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于2017年第九届山东省大学生“调研山东”社会调查活动和山东中医药大学暑假三下乡实践活动,由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研究生组成的“神农队”于2017年7月11日至13日对下乡所在地翦云山开展实地调研,通过对山上中药植物资源鉴定、记录了100余种,并对34个科、54种进行文献整理、归档,旨在为广大读者和相关专业研究人员提供参考。本文主要对禾本科科、蒺藜科、壳斗科、楝亚科、蓼科、马鞭草科、马齿苋科、马兜铃科8个科8个种进行描述。
关键词: 翦云山;中药;资源名录
【中图分类号】 R2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1-0302-01
翦云山(北纬N36°14′21.03″, 东经E116°52′27.17″)位于肥城市东北部潮泉镇境内,泰山山脉西麓,主峰翦云峰,海拔607.7米,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现已建成著名旅游景区—翦云山风景区,景区内农业景观独特,山村乡土气息浓厚。山林面积六千多亩,其中板栗、山楂、核桃、苹果、木瓜等果林三千多亩,有各种鸟、兽一百多种,灵芝、丹参、木瓜等野生药材不计其数,奇花异草众多。
山东中医药大学三下乡支队——“神农队”在指导老师张永清教授和李颖书记带领下,利用暑期开展实地调研,于2017年7月11日至13日对下乡所在地翦云山上中药植物资源鉴定、记录了100余种,并对34个科、54种进行文献整理、归档,旨在为广大读者和相关专业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7 禾本科 Gramineae
7.1 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L.) Beauv.)。
禾本科、白茅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秆直立,高可达80厘米,节无毛。中药白茅根:味甘,性寒。凉血,止血,清热利尿。味甘,性平。止血。中药白茅根主治:治吐血,衄血,尿血,小便不利,小便热淋,反胃,热淋涩痛,急性肾炎,水肿,湿热黄疸,胃热呕吐,肺热咳嗽,气喘。花序主治:治衄血,吐血,外伤出血。鼻塞,刀箭金疮,蒙药治尿闭,淋病,水肿,各种出血,中毒症,体虚。
8 蒺藜科 Zygophyllaceae
8.1 蒺藜(Tribulus terrester L.)。
又名白蒺藜、屈人等。果入药能平肝明目,散风行血。果刺易粘附家畜毛间,有损皮毛质量。为草场有害植物。味辛、苦,微温;有小毒。归肝经。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
9 壳斗科 Fagaceae
9.1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
又名: 栗(通称),板栗(事类合璧),魁栗(河北等省),毛栗(河南),风栗(广东),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誉,在国外它还被称为“人参果”。中医认为,栗有补肾健脾、强身健体、益胃平肝等功效。被称为“肾之果”。可以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用于反胃、泄泻、腰脚软弱、吐、衄、便血、金疮、折肿痛、瘰疬、月家病、九子疡、赤白痢等症。
10 楝亚科 Subfam. Melioideae Harms
10.1 苦楝(Melia azedarach L.)。
又称苦苓、金铃子、栴檀、森树等。为楝科落叶乔木植物,高10-20m。生于旷野或路旁,常栽培于屋前房后。该植物在湿润的沃土上生长迅速,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土、中性土与石灰岩地区均能生长。其花、叶、果实、根皮均可入药,用根皮可驱蛔虫和钩虫,但有毒,用时要严遵医嘱,根皮粉调醋可治疥癣,用苦楝子做成油膏可治头癣。此外,果核仁油可供制潤滑油和肥皂等。
11 蓼科 Polygonaceae
11.1 虎杖(Reynoutria japonica Houtt.)。
虎杖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粗壮,茎直立,高可达2米,空心,8-9月开花,9-10月结果。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用于关节痹痛,湿热黄疸,经闭,症瘕,水火烫伤,跌扑损伤,痈肿疮毒,咳嗽痰多。
12 马鞭草科 Verbenaceae
12.1 荆条(Vitex negundo L. var. heterophylla (Franch.) Rehd.)。
落叶灌木。叶对生,幼枝、新叶为绿色。花淡紫色,着生于当年生枝端,花期6~7月。中国北方地区广为分布,常生于山地阳坡上,形成灌丛,资源极丰富,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華中、西南等省、区。可酿花蜜。牡荆子主治白带下、小肠疝气、湿痰白浊、耳聋;叶主治九窍出血、小便尿血、腰脚风湿;茎主治灼疮发热、风牙痛、青盲内障;荆沥主治中风口噤、头风头痛、喉痹疮肿、心虚惊悸,形容枯瘦、赤白痢久不愈、疮癣。
13 马齿苋科 Portulacaceae
13.1 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
一年生草本,全株无毛。茎平卧,伏地铺散,枝淡绿色或带暗红色。叶互生,叶片扁平,肥厚,似马齿状,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或带暗红色;叶柄粗短。花期5-8月,果期6-9月。全草供药用,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种子明目。
14 马兜铃科 Aristolochiaceae
14.1 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
别名水马香果、蛇参果、三角草、秋木香罐,中文名因其成熟果实如挂于马颈下的响铃而得。马兜铃为多年生的缠绕性草本植物。其根、茎、果实都称马兜铃,马兜铃有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的功效,其茎称天仙藤有理气、祛湿、活血止痛的功效,其根称青木香有行气止痛、解毒消肿的功效。同时也有强烈致癌物质成分,马兜铃酸可引发“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生。
相对各国医药而言,我国中药有着活性高、毒副作用小等优点,中药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对中药资源的调查统计更应得到人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傅书遐, 傅坤俊.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42-43.
[2]唐·苏敬撰, 尚志钧辑校.唐·新修本草(辑复本)[M]. 合肥: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1.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M].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5.
作者简介:石晓晨,山东泰安人,2016级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 翦云山;中药;资源名录
【中图分类号】 R2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1-0302-01
翦云山(北纬N36°14′21.03″, 东经E116°52′27.17″)位于肥城市东北部潮泉镇境内,泰山山脉西麓,主峰翦云峰,海拔607.7米,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现已建成著名旅游景区—翦云山风景区,景区内农业景观独特,山村乡土气息浓厚。山林面积六千多亩,其中板栗、山楂、核桃、苹果、木瓜等果林三千多亩,有各种鸟、兽一百多种,灵芝、丹参、木瓜等野生药材不计其数,奇花异草众多。
山东中医药大学三下乡支队——“神农队”在指导老师张永清教授和李颖书记带领下,利用暑期开展实地调研,于2017年7月11日至13日对下乡所在地翦云山上中药植物资源鉴定、记录了100余种,并对34个科、54种进行文献整理、归档,旨在为广大读者和相关专业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7 禾本科 Gramineae
7.1 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L.) Beauv.)。
禾本科、白茅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秆直立,高可达80厘米,节无毛。中药白茅根:味甘,性寒。凉血,止血,清热利尿。味甘,性平。止血。中药白茅根主治:治吐血,衄血,尿血,小便不利,小便热淋,反胃,热淋涩痛,急性肾炎,水肿,湿热黄疸,胃热呕吐,肺热咳嗽,气喘。花序主治:治衄血,吐血,外伤出血。鼻塞,刀箭金疮,蒙药治尿闭,淋病,水肿,各种出血,中毒症,体虚。
8 蒺藜科 Zygophyllaceae
8.1 蒺藜(Tribulus terrester L.)。
又名白蒺藜、屈人等。果入药能平肝明目,散风行血。果刺易粘附家畜毛间,有损皮毛质量。为草场有害植物。味辛、苦,微温;有小毒。归肝经。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
9 壳斗科 Fagaceae
9.1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
又名: 栗(通称),板栗(事类合璧),魁栗(河北等省),毛栗(河南),风栗(广东),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誉,在国外它还被称为“人参果”。中医认为,栗有补肾健脾、强身健体、益胃平肝等功效。被称为“肾之果”。可以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用于反胃、泄泻、腰脚软弱、吐、衄、便血、金疮、折肿痛、瘰疬、月家病、九子疡、赤白痢等症。
10 楝亚科 Subfam. Melioideae Harms
10.1 苦楝(Melia azedarach L.)。
又称苦苓、金铃子、栴檀、森树等。为楝科落叶乔木植物,高10-20m。生于旷野或路旁,常栽培于屋前房后。该植物在湿润的沃土上生长迅速,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土、中性土与石灰岩地区均能生长。其花、叶、果实、根皮均可入药,用根皮可驱蛔虫和钩虫,但有毒,用时要严遵医嘱,根皮粉调醋可治疥癣,用苦楝子做成油膏可治头癣。此外,果核仁油可供制潤滑油和肥皂等。
11 蓼科 Polygonaceae
11.1 虎杖(Reynoutria japonica Houtt.)。
虎杖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粗壮,茎直立,高可达2米,空心,8-9月开花,9-10月结果。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用于关节痹痛,湿热黄疸,经闭,症瘕,水火烫伤,跌扑损伤,痈肿疮毒,咳嗽痰多。
12 马鞭草科 Verbenaceae
12.1 荆条(Vitex negundo L. var. heterophylla (Franch.) Rehd.)。
落叶灌木。叶对生,幼枝、新叶为绿色。花淡紫色,着生于当年生枝端,花期6~7月。中国北方地区广为分布,常生于山地阳坡上,形成灌丛,资源极丰富,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華中、西南等省、区。可酿花蜜。牡荆子主治白带下、小肠疝气、湿痰白浊、耳聋;叶主治九窍出血、小便尿血、腰脚风湿;茎主治灼疮发热、风牙痛、青盲内障;荆沥主治中风口噤、头风头痛、喉痹疮肿、心虚惊悸,形容枯瘦、赤白痢久不愈、疮癣。
13 马齿苋科 Portulacaceae
13.1 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
一年生草本,全株无毛。茎平卧,伏地铺散,枝淡绿色或带暗红色。叶互生,叶片扁平,肥厚,似马齿状,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或带暗红色;叶柄粗短。花期5-8月,果期6-9月。全草供药用,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种子明目。
14 马兜铃科 Aristolochiaceae
14.1 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
别名水马香果、蛇参果、三角草、秋木香罐,中文名因其成熟果实如挂于马颈下的响铃而得。马兜铃为多年生的缠绕性草本植物。其根、茎、果实都称马兜铃,马兜铃有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的功效,其茎称天仙藤有理气、祛湿、活血止痛的功效,其根称青木香有行气止痛、解毒消肿的功效。同时也有强烈致癌物质成分,马兜铃酸可引发“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生。
相对各国医药而言,我国中药有着活性高、毒副作用小等优点,中药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对中药资源的调查统计更应得到人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傅书遐, 傅坤俊.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42-43.
[2]唐·苏敬撰, 尚志钧辑校.唐·新修本草(辑复本)[M]. 合肥: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1.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M].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5.
作者简介:石晓晨,山东泰安人,2016级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