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中不质疑的心理探究

来源 :天府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as123456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在在我国很多学校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许多学生没有主动质疑问题的欲望和习惯,学生不质疑被动学习成为较普遍的现象。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为什么不质疑?学生不质疑的心理到底是怎样的呢?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活动中不质疑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自身个性品质和心理的原因,二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原因。这些因素严重影响学生数学学习质疑的心理。
  关键词:数学学习 问题 质疑 心理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里的“思”和“疑”就是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和质疑问题,它们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活动。我们的祖先其实很早就认识到问题的价值,并指出怀疑是学习的根源。现代教育着重考虑培养具有机敏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和能够勤奋地提出问题并使解决问题成为重要目标的创新型人才。必须从小就提高学生识别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技巧的一个重要阶段。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识别和提问能力。小学数学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关键技能的课程。
  何谓“问题”?教育心理学把“问题”定义为:“在给定的信息和要实现的目标之间有一个克服的障碍。”这意味着学生对问题的感知总是与特定的认知或思维活动链接在一起。数学问题意识经常出现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通常会面对到一些与他们自己的看法相矛盾并且不好解决的问题,并发展出积极参与讨论、积极思考、提出问题、质疑和叙述自我心理活动的观点。在这一种心理状态中,迫使学生们在每天的数学活动中都要积极思考,不断学习和练习,不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我们称这个不断提出问题的心理活动的品质为数学问题意识。
  所谓问题是指个人发现并在进行各种活动后有意识地提问问题的行为活动。找到问题并很好地将问题提出来是批判性思维的一种表达,从另外的角度上说,问题就是一种创新。在数学教育中提问的能力是指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学生,通过将有关特定学习内容的特定知识与现有知识和当时的学习状况联系起来,去探索未知领域和知识的内部化,并进行高级认知并有意识地提出高品质的数学问题。
  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当今我国有很多教师常常通过问问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和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这种以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代替学生质疑的做法,颠倒了学习活动中学生和老师的地位,有悖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主导”的精神。上课时学生把老师的问题都回答出来了,学生回答的答案都是正确的,都符合标准答案,教师觉得学生确实是没有问题了,于是放心而去。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这种教育是“去问题教育”(林格语)。美国人却不这样理解教育。他们认为:学生的脑袋里经常会是充满好奇和疑惑的,当他们进入课堂的那一刻,携带着满脑子的疑问。美国教育是学生问老师答。老师在回答学生问题的过程中,有意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破绽等激发学生更多的问题。老师的答案让学生想出了更多的问题,最后老师不得不投降。学生携带着问题走入教室,然后携带着更多问题从教室离开。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教师并不把传递知识作为目的,而是将激发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拓宽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形成学生的独立意见,特别是在解决问题上而作为目的的。
  《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中提出:“要把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教学的核心,应当在各年级把学生引进问题解决中去。”我国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发展性领域”中也要求各年级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我国现行教材在编写中已经有一个很突出的创新:在知识形成过程的“关键点”、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产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关节点”、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合理地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指导学生的思维和探讨活动,并让学生体验理性思维的基本形成过程,例如观察,推测,推理,交流和反思,尝试“看过300个问题,不会解决问题,但可以提出问题”,逐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并培养创新精神。
  从我国古今的先进教育思想和中美两国对教育的理解看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以问题为纽带的学习,小学数学教育应该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这里的“问题”教学不是老师自问自答,也不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而是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不断探索,以问题为纽带学习数学的活动。
  现在我们很多老师常常感叹,学生没有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没有主动质疑问题的欲望,数学学习越学越不感兴趣,学生到了高年级分化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数学。
  杨振宁博士也说过: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中国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因为他们不善于提出问题,也不愿意提出问题。
  那么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为什么不质疑?学生不质疑的心理到底是怎样的呢?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很多时候看到的是部分表象,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不质疑。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活动中不质疑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下面两个方面:
  首先,学生数学学习活动中不质疑是由其自身个性品质和心理决定的。
  学生从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他们思想已逐渐成熟,行事逐渐稳重,三思而后行,使学生质疑的行为延后,上課不质疑,但课后会质疑。有的学生思维敏捷性不高,也会使质疑的行为延后。
  部分学生个性品质内向,即便有疑问也不愿向老师和同学质疑。
  每个学生的个性品质是有差异的,个别学生对数学的敏感度不行,非常简单的数学知识他都不会,学习数学知识就像读天书,想质疑却无从下手。“数学问题太深奥了,我一点都不懂”,这样的自卑的心理影响质疑。
  “老师讲的问题我都会了,我还提什么问题啊?”骄傲自满的心理影响质疑。
  部分学生的面子思想比较严重,优生质疑问题怕同学说他出风头,中等生质疑问题怕考虑问题不周而被别人笑话,差生质疑问题怕同学说他肤浅什么都不懂。   据调查,学生的从众心理也是影响质疑的因素之一,周围的同学不质疑,于是自己有问题也不说出来。
  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没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极少数学生上课偷偷看小说、耍手机等,他们的兴趣发生转移,又如何能质疑数学问题呢?
  部分学生缺乏责任心,缺少学习的主人翁精神,在学习中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遇到问题不愿追根问底。
  部分学生不会质疑,“哑巴吃汤圆”,心里有数口里说不出,言不达意,意不能尽,语言障碍也是影响质疑的原因之一等等。
  其次,外部原因也严重影响学生数学学习质疑的心理。
  教师缺乏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教师缺乏对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培养的意识,缺乏对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培养的预设,缺乏对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措施,使学生的质疑心理处于休眠状态。
  教学批评不断地伤及学生的心灵,并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心理状态。学生由于“不懂”才上学,因此,学生错误地回答问题或提出浅薄而荒唐的问题是很常见的。如果学生所有题目都答对了,并且问题提出的质量也很高,那是不正常的。但是,我们将此正常现象视为异常,并用异常现象去将正常现象代替。如果学生正确回答了问题,老师将予以肯定和称赞,而回答错误的问题或提出错误的问题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指责和嘲笑。 由于面对不停的指责和嘲笑,儿童对问题的回答和对问题的热情正在稳步下降。 因为每次回答错问题就会有不愉快的结果。
  教师的所有问题都是有标准答案的,提出问题只是一个方法,逐渐地,学生就学会了如何被动地听,去等待老师回答提出的问题,伴随这中态度的发展,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减少,等待答案的心理逐渐取代质疑的心理。
  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没时间没空间质疑。教师一讲到底,课堂教学成了教师个人才艺展示;教师讲解面面俱到,深入浅出,替学生想完了,学生没问题可提。教师长期的独角戏,养成了学生的依赖心理。
  学生不爱学,不提问,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尝到甜头,没有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教师讲解的例题、布置的作業难度大,让学生知难而退,长期形成学生畏惧的心理。
  当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为了别人,无论是满足家长还是老师的要求时,学习的动力就会降低,“摁着牛头让其吃草,摁着牛头让其喝水”,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抵触心理。这样学生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玩,就不会质疑。
  老师示强,高高在上,不亲近学生,不与学生交流,让学生产生代沟心理,使有的学生有问题不愿向老师质疑而向同学质疑。有的老师示弱,精神不振,甚至能力欠缺,让学生产生看不起的心理,不愿质疑。
  社会、家长的观念影响学生质疑的心理。以色列的孩子们放学回家,家长们问他们的第一句话差不多是相同的:“你今天在学校向老师提问题了吗?”如果孩子得意地说:“我今天向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老师没有回答出来!”那家长会像孩子一样的得意,会喜形于色。可是如果中国的孩子回来对家长说他提了一个问题把老师难住了,绝大多数家长会感到尴尬和为难,甚至会斥责孩子:“你逞什么能?”
  独生子女在家养尊处优,长期形成的依赖思想和懒惰使不少学生缺乏自主能力,因此造成读懒书,不愿思考,不想质疑。
  凡此种种,家庭、学校、社会,外界的各种因素影响了学生的质疑心理。
  因此,针对上述学生自身心理和外界因素的影响,教学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疏通学生质疑问题的心理,是我们创建数学教育“以问题为纽带”作为教学的先决条件,以建立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识以及他们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的小学数学教育者绝对拥有应有的技能和智慧。
  引导学生走出不质疑的心理,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主动学习,积极求知,使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学生也能成为未来创造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是没有用的——回归教育本质>(林格著)
  [2]《教育新理念》(袁振国著)
其他文献
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较强的严谨性,在高中学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知识水平的发展,也不能使学生从“最近发展区”内开发思维。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目前运用于各个学科中,并能使学生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研究者,应转变教育理念,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并运用情境化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符合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其改正学习态度,还能够使学生
期刊
内容摘要:高中数学的学习是比较复杂的过程。在三角函数部分,有些学生出现了较大的困难。这本身除了基础不够扎实,还与其他一些因素有关。三角函数颇为复杂的函数公式是很多同学难以熟练掌握的。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使得三角函数能够为大多数学生所熟练掌握应用是教学的重点。通过对三角函数的特殊规律的研究,从中把握住学习的要点,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三角函数学习的技巧性的东西,只有不断的研究
期刊
摘要:“互联网十教育”背景下,学校教育正发生一场新的变革,应用微课整合新兴技术,创生学习情景,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更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尤其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利用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微课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更能有效地突破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数学微课 引导自学 提升能力  近年来,“互联网十教育”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正掀起一场关于教育变革的大讨论,课改改
期刊
摘要:通过研究初等数学中常见的数列问题,总结解决数列通项公式、数列求和以及数列与其它知识相融问题的常用方法,有助于学生解决初等数学中遇到的数列问题,提高对数列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关键词:初等数学 数列 通项公式 求和  1引言  数列是新课程改革中重要的教学内容,数列问题在初等数学中的学习从小学就有接触,小学中的数列以找规律的形式出现,最初的定义就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让学生在数列中发
期刊
摘要:在高中函数教学中,二元函数是一类常见的问题,求解二元函数最值的主要方法为导数或不等式的方法进行处理,本文将从高中的不同知识维度中寻求解决一类二元函数最值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利用导数,不等式,不定方程,三角换元,线性规划,向量,极坐标等不同知识维度对其进行分析,从而有效的解决一类二元函数的最值问题。  关键词:二元函数;最值问题;方法技巧.  在高中教学中,处理函数的最值是常见的一种问题,处理一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化教学的进程不断加快,促使一线教师的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深入思考,认真挖掘,让教学更加科学化、先进化,在传道授业的同时,更加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与深化。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从七个方面对北师大版七下数学《基本平面图形》进行说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策略、中考趋势。每个环节层层递进,很好的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以生为本、师生互動、生生互动的理念,从中为逻辑推
期刊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集中优势突破大数据核心技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由此可见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推动我国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就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本文结合当今社会的时代特征以及教育形式,开展基于数学课程标准的初中数学的教学改革,探索初中数学教师如何优化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促进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课堂教
期刊
摘要:初中数学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战地,同时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数学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如何把数学课堂打造为高效课堂是每位初中数学老师应重点关注的问题。新课程下,强调将学生作为数学课堂的主要角色,教师在课堂上扮演引路人角色,负责引导学生,除此之外,也需要在数学课堂中对学生的逻辑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如何让学生适应这一角色的转变,同时保证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丝毫不减是本篇文章的重
期刊
摘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全国高中数学课标组组长,王尚志教授曾以六种中学生应具备的数学核心素养为专题,对数学的抽象性,建模、运算的重要性和精确性,数学的直观想象思维,以及逻辑推理思维的培养必要性进行分析。最终明确了培养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是优化课堂教学,本文将基于数学思想,浅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渗透数学思维,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基本思想
期刊
摘要: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本文分析了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陈旧.本文从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三个方面探讨了高中数学课堂革命的路径。  关键词:新课改 数学课堂 核心素养 课堂革命  课堂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起点。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会面临诸多困境,例如:教师讲课速度过快跟不上、数学难度陡然增加难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