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竹韵”的工艺技巧和人文魅力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sh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紫砂壶的滥觞之际,正是古人的饮茶方式从煮茶到泡茶的转变时期,在文人雅士们的大力宣传和推波助澜之下,紫砂壶逐渐地流行开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之中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和规范,为之后紫砂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紫砂作品“竹韵壶”是一把比较简约的花器形态,以竹入壶,线条流畅、格调清新,作者在不显山、不露水的创作之中,巧妙地把紫砂花器的技法和实用性完美地融合起来,展示了高超的紫砂制作技艺水准和在传承之中不忘创新的艺术态度,从而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艺术效果,同时也让我们在使用此壶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可以感受到江南竹韵的风情万种。
  关键词  紫砂壶;竹韵;工艺技巧;人文魅力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之中,孕育了许多的文化艺术形式,紫砂作为江南宜兴诞生的陶瓷艺术形式之一,从一开始就带着浓郁的江南色彩。在古代的宜兴,寺庙林立,被称为“江南佛国”,紫砂壶的发端也和寺庙有着莫大的关系,在《阳羡茗壶系》中记载,明代宜兴籍进士、四川参政吴仕(字克学,号拳石,别号颐山)在还没有考取功名的时候,曾经在宜兴金沙寺读书学习,他的小书童龚春在闲暇时间,在寺内僧人的指点之下,根据千年银杏树树瘿的形态创作而成“树瘿壶”,后来被称作“供春壶”,成为了紫砂的鼻祖。紫砂壶的滥觞之际,正是古人的饮茶方式从煮茶到泡茶的转变时期,在文人雅士们的大力宣传和推波助澜之下,紫砂壶逐渐地流行开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之中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和规范,为之后紫砂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紫砂壶“竹韵”的工艺技巧
   紫砂作品“竹韵壶”(见图1)是一把比较简约的花器形态,以竹入壶,线条流畅、格调清新,彰显出作者不落俗套的工艺技巧,流露出浓浓的人文雅韵。对于竹子,我们国人都不陌生,特别是宜兴的紫砂艺人,除了把竹子当做装饰庭院和工作室的绿植之外,也是彰显自己品格特征和寄托思想感情的最好载体。此壶壶身圆润饱满,宛如竹筒一般,简洁的线条勾勒得非常实用大气;壶底置足,层次感突出;壶嘴小巧可人,出水干净爽利,竹节的形态栩栩如生;与之遥相呼应的壶把也是由几截长短不等的竹段拼合圈卷而成,端握非常舒适,从壶把底端延伸出来的几片竹叶如剑一般,上面的纹理非常清晰,舒卷自如,仿佛迎风摇曳一般;壶盖微微鼓起,和壶口贴合严丝合缝,气密性非常好;上面的壶钮采用了竹段桥型的设计,把江南水乡的两个标志抽象地结合起来,折射出江南独特的地域特征。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竹韵壶”,作者在不显山、不露水的创作之中,巧妙地把紫砂花器的技法和实用性完美地融合起来,展示了高超的紫砂制作技艺水准和在传承之中不忘创新的艺术态度,从而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艺术效果,同时也让我们在使用此壶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可以感受到江南竹韵的风情万种。
  2  紫砂壶“竹韵”的人文魅力
   从紫砂故里宜兴的地理位置来看,就可以明白竹为什么成为了紫砂花器非常重要的品类之一,宜兴的南部天目山余脉穿过,东边濒临浩瀚无垠的太湖,在丘陵山地和太湖水气的滋养之下,宜兴自古以来就有着“茶的绿洲、竹的海洋、洞的世界、陶的古都”之雅称。竹子的精神深深地影響着江南人们的精神世界,在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就把古人对于竹子所营造出来的诗情画意概括描写出来,寥寥几句让人身临其境,体会到竹子带给我们的自然休闲的一面,而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的吟诵,则把竹子的精神品格和高洁隽永带给我们,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后来的艺术创作和对于美好品格的追求。在紫砂艺术之中,竹器广泛地融入紫砂造型和紫砂陶刻装饰等等手法之中,因为竹筒本身就具有储水的功能,用来冲泡茶叶也是非常的贴切,在宜兴紫砂艺术巧夺天工的演绎之下,更是形成了许多的艺术形态,让我们品味到了其中的历史积淀和人文韵味。这件紫砂艺术作品“竹韵壶”就是把我们常见的竹子形态注入到紫砂壶之中,赋予它江南的灵气和艺术的审美,仿佛古人那些动情的吟诵都随着壶中的玉液琼浆缓缓流出,滋养着我们的心田,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和沁人心脾。用这样的紫砂壶饮茶,不仅仅能够把茶叶最为原始的滋味纯正地挥发出来,更主要的是能够让我们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对于竹的各种描绘和喜爱,启迪我们也像竹子一样高风亮节、勇往直前。
  3  结  语
   紫砂艺术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实用的价值体验,更重要的是情感的抒发和寄托,具体在紫砂造型之中,最为合适的就是紫砂花器,在惟妙惟肖之中直抒胸臆,把我们最为直观和贴切的感受表达出来。紫砂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饮茶健康的重视,越来越普及地深入到千家万户,让紫砂饮茶蔚然成风。如今,紫砂产业已经成为了陶都宜兴重要的富民产业之一,为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促进了我们紫砂艺人承担传承的责任,把更多的紫砂艺术作品呈现给大家。
  参 考 文 献
  [1]王旭生.浅谈紫砂《竹形》壶的艺术魅力[J].佛山陶瓷,2015(11):59,67.
  [2]刘军.浅谈紫砂壶“祝寿”的艺术魅力[J].江苏陶瓷,2020(1):64,67.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宜兴紫砂匠人的辛勤耕耘之下,紫砂行业已经具有了非常完善的产业链和规范體系,紫砂壶也成为了我们广大茶友最为熟悉的茶具,以其良好的实用性与观赏性赢得了壶友们的青睐,宜兴已经成为了许多紫砂爱好者和文人雅士的聚集之地,他们在这里把全部的热情和心血也投入到紫砂艺术之中,共同促进了紫砂行业的进步和繁荣。从整体上来看这件作品“秋水壶”,流畅的线条勾勒出亭亭玉立的姿态,各元素的起承转合也非常的巧妙,很好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宜兴紫砂壶自北宋发展至今,已经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它深深地扎根于传统文化,在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将传统与现代融合一体,给人以独特的实用价值、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紫砂壶“祥云追月”以祥云的主题表达出传统吉祥文化的深刻内涵,以巧妙的造型表现出优雅自在、吉祥美好的意境,耐人寻味。  关键词 紫砂壶;祥云追月;造型装饰;艺术情趣   著名作家林语堂说:“中国人无论走到哪
摘 要 紫砂雅器作为紫砂文化之中的重要部分,融合了紫砂制作技艺、书画陶刻装饰、泥绘彩绘装饰等等为一体,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成为了全国艺术家们展示自己才华的很重要的载体之一。正是通过紫砂雅器,拓展了紫砂艺术的内涵和外延,让紫砂从实用器升华成为了一种精神层面的艺术品,滋养着我们的心灵。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四方瓶,器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融合了现代的艺术审美,上面的陶刻装饰分别用书法、绘画的形式赋予了
摘 要 紫砂艺术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演绎,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反复锤炼并进行了艺术传承,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而深厚的文化意境,是我国艺术文化宝库中的一枚瑰宝。发展至今,紫砂壶已经不单单是作为饮茶使用的器具,人们关注更多的是紫砂壶的形态是否优美、品质是否上佳以及韵味是否深厚等。与紫砂制作工艺一起提升的还有人们的艺术品味,人们对紫砂艺术已经从实用性的简单要求上升到了艺术性的审美要求。本文主要以紫砂“中华器
摘 要 文化的传承是由具体的事物来进行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生活习惯改变就可能带来一个社会绝大的变化,许多传承下来的古老文化就伴随着一样样物品的失落而变得越来越遥远。紫砂艺术创作传承中国文化,“称心如意壶”即是从当下逐渐退出生活的老杆秤为着眼点,创作出了一件带有浓郁传统文化艺术风味的紫砂壶艺作品。  关键词 紫砂;老杆秤;造型;装饰工艺;文化   在传统紫砂壶造型中,有一把“秦权壶”,其
摘 要 宜兴现在最引以为傲的特产是被称为“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紫砂壶,宜兴的紫砂艺人在千百年的传承和创新之中,为我们带来丰富的艺术造型和包罗万象的文化内涵。紫砂作品“福临八方壶”采用了经典八方的方器形态设计,通过线面的完美结合和陶刻装饰的辅助,呈现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艺术效果,彰显出作者对于紫砂技艺的坚持和审美追求。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不仅把紫砂艺术方器制作的经典技艺展示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从细节的
摘 要 在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陈曼生的推波助澜之下,紫砂陶刻成为了一种非常普遍的装饰手法,“曼生十八式”上面的铭文至今依然让我们能够感受到生活的气息和哲理的思考。在后来随着紫砂壶的普及和爱屋及乌,紫砂器除了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之外,逐渐成为了一种彰显人们艺术品味和凸显情感的重要形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青睐。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陶刻艺术作品“踏雪寻梅”赏瓶,是一件难得的人文雅器,既可以用来盛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