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一儿童节的到来让许多成年人也蠢蠢欲动,想要办个童趣派对重温童年的时光。这让人不禁想起了家喻户晓的动画片《小飞侠》,主人翁小飞侠彼得·潘不想长大,也不会长大,在梦幻岛上带领着一群孩子冒险,这让很多人羡慕小飞侠,因为他不用面对成人世界中的烦恼,永远都无拘无束。但是小飞侠的玩伴温迪却长大了,并且结婚有了自己的孩子,开始了成人的生活,并最终离开了小飞侠。
在现实生活当中也有许多人像小飞侠一样不愿意长大,因为他们不愿意失去孩童和少年所特有的热情、无畏,天真与创造力,但是他们周围的人却没有停止成长,并对于他们的缺乏责任心、自私、情绪化难以忍受。于是他们在现实与理想的夹缝之中摇摆不定,为到底是躲在自己想象中的梦幻岛上做永远的孩子,还是进入成人世界迅速长大而烦恼不已。有的心理学家甚至提出了彼得·潘综合症这一说法来概括这些人所遇到的状况。
彼得·潘现象
《爱丽丝梦游仙境》、《阿凡达》等3D电影让大人和孩子们一起共享视觉盛宴,童话、科幻、神话等广受孩子们喜爱的题材如今也倍受成人的追捧,具有想象力的剧情和画面让人忘记了成人现实的世界。
《喜羊羊和灰太狼》、《蜡笔小新》虽说是动画片,但是他们的粉丝却大多数都是成人,可爱的形象,幽默的视角,把原本普通简单的故事讲述得生动有趣,让成人顾不得形象笑得像个孩子一样前俯后仰。
现在许多玩偶都价格不菲,古董玩偶、名师设计的玩偶,以及限量款玩偶……可谓是花样百出。不过你不必担心这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会滞销,它们可都是玩偶收藏家眼中炙手可热的宝贝,会被摆在漂亮高大的展示架上,被小心翼翼地照顾和保养。
还有太多类似的例子,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彼得·潘的时代,早已成年的人却仍然热衷于psp等电子游戏机,在地铁上肆无忌惮地翻阅着漫画,非常自然地称呼自己为“男孩子”或者“女孩子”,认为自己离婚姻和生育还很遥远。
彼得·潘们的制造工厂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好像是长不大的孩子,不得不说不断改变的世界制造了他们,或者说需要他们。
多变的环境——搬家、改变居住城市,变换工作岗位甚至伴侣都成为了现在社会中司空见惯的事,不断变化的环境要求我们自身也拥有足够的弹性,而年龄增长却会僵化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让我们渐渐失去了弹性。孩子们则刚好相反,我们可以看到当孩子去到一个新的环境中,他们会比他们的父母更快地适应这个新环境,并且立即开始去发掘其中的乐趣和秘密。为了能够迅速适应现今多变的环境,我们下意识地让自己的心理一直处于成长期,而非成熟期。
更多的教育——“书呆子”是指那些读了很多书,但是却一点都不了解社会和实际生活,没有成人的求生能力的人。当然不是真的所有高学历的人都是生活白痴,但是在某种程度上长期的校园生活让他们的心理保持着一种孩童般的状态。许多地方都有这样的习俗,就是只要没参加工作还在读书的人都可以领长辈们发的压岁钱。而且这些人大多数都家庭环境较好,不需要面对来自社会和生活的压力。
广阔的视野——过去人可能不了解隔壁村最近发生过什么大事,但是却掌握了一切关于生存的技能和技巧。现在通讯十分发达,我们坐在家里也知道冰岛的火山爆发了,不用出国门就可以在世博会上看到各国的精彩展览。这些都让我们对于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广阔更丰富的想象,我们不满足于像我们父辈祖辈一样的平凡生活,我们希望像彼得·潘一样寻找自己的梦幻岛,在现实生活中也许就是去追求梦想。可是梦想在某些时候变成了幼稚的代名词,仿佛只有童心未泯的人才会谈论。
彼得·潘们的麻烦生活
虽然是这个时代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彼得·潘们,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就会在这个时代当中如鱼得水,一帆风顺,他们像小孩子有许多问题,会给周围的人带来许多麻烦,会让家里人担心,会逃避和否认现实。
彼得·潘1号
薇薇:年近30,踏入社会5年的她已经换了五份工作了,频繁地更换工作让她每到一个新的公司都要从底层做起,没有累积到什么实际的工作经验,老是工作一段时间后就认为在这里继续下去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可是新的工作在做了一段时间又会带给她一样的感受。
代表词:没有耐性
他们像孩子一样无法长期专注于一件事情上,一旦新鲜感过去了,就会变得不耐烦,可是工作和生活不是玩具,玩腻了就可以换,我们有时候需要学会心平气和地对待平淡的日子。
彼得·潘2号
Cindy:她总是看不惯这个,看不惯那个,认为一切与自己想法相违的人都是愚蠢和沉闷的,一切的批评和说教都是有针对性的和有阴谋的。这些想法让她很难与周围的人有深交,为了避免与她产生摩擦,大家都小心翼翼地对待她,让着她,把她看作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却没人愿意真正走进她的内心。
代表词:自恋
孩子通常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因为他们很难理解别人跟他们一样也是独立自主的人,也会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所以不接受别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更难以忍受批评,总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成熟的人则能够接受别人的观点和认识自己的不足。
彼得·潘3号
童童:结婚3年的童童最让老公头疼的就是只要两夫妻一有争执,她就会立即收拾东西回娘家,然后等着老公去哄她,认错才肯回家。这让她的老公时常需要过一过单身汉生活,对本来打算要孩子想法也开始产生了质疑,他真怕当了母亲的童童到时候会丢下孩子和自己独自回娘家。
代表词:缺乏责任心
不成熟的人在面对问题时的第一个想法就是逃避,把问题丢给别人来解决,是只能同甘却不能共苦的人。让别人为我们背负担子是公平的,不论是对同事还是对家人都是如此,最终结果是谁都怕了你这个烫手山芋。
彼得·潘4号
小蔡:她心情好时是热情、幽默和慷慨的人,但也是说翻脸就翻脸的人,只要对方没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她就会立即脸色阴沉,然后开始冷淡地对待对方。这让她的朋友们经常在她背后抱怨,家人为了家庭和睦大多数时候也只好违心地满足她的要求,或者忍气吞声。
代表词:操纵欲
孩子经常用父母对自己的爱来操纵父母,用大哭大闹、不吃饭、不穿衣服来威胁父母给自己零食或者玩具。成人这么做却会给人缺乏情商、没有自制能力和自私的感觉,会渐渐把别人对自己的好感和爱都磨损掉。
优化彼得·潘们
虽然不愿意长大的人有如此之多的问题,但是他们也保留了许多孩子身上的优秀特质。我们看到许多优秀,甚至杰出的人都多多少少保有童心。一旦他们从工作当中发现乐趣,他们就会不知疲倦地探索和深挖,就像孩子们不知疲倦地玩乐一样,最终“玩”出一些成就来,甚至成为某一种领域的大师。
好莱坞鬼才导演蒂姆·伯顿的内心显然住着一个爱幻想的孩子,无论是令他声名大噪的《剪刀手爱德华》还是如今正热的《爱丽丝梦游仙境》都充满了浪漫,怪异,童趣,天马行空的剧情也许并不如许多现实题材那样深刻,但是仍然吸引了大批的成年人为之着迷。
王菲虽然贵为乐坛天后,但却是一个充满童趣的人,在面对记者严肃正经的提问时,她常常抛出些直率又天真的答案,据说已经当上母亲的她,有时候还会召集一大帮朋友在家玩小时候的游戏。“喜欢”和“好玩”是她对唱歌的感觉,这份持续的热情让她的声音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
亚洲女首富龚如心在60多岁高龄时还像小女孩一样绑着两个羊角辫,穿着花衣服,不得不说做这样的打扮需要孩子般的无畏精神,不惧怕别人的眼光和议论。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无畏让她拥有了传奇的一生,最终成为了香港的知名女企业家,并被港人们亲切地称为小甜甜。
看来不愿意长大的成人们并不都是脾气别扭、一事无成的人,孩子似的创造力,热忱以及无畏让他们更容易勇往直前,不被世俗的眼光所拘束,全力以赴地追逐自己的梦想。但成功光靠这些是不够的,他们同样也拥有成人的意志力,自制力和责任心。如果你发现你的内心也住着一个小孩,那么好好爱护他,教导他,珍惜他的可爱之处,改掉他的坏习惯,让他进化成一个更好的小孩。
在现实生活当中也有许多人像小飞侠一样不愿意长大,因为他们不愿意失去孩童和少年所特有的热情、无畏,天真与创造力,但是他们周围的人却没有停止成长,并对于他们的缺乏责任心、自私、情绪化难以忍受。于是他们在现实与理想的夹缝之中摇摆不定,为到底是躲在自己想象中的梦幻岛上做永远的孩子,还是进入成人世界迅速长大而烦恼不已。有的心理学家甚至提出了彼得·潘综合症这一说法来概括这些人所遇到的状况。
彼得·潘现象
《爱丽丝梦游仙境》、《阿凡达》等3D电影让大人和孩子们一起共享视觉盛宴,童话、科幻、神话等广受孩子们喜爱的题材如今也倍受成人的追捧,具有想象力的剧情和画面让人忘记了成人现实的世界。
《喜羊羊和灰太狼》、《蜡笔小新》虽说是动画片,但是他们的粉丝却大多数都是成人,可爱的形象,幽默的视角,把原本普通简单的故事讲述得生动有趣,让成人顾不得形象笑得像个孩子一样前俯后仰。
现在许多玩偶都价格不菲,古董玩偶、名师设计的玩偶,以及限量款玩偶……可谓是花样百出。不过你不必担心这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会滞销,它们可都是玩偶收藏家眼中炙手可热的宝贝,会被摆在漂亮高大的展示架上,被小心翼翼地照顾和保养。
还有太多类似的例子,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彼得·潘的时代,早已成年的人却仍然热衷于psp等电子游戏机,在地铁上肆无忌惮地翻阅着漫画,非常自然地称呼自己为“男孩子”或者“女孩子”,认为自己离婚姻和生育还很遥远。
彼得·潘们的制造工厂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好像是长不大的孩子,不得不说不断改变的世界制造了他们,或者说需要他们。
多变的环境——搬家、改变居住城市,变换工作岗位甚至伴侣都成为了现在社会中司空见惯的事,不断变化的环境要求我们自身也拥有足够的弹性,而年龄增长却会僵化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让我们渐渐失去了弹性。孩子们则刚好相反,我们可以看到当孩子去到一个新的环境中,他们会比他们的父母更快地适应这个新环境,并且立即开始去发掘其中的乐趣和秘密。为了能够迅速适应现今多变的环境,我们下意识地让自己的心理一直处于成长期,而非成熟期。
更多的教育——“书呆子”是指那些读了很多书,但是却一点都不了解社会和实际生活,没有成人的求生能力的人。当然不是真的所有高学历的人都是生活白痴,但是在某种程度上长期的校园生活让他们的心理保持着一种孩童般的状态。许多地方都有这样的习俗,就是只要没参加工作还在读书的人都可以领长辈们发的压岁钱。而且这些人大多数都家庭环境较好,不需要面对来自社会和生活的压力。
广阔的视野——过去人可能不了解隔壁村最近发生过什么大事,但是却掌握了一切关于生存的技能和技巧。现在通讯十分发达,我们坐在家里也知道冰岛的火山爆发了,不用出国门就可以在世博会上看到各国的精彩展览。这些都让我们对于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广阔更丰富的想象,我们不满足于像我们父辈祖辈一样的平凡生活,我们希望像彼得·潘一样寻找自己的梦幻岛,在现实生活中也许就是去追求梦想。可是梦想在某些时候变成了幼稚的代名词,仿佛只有童心未泯的人才会谈论。
彼得·潘们的麻烦生活
虽然是这个时代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彼得·潘们,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就会在这个时代当中如鱼得水,一帆风顺,他们像小孩子有许多问题,会给周围的人带来许多麻烦,会让家里人担心,会逃避和否认现实。
彼得·潘1号
薇薇:年近30,踏入社会5年的她已经换了五份工作了,频繁地更换工作让她每到一个新的公司都要从底层做起,没有累积到什么实际的工作经验,老是工作一段时间后就认为在这里继续下去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可是新的工作在做了一段时间又会带给她一样的感受。
代表词:没有耐性
他们像孩子一样无法长期专注于一件事情上,一旦新鲜感过去了,就会变得不耐烦,可是工作和生活不是玩具,玩腻了就可以换,我们有时候需要学会心平气和地对待平淡的日子。
彼得·潘2号
Cindy:她总是看不惯这个,看不惯那个,认为一切与自己想法相违的人都是愚蠢和沉闷的,一切的批评和说教都是有针对性的和有阴谋的。这些想法让她很难与周围的人有深交,为了避免与她产生摩擦,大家都小心翼翼地对待她,让着她,把她看作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却没人愿意真正走进她的内心。
代表词:自恋
孩子通常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因为他们很难理解别人跟他们一样也是独立自主的人,也会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所以不接受别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更难以忍受批评,总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成熟的人则能够接受别人的观点和认识自己的不足。
彼得·潘3号
童童:结婚3年的童童最让老公头疼的就是只要两夫妻一有争执,她就会立即收拾东西回娘家,然后等着老公去哄她,认错才肯回家。这让她的老公时常需要过一过单身汉生活,对本来打算要孩子想法也开始产生了质疑,他真怕当了母亲的童童到时候会丢下孩子和自己独自回娘家。
代表词:缺乏责任心
不成熟的人在面对问题时的第一个想法就是逃避,把问题丢给别人来解决,是只能同甘却不能共苦的人。让别人为我们背负担子是公平的,不论是对同事还是对家人都是如此,最终结果是谁都怕了你这个烫手山芋。
彼得·潘4号
小蔡:她心情好时是热情、幽默和慷慨的人,但也是说翻脸就翻脸的人,只要对方没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她就会立即脸色阴沉,然后开始冷淡地对待对方。这让她的朋友们经常在她背后抱怨,家人为了家庭和睦大多数时候也只好违心地满足她的要求,或者忍气吞声。
代表词:操纵欲
孩子经常用父母对自己的爱来操纵父母,用大哭大闹、不吃饭、不穿衣服来威胁父母给自己零食或者玩具。成人这么做却会给人缺乏情商、没有自制能力和自私的感觉,会渐渐把别人对自己的好感和爱都磨损掉。
优化彼得·潘们
虽然不愿意长大的人有如此之多的问题,但是他们也保留了许多孩子身上的优秀特质。我们看到许多优秀,甚至杰出的人都多多少少保有童心。一旦他们从工作当中发现乐趣,他们就会不知疲倦地探索和深挖,就像孩子们不知疲倦地玩乐一样,最终“玩”出一些成就来,甚至成为某一种领域的大师。
好莱坞鬼才导演蒂姆·伯顿的内心显然住着一个爱幻想的孩子,无论是令他声名大噪的《剪刀手爱德华》还是如今正热的《爱丽丝梦游仙境》都充满了浪漫,怪异,童趣,天马行空的剧情也许并不如许多现实题材那样深刻,但是仍然吸引了大批的成年人为之着迷。
王菲虽然贵为乐坛天后,但却是一个充满童趣的人,在面对记者严肃正经的提问时,她常常抛出些直率又天真的答案,据说已经当上母亲的她,有时候还会召集一大帮朋友在家玩小时候的游戏。“喜欢”和“好玩”是她对唱歌的感觉,这份持续的热情让她的声音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
亚洲女首富龚如心在60多岁高龄时还像小女孩一样绑着两个羊角辫,穿着花衣服,不得不说做这样的打扮需要孩子般的无畏精神,不惧怕别人的眼光和议论。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无畏让她拥有了传奇的一生,最终成为了香港的知名女企业家,并被港人们亲切地称为小甜甜。
看来不愿意长大的成人们并不都是脾气别扭、一事无成的人,孩子似的创造力,热忱以及无畏让他们更容易勇往直前,不被世俗的眼光所拘束,全力以赴地追逐自己的梦想。但成功光靠这些是不够的,他们同样也拥有成人的意志力,自制力和责任心。如果你发现你的内心也住着一个小孩,那么好好爱护他,教导他,珍惜他的可爱之处,改掉他的坏习惯,让他进化成一个更好的小孩。