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建设的迅猛发展,各地修建了大量的桥梁,桥梁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对于一座桥的安全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强对桥梁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认识,尽量避免工程中出现危害较大的病害,本文尽可能对桥梁质量控制中的常见问题作较全面的分析、总结,以方便设计、施工,找出控制质量的可行办法,达到防范于未然的作用。
[关键词] 桥梁施工 质量控制
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机遇是给了我们一施展才华的契机,挑战是在高速公路建设中时常会遇到一些工程技术上的难题,特别是在桥梁施工中,施工现场的一些突发情况与质量通病,常常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探索。如何解决这些个突发情况与质量通病,是我们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责。
通过在柳河特大桥施工的实习,结合自己的所学知识,本文将针对如何在桥梁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以及桥梁现场的质量通病提出一些浅薄看法,以便更深入的研究。
1 工程概况
柳河特大桥为47孔30m预应力混凝土T梁连续结构,左幅桥长1416.308m,右幅桥长1417.695m。柳河特大桥桥位处的柳河是辽河右侧一级支流,是著名的多泥沙河流。总流域面积5725平方公里。全桥基础及桥台、桥墩、台帽、盖梁等采用现场浇筑,桥面空心板及T梁采用预制厂预制,等下部结构完工再进行安装。
2 桥梁施工现场常见的质量问题
在桥梁施工中,时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病害,如裂缝,麻面,蜂窝,漏筋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在施工中如能找出其症结所在,从施工工艺和管理上加以控制,将会尽可能小的减少这些病害对桥梁的损害。下面将针对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加以分析。
2.1裂缝
混凝土裂缝是施工现场最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其对一座桥梁的正常使用危害也最大,如何控制混凝土的裂缝,是现代工程上的一大难题。下面主要介绍一下在施工时混凝土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2.1.1现象
在混凝土梁板的表面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缝隙,比较严重的清晰可见,造成混凝土结构的破坏,有的用肉眼都看不到。
2.1.2裂缝产生的原因
1)材料方面的原因
a.集料级配不合理,砂石料含泥量过大。
b.材料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标准,如水泥标号过低或水泥用量过少,直接导致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
c.水泥品种原因,没有使用规定品种的水泥。
d.使用外加剂不当。
e.使用高标号水泥,水泥标号越高,越容易开裂。
2)施工操作方面的原因
a.混凝土振捣不当,插入方式不正确,漏振、过振或振捣棒抽撤过快,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诱导裂缝的产生。
b.拆模方式不当或混凝土没达到规定强度便拆模也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c.预应力混凝土张拉时张拉力计算不准确,张拉力过大或超张拉导致混凝土开裂。
3)实验方面的原因
a.集料级配实验时不够准确。
b.做配合比实验时不准确,水灰比过大,混凝土离析,和易性较差。
c.砂率选用不当也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之一。
4)养护方面的原因
不按规定的方法养护或养护时间未到时变过早的拆模。预制厂通常采用覆盖养生和蒸汽养生。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在混凝土的施工中,为了提高模板的周转率,往往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早拆模,但若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降低,形成裂缝。
5)混凝土保护层不符合要求,钢筋锈蚀。混凝土梁板抗拉强度降低,形成裂缝。
2.1.3控制措施
1)选择符合规范要求的材料,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水泥品种、等级要符合设计要求,不宜采用早强和高标号的水泥;选用级配优良的砂、石原材料,含泥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2)选用具有一定经验的操作人员,操作人员操作时质量管理人员要在旁边做好指导工作;混凝土振捣要到位,控制好混凝土浇筑的节奏。机械振捣方式比手工捣固方式混凝土收缩性要小。振捣时间应根据机械性能决定,一般以5~15s/次为宜。时间太短,振捣不密实,形成混凝土强度不足或不均匀;时间太长,造成分层,粗骨料沉入底层,细骨料留在上层,强度不均匀,上层易发生收缩裂缝。
3)按设计要求的方式养护,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才能脱模。好的养护可加速混凝土的水化反应,获得较高的混凝土强度。养护时保持湿度越高、气温越低、养护时间越长,则混凝土收缩越小。蒸汽养护方式比自然养护方式混凝土收缩要小。所以,蒸汽养生更能有效的防止裂缝,值得推广。但施工单位往往并不具备这样的情况。
4)混凝土浇筑时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配合比,选择合适的塌落度,以防混凝土和易性不好,造成混凝土的离析。
5)选用合适的外加剂并控制好外加剂量。减水防裂剂可以改善水泥浆的稠度,减少混凝土泌水,减少沉缩变形。减水防裂剂还可有效的提高的混凝土抗拉强度,大幅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许多外加剂都有缓凝、增加和易性、改善塑性的功能,选用合适的外加剂,可有效的防止裂缝的发生。
6)施工时保护层厚度要符合要求,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去做,防止钢筋生锈,形成裂缝。
2.2蜂窝
2.2.1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在梁板和桥梁礅台上都比较常见。是桥梁施工中较常见的病害之一。
2.2.2产生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没有按照规定的配比下料,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2.2.3防治措施
1)实验室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间隔一段时间要重新设计配合比,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安装要到位,缝隙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3麻面
2.3.1现象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由于缺浆或漏浆而不平整,出现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3.2 产生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安装时不到位,中间有缝隙,局部漏浆,形成麻面;
4)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2.3.3防治措施
1)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或其他东西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直到完全排除气泡为止;
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3)部分比较轻微的麻面可用砂纸打磨光滑。
2.4孔洞
2.4.1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孔洞的危害比较严重,直接影响结构的使用情况。一定要杜绝此类现象发生,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上报进行处理。
2.4.2产生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挡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2.4.3防治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重新支模,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2.5露筋
2.5.1现象
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钢筋氧化或受雨水、风、及氯化物等的腐蚀,强度降低,易导致结构破坏。
2.5.2产生原因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发生移动,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使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2.5.3防治措施
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2)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重新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通过对梁板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分析,使我们更加清晰的意识到了桥梁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混凝土好的外观质量是密实的体现,好的外观质量绝不是施工以后再装饰获得的,所以要严把桥梁施工过程的质量关,确保每一个施工环节都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执行,最终保证了桥梁的施工质量。
参 考 文 献
[1].交通部.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交通部.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3]. 蔚建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技术要点.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关键词] 桥梁施工 质量控制
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机遇是给了我们一施展才华的契机,挑战是在高速公路建设中时常会遇到一些工程技术上的难题,特别是在桥梁施工中,施工现场的一些突发情况与质量通病,常常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探索。如何解决这些个突发情况与质量通病,是我们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责。
通过在柳河特大桥施工的实习,结合自己的所学知识,本文将针对如何在桥梁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以及桥梁现场的质量通病提出一些浅薄看法,以便更深入的研究。
1 工程概况
柳河特大桥为47孔30m预应力混凝土T梁连续结构,左幅桥长1416.308m,右幅桥长1417.695m。柳河特大桥桥位处的柳河是辽河右侧一级支流,是著名的多泥沙河流。总流域面积5725平方公里。全桥基础及桥台、桥墩、台帽、盖梁等采用现场浇筑,桥面空心板及T梁采用预制厂预制,等下部结构完工再进行安装。
2 桥梁施工现场常见的质量问题
在桥梁施工中,时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病害,如裂缝,麻面,蜂窝,漏筋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在施工中如能找出其症结所在,从施工工艺和管理上加以控制,将会尽可能小的减少这些病害对桥梁的损害。下面将针对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加以分析。
2.1裂缝
混凝土裂缝是施工现场最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其对一座桥梁的正常使用危害也最大,如何控制混凝土的裂缝,是现代工程上的一大难题。下面主要介绍一下在施工时混凝土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2.1.1现象
在混凝土梁板的表面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缝隙,比较严重的清晰可见,造成混凝土结构的破坏,有的用肉眼都看不到。
2.1.2裂缝产生的原因
1)材料方面的原因
a.集料级配不合理,砂石料含泥量过大。
b.材料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标准,如水泥标号过低或水泥用量过少,直接导致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
c.水泥品种原因,没有使用规定品种的水泥。
d.使用外加剂不当。
e.使用高标号水泥,水泥标号越高,越容易开裂。
2)施工操作方面的原因
a.混凝土振捣不当,插入方式不正确,漏振、过振或振捣棒抽撤过快,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诱导裂缝的产生。
b.拆模方式不当或混凝土没达到规定强度便拆模也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c.预应力混凝土张拉时张拉力计算不准确,张拉力过大或超张拉导致混凝土开裂。
3)实验方面的原因
a.集料级配实验时不够准确。
b.做配合比实验时不准确,水灰比过大,混凝土离析,和易性较差。
c.砂率选用不当也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之一。
4)养护方面的原因
不按规定的方法养护或养护时间未到时变过早的拆模。预制厂通常采用覆盖养生和蒸汽养生。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在混凝土的施工中,为了提高模板的周转率,往往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早拆模,但若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降低,形成裂缝。
5)混凝土保护层不符合要求,钢筋锈蚀。混凝土梁板抗拉强度降低,形成裂缝。
2.1.3控制措施
1)选择符合规范要求的材料,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水泥品种、等级要符合设计要求,不宜采用早强和高标号的水泥;选用级配优良的砂、石原材料,含泥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2)选用具有一定经验的操作人员,操作人员操作时质量管理人员要在旁边做好指导工作;混凝土振捣要到位,控制好混凝土浇筑的节奏。机械振捣方式比手工捣固方式混凝土收缩性要小。振捣时间应根据机械性能决定,一般以5~15s/次为宜。时间太短,振捣不密实,形成混凝土强度不足或不均匀;时间太长,造成分层,粗骨料沉入底层,细骨料留在上层,强度不均匀,上层易发生收缩裂缝。
3)按设计要求的方式养护,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才能脱模。好的养护可加速混凝土的水化反应,获得较高的混凝土强度。养护时保持湿度越高、气温越低、养护时间越长,则混凝土收缩越小。蒸汽养护方式比自然养护方式混凝土收缩要小。所以,蒸汽养生更能有效的防止裂缝,值得推广。但施工单位往往并不具备这样的情况。
4)混凝土浇筑时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配合比,选择合适的塌落度,以防混凝土和易性不好,造成混凝土的离析。
5)选用合适的外加剂并控制好外加剂量。减水防裂剂可以改善水泥浆的稠度,减少混凝土泌水,减少沉缩变形。减水防裂剂还可有效的提高的混凝土抗拉强度,大幅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许多外加剂都有缓凝、增加和易性、改善塑性的功能,选用合适的外加剂,可有效的防止裂缝的发生。
6)施工时保护层厚度要符合要求,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去做,防止钢筋生锈,形成裂缝。
2.2蜂窝
2.2.1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在梁板和桥梁礅台上都比较常见。是桥梁施工中较常见的病害之一。
2.2.2产生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没有按照规定的配比下料,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2.2.3防治措施
1)实验室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间隔一段时间要重新设计配合比,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安装要到位,缝隙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3麻面
2.3.1现象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由于缺浆或漏浆而不平整,出现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3.2 产生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安装时不到位,中间有缝隙,局部漏浆,形成麻面;
4)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2.3.3防治措施
1)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或其他东西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直到完全排除气泡为止;
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3)部分比较轻微的麻面可用砂纸打磨光滑。
2.4孔洞
2.4.1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孔洞的危害比较严重,直接影响结构的使用情况。一定要杜绝此类现象发生,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上报进行处理。
2.4.2产生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挡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2.4.3防治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重新支模,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2.5露筋
2.5.1现象
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钢筋氧化或受雨水、风、及氯化物等的腐蚀,强度降低,易导致结构破坏。
2.5.2产生原因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发生移动,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使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2.5.3防治措施
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2)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重新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通过对梁板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分析,使我们更加清晰的意识到了桥梁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混凝土好的外观质量是密实的体现,好的外观质量绝不是施工以后再装饰获得的,所以要严把桥梁施工过程的质量关,确保每一个施工环节都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执行,最终保证了桥梁的施工质量。
参 考 文 献
[1].交通部.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交通部.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3]. 蔚建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技术要点.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