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曲的安全感

来源 :检察风云·预防职务犯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lang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都工投集团原董事长戴晓明腐败案解析
  2015年3月19日,湖北省咸宁市人民检察院对中共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提起公诉。从2012年12月对其进行调查,到2014年4月开除其党籍、公职,公众一直密切关注着有关部门对这个大老虎的打虎动态。而对这一切追根溯源,却要提起另一个名字:戴晓明。在接受调查期间,戴晓明曾检举揭发多条他人违纪违规线索,其中就有李春城。
  庭审当日,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庭内座无虚席,成都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戴晓明受贿、滥用职权案公开开庭审理。面对检察机关的指控,在大量的事实与证据面前,戴晓明从被告席上站起,举起双手悔罪。戴晓明反省自己,由于想过“有钱”的生活,在金钱的诱惑下,其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另外自身意识较薄弱,仅仅认为企业或个人送给他好处费是感謝他的帮助,是人之常情,最终都导致自己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
  >>> 案件回放
  “受过冰冻的人们最爱三月的阳春,当过奴隶的人们最难忘救命的恩人”,直到如今,戴晓明仍能一字一句地背出30年前他写在入党申请书中的这句话。然而如今的他,心境已不复当年。
  2012年5月,一封举报信牵出了戴的一系列犯罪行为。戴主动交代了33笔受贿行为,平均每笔受贿金额为45万元。经成都市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去年5月19日,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戴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赃款1479.21万元依法追缴,上缴国库。
  玩弄权力,双面人生
  一边是勤奋工作,成绩突出,一边是打点关系,顺带捞钱,这成为戴晓明的双面人生。戴完全把自己涉足的地域和领域当成自家的“包产地”,玩弄权力于股掌之间,用人“一言堂”、花钱“一支笔”、决策“一张纸”。
  1985年1月,因为工作勤奋、精明能干,戴晓明很快被提拔为成都市农委办公室副主任。四年后被调往成都市政府办公厅,1991年,戴任职成都市政府办公厅第二秘书处处长。同样经过了四年,戴被安排至青白江区任副区长,1998年任青白江区区长。当上区长的戴晓明自信满满,他为自己确定了一个奋斗目标,即要当上副市级领导。2000年11月,戴晓明任青白江区区委书记。可以说,戴晓明的前半程走得顺风顺水,仕途坦荡,向自己确立的目标一步步迈进着。然而此时,戴晓明的心理发生了一些变化,对权欲的渴望日益明显,对权力的掌控逐渐变得肆无忌惮。
  2000年4月,某民企老板王某某因涉嫌职务侵占罪被刑事拘留。后来,王某某的同事向戴反映王某某是民营企业带头人,其被拘留后,工人生计没有着落,希望对王某某从宽处理。戴当即表示同意,并作为地方领导直接过问案件,要求司法机关“把事情处理好,不要引起社会矛盾”。在戴的暗示下,王某某被无罪释放。王某某为表示感谢,多次以拜年的名义送给戴现金累计10万元。
  2003年夏天,戴的原籍老乡陈某得知青白江区某单位要建办公楼,为承揽工程找到戴,请其帮忙关照,戴欣然应允,立马给主管部门打招呼,让陈某的公司顺利中标。事后,陈某以拜年、庆生等名义感谢戴共计51万元。
  2004年,一朋友在酒桌上向戴提出,有个“关系户”是青白江区妇幼保健院的院长,有机会关照一下,戴晓明十分爽快,当即表态:“我们那里(人民医院)正在选院长,正好有空缺。”十分戏剧性的是,当时区委组织部牵头的院长公选已经接近尾声,但戴授意把已经进行到一半的公推选举终止,直接任命这个“关系户”唐某某担任区人民医院院长,让认真参加院长选拔、竞争、演讲的多位竞选人敢怒而不敢言。
  接受礼金,主动索取
  戴在自己的悔过书中这样说,自己的堕落从担任青白江区区长之后就开始了。开始不接受,后来听说“历来都是这样”,觉得这是官场的一些规则,便开始放松思想警惕,帮助一些人,也接受一些朋友的感谢。
  每到过年、过节,戴办公室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稍微关系较近的朋友,可以直接进出戴的家门。借助重大节日向领导送礼,成为许多人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而借助逢年过节,接收下属或企业的红包、礼金,戴显得心安理得,照单全收。为了逃避惩罚,他选择的受贿地点,主要是在自己的办公室,利用“谈工作”的机会,“一对一”受贿,偶尔也有发生在酒店、茶楼、住所等地的受贿。除了逢年过节送礼,赌博成了不少商人行贿的途径。每次赌博,行贿者都会给戴上万元的现金作为“底分”,作陪的都是行贿者特意安排的朋友,变戏法一样让戴满载而归。戴深谙其中玄机,欣然接受。
  作为党政一把手,戴深知自己的权力能够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拿钱办事成为戴奉行的江湖规矩。对送钱不及时的,他甚至会主动向企业老板伸手要钱。当然,戴不可能直接索取,所以他采取了借的形式。戴曾四次向企业老板口头提出借款,其借款理由主要是炒股、买房及投资,用于资金周转。而所借款的对象,都是其曾经花大力气帮助过的企业。案件中,行贿者心领神会,爽快答应,按时把钱送到,无须借据。如戴在任青白江区区委书记期间,多次为某轴承公司提供帮助,为其协调土地、破产企业职工安置,还出面协调燃气公司,为该公司铺设专用的输气管道。2006年春节前夕,戴调任市经委主任后,念念不忘自己对该公司的特殊关照和该公司可能获得的利益,主动给该公司总经理沈某某打电话询问企业经营状况,并以资金周转的名义向沈某某借钱100万元。为感谢戴对其企业的支持,沈当即同意。没过几天,沈某便前往给戴拜年,在戴家附近的马路边将装有100万元现金的旅行包递给戴,并表示这是感谢戴对其公司的帮助,就不用还了。
  升迁无望,疯狂敛财
  2005年9月时,戴晓明担任成都市市经委主任一职。2006年,戴四处活动,谋求升任市长助理,并未如愿。至2007年,与其资历、能力均相差不多的干部被提拔到副市级领导岗位,他自觉自身已年过50,升职无望。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追求落空后,戴主动申请到成都工业投资集团任董事长。至此,趁机利用职务之便“捞一把”、“堤内损失堤外补”的自我补偿心理自然产生。   戴为自己辩解,有两件事对他刺激很大。这两件事都是关于癌症的。戴晓明听说一位副市级领导干部不幸患上了脑瘤,治疗花费达几十万元,但是药费无法报销,只能自费,最后该领导没有办法,只得将自己的房子卖掉用以支付医药费。另外一件事是他亲身经历的,一位成都工业投资集团的老干部,因为患有尿毒症,抢救一个月花费了30万元,这部分也是无法报销的,最终还是戴帮助协调解决。正是这两件事,更加坚定了戴的信念:“只有金钱才能带来安全感。”
  利用工投集团具备帮助中小企业投资、融资、担保资质的有利条件,戴可以不必挖空心思去找钱,而急需短期融资的企业对他趋之若鹜,竭力巴结、讨好,以方便自己融资。戴正是看好这一点,把握权力,掂量筹码,权力寻租,热衷与商人交往,热衷于帮忙,“凡是朋友找我,我会千方百计为其办,并获得对方‘感激’”。2007年年底,成都工投集团買下神钢公司的土地,颜某某得知神钢公司分公司厂房要拆迁,就找到戴希望承接该拆迁项目,戴给颜某某透露了该项目的比选标底,并给相关人员打招呼,使颜某某挂靠的公司顺利中标,颜某某从中获利1300多万元,给予戴感谢费共计56.5万元。
  2009年至2011年,徐某的建筑公司资金周转困难,多次找到戴,戴让其到成都工投集团下属创新风投公司办理,并给创新风投公司总经理陈某作指示。由于建筑企业属于高风险行业,陈某提出反对意见,但戴执意要求办理。后陈某主持召开投资决策委员会会议,提出同意意见,报请成都工投集团审批,累计向徐某的公司提供贷款7200万元。后徐某通过多种方式给予戴106万元好处费。除此以外,戴通过类似方式收受贿赂22起。
  独断专行 滥用职权
  2009年4月,工投创新公司(成都工投集团下属公司,后更名为“元泓创新公司”)将3亿元投资基金委托深圳道泓公司管理。经深圳道泓公司建议,工投创新公司投资2.68亿元收购成都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天威新能源”)30.5%股份。2010年初,深圳道泓公司总经理郑某向戴建议增持天威新能源股份,并提供证券公司关于天威新能源上市建议书。戴听信郑某的建议,未考察该建议书的真实性,未按照投资程序进行实地调查,没有进行可行性研究,未严格考察注资对象实际财务状况,并无视市政府关于投资额应控制在持股30%以内的明文规定,擅自决定向天威新能源增资4.4亿元,将持股比例升至40%。根据相关规定,1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要报市国资委审批,3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市国资委审批后,还要报市政府审批。戴在未履行报批程序的情况下,于12月23日擅自与天威新能源先行签订《增资协议》并私自放款。考虑到未经讨论,12月26日,戴补开办公会议,戴通报了向天威新能源增资扩股的情况,会上有人提出应按程序上报,而戴决定不上报。
  2011年,元泓创新公司副总经理吕某某派人到天威新能源进行实地调查,发现该公司为美国HOKU公司承担了20亿元的债务及每年2亿元的利息,对天威新能源的经营及盈利情况有重大影响。吕某某向戴进行了汇报。戴也收到天威新能源2010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发现实际利润与上市建议书严重不符。戴认为投资已经发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补救,也没有将情况及时上报,造成损失继续扩大。
  贪心不足蛇吞象。1974年,戴晓明高中毕业后即下乡当知青,1977年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考上大学,毕业即分配到当时的温江地委农工部工作,之后一步步走上党政领导岗位,戴获得了无数的荣誉与光环,但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组织的关怀和培养。戴本身应该是个懂得感恩、学会知足的实干家,却终是在权欲和贪欲的腐蚀下自掘坟墓。
  >>> 预防析案
  戴晓明曾经是主政一方的区委书记和大型政府性投资公司的掌门人,大权统揽,独断专行,腐败堕落,其作案时间长,犯罪次数多,犯罪金额巨大,案件触目惊心,发人深省。深入剖析该案,归纳总结其犯罪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对遏制和减少党政“一把手”腐败案件的发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特权思想,权力异化。一是官本位思想严重。不想立志做大事,但想立志当大官,将职务的升迁作为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二是人治思想严重。认为地方政绩、企业发展全靠个人,全靠领头羊,将个人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置于监管和制度之外。三是急功近利。作为权力“一把手”,戴集人事权、财务权、项目安排、行政审批等权限于一身,拥有充分的资源调配权,在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说一不二,恣意妄为。凡事仅考虑如何去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把自身所处的地位和手中掌握的权力变为攫取资本、牟取私利的工具。
  盲目攀比,欲壑难填。戴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庭,和妻子曹某某原是高中同班同学,两人结婚几十年来感情一直比较好。曹某某出身工人家庭,社会关系本来较为简单。但随着戴晓明事业上的发展,经常接触各种商人,在企业老板的利诱下,戴晓明夫妇开始经常出入高档酒店、娱乐会所,朋友圈发生巨大变化。每逢看到能力不如自己、地位不如自己的人全身名牌,出入有豪车,住宿有豪宅,动辄大笔消费,戴就感到心中不平衡,也深感在经济上没有成就感。因此在商人的示好、利诱下,很快丧失做人底线,开始照单全收,甚至主动索取回报。在获得了一笔笔“灰色收入”后,戴氏夫妇开始豪掷金钱,购买股票、购置房产、投资玉器等等,无休止的贪欲彻底将其拉下悬崖。
  淡漠法制,肆意妄为。在戴看来,逢年过节、生日宴请、乔迁新居等等,收人钱财是礼尚往来,不收反而容易造成关系僵化,给人留下迂腐老套的印象。大多数礼金,都是企业老板主动给予,“哪有空手给领导拜年的”似乎成为了一种社会明规则。正常的礼尚往来,是有来有往,所送之礼的价值一般不大。但到了戴这里,则变成了单向收取,有来无往,而且收礼的数目动辄过万。戴认为,自己在这个位子上,收点小礼,不算什么。同时,戴比较聪明,收礼的场所都比较封闭,采取“一对一”的形式,不留下任何凭证。长期的特权思想,助长了戴的好大喜功。戴认为,自己主持工投集团期间,企业利润成倍增长,自己居功至伟,这样的心理,也助长了其霸道作风。只要朋友提出要求,都会特殊照顾,不管相关企业风险多大,都可以视而不见。在重大事项决策层面,更是将法律法规束之高阁,将制度文件抛之脑后,不顾下属的提醒和反对,独断专横,结果给单位造成巨额损失。甚至在落马后,戴仍然执迷不悟,声称“如果还有机会,会弥补管理上的所有漏洞,实现工投集团未来4年60亿至70亿元,或者9年100亿元利润的目标”。   牛栏关猫,形式监督。对于“一把手”的监督,始终存在很大的问题。由于权力高度集中,重大事项均需要“一把手”拍板,同级民主监督、下属财经纪律监督成为摆设,在就重大问题存在分歧的时候,鲜有坚持个人意见,与“一把手”据理抗争的情况。理由很简单,“一把手”手握杀手锏,掌握人事任免权和建议权。如果黨组成员与“一把手”不和,容易受到排挤;如果下属不服从安排,则面临免职或调离岗位的风险。上级监督,作为一种事后监督,其缺陷更加明显,抛开严重滞后性不说,由于不能做全程参与、过程管控,对真实发生的情况并不清楚,拿到手里的材料表面上都是符合规定的,发现不了猫腻,自然揪不出问题。
  戴晓明案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现实中类似戴晓明这样的腐败案件层出不穷,比比皆是。如何遏制和防止党政“一把手”腐败堕落,成为亟需破解的难题,或可从以下方面着力解决。
  健全用人制度,防止官员“边腐边升”。
  一是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研究试行领导干部政绩公示制。二是切实加强领导干部考察,拓宽考察渠道,在讨论任用干部工作中,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坚持集体讨论决定、少数服从多数。三是严肃追究用人失察和举荐失察责任。建立和完善干部推荐责任制,切实做到领导干部的任用都要有规范的提名程序。建立和完善用人失察失误追究制,对于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的失察现象,实行监督检查制度,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照有关党纪法规追究责任。
  健全制衡机制,加强权力监督制约。
  一是推动制度建设,实现制度反腐。构建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开展法人治理相关工作,健全议事规则。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切实做到清单之外无权力。固化权力决策程序,缩小自由裁量空间,减少人为因素对制度执行的影响和干扰。二是探索权力运行公开模式。公开办事内容、办事程序,对“一把手”的职责、权限以及决策内容、形式等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公开。三是切实规范和完善与“一把手”密切相关的监督制度。把重要岗位、主要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制约监督作为重要内容,健全巡察、审计、约谈、诫勉谈话、函询等制度,防止特权现象和权力腐败。大力推进岗位廉洁风险防控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将岗位风险和业务流程嵌入平台操作系统,建立起纳入全部权力事项、符合业务标准规范、岗位与职权运行对应映射的监控数据链,并实时发送预警信息,实现“科技+制度”的同步监督。
  编辑:刘雁君 nina_lyj@sina.com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要点、中央纪委第五室的成立、13个专项巡视组重点巡查央企国企,都说明在近两年反腐高压态势下,党中央和中央纪委决心开辟反腐败第二战场——以央企為代表的国企。”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专家李永忠如此评价。2015年,国企反腐如何加大力度?国企反腐将出哪些重拳?  遏制国企腐败增量滋生空间  最核心的改革举措是推行政企分开,总经理不由内部提拔,而由市场聘任,董事长可
期刊
9月20日,山西平遥。被列为2014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届全国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摄影作品展开幕。宋寒松作为此展的总策划、总监制,在现场接受《正刊》记者专访。  正 刊:这次向社会亮相的摄影展的主题是什么,有何看点?  宋寒松:这次亮相平遥的摄影作品展,以“关心您 保护您 帮助您”为主题,是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厅、山西省人民检察院、中国检察官文联摄影协会联合主办,晋中市和
期刊
这里,不仅是山西古城的地理坐标,更是世界影像集结的文化热土——作为视觉大展台,已连续十几年吸引全球目光。缺席与沉默,不应成为选项:平遥,来了!我是预防形象大使,名叫正。  ◎关心您·保护您·帮助您,形象代言四人组合亮相平遥街巷,推“正”字入脑入心成为社会共识。  ◎主动将预防工作融进国际视野,让社会公益宣传成为2014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气势宏大、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国际摄影
期刊
场景一:办公室,日,内  (特)烟雾特写。  (近)刘明才:“这事……不能让别人知道吧!”  (近)王大拿:“反正这事就咱仨知道,你不说,我不说,他不说估计……就没人知道了!是吧苗主任?”  (近)苗长贵吸了一口烟把烟头丢到了地上。  (特)苗长贵用脚踩了烟头一下。  (近)苗长贵:“放心,出了事我兜着。”然后一人拿走一包钱。  场景二:苗长贵家,日,内  (全)苗正在院子里打电话:“倩倩,你别急
期刊
兑现职工工龄补偿金本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然而唐盛今等人有章不循,随意虚拟职工姓名,堂而皇之地套取公款,身为副局长的余亚龙,不但没有起到监督作用,反而参与其中。同时,粮食局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也给余亚龙等人犯罪行为的得逞提供了可乘之机,使其在长达九年的时间内,成功作案11次。  点评人:贵州省威宁县检察官 王戡  入 狱 者:余亚龙、唐盛今、陈琼  原任职务:贵州省威宁县粮食局副局长、财会股股长、流
期刊
协警没有办案权,他们的职责是协助警察处理简单的警务。由于身份上属于“临时工”,协警人员的纪律制度观念较为淡薄,用人单位对他们的教育管理也较为松懈。有的协警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滋生了利用协办案件之机“赚一把”的心态,继而犯下了为犯罪人员通风报信,泄露案情等违法犯罪行为。而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性质这么严重是林杰荣所万万没想到的。他不仅丢失了经过辛苦努力才取得的工作,人生和家庭也因此蒙上阴影。 
期刊
大量国家资金投入的背后,管理机制不完善、监督不到位,加之部分手握权力的国家工作人员放纵贪欲,大肆滥权,国有建设工程招投标领域成为职务犯罪的重灾区。为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堵塞漏洞,预防职务犯罪再次发生,建议调整永川区招投标评标办法,改变有效投标报价的确定方式,规范投标报价的管理,规范履约保证金、低价保证金和工程款支付管理,规范施工合同管理等。  点评人:重庆市永川区检察官 冯斌  入 狱 者:戴兵 
期刊
今年年初,中央政法委印发《关于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切实防止司法腐败的指导意见》,高检院决定在全国检察机关组织开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专项检察活动。治理违法“减假保”、严查背后的司法腐败,成为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  2011年以来,武汉市城郊地区人民检察院查办监管场所职务犯罪案件16件18人。其中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3件3人,受贿案6件6人,行贿案1件1人,玩忽职守案
期刊
刘桦(化名),原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兼市场经营管理公司总经理。2013年3月因涉嫌重大受贿被长寿区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2014年7月法院一审判决认定其受贿1095.62万元,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力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刘桦在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后,写下了满怀悔恨的悔过书。  我1957年出生在重庆市,经过了灾荒年,也赶上了上山下乡,经历过生活极度贫困的岁月,熬过物质极度匮乏的
期刊
廉洁是一棵松,在万木凋零的冬日,给人们送上一丝绿意;廉洁是一汪泉,在灼热干涸的沙漠,给人们捧上一股清凉;廉洁是一个路标,在错综复杂的岔路,为人们指明一条坦途。  每当和亲朋闲聊时,他们都会问我:“航仔,听说你在检察院上班,那你干啥工作呀?”这时,我会脱口而出:“我整天跟廉洁打交道。”话音刚落,他们的嘴瞬间变成了大大的“O型”。看着夸张的表情,我知道他们心中有个大大的问号:“什么是廉洁?”其实,这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