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标要求学生掌握的能力之一。而要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以学生为主体,用问题构建趣味性、研究性情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或者组织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此外,教师还需要在教学中融合分层教学理念,以分层问题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8-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质量的教学并不是单方面说教以及填鸭式教学,而是要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基于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实现高效的自我学习,是教师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意义
想要正确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对教师来说难度是比较大的,毕竟该阶段的学生在之前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不管是在认知能力还是学习能力方面都有所欠缺,也没有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面临着较大困难。从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来看,该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高度集中等特点,因此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教师扮演着“传道受业解惑”的角色,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在课程之前就进行预习,在课上不断思考,在课后自主复习。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改变传统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更容易给学生带来全方位的提升。通过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每节课开始之前都会带着对课本的疑问进行学习,增强了自身的自学意识和探究意识,从而对提高课堂效率有促进作用。经过时间以及知识的积累,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日后学习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策略
(一)构建研究情境,提高自主学习兴趣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情境,便是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中或者想象中的某个片段融合在一起,以趣味性的方式将数学知识向学生呈现。教师可以把单元主题作为核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元素或者动画元素,然后构建具有一定趣味性、探究性的情境。这样的情境具有多重作用,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在《观察物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低年级小学生爱幻想、爱看动画的特性,结合有名的动画为小学生构建具有引导性的情境,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与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看大屏幕,今天“柯南”又遇到了一件案子,小偷在桥上偷了一辆汽车中的许多钱,警察们从监控和路人的描述中得到了小偷的畫像,并找到了几个有前科的嫌疑人。请结合画像,分析谁是小偷。(随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了正面、侧面、背面、上方四个角度的黑影轮廓图。)教师:你们能够这些轮廓图中发现什么?学生 1:从 A 图(正面图)来看他的头形很宽,所以我们可以排除掉第一个头形很长的嫌疑人。……学生3:是嫌疑人4,因为从C图(上面)来看他的脑袋中间比较低,而嫌疑人4正好是个“地中海”。教师:非常棒,大家这么快就找到了嫌疑人,警察叔叔非常高兴。那么现在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这些图片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看的呢?这个案例对我们观察物体又有什么启示呢?请他们在小组中交流,然后告诉老师答案。学生2:摄像头在墙上,可以看到秃头,然后路人在前后左右,所以可以看到……学生3:总的来说,我们在观察物体时要从正面、侧面(包括左边和右边)、上面来观察,只有这样……综上所述,教师可以把情境作为基础,活跃学生的思维,然后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总结,以此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一些问题,那么就说明他们已经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充分的思考,在脑海中对问题有了大致轮廓。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正是认知能力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问题为核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调动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促使他们利用已知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和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地提出问题,并做到“会问”“敢问”。如果学生对知识点或是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没有一点疑问,那么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并且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教师提出更多的问题都有效 便于教师精确把握住学生在知识点上的缺乏之处,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例如,在教学“克和千克的认知”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拿出笔和球让学生比较物体的质量,然后再向学生展示篮球和足球,让学生猜一猜哪个比较重。随着学生思考问题的层次逐渐深入,教师就可以引入本节课要讲解的知识点,让学生带着疑问并同时结合生活经验,对“克”和“千克”相关知识点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学会质量单位换算的概念:1 千克=1000 克 。层层深入地研究问题会让学生在逻辑思维上一环扣一环,思考问题的方法更加科学多样,思考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但是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 教师务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难度适宜的问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获得成就感,提升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而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就需要从知识的引入、讲解、深入剖析、应用练习等方面进行考虑,设置合理的课程计划和目标,加强引导,为学生日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红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07):79-81.
[2]丁银霞.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践——以“运算律”教学为例谈小学数学自主学习[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02):106-109.
[3]赵蒙成,朱苏.小学低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调查与提高策略——基于淮安市某小学的案例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34(04):71-75.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8-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质量的教学并不是单方面说教以及填鸭式教学,而是要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基于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实现高效的自我学习,是教师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意义
想要正确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对教师来说难度是比较大的,毕竟该阶段的学生在之前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不管是在认知能力还是学习能力方面都有所欠缺,也没有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面临着较大困难。从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来看,该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高度集中等特点,因此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教师扮演着“传道受业解惑”的角色,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在课程之前就进行预习,在课上不断思考,在课后自主复习。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改变传统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更容易给学生带来全方位的提升。通过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每节课开始之前都会带着对课本的疑问进行学习,增强了自身的自学意识和探究意识,从而对提高课堂效率有促进作用。经过时间以及知识的积累,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日后学习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策略
(一)构建研究情境,提高自主学习兴趣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情境,便是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中或者想象中的某个片段融合在一起,以趣味性的方式将数学知识向学生呈现。教师可以把单元主题作为核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元素或者动画元素,然后构建具有一定趣味性、探究性的情境。这样的情境具有多重作用,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在《观察物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低年级小学生爱幻想、爱看动画的特性,结合有名的动画为小学生构建具有引导性的情境,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与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看大屏幕,今天“柯南”又遇到了一件案子,小偷在桥上偷了一辆汽车中的许多钱,警察们从监控和路人的描述中得到了小偷的畫像,并找到了几个有前科的嫌疑人。请结合画像,分析谁是小偷。(随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了正面、侧面、背面、上方四个角度的黑影轮廓图。)教师:你们能够这些轮廓图中发现什么?学生 1:从 A 图(正面图)来看他的头形很宽,所以我们可以排除掉第一个头形很长的嫌疑人。……学生3:是嫌疑人4,因为从C图(上面)来看他的脑袋中间比较低,而嫌疑人4正好是个“地中海”。教师:非常棒,大家这么快就找到了嫌疑人,警察叔叔非常高兴。那么现在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这些图片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看的呢?这个案例对我们观察物体又有什么启示呢?请他们在小组中交流,然后告诉老师答案。学生2:摄像头在墙上,可以看到秃头,然后路人在前后左右,所以可以看到……学生3:总的来说,我们在观察物体时要从正面、侧面(包括左边和右边)、上面来观察,只有这样……综上所述,教师可以把情境作为基础,活跃学生的思维,然后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总结,以此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一些问题,那么就说明他们已经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充分的思考,在脑海中对问题有了大致轮廓。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正是认知能力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问题为核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调动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促使他们利用已知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和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地提出问题,并做到“会问”“敢问”。如果学生对知识点或是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没有一点疑问,那么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并且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教师提出更多的问题都有效 便于教师精确把握住学生在知识点上的缺乏之处,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例如,在教学“克和千克的认知”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拿出笔和球让学生比较物体的质量,然后再向学生展示篮球和足球,让学生猜一猜哪个比较重。随着学生思考问题的层次逐渐深入,教师就可以引入本节课要讲解的知识点,让学生带着疑问并同时结合生活经验,对“克”和“千克”相关知识点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学会质量单位换算的概念:1 千克=1000 克 。层层深入地研究问题会让学生在逻辑思维上一环扣一环,思考问题的方法更加科学多样,思考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但是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 教师务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难度适宜的问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获得成就感,提升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而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就需要从知识的引入、讲解、深入剖析、应用练习等方面进行考虑,设置合理的课程计划和目标,加强引导,为学生日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红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07):79-81.
[2]丁银霞.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践——以“运算律”教学为例谈小学数学自主学习[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02):106-109.
[3]赵蒙成,朱苏.小学低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调查与提高策略——基于淮安市某小学的案例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34(04):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