范,让村民始终把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主动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三、开展教育培训,提高村民各种技能和整体素质
发挥职业教育的教育功能,通过各种培训,提高农民的各种技能和整体素质。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职业教育的任务,提出要重点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四大工程。实践证明,单纯依靠经济发展项目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基本状况,只有教育才是为农村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也只有通过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才能真正把综合扶贫、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纳入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持续推动综合扶贫工作开展的人力资源优势。
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区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有利的外部环境,但增强内在的发展动力仍然是试点成功的关键所在。为此,以村民为主体,从根本上造就和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队伍,理所当然地就成了职业教育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经过调查得知,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区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没有一技之长,如缺乏种植、养殖技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修理技术、建筑装潢技术、驾驶技术等。即使外出打工,也只能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一般岗位上干一些粗活、脏活、重活、危险活,不仅劳动报酬低,人身安全没有保障,有时还会面临生命危险。为此,职业教育机构要在地方各级政府领导下,加强与农业、科技、人社部门、职业技能鉴定等相关部门的联系,精心组织,统筹规划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根据当地的实际,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农民进行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以及先进文化知识的传播,切实抓好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要实行“农科教”三结合;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结合;文化培训、科技培训、转产转岗培训三结合。高度重视对回乡初、高中毕业生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使他们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以改变农村青年“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局面,真正成为农村脱贫致富带头人。 四、采取多种措施,培养村民健康生活方式
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区的村民,长期以来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与新农村建设目标格格不入的行为,成为阻碍综合扶贫工作开展的阻力。如大事小事大操大办,奢糜之风盛行;乱采滥伐,破坏生态环境;精神空虚,聚众赌博等等。就村民的生活方式而言,也有不少方面是要注意的,如刷牙的习惯养成和时间、饮食的规律和卫生、喝茶的科学方法、科学运动、洗澡、睡眠、环境卫生与垃圾处理等等。健康生活方式是需要培养的,生活方式在影响健康的诸因素中占有60%的比重,因此,抓好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既是综合扶贫工作的具体要求之一,又是职业教育在综合扶贫工作中的重要职责。生活方式管理的观念就是通过教育和引导督促村民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增强科学观念、文明观念、卫生观念、健康观念,彻底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生活方式,逐渐形成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完成:一是教育。向村民传递健康知识,确立态度,以改变其行为;二是激励。 通过正面强化、反面强化、反馈促进、惩罚等措施对村民进行行为矫正;三是训练。 通过组织一系列的参与式训练与体验,培训村民掌握行为矫正的技术;四是营销。利用社会营销的技术推广健康行为,营造健康的大环境,促进村民改变不健康的行为。
健康生活方式管理核心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健康生活方式管理方法也随之有了改变。通过对移动通讯工具使用的培训,让村民学会使用一系列的移动互联网健康管理工具,这样,既为村民学习提供了便利,也使生活方式和习惯的养成更有趣味,人们也就更有动力。
五、开展创业培训,增强村民创业能力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结合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区的实际,我认为职业教育现阶段对农民的创业培训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创业意识的培训。农村综合扶贫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对农民进行创业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风险意识、竞争意识等方面的培训,让他们具备创业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二是创业知识的培训。农民在创业过程需要许多知识,如法律知识、市场知识、农技知识、管理知识等。三是创业过程的指导。大多数农民由于缺乏创业经验,因此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为了减少农民损失,增强农民的创业信心,职业院校应对农民的创业过程给予具体指导。四是市场信息的提供。在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区,由于农村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获取信息的渠道不通畅,或是农民缺乏获取信息的技术,农民难以获得及时、准确、全面的市场信息和销售途径。我院可以成立专门为该试点区服务的市场信息中心,帮助农民解决这一难题。五是新技术的提供与培训。发展农业的关键是科技兴农,现代农业科技日新月异,及时掌握并运用新技术是农民创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我院可以充分发挥科技服务与培训、人才、研发与农业科技推广等对口帮扶的优势,通过创新面向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区的培训服务方式,将短期培训与长期指导结合起来,将有偿、无偿培训和有偿、无偿指导结合起来,将近距离、面对面的培训、指导与远程的网络培训、指导、咨询结合起来,提高农民对现代农业实用科技的把握、消化和运用能力,实现生产发展、农民脱贫致富。
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区的建设,不仅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更需要具有一定创业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农民。培养农民创业、创新能力,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也是职业教育的职责。培养农民的创业、创新能力,让农民获得创业、创新的能力,是农民的一种较为可靠的脱贫致富保障。通过创业增加收入,让更多的人富起来,实现创新支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互动发展。这既有利于巩固综合扶贫的成果,也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六、加强文化建设,提高精神文明水平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一是对农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职业教育通过其教学活动,选择、整合、传承农村已经创造的文化。同时,通过职业院校的教育、科研与实践来创新和推广先进文化。二是对农村文明的促进。职业教育通过对农民进行科学与政治思想教育、公民道德和法制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环境和生态教育等,把农民培养成守法、明礼、诚信、有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三是培养从事精神文明建设的人才。它是实现农村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和谐、社会和谐的生力军,也是促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总之,在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区建设中,职业教育必须树立“有为有位”的思想,充分发挥应有作用,更新办学理念,坚定服务宗旨,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空间,提高服务能力,为实现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区的目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政府网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国政府网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国政府网
[4]陈千德. 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功能. 《中国经贸》学术版,2007年第9期
作者简介:
陈千德(1965.1~ ),男,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经济管理。
课题项目:湖北省恩施市龙凤综合改革试点区人力资源需求与职业教育培训对接机制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于永超、陈千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