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基层组织。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可以通过制度化措施(如校纪校规、班级公约、行为守则等)实现,而要达到班级管理的更高层次必须注意情感沟通管理,努力营造富有同情心、利群、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学习是高中生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而承载学生学习的班级环境更为重要,每个学生都在为之奉献,每个学生都在汲取营养。一般而言,作为班集体中的一员,每个学生都同时肩负两种责任。第一种责任就是充分利用班集体的学习氛围,汲取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第二种责任就是为集体中的其他同学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即不干扰他人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尊重。每个学生都应为其他同学的学习作出贡献,因为环境的反作用,必然促进自己能力的提高。优秀的班集体常常能够达到这种动态的平衡。
平衡的破坏修补和健康持续发展自然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加强情感沟通本质上就是及时找出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班主任要面对个别的、偶然发生的教学事件,如学生矛盾、师生矛盾、学生情绪低落等等,通过多方情感沟通进行修补,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其次,班主任要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维持健康的、持续发展的班级学习氛围和环境,实现学生自我价值的发挥、被认可、被尊重,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动力。
一、以心理换位来化解学生矛盾
高中学生在人际交流上普遍具有这样的心理特征:既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但又缺乏理解别人的主动性。在班级生活中,学生间出现分歧或矛盾,在所难免。班主任要作耐心的心理疏导,既要让学生理解矛盾存在的客观性,也要让学生学会化解矛盾,与同学和谐相处。通过这种心理换位,能够认识到自己也可能会伤害别人,因此会尽量去谅解同学。
学生之间的矛盾多是日常碰擦,属于非原则性矛盾。在矛盾冲突发生后,有理的一方学生常常据理力争,得理不饶人,让对方、更让周围其他人难以接受,忽视了矛盾解决中的“有理有据有节”,其中有节突出“有理也要有礼”的原则。若是在矛盾冲突中属于无理一方的话,那更应该主动认错,必要时进行赔偿,学生就会认识自身欠缺,主动与他人协作,在更高层次上恢复心理平衡。
我班陈同学和范同学在高二时产生了不愉快的矛盾。两人在打闹时,陈同学不小心将范同学价值一千多元的眼镜摔坏了。范同学父亲得知事情经过后觉得儿子受委屈,武断地要求陈同学全额赔偿。一千多元对高中生而言是很大的数字,而且事情的责任不在一人,陈同学自然不同意,矛盾急速升级。得知事情经过后,我觉得不能单独地认为是经济上的纠纷,必须得到家长的谅解,尽量化解此事。于是我及时与范同学的母亲进行了沟通,认为责任在双方,而且事情纯属意外。我又安排了陈同学与范同学的母亲进行沟通,陈同学的真诚、善良打动了范同学的母亲,取得家长谅解后,事情很快得到了解决。
二、以教学激励来培养学生自信心
学生的成长受到家庭、学校、老师、同学、社会等许多环境的影响,不自信的生活态度基本上源于自己在这种环境中的失败体验;而且,这种不自信常常使得学生丧失斗志,失去学习的动力。不自信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情绪的病变,而不是一种智力表现。培养自信最好的方法就是增加被尊重感,体会学习上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具体措施包括得到父母的支持、获得老师的认可、与同学关系融洽等等。其中,班主任的工作就是要在教学中以各种方法激励学生,让其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我班某同学在高二下学期开学初,表现得情绪低落,萎靡不振。我通过侧面了解发现,该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经常受到家长责备;在学校个别老师对他也是冷嘲热讽的,对他自信心打击很大。为此,我利用在班级担任数学教师之便安排他回答课堂提问,暗示老师其实是很关注他的,他并不孤单。课后,我找到该学生进行过作业面批、单独谈话,帮助该学生重振信心。在小高考中,该学生成绩突出,其家长特别高兴,甚至通过给校领导写感谢信、送鲜花来表示感谢。
三、以情感融洽来营造集体归宿感
高中班集体是为了实现高中教育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有纪律、有凝聚力的学生群体。营造集体归宿感则要求班主任在具体工作中促使师生间、生生间心理上相互认同,情感融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受教育者只有在心理上承认、赞同,才愿意接受教育者和能对教育内容认同、相信、信服。大量的班主任管理实践表明: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促进班级成员德智体的良好发展。
一般而言,班级归宿感的培养主要集中在班级活动中,比如集体学农活动、学校体育运动会、集体社会活动等等。为了让集体归宿感培养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点,我采用了立体式的班级管理模式。首先,将班级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中每个学生都要担任该小组的某一门课的课代表。每个学生都要为其他同学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提供服务,每个人的价值和贡献都得到承认,同时每个人又都在为其他同学服务。其次,开展班级日志工作,记录同学们的心得体会、老师的表扬、课堂违纪现象;遇到同学生日时,送出小礼品表示庆贺等等。
因此,如果说日常事务管理是班主任的基本任务,而体现班主任更高层次的智慧在于做好学生的心理指导和调节工作。该项工作不但能够减轻班级管理的负担,而且实现了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更能够激发出每个学生为集体作贡献的潜能。
参考文献
[1]王惠.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师生情感沟通[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8(4).
[2]李炳南.班级管理中如何发挥心理教育功能[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9(8).
[3]包李花.班级管理的创新及意识的养成[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09(8).
[4]李美文.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J].新课程研究,2009(4).
(责任编辑 黄 晓)
学习是高中生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而承载学生学习的班级环境更为重要,每个学生都在为之奉献,每个学生都在汲取营养。一般而言,作为班集体中的一员,每个学生都同时肩负两种责任。第一种责任就是充分利用班集体的学习氛围,汲取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第二种责任就是为集体中的其他同学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即不干扰他人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尊重。每个学生都应为其他同学的学习作出贡献,因为环境的反作用,必然促进自己能力的提高。优秀的班集体常常能够达到这种动态的平衡。
平衡的破坏修补和健康持续发展自然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加强情感沟通本质上就是及时找出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班主任要面对个别的、偶然发生的教学事件,如学生矛盾、师生矛盾、学生情绪低落等等,通过多方情感沟通进行修补,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其次,班主任要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维持健康的、持续发展的班级学习氛围和环境,实现学生自我价值的发挥、被认可、被尊重,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动力。
一、以心理换位来化解学生矛盾
高中学生在人际交流上普遍具有这样的心理特征:既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但又缺乏理解别人的主动性。在班级生活中,学生间出现分歧或矛盾,在所难免。班主任要作耐心的心理疏导,既要让学生理解矛盾存在的客观性,也要让学生学会化解矛盾,与同学和谐相处。通过这种心理换位,能够认识到自己也可能会伤害别人,因此会尽量去谅解同学。
学生之间的矛盾多是日常碰擦,属于非原则性矛盾。在矛盾冲突发生后,有理的一方学生常常据理力争,得理不饶人,让对方、更让周围其他人难以接受,忽视了矛盾解决中的“有理有据有节”,其中有节突出“有理也要有礼”的原则。若是在矛盾冲突中属于无理一方的话,那更应该主动认错,必要时进行赔偿,学生就会认识自身欠缺,主动与他人协作,在更高层次上恢复心理平衡。
我班陈同学和范同学在高二时产生了不愉快的矛盾。两人在打闹时,陈同学不小心将范同学价值一千多元的眼镜摔坏了。范同学父亲得知事情经过后觉得儿子受委屈,武断地要求陈同学全额赔偿。一千多元对高中生而言是很大的数字,而且事情的责任不在一人,陈同学自然不同意,矛盾急速升级。得知事情经过后,我觉得不能单独地认为是经济上的纠纷,必须得到家长的谅解,尽量化解此事。于是我及时与范同学的母亲进行了沟通,认为责任在双方,而且事情纯属意外。我又安排了陈同学与范同学的母亲进行沟通,陈同学的真诚、善良打动了范同学的母亲,取得家长谅解后,事情很快得到了解决。
二、以教学激励来培养学生自信心
学生的成长受到家庭、学校、老师、同学、社会等许多环境的影响,不自信的生活态度基本上源于自己在这种环境中的失败体验;而且,这种不自信常常使得学生丧失斗志,失去学习的动力。不自信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情绪的病变,而不是一种智力表现。培养自信最好的方法就是增加被尊重感,体会学习上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具体措施包括得到父母的支持、获得老师的认可、与同学关系融洽等等。其中,班主任的工作就是要在教学中以各种方法激励学生,让其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我班某同学在高二下学期开学初,表现得情绪低落,萎靡不振。我通过侧面了解发现,该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经常受到家长责备;在学校个别老师对他也是冷嘲热讽的,对他自信心打击很大。为此,我利用在班级担任数学教师之便安排他回答课堂提问,暗示老师其实是很关注他的,他并不孤单。课后,我找到该学生进行过作业面批、单独谈话,帮助该学生重振信心。在小高考中,该学生成绩突出,其家长特别高兴,甚至通过给校领导写感谢信、送鲜花来表示感谢。
三、以情感融洽来营造集体归宿感
高中班集体是为了实现高中教育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有纪律、有凝聚力的学生群体。营造集体归宿感则要求班主任在具体工作中促使师生间、生生间心理上相互认同,情感融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受教育者只有在心理上承认、赞同,才愿意接受教育者和能对教育内容认同、相信、信服。大量的班主任管理实践表明: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促进班级成员德智体的良好发展。
一般而言,班级归宿感的培养主要集中在班级活动中,比如集体学农活动、学校体育运动会、集体社会活动等等。为了让集体归宿感培养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点,我采用了立体式的班级管理模式。首先,将班级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中每个学生都要担任该小组的某一门课的课代表。每个学生都要为其他同学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提供服务,每个人的价值和贡献都得到承认,同时每个人又都在为其他同学服务。其次,开展班级日志工作,记录同学们的心得体会、老师的表扬、课堂违纪现象;遇到同学生日时,送出小礼品表示庆贺等等。
因此,如果说日常事务管理是班主任的基本任务,而体现班主任更高层次的智慧在于做好学生的心理指导和调节工作。该项工作不但能够减轻班级管理的负担,而且实现了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更能够激发出每个学生为集体作贡献的潜能。
参考文献
[1]王惠.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师生情感沟通[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8(4).
[2]李炳南.班级管理中如何发挥心理教育功能[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9(8).
[3]包李花.班级管理的创新及意识的养成[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09(8).
[4]李美文.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J].新课程研究,2009(4).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